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诸葛亮汉献帝是同一个人 诸葛亮和汉献帝究竟是何时调的包?
诸葛亮和汉献帝究竟是何时调的包? 在上一章,我们说了说诸葛亮是汉献帝的若干证据,这里再次强调一下,《三国秘闻录》大多属于杜撰文,太纠结历史那只是给读、作双方增加烦恼。闲话少说,今天接着说说昨天留下的问

诸葛亮和汉献帝究竟是何时调的包?
在上一章,我们说了说诸葛亮是汉献帝的若干证据,这里再次强调一下,《三国秘闻录》大多属于杜撰文,太纠结历史那只是给读、作双方增加烦恼。闲话少说,今天接着说说昨天留下的问题。 《三国秘闻录》第003期:诸葛亮和汉献帝刘协是何时调的包? 关于这件事情,网络上绝大多数认可的是衣带诏事件后。 曹操灭掉吕布,野心逐渐膨胀,在许田围猎表现出了不臣之心,汉献帝非常生气,秘召国舅董承发起衣带诏欲除掉曹操。 董承靠衣带诏组织了一批保皇党。其中被献帝亲口承认的皇叔刘备也签了字。 后来刘备借机离开洛阳,跑回徐州,在徐州拉起讨贼的大旗。汉献帝就是在刘备离开洛阳时候,被带了出来。 这个观点非常贴合诸葛亮和献帝刘协前后表现差异巨大的这一证据,其他方面就有些牵强。也有漏洞,比如汉献帝为什么不留在刘备的阵营中发诏勤王。 虹猫对这件事也做了一番研究,得出一个自认更合理(需要读者们评判)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是「 ”十常侍作乱”。 要说这事情,还得从头说起,汉灵帝有两个皇子,一个是何皇后所生的刘辩,一个是王美人所生的刘协(后王美人被害,刘协由灵帝的生母董太后抚养),灵帝喜欢刘协,准备让刘协接班,但是灵帝死的太突然,这事最后没定下来。灵帝的亲信「 ”十常侍”密谋除掉皇子刘辩的靠山大将军何进(刘辩的亲舅舅)。因谋事不秘,被人告发。 大将军何进在灵帝的灵堂前拥立自己的外甥刘辩做了皇帝。两派相争,势不两立,何进自然不会放过「 ”十常侍”。 这「 ”十常侍”也有过人之处,先找了一个替死鬼(蹇硕),再到何太后(原何后,儿子当了皇帝,自动升级为太后)哭诉。这个何后当年在宫中也是得到过「 ”十常侍”的帮助的,于是就从中做了个「 ”和事佬”。 对何太后来说,没有兵权的「 ”十常侍”对她并没有什么威胁(她也得防着她的哥哥何进势大,威胁到儿子的统治),真正有威胁的还是陈留王刘协。 所以虹猫大胆的推测,何太后是想除掉刘协的,招何进进宫很可能就是为了商议除掉刘协的事情。 「 ”十常侍”名声虽然不好,但是对已故的灵帝是非常忠心的,(不然灵帝也不会叫「 ”十常侍”首领张让为「 ”阿父”)不能保灵帝喜欢的儿子刘协当皇帝,总得保住他的性命。 于是就发起了这场宫廷政变,杀了何进,把刘辩和刘协抢出宫去,目的是为了让刘协和诸葛亮调包。 说到这诸位可能会有疑问了,诸葛亮可是徐州琅琊人,怎么可能会在洛阳? 为了消除这个疑惑,我们就先说说诸葛亮的情况。 诸葛家确实是徐州琅琊一带的大族,但是他们近几代并没有在此地做官。诸葛亮的父亲诸葛圭在汉末做过(琅琊以北)兖州泰山郡的郡丞,诸葛亮的祖父诸葛丰却是在京城洛阳做过「 ”司隶校尉”,后来因为太正直,得罪了人,被降为「 ”城门校尉”。 关于诸葛亮的祖父,记录资料并不详细,只知道他在洛阳做过官,后来有没有在其他地方任过职?资料上并没有记载,如果说没有在其他地方任过职,那么诸葛家居住洛阳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一个京官在京城置办一处住宅还是可行的。就算洛阳房价太贵,买不起三环以内的,三环以外的还是没问题的。 当然诸葛亮父亲是在泰山做郡丞,诸葛亮童年应该是在泰山郡度过的,但是诸葛圭在公元187年就去世了,此后诸葛亮一直跟着叔父诸葛玄。 诸葛玄这个人,史料记载也不详,一说是刘表的人,一说是袁术的人。 不管是哪方的人,刘表和袁术都是公元190年之后才有影响力。所以诸葛圭去世后一两年时间内,诸葛玄在洛阳的几率是非常大的。 调包计划应该是「 ”十常侍”早就筹划好的,至于为什么选中诸葛亮做献帝的替身,我的观点是两个人应该是比较像的。诸葛家同意调包,一个是出于忠君的考虑,一个是出于对家族的考虑。 为了保证刘协的平安,调包之后,「 ”十常侍”用之前准备的调令让诸葛玄去较远的豫章做官。 诸葛亮人虽小,但经历的事情多,胆子比没出过宫门的皇子要大,能很快进入角色,也敢发声,所以才有了众臣救驾敢喝退董卓的事情。 「 ”十常侍”在这场「 ”作乱”中,全部死掉,首领张让更是投河自尽了,他不选择投降或最后一搏,很可能就是怕被活捉,泄露消息。 唯一知情的就是少帝刘辩,刘辩和刘协虽然是竞争对象,但毕竟还是孩子,两人的关系其实并不很坏,甚至当哥哥的刘辩还非常关心弟弟刘协。能保弟弟刘协的性命,自然不会说出去。 不过这事肯定也没瞒住,也可能是何太后看出了破绽,也可能是刘辩告诉了她,不过呢,没等何太后做出什么反应,西凉的董卓就控制了京城。 为了扩大影响力,董卓废掉了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做了皇帝,也就是献帝。刘协是假的,何后自然不肯善罢甘休,说出了实情。董卓此时骑虎难下,不可能再把皇帝换回来,只好将错就错,把知情的何太后和废帝弘农王刘辩赐死。 为了防止事情泄露,后来西凉集团派朱皓取代诸葛玄做豫章太守。 如果只是一般的职位更替,朱皓带圣旨去就可以了。但是朱皓从扬州刺史(汉室宗亲)刘繇处借兵攻打豫章诸葛玄。至于是保还是杀化身诸葛亮的刘协,这里就暂不作考证了。反正诸葛玄见情况不妙,带着诸葛亮(刘协)和诸葛均(诸葛亮小弟)投奔了刘表。 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失散了,后来投靠了孙权,诸葛瑾的失散更像是故意离开,极可能是对叔叔同意调包的事不能释怀。 诸葛玄到荆州没多久(公元197年)就去世,诸葛亮(也就是献帝)和诸葛均就留在了荆州。诸葛亮的最初的想法是就此隐居,不过问世事,直到27岁,参与过「 ”衣带诏”的皇叔刘备从假献帝处知道了了实情,知道他在隆中后来请他出山。 以上就是对诸葛亮和汉献帝调包时间的的推测,不知这个杜撰算不算合理!欢迎大家评论~ 下期预告:鸡蛋篮子的原理~诸葛家的鸡蛋们! 很赞哦! (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