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灭则种种法灭 【不学灭法】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火烧 2023-01-17 01:40:23 1097
【不学灭法】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亦名:十法正法疾灭、十种法令正法疾灭, 子题:五怖畏 ,随机羯磨‧杂法住持篇:「十诵律,诸比丘废学毗尼,便诵读脩多罗、阿毗昙,世尊种种诃责已,赞叹毗尼,多有长老比丘就
心灭则种种法灭 【不学灭法】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不学灭法】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亦名:十法正法疾灭、十种法令正法疾灭, 子题:五怖畏 ,随机羯磨‧杂法住持篇:「十诵律,诸比丘废学毗尼,便诵读脩多罗、阿毗昙,世尊种种诃责已,赞叹毗尼,多有长老比丘就优波离学律。佛告比丘,有十种法住世,令正法疾灭。有比丘无欲钝根,虽诵句义,不能正受;又不解了;不能令受者有恭敬威仪;乃至不乐阿练若法。又不随法教;不敬上座无威仪者;令后生不学毗尼;致令放逸失诸善法。好作文颂庄严章句,乐世法故,正法疾灭,甚可怖畏,诸比丘应如是知。」(随机羯磨卷下‧三九‧三),济缘记‧释杂法篇:「十诵,初劝学戒。佛告下,十诵灭法,彼列二五法,今合为十。第一五法,有比丘下四句,为第一法;又不解了,即第二法;不能下二句,为第三法;乃至者,略第四有说法者,不能如法教,[斗@斲]诤相言;不乐下,即第五法。又不下,第二五法。初句即第一法;下略第二云不随忍法,随不忍法;不敬下,即第三法;令后下,即第四法;致令下,即第五法。好作下,即彼五怖畏中文,一﹑不修身戒心智;二﹑与尼相近;三﹑好作文颂等,即如文引;四﹑为衣食故,舍练若入聚落;五﹑为衣食故,多所求觅。」(业疏记卷二二‧四七‧一四),行事钞‧标宗显德篇:「十诵,有十法正法疾灭:有比丘无欲钝根,虽诵句义,不能正受;又不解了;不能令受者有恭敬威仪;乃至不乐阿练若法。又不随法教;不敬上座无威仪者;令后生不受学毗尼;致令放逸失诸善法。好作文颂庄严章句,乐世法故,正法疾灭,甚可怖畏。」资持记释云:「不学灭法中,十诵十法。彼列五法中,以同义类,故合明之。文略二种,有比丘下,明初五法。上四句即第一法,无欲谓心不希望,但性昏愚不可教耳。又下一句即第二法,彼云,亦不能令他解了。不能下二句,即第三法。乃至者,略第四,彼云,有说法者,不能如法教,斗诤相言也。不乐下,即第五。上四教授非法,下一恋着喧愦。四中,初是所教,二通能所,三、四属能教。不随下,即次五法。初句即第一。下略第二,彼云,不随忍法,随不忍法。随情瞋怒。不敬下,是第三法,谓见上乖仪,辄生轻傲。令后下,即第四,彼云,因上座不以法教授故。致令下,是第五,彼云,因上座命终故。上三局所教,下二通能所。好作下,即五怖畏文。彼云,一﹑不修身戒心智,无欲钝根;二﹑与尼相近,舍戒还俗;三﹑如来所说甚深脩多罗等,无怜愍爱乐心,好作(文颂庄严章句)等如钞;四﹑为衣食故,舍练若,入聚落;五﹑为衣食故,多所求觅扰乱。五皆云怖畏者,正法将灭故。钞引第三下半。」(事钞记卷三‧三八‧一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