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二印 咸阳历史人物概况(1)三秦
咸阳历史人物概况(1)三秦
一、咸阳在历史上用什么决定历史的人物么
咸阳是秦国国都,秦王朝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局面,不然中国现在国土没这么大!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
东汉名将,座驾:卷毛兽,兵器:冷血剑,成名经典:“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班超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但内心孝敬恭谨,居家常亲事勤苦之役,不耻劳辱。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能够权衡轻重,审察事理。
王重阳(1112~1170)中国金代道士。全真道创始人。
原名中字,字允卿。后改名世雄,字德威 。
入道后 ,改名嚞,字知明 ,号重阳子。祖籍陕西咸阳大魏村,出生于庶族地主家庭,后迁终南县刘蒋村。
幼好读书,后入府学,中进士,系京兆学籍。金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中甲科 ,遂易名世雄。
年 47 ,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愤然辞职,慨然入道,隐栖山林。 金正隆四年(1159),弃家外游,自称于甘河镇遇异人授以内炼真诀,悟道出家。
金大定元年(1161),在南时村挖穴墓 ,取名“活死人墓”,又号“行菆”,自居其中,潜心修持 2 年。三年 ,功成丹圆 ,迁居刘蒋村 。
七年 ,独自乞食,东出潼关 ,前往山东布教 ,建立全真道 。 其善于随 机施教,尤长于以诗词歌曲劝诱士人,以神奇诡异惊世骇俗。
在山东宁海等地宣讲教法。同时,先后收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郝大通、王处一为弟子,遂后建立全真教团 。
收弟子 7 人,后世称全真教七真人 。十年携 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4人返归关中 ,卒于开封途中 。
葬于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户县祖庵镇)。
二、咸阳有哪些历史人物
夏代开始,咸阳属禹贡九州之雍州。
殷商时期,咸阳称做“程”。 西周王朝,称毕国。
武王都于镐京,其地在今长安县斗门镇附近。京者,大也。
周制:”邦畿千里“,所以毕国当为畿内所属。 秦孝公初期,首都在栎阳。
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城咸阳,筑冀阙 秦都九迁西犬丘、西垂、天水、雍、平阳、涀渭之会、泾阳、栎阳、咸阳),而咸阳为其最后定都之地。 秦王朝,首都咸阳。
汉高祖(刘邦)元年,长安是原来的咸阳。 武帝(刘彻)元鼎三年,始更名渭城(以其地临近渭水),属右扶风。
西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诈昭帝平陵五个陵邑都在咸阳原上,所以汉后把咸阳原也叫五陵原。 详文 咸阳是我国秦、汉王朝的故都之地,位于泾、渭二水交汇之处,古籍称作“渭汭”,是我国一座迄今已有两千多年闻名中外的历史名城。
据考古资料证明,远在五六千年以前的原始社会,这里沿渭水流域已有尹家村、铁江咀、药王洞等多处原始村落。先民们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过着漫长而艰苦的岁月,创造着人类的古代文明。
从夏代开始,咸阳属禹贡九州之雍州。约公元前十六世纪,我国历史进入了殷商时期。
奴隶制继夏代之后有了相当的发展。殷商时期,咸阳称做“程”。
《周书》记载:“惟王季宅于程”,当时是一个奴隶主封国。王季即季历,为古公亶父第三子,周文王姬昌的父亲。
文王亦曾居程,后徙都于丰。《朱子集传》称“程”是汉为扶风安陵,今在京兆咸阳县“。
即今韩家湾乡白庙村一带。 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七七一年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西周王朝--奴隶制发展鼎盛时期,周部族在建立西周王朝之前,就以农业为主,经过后禝在邰(今武功)教民稼穑、公刘居豳(今邠县、旬邑)、太王迁歧、文王都丰的几次大的迁徙,至武王姬发伐纣而建周,封其弟姬高(文王第十五子)于咸阳,称毕国。
武王都于镐京,其地在今长安县斗门镇附近。京者,大也。
周制:”邦畿千里“,所以毕国当为畿内所属。 秦部族原居西戎之地,与戎狄杂居,以畜牧也养马为主.秦襄公时,以马匹护送周平王东前有功,遂赐以歧周之地.平王都于雒邑(今洛阳),始称东周.秦从此据有关中之地,为诸侯国.史家称"襄公始国",即指此而言.我国历史从此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秦孝公作秦王后,下令国中求贤,卫国人商鞅应募入秦(本名卫鞅,秦封于商亦名卫鞅),佐孝公变法.孝公初期,首都在栎阳。
(今临潼境内),经过一段变法,觉得那里距离东方诸侯国太近。为了拜年法的需要,选择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泾、渭二水汇流的三角地带,于“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城咸阳,筑冀阙”,把首都从栎阳迁来。
秦都九迁西犬丘、西垂、天水、雍、平阳、涀渭之会、泾阳、栎阳、咸阳),而咸阳为其最后定都之地。九迁是步步东移,唯有从栎阳迁来咸阳是由东向西折回,为当时形势所需。
秦在咸阳历经孝公、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后始皇赢政、二世胡亥共传遍全国八代而亡,长达一百四十四年。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封建王朝---秦王朝,首都咸阳从此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咸阳一词是从秦孝公迁都这里方始出现的。究竟为什么要叫咸阳?据清人毕沅《关中胜迹图志》引《三秦记》云:“咸阳,秦所都,在九嵕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
《三辅黄图》、《元和郡县志》、《长安志》均同此说。咸阳地域范围,秦时期已难以稽考。
商鞅变法,推行县、乡、亭、里的行政制度。及至始皇,“每破诸侯,写仿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宫观二百七十处。”
又“迁十二万户富豪于咸阳。”“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立于宫门。”
《三辅黄图》载当时咸阳“北至沇渭之交,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大体包括了现在的关中。
还以咸阳为中心,“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沛公(刘邦)元年,秦二世子婴降汉,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熄灭”,秦都咸阳被彻底毁灭。 文献记载中,多次提到咸阳市,如:惠王四年,昭王六年,狼先后两次入咸阳市,大概当时咸阳的规模、人口、商业贸易还不很繁荣。
昭王六年以后,咸阳市才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又如《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史记*李斯列传》“公子十二人、嫪死咸阳市。”李斯“腰斩咸阳市。”
等。当时市内设有咸阳亭,根据解放后出土的陶器印文,咸阳亭有右里、完里、东里、泾里等。
咸阳市内还有长平亭、杜邮亭、孝里亭、寿陵亭、延陵亭等。另外还有长安乡、阴乡、建章乡、平原乡、延乡等。
以上所说,可以大体看出夕阳和当时市区的范围。 汉高祖(刘邦)元年,被项羽毁了的咸阳得到恢复,取名新城。
七年又划归长安,所以司马迁说,长安是原来的咸阳。武帝(刘彻)元鼎三年,始更名渭城(以其地临近渭水),属右扶风。
西汉早期、中期的七个汉陵,军没有陵邑。除文帝霸陵、宣帝杜陵葬于长安南原外,其余。
三、陕西的著名的一个历史人物简介
(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
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
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
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
(补注1:前14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正义》,所依据的是唐代张守节《正义》注称:“太初元年,迁年42岁。”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往上推42年,则是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王国维,梁启超等主此说。
前13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索隐》,依据晋代张华《博物志》称“大夫司马迁,28岁古六月乙岁卯,石也”。也就是说,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升为太史令,年28岁,由此上推二十八年,即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应为司马迁生年。
郭沫若等主此说。一般采用前说)补注:持“建元六年说”者,千方百计证明《博物志》是对的,而认为张守节《正义》的记载是错误的。
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博物志》该条所录的是汉代记籍簿,它记载着司马迁的姓名、年龄、居住地、官爵、拜官年月和俸禄等等。如此详细而真切,是录自汉代文书,其真实无疑。
这是一种原始材料,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一般史书中的材料。其二,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有一句话:“今仆不幸早失二亲。”
如按《正义》所言司马迁生于景帝中元五年,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其父司马谈死时,司马迁应是36岁。按常理,36岁死去父母说不上“早失二亲”。
如按《博物志》所言,司马迁生于武帝建元六年,即26岁父死,说早失父母尚说得过去。其三,司马迁《报任安书》作于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如果他生于景帝中元五年,这一年应是55岁,他做郎中是在20岁左右邀游各地回来后的事,那么,他应该说待罪辇毂下30余年了。
显然,司马迁不会连自己做过的事都记不清楚。只有晚生10年,即武帝建元六年,才符合其说。
持“景帝中元五年说”者除依据张守节的《正义》外,还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或论据。其一,王国维在《太史公行年考》中认为后人引用《博物志》所以年“二十八”应是“三十八”之误。
《正义》注称太初五年,司马迁“处四十二”是正确的。其二,根据〈史记·游侠列传〉所载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下令将各地毫强和资财三百万缗以上的富户迁往茂陵,郭解财产不多,也被强行迁徙,司马迁也见到郭解,他说:“吾观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
若司马迁生于建元六年,当时年仅九岁,决不可能对人有如此深刻的观察和心理活动。如果按司马迁生于景帝中元五年,年龄为十九岁,似更合适。
其三,根据《汉书·儒林传》,司马迁曾向孔安国学习古文,然据《史记·孔子世家》和《资治通鉴》,孔安国在元朔二年为博士,元朔二年司马迁年方九岁,一个九岁的孩子是不可能去太学向一个经学大师求教和商量问题的;如果生于景帝中元五年,此年十九年,似较合理。 补注2:司马迁出生于何地?《太史公自序》云:“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此龙门在何处,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说在今陕西韩城,一说在今山西河津县。 最早持陕西韩城说者是唐代的张守节,他在《史记》“正义”中说:龙门山在夏阳县(今韩城)。
同时,韩城鬼东乡徐村住有冯、同二姓,均自认为是太史公后裔。他们自称,原本为司马姓氏,因为司马迁受宫刑,后人感到不光彩,改了姓氏:在司马的“司”字左边加一竖,成为“同”字;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成为“冯”字,并列陕西韩城芝川镇司马迁庙为佐证。
持山西河津县说者认为,自古以来,龙门(包括龙门山、禹门口)都记载在山西河津县。黄河自西北而东南出禹门口,急转弯由北而南流去,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耕牧河山之阳”的地方。
据悉此处曾有“汉太史司马故里”碑,只可惜此碑兴修水利时被毁之。而且现在该村仍有司马姓氏的居民。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
临死的时候,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
汉武帝元朔三年,司马迁二十岁,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
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马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责任。
四、咸阳的历史和传说
咸阳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
渭水穿南,宗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它东邻省会西安,北与甘肃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我国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
咸阳风景秀丽,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气候属暖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雨热同季。
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的咸阳,有着235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地热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及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市。2004年,又被评为首届中国魅力城市。
市人民政府住所地:咸阳市渭阳中路6号,邮政编码:712000,电话区号:029. 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部,既在九嵕山南, 又在渭水以北,山南叫阳,水北也叫阳,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一秦王朝建都之地。
南北长1 45千米,东西最宽106千米,面积1 0119平方千米。辖秦都、渭城2个区,兴平市一市,旬邑、武功、泾阳、三原、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淳化10个县,共有216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3843个行政村,163个居委会。
人口504万人。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形,表现为三个单元:一是南部渭河、泾河平原,约占总面积1/5;二是中部台塬区,也约占总面积的1/5;三是北部高原丘陵区,约占总面积3/5。
境内大小11条土石山岭,集中在北部。市区海拔378—421米。
东北部的石门山海拔为1885.3米,为全市最高点。全市最低处在东南部三原县大程镇清河出境地,海拔362米。
境内山脉集中分布在中北部,主要有子午岭余脉的马栏山、石门山,中部嵯峨山、笔架山、九峻山,北仲山和五峰山自南而北依次排列。 气候:因地形特征,又分为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气候区:南部平原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213天;北部高原沟壑区,气候稍寒,冬春略长,年平均气温不足1 0℃,无霜期180天。全境年均降水量500—600毫米,由南向北递增,50%集中在7、8、9月,常常秋雨连绵,久阴不晴。
河流:泾河从西北入境,向东南流出注入渭河。渭河自西向东沿南界流过,形成“人”型水系。
其大大小小的河沟,像毛细血管一样,分别注入泾渭两条动脉。 矿藏:主要有煤、铁,石灰石、陶土、铁矿石、大理石等1 6种。
市区北部属渭北“黑腰带”的一部分,煤炭储量在100亿吨以上,为陕西第二大煤田。中部石灰石储量40亿立方米。
经济: 有耕地41.54万公顷,是陕西主要粮、棉生产基地,全市有9个省级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和6个国家级优质商品粮基地县,人均产粮居陕西之首,每年提供商品粮5亿多公斤。多种经营已形成以棉花,苹果、烤烟、蔬菜、笼养鸡、生猪等产品为主的1 5个商品基地。
尤其是“红富士” 苹果等新品种多次获国家和省优质果品奖。大力发展礼泉短富、皇家嘎拉、美国8号等优质品种。
美国红地球葡萄已在泾阳、三原、礼泉、永寿建立了200公顷开发示范园。境内动物以家畜家禽为主,是关中驴、秦川牛的主要产地,奶山羊发展较快,已成为陕西奶山羊基地之一。
天然次生林5万公顷,优势树种有辽东栎,山杨,白桦、油松等,林木总蓄积量为456.5万立方米。11.5万公顷草场。
中草药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品种达626种。野生动物资源有鸟类14目、30科、140余种。
咸阳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已形成纺织、电子、煤炭、石油化工、机械为主体的工业体系。纺织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棉纺、毛纺、化纤、印染、服装、纺织机械及纺织科研门类齐全、相互配套的完整体系,成为全市出口创汇的主导产业,其年产值占全省纺织业的I/3。
电子工业已成为实力较强、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新兴产业,全国最大的彩管厂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等13家大中型电子企业集中于市区西郊,其年产值占全省电子工业的近一半。秦都已被人们誉为“纺织电子城”。
咸阳市已成为陕西最大的果品生产加工基地,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电子工业基地、能源化工基地,医药保健基地、纺织工业基地。 交通: 陇海铁路贯通东西,咸(阳)铜(川)、西(安)韩(城)铁路与陇海线在此交汇;西(安)兰(州)、211国道、咸(阳)宋(家川)、西(安)宝(鸡)、西(安)铜(川)等公路干线四通八达,县县、乡乡实现了油路化。
已建成的西安至天水、西安至铜川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几千年的“咸阳古渡”已被横跨渭河的铁路和公路大桥代替。
国内第四大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有国际、国内航线80多条。 名胜古迹: 全市文物景点5000多处,国家级文物12处,省级73处。
乾陵举世闻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夫妇皇帝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昭陵(唐太宗墓)、茂陵(汉武帝墓)、阳陵(汉景帝墓)等27座帝王陵墓和256座陪葬墓,形成绵延百里、蔚为壮观的帝王陵墓群。
还有郑国渠渠首遗址、彬县大佛寺、唐昭仁寺大殿、杨贵妃墓等。咸阳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咸阳主要旅游景点:乾陵 ·沙河古桥风情园 ·咸阳博物馆 ·渭滨公园 ·茂陵博物馆·杨贵妃墓 ·大地原点 ·三原城隍庙 ·昭陵 ·五陵原·后稽教稼台。
五、咸阳的历史
夏代开始,咸阳属禹贡九州之雍州。
殷商时期,咸阳称做“程”。 西周王朝,称毕国。
武王都于镐京,其地在今长安县斗门镇附近。京者,大也。
周制:”邦畿千里“,所以毕国当为畿内所属。 秦孝公初期,首都在栎阳。
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城咸阳,筑冀阙秦都九迁西犬丘、西垂、天水、雍、平阳、m?渭之会、泾阳、栎阳、咸阳),而咸阳为其最后定都之地。 秦王朝,首都咸阳。
汉高祖(刘邦)元年,长安是原来的咸阳。武帝(刘彻)元鼎三年,始更名渭城(以其地临近渭水),属右扶风。
西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诈昭帝平陵五个陵邑都在咸阳原上,所以汉后把咸阳原也叫五陵原。详文咸阳是我国秦、汉王朝的故都之地,位于泾、渭二水交汇之处,古籍称作“渭lm”,是我国一座迄今已有两千多年闻名中外的历史名城。
据考古资料证明,远在五六千年以前的原始社会,这里沿渭水流域已有尹家村、铁江咀、药王洞等多处原始村落。先民们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过着漫长而艰苦的岁月,创造着人类的古代文明。
从夏代开始,咸阳属禹贡九州之雍州。约公元前十六世纪,我国历史进入了殷商时期。
奴隶制继夏代之后有了相当的发展。殷商时期,咸阳称做“程”。
《周书》记载:“惟王季宅于程”,当时是一个奴隶主封国。王季即季历,为古公N陡傅谌樱芪耐跫Р母盖住N耐跻嘣映蹋筢愣加诜帷!吨熳蛹¡烦啤俺獭笔呛何ط龇绨擦辏裨诰┱紫萄粝亍啊┱撸笠病V苤疲骸卑铉芮Ю铩埃员瞎蔽٧苣谒簟?秦部族原居西戎之地,与戎狄杂居,以畜牧也养马为主。
秦襄公时,以马匹护送周平王东前有功,遂赐以歧周之地。平王都于雒邑(今洛阳),始称东周。
秦从此据有关中之地,为诸侯国。史家称"襄公始国",即指此而言。
我国历史从此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秦孝公作秦王后,下令国中求贤,卫国人商鞅应募入秦(本名卫鞅,秦封于商亦名卫鞅),佐孝公变法。
孝公初期,首都在栎阳。(今临潼境内),经过一段变法,觉得那里距离东方诸侯国太近。
为了拜年法的需要,选择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泾、渭二水汇流的三角地带,于“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城咸阳,筑冀阙”,把首都从栎阳迁来。秦都九迁西犬丘、西垂、天水、雍、平阳、m?渭之会、泾阳、栎阳、咸阳),而咸阳为其最后定都之地。
九迁是步步东移,唯有从栎阳迁来咸阳是由东向西折回,为当时形势所需。秦在咸阳历经孝公、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后始皇赢政、二世胡亥共传遍全国八代而亡,长达一百四十四年。
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封建王朝---秦王朝,首都咸阳从此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咸阳一词是从秦孝公迁都这里方始出现的。
究竟为什么要叫咸阳?据清人毕沅《关中胜迹图志》引《三秦记》云:“咸阳,秦所都,在九]U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三辅黄图》、《元和郡县志》、《长安志》均同此说。
咸阳地域范围,秦时期已难以稽考。 商鞅变法,推行县、乡、亭、里的行政制度。
及至始皇,“每破诸侯,写仿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宫观二百七十处。”又“迁十二万户富豪于咸阳。”
“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金人十二,立于宫门。”《三辅黄图》载当时咸阳“北至l?渭之交,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
”大体包括了现在的关中。还以咸阳为中心,“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
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沛公(刘邦)元年,秦二世子婴降汉,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熄灭”,秦都咸阳被彻底毁灭。
文献记载中,多次提到咸阳市,如:惠王四年,昭王六年,狼先后两次入咸阳市,大概当时咸阳的规模、人口、商业贸易还不很繁荣。 昭王六年以后,咸阳市才有了进一步的扩大。
又如《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李斯列传》“公子十二人、Z晁老萄羰小!崩钏埂把断萄羰小!钡取5笔笔心谏栌邢萄敉ぃ萁夥藕蟪鐾恋奶掌饔∥模萄敉び杏依铩⑼昀铩⒍À铩€锏取O萄羰心诨褂谐て酵ぁ⒍庞释ぁ⑿⒗锿ぁ⑹倭晖ぁ⒀恿晖さ取A硗饣褂谐ぐ蚕纭⒁跸纭⒔ㄕ孪纭⑵皆纭⒀酉绲取R陨纤担梢源筇蹇闯鱿ρ艉偷笔笔星姆段А?汉高祖(刘邦)元年,被项羽毁了的咸阳得到恢复,取名新城。
七年又划归长安,所以司马迁说,长安是原来的咸阳。武帝(刘彻)元鼎三年,始更名渭城(以其地临近渭水),属右扶风。
西汉早期、中期的七个汉陵,军没有陵邑。除文帝霸陵、宣帝杜陵葬于长安南原外,其余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诈昭帝平陵五个陵邑都在咸阳原上,所以汉后把咸阳原也叫五陵原。
如刘邦的陵邑叫长陵县,曾显关东豪族万户以奉陵邑,至平帝元始二年(公元二年)已达五万户。长陵邑遗址在今市区内韩家湾乡怡魏村。
安陵县迁来关东倡优乐人五千户以充陵邑,遗址在白庙村周围。茂陵县奉陵邑者六万户。
这些贵族公子不事生产、豪华奢侈、斗鸡走狗、生事滋扰。 。
六、陕西咸阳市三原县历史名人中是那一家祖上三代同时晋升大将军的,
蒙应瑞字兆麟 (1689—1776),生于清康熙巳已二十八年丙子月乙已日(十一月十四日辰时、公元1689年12月11日),卒于乾隆丙申四十一年辛卯月乙丑日(公元1776年二月十二日辰时)。享年87岁。四川川北镇保宁府阆中人(今四川阆中古城迎恩街和北街入口北门井巷人)。清代康、雍、乾时期名将。汉族、祖籍陕西咸阳城泾阳县(今三原县)交龙堡秦代名卿蒙毅的远世后裔。
因西征。
蒙应瑞他开创了世界兵备史上中国军人仅此西征一战造就蒙氏祖孙三代三元将军同时同地(在今天的阆中古城区内)封将的伟大创举。
。同时朝廷和康熙皇帝钦赐蒙应瑞先祖蒙善宇、先祖父蒙元亨因蒙应瑞贵赠骁骑将军,赏赐头品顶戴红珊瑚双眼孔雀花翎。享受总督待遇(相当于今天的“中将军衔”)。蒙应瑞先祖蒙善宇当时也有86岁左右,蒙应瑞先父蒙元亨当时已有63岁。
七、陕西咸阳三原历史名人中拥有“天下第一长联”的作者是谁
1)昆明大观楼长联 作者是 孙髯翁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
2)蒙善宇,族谱名蒙顺,蒙善宇此名乃康熙皇帝钦赐。
生于1634,卒于1727。
汉族,陕西泾阳县交龙堡人(生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交龙堡)。

20岁时开始一生经商历程,早年在四川北部川北镇保宁府阆中一带作干货菌类生意。
于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护送年满二十岁的长子蒙元亨户籍从陕西泾阳县交龙堡移民至四川川北镇保宁府阆中籍。
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因其长孙蒙应瑞西征战功显赫,以及蒙氏祖籍所在地陕西省咸阳城泾阳县(今三原县)交龙堡的远祖秦朝名将蒙毅、蒙恬以及蒙毅先父蒙武、先祖蒙骜三世都是为华夏统一大业功标史册的历史原因而获得康熙皇帝赠骁骑将军,赏赐头品顶戴红珊瑚双眼孔雀花翎,享受总督待遇(相当于今天的“中将军衔”)。
换言之,蒙善宇之所以一夜之间能够成为将军,是因为他的孙子立了战功,而且其祖先是秦朝的蒙毅,所以才被封为将军,不仅如此,蒙善宇和他的长子蒙元亨、长孙蒙应瑞是同时被封为将军的,三代人同时同地被封为将军,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极为罕见。
八、咸阳有什么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刘古愚〗(1843~1903)
〖杨双山〗(1687~1758)
〖王徵〗 (1571~1644)
〖胡登洲〗(1522~1597)
〖康海〗(1475~ 1540)
〖马理〗(1474~1556)
〖王恕〗(1416~1508)
〖王重阳〗(1112~1170)
〖杨良瑶〗(736~806)唐代外交官。咸阳泾阳人。少时以节义为志行,长大后以忠勇为己任。唐肃宗永泰元年(765),奉命说服在慈隰一带叛乱的狼山部落;代宗大历六年(771),宣慰安南、广府,不辱使命;德宗兴元元年(784),赴回纥求师成功,挽救了唐王朝的危局。贞元元年(785)四月,受命出使黑衣大食(西亚一带),成为我国第一位航海抵地中海沿岸的外交使节。回国后受命主持修葺历代唐陵,参与洛阳平叛。
〖李靖〗(571~649)
〖牛弘〗(543~610)
〖苏蕙〗 生卒年不详。
〖马超〗(176~222)
〖马钧〗 生卒年不详。
〖赵岐〗(108~201)
〖马融〗(79~166)
〖贾逵〗(30~101)
〖班昭〗(49~约120)
〖班超〗(32~102)
〖班固〗(3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