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古代有名的庄 三庄历史

火烧 2022-04-28 12:08:08 1090
三庄历史 1.三河的历史秦朝时秦分三十六郡,三河属上谷郡,西汉始置路县(今三河市和北京市通州区地共为路县)。王莽建新朝划天下为三百六十亭,改路县为通路亭。东汉路县改称为潞县。潞县城当在今三河城西偏北三

三庄历史  

1.三河的历史

秦朝时秦分三十六郡,三河属上谷郡,西汉始置路县(今三河市和北京市通州区地共为路县)。王莽建新朝划天下为三百六十亭,改路县为通路亭。

东汉路县改称为潞县。潞县城当在今三河城西偏北三十里的军下村三国 属魏国。北魏属幽州渔阳郡。隋开皇初(公元581年)废渔阳郡,改属涿郡。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隶属于玄州,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再分潞县东部另建三河县。隶属于幽州,县名沿用至今。

民国 改顺天府为京兆,直隶于中央政府,三河属京兆地区。公元1928年,迁都南京,直隶改称河北省,三河隶于河北省,建国后依旧归属河北省。

扩展资料:

在北京天津中间地带,行政上归河北省廊坊市管辖,但实际上是河北省的一块飞地,号称廊坊北三县,三河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它地处京、津、唐“金三角”地带,与北京仅一河之隔,西距天安门32公里,是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的腹地,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规划中的京唐高铁即将在三河设站,时速350公里每小时,三河到北京站只需10分钟(截至2018年)。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三河

2.日照市三庄在什么地方

三庄镇地处东港区西部,面积 193.6 平方公里,北面与五莲县相临,西与莒县为界,南与岚山区毗邻。现辖 62 个行政村, 7.1 万口人,有耕地面积 8 万亩,山场 10 万亩,以苹果为主的经济园林 4 万亩。三庄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浓厚,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素有“旱陆码头”之称。

历史上,三庄曾先后易名为“雕龙里”、“刘三公庄”,后简称为“三庄”。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的故里。 三庄镇地处山丘区,境内有 200 多个山头逶迤相连,其中与莒县、五莲交界处的峤子山海拔 657 米,是东港区最高峰。境内有三庄河等大小河流 10 余条,河流岸边丰产林、防护林象翠绿的彩带,山坡之上,生态林、涵养林象美丽的衣衫,将三庄大地装扮得分外秀美。

三庄镇地产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地瓜、花生、玉米等;经济作物以苹果、花生、黄烟为主,全镇现有茶园 3000 亩,日本栗 5000 亩,黄烟 3500 亩;畜牧业生产以羊、猪、兔为主,年产肉类 300 多万公斤。

多年来,近年来,三庄镇全力打造工业经济、旅游经济、民营经济三大经济板块,努力优化镇域经济发展环境,全镇呈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 2008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7.8 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1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5983 元,同比增长 8.3 %,地方财政收入 710 万元。从 2003 年开始投资 1000 余万元,在日东高速西湖出口与 335 省道交汇处,兴建的“四通一平”,占地 2 平方公里的日照郊区工业园三庄工业项目区,初步解决了三庄工业经济没有发展平台的困境,成为全镇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至 08 年底,围绕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纺织抽纱等优势项目,先后成功引进益民家纺、明月食品、丰源花生等 21 个,总投资 4.3 亿元,实际已到位资金 2.1 亿元,已投产的企业有 19 家,在建 3 家。投资过千万元的企业 10 家。

三庄镇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现有农村公路 96 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硬化公路、自来水、有线电视。全镇现有中学 3 所 , 小学 11 所,幼儿园 30 多所。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08 年全镇参合率达 95 %以上。水利设施完善,有 2 座小(一)型水库、12 座小(二)型水库、202 座塘坝、汪塘,为该镇发展工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三庄盛产苹果,素有“苹果之乡”、“江北果品第一镇”之称。全镇拥有以红富士、红将军优新优质品种果园面积 2 万亩,年社会产量 6000 万公斤。注册了“三庄”牌苹果商标,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三庄”牌苹果在 2001 年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被认定为名牌产品。全镇流通组织发达,果品流通已成主要产业,全镇现有果品流通组织 500 多家,流通大军 6000 余人,年购销苹果 1.2 亿公斤,果品销住苏、浙、沪等地的 40 多个大中小城市,有“购半个江北,销半个中国”之美誉。围绕果品生产流通,全镇已发展起果袋、网套、果筐、纸箱等相关服务企业 20 余家,恒温库 6 座。另外,茶叶、板栗、大枣、黄烟等产业及自然生态养殖业的优势也十分突出。

三庄镇境内峰峦叠嶂,纵横起伏,山青水秀,景色怡人。 山东龙门崮风景区 位于驻地西北 7 公里处的上卜落崮,开发面积 1200 亩,项目总投资 3000 万元,是一个集登山、观光、垂钓于一体的休闲、娱乐、民俗旅游景区。 峤子山度假山庄 地处日照市最高峰峤子山流域,植被茂密、风光秀丽、空气清新、素有天然氧吧之称。目前,由青岛三元和港湾工程有限公司投资 1 亿元,按国家 4A 级生态景区标准建设的一期生态旅游开发工程已基本完工。

三庄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三庄是刘勰的故里,历史记载、民间传说脍炙人口。龙门崮、五姑洞、竖旗山、黑弹树、磙石崖庙等景观、文物不胜枚举。三庄又是革命老区,范家楼村享有“第二延安”之称,现存日照八路军办事处、日照县委遗址;“杀猪(朱信斋)过年”的典故就发生在三庄镇石沟崖村。目前,该镇设有高级中学 1 处,中小学 41 处。

如今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勤劳勇敢的三庄人民齐心协力,继往开来,开拓进取,正在把自已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美丽富饶。

3.合肥三河古镇有关的历史事件

1、三河大捷

三河之战,太平天国晚期继浦口之役之后又一次胜利之役,太平军与湘军在安徽三河镇(今属肥西县)激战。此役湘军战败,名将李续宾阵亡,清帝国安徽、江西战情全面吃紧。

而对太平天国来说,扭转了皖南被动的局面,太平天国安庆脱困,天京粮荒抒解,李秀成、陈玉成都封王,复苏了太平军后期军心、士气。

2、鹊岸之战

楚灵王三年,吴军一度攻入楚国棘(河南永城境)、栎(河南新蔡境)地区。楚为防御吴军,在钟离(安徽临淮关)、巢(安徽巢县东北)、州来(安徽凤台)等地筑城据守。楚灵王四年(前537)十月,楚灵王联合蔡、陈、许、顿、沈、徐、越等围攻吴。

在夏汭(安徽寿县北淮河湾曲处)、琐(安徽霍丘)与薳射及越大夫常寿过会师。听到吴军出动,楚薳启疆由巢率一部兵力迎战,因疏于戒备,进至鹊岸(安徽无为县境)被吴军击败。楚军主力在安清(安徽阜南)至州来淮水一带。

见吴军有备,无法进攻,乃留沈尹薳射于巢、薳启疆于雩娄(河南商城东)据守以防吴,灵王自率主力撤走。

扩展资料:

三河古镇,古名鹊渚、鹊尾(渚)、鹊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端,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交界处,古镇总面积2.9平方公里。

三河古镇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积,渐成陆地。南北朝后期称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镇。

三河古镇有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在境内汇合,经新河向东流约15公里入巢湖。镇内有古城墙、古炮台、太平军指挥部旧址、英王府、一人巷、万年台、李府粮仓、鹤庐、刘同兴隆庄等历史遗迹,是庐剧的发源地,古镇有米饺、牛皮糖、酥糖、麦芽糖、茶干、米酒等特产。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三河大捷

百度百科-鹊岸之战

4.血战台儿庄的历史资料(急用)

卢沟桥事变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日本侵略军就将战火引向中国腹地。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仅半年时间,国民党在华北战场就丢掉了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及山东等省,在江南则丢失了京、沪、杭地带。

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调集大量部队涌向了津浦路和陇海路的枢纽、中国南北交通的中心之一——徐州。著名的徐州会战就此打响。

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军队保卫徐州的一次外围战役。台儿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既是陇海、津浦两条铁路的一个战略据点,又是运河的一个咽喉要道,是徐州的门户。

日本人深知台儿庄的重要性,派出矶谷师团从山东的徐州南侵,企图迅速拿下台儿庄,然后渡过运河包抄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的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附近集中了40万人的优势兵力。

3月下旬,矶谷师团在飞机的掩护下,集中4万人,配以坦克、大炮,向台儿庄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国民党守军进行了顽强抵抗,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日军猛攻三天三夜,才冲进城内。城内中国守军同日寇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尽管日军占据了全庄的三分之二,但坚守在南关一带的中国守军至死不退,死守阵地,目的是为了外线部队完成对日军的反包围。

这是李宗仁早已制定好的作战计划,以部分兵力死守台儿庄,守军尽量拖住敌人,以便庄外的大军将日寇团团围住,来个翁中捉鳖。

4月初,外围部队切断了敌军的退路,并集中优势兵力向矶谷师团发动猛攻。城内的日寇一面疯狂抵抗,一面向板垣师团求救。但赶来救援的板垣师团在向城一带遭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被歼灭3000余人。

矶谷师团见救援无望,决定以死相拼,一个个杀红了眼。国民党军队虽以5倍的的兵力围攻,并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但竟难以将敌人消灭,战争一时呈胶着状态。

4月6日,中国军队向矶谷师团发起了全线出击。由于中国军队的优势兵力难以在城内展开,双方便展开了巷战、肉搏战,一时间,台儿庄城内枪林弹雨,血流成河。日军头一次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如此顽强进攻,很快便溃不成军。矶谷见大势以去,便率残兵仓皇逃走。

台儿庄战役以国民党军队的胜利宣告结束。这次战役,共歼灭日军2万人左右,是国民党战场在抗战初期取得的一次大胜利。

5.大水泊镇的历史名人

大水泊镇人文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

刘瑜,明代进士。今大水泊镇客岭村人。明弘治三年(1490年)与丛兰同榜中进士。这是文登第一次同榜两进士。刘瑜步入仕途后,所历各职皆有政绩,后升至陕西左参政。

刘启先,字士元,号后如,刘瑜之孙。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任职时秉公办事,卓有政绩,丝毫不为私利所动,品行广受赞誉。著有《春秋说约》《蛩音陋室稿》《新元集》等。

张燕春(1865~1930),清末举人。今大水泊镇山后张家村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山东乡试考中举人。一生从事教育事业,著有《餐霞斋肆集》。

于氏书香世家。大水泊村于氏世代书香之家,明清两代,进士、举人济济。文献记载,从明代于应第开始,于氏家族就崇文好学,累代不衰。于氏兄弟相处非常友爱,为一方楷模。

一门三进士。于鹏翀,字圣庵。清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列三甲第二百七十六名。其弟于鹏翰,字六息,号山白。顺治十二年(1655年)与其长子于涟同榜中进士。于鹏翰列三甲第九十七名,于涟列二甲第五十三名。三年中,一门两代三进士,在文登只此一家。同村人于可讬,与于鹏翰同族,于可讬为孙辈,字阿辅,号龙河。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进士。文登于氏家族的儒学之风,名振胶东。

于令淓,于可托曾孙。字箕来,号方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附贡。赐翰林院检讨。主讲于永平府敬胜书院。工书法,著有《勤贻堂稿》《蔚斋试草》《古今文》《古近体诗》《四书讲义》《族谱》《方石书话》等。

于书佃,于令淓之子。字泉南,号牧叟、田耘、东海散人。嘉庆三年(1798年)举人,任济南府学训导。著名书法家。其书遵父训,由颜体入手,学秦篆、汉隶、魏碑,六朝、唐宋无不探求,留下了千古佳作“大明湖”坊额和《大明湖碑记》。

于令淓、于书佃父子位清朝200年间书法百人之列。于氏书法艺术累世不绝。

于克襄。字莲亭。大水泊村人。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著有《铁槎山房闻见录》10卷,《铁槎山诗存》6卷。《铁槎山房闻见录》至今尚存。

于植元(1927-2003),于令淓七世孙,幼承家学,诗书画印俱能。1946年只身去大连,后历任旅大师专副教授、校长,大连师范学院院长、教授等。社会兼职众多,是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在中国古代历史、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中日关系史、满族文字、书法美学领域造诣较高,被美国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授予终身成就奖。书法以行草见长,进入现代中国著名书法家前20名,先后与12任日本首相有作品交往。竹下登竞选首相时,他送去“能从竹下登龙门”条幅,被日本各大报刊载。后竹下登竞选成功,其作品更是轰动日本,前后应邀访日50余次,日方曾一次向他赠送5吨珍贵日文图书。他为佳能、精工两大公司题写的“唯佳方能”和“精为上工”条幅,被奉为经营方略。

6.大邱庄镇的历史沿革

一、历史上的大邱庄

1、“邱”氏建村

大邱庄建村于明朝永乐二年即公元1404年。当时,明朝为开发中国北部的闲置土地,颁布了移民法规,一些移民便来到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搭起了窝棚,开始了近似“刀耕火种”的落后生活,因当时这里移民以“邱”氏居多,便起名邱家庄,后改名大邱庄。

随着人口的繁衍和迁入,到解放前夕全村有200多户,1600多人,主要有张、刘、李、马、禹五大姓。

2、破烂村庄

解放前的大邱庄村破烂、零散。村庄不大,东一块、西一片,道路坑洼不平,房屋是清一色的土坯房无砖无瓦。村内较富人家有些家具摆设,穷人屋里是清一色的“四清”(即4个墙旮旯)和“四土”(即土墙、土地、土坑、土台子)。

3、贫瘠土地

大邱庄一带的耕地是退海之地,滨邻渤海,土地盐碱,地势低洼,几百年来盐碱和沥涝便成了大邱庄人不能逾越的两道障碍,为克服两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大邱庄人进行了很多尝试,其中效果较明显的应属“台子地”,所谓“台子地”就是在土地上挖沟筑田,田筑高了,沟挖深了,即可防涝又可排碱。但是由于旧社会土地都掌握在私人手里,各自为政,“台子地”建的高低不平,横七、竖八,粮食亩产很低,就是好地块,在好年景亩产也不过150斤,一般年景不过百斤。

4、生活十难

历史上的大邱庄穷人有十难:一是吃粮难,二是吃油难,三是吃水难,四是吃菜难,五是住房难,六是穿衣难,七是上学难,八是治病难,九是照明难。十是说媳妇难。

二、历史沿革

大邱庄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建村,因多为“邱”姓移民,故起名邱家庄,后改称大邱庄。原属蔡公庄乡(今蔡公庄镇)。

1993年11月18日,大邱庄撤村建镇。建镇之初,下辖万全、尧舜、津美、津海4街。

1996年,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0.5万人,辖尧舜街、万全街、津美街、津海街4个行政村。

2003年9月25日,将蔡公庄镇的大屯、满井子、王虎庄3村划归大邱庄镇。

2006年1月1日,将西翟庄镇的庞庄子村划归大邱庄镇。

2011年6月23日(2010年县政府决定),将团泊镇的丁房子、邢家堼、东房子、五美城、三间房、刘房子、胡连庄7村,蔡公庄镇的官坑、太平2村,大丰堆镇的崔庄子、李八庄、岳庄子、白公坨4村,西翟庄镇的东尚码头、西尚码头、前尚码头、北尚码头、巨庄子5村(共18个村)划归大邱庄镇。

原【胡连庄公社】1958年属团泊洼公社,1963年建胡连庄公社,1983年改胡连庄乡。1996年,面积31.4平方千米,人口0.7万人,辖胡连庄、五美城、刘家房子、三间房、东房子、邢家、西家房子、薛家房子、孟家铺子9个行政村。2001年,撤销胡连庄乡,并入团泊镇。2011年,胡连庄、五美城、刘家房子、三间房、东房子、邢家堼、丁房子7村划归大邱庄镇,薛家房子、孟家铺子2村仍属团泊镇。

古代有名的庄 三庄历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