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赤壁之战的真相 赤壁之战历史的真实是什么啊

火烧 2021-07-03 11:22:42 1051
赤壁之战历史的真实是什么啊 赤壁之战应为“赤壁—乌林之战”。曹操的兵,大部分是从北方带来的陆军;小部分才是刘表次子刘琮送来的水军(极小部分,是曹操在许县凿了人工湖训练出来的水军)。曹操的水军分为两路,

赤壁之战历史的真实是什么啊  

赤壁之战应为“赤壁—乌林之战”。

曹操的兵,大部分是从北方带来的陆军;小部分才是刘表次子刘琮送来的水军(极小部分,是曹操在许县凿了人工湖训练出来的水军)。

曹操的水军分为两路,沿江两边顺流而下,陆军也分成两路,沿着长江两岸,在陆地上行进,逼近赤壁。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的一天,沿着长江南岸行进的曹军,与周瑜指挥的前锋部队刚一接触,便受到挫折。

这个接触地,叫做“赤壁”,不叫“乌林”。

乌林在长江北岸,赤壁则在南岸,两地隔水相对。

南路的曹军,在赤壁吃了亏。

曹操立即下令,南岸的陆军全部上船,驶向北岸,与原来沿着北岸而行的船靠在一起,上岸扎营。

曹军退过长江后,全军龟缩在北岸,固守陆口上游斜对岸的乌林,安顿伤病员。

从赤壁到乌林,单就战场形势而言,曹操由进攻转为防御,周瑜由防御转为进攻。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第一仗比第二仗更具决定意义。

这个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赤壁之战”,应该称为“赤壁—乌林之战”。

在赤壁的两军相遇,只是一个序战;在乌林的大烧大杀,才是决战。

曹军的船与军营是在北岸,黄盖的大火烧的是长江北岸的乌林,不是长江南岸的赤壁。

后世的说书家未加深考,把赤壁的“赤”字与“火烧”两字联想在一起,以为赤壁之所以赤,由于火烧,其实,赤壁由于土质的关系,本来就是赤的。

扩展资料: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

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

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是md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

赤壁之战的真相 赤壁之战历史的真实是什么啊

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