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怎么样 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中对拖雷的死没有明确介绍
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中对拖雷的死没有明确介绍
展开全部
历史之谜---拖雷之死
拖雷(Tolui,1193-1243),成吉思汗与正妻孛儿帖的第四子.常从成吉思汗征伐,成吉思汗视他为[那可儿](意即朋友、伴当),人们又称他为也可那颜.在蒙古帝国灭亡金朝和西征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所用,可以说是蒙古帝国军队中绝对主力和先锋,为大蒙古帝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成吉思汗对蒙古人说过:“凡是想要征服土地的,去跟随术赤;凡是想学得蒙古扎撒哈的人,去跟随察合台;反是想取得荣誉地位的人,去跟随窝阔台;凡是想学习知识,军事等诸多能力和高贵品格的人,去跟随拖雷.”史集原文大概如此.可见他对四个儿子的分封安排是根据四个人的性格的,并不是取决于个人好恶,或许他对术赤是否亲生确实存在疑问并偶尔表现出来,但终其一生他都是把术赤当亲子看待的,明显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术赤与察合台的相争,使得成吉思汗不可能以此二人中任何一人为继承人,否则分裂是转眼间的事.
在成吉思汗的诸子中拖雷简介,长子术赤和四子拖雷关系较好,而二子察合台和三子窝阔台则结为一党;蒙古宫廷的两党对立从此形成,成为以后宫廷斗争的主线.在蒙古草原上,自古流行着“幼子守产”的习俗.一个家庭,只有正妻所生的幼子可以和父母始终生活在一起,并且最终继承父母的所有财产.拖雷作为勃儿帖皇后所生的幼子,从小就和成吉思汗东征西杀,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如果他做继承人,是完全符合“幼子守产”的习俗的,而且也可以继承并发展成吉思汗的事业.但成吉思汗认为这时的蒙古帝国更需要一个政治家,而不是一个军事统帅,所以他破除了“幼子守产”的习俗,选择了三子窝阔台作为他的继承人.为了补偿拖雷,成吉思汗把一大块土地和12.9万军士中的10.1万人交给了他,这为拖雷的儿子们以后争夺汗位创造了有利条件.虽然破除了“幼子守产”制,但成吉思汗在遗嘱中明确提出要保留由“忽里勒台”大会来选举大汗.“忽里勒台”大会原来是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的首领,贵族参加的一种议事会议,早期主要用来推举首领,决定战争等重大问题,到成吉思汗时期则演化为蒙古诸王大会,重要的大臣也可以同时与会.“忽里勒台”大会的保留,直接影响了蒙古帝国汗位的顺利交接,给黄金家族的子孙们提供了一个争夺汗位的合法途径和手段.
成吉思汗在遗嘱中明确了窝阔台的继承权的同时,也指定由拖雷暂时监国.在他死后,拖雷并未马上召开“忽里勒台”大会以选出窝阔台为大汗,而是汗位虚悬了两年多,才由拖雷召开,这时已是1229年的春天了.人们很难相信手握重兵又有监国之权的拖雷不会对汗位有所想法,何况他本来就是幼子守产制度的合法继承人.据史料记载,这期间要求拖雷即位的呼声也很高,拖雷作了很多工作,才使窝阔台顺利地在“忽里勒台”中被拥戴为大汗;其实这也很可疑,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忽里勒台”怎么会开了40天呢?

1230年,窝阔台汗遣兵围京兆,金哀宗率军救援,拖雷大败之,并陷城.1231年,与窝阔台汗分道伐金,拖雷与长子蒙哥率军陷天成等堡,师出凤翔,宝鸡,入大散关.1232年,蒙古军假道南宋境,沿汉水而下,经兴元(今陜西汉中),洋州(今陜西洋县),在均州(今湖北均县西北),光化(今属湖北光化北)一带,用皮囊渡过汉水拖雷简介,北上进入金境,入郑州,降金防城提控马伯坚,并授马伯坚金符,命其使固守,并且直捣金南京(开封)的背掖.这是一次十分艰难与危险的长途绕道行军.金廷大为恐慌,急调防守潼关一线的大将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以精兵阻击.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在邓州以西的险隘处设伏兵二十万,以逸待劳.这时拖雷所部经过长期转战已不满四万,且兵疲势弱.但是拖雷利用严寒天气,巧妙地调动敌军,乘雪大败金将完颜合达,移剌蒲阿于三峰山,尽歼金军精锐,随后同从白坡渡河南下的窝阔台汗会合,攻下商州,虢州,嵩州,汝州,许州,郑州,亳州,颖州等十余州.
1233年,拖雷与窝阔台汗北返.途中,窝阔台病重,萨满巫师为窝阔台汗施行祈祷,并需要一位大汗的亲人作为替身消除冤鬼,当时大汗身边只有拖雷一个亲人,当时大汗暗示拖雷后,拖雷喝了圣水后向天祷告.之后,窝阔台汗病好了,但拖雷却病死.以上见于《秘史》等书,但是史学家认为是托烈尼哥(窝阔台之妃)的阴谋,甚至是窝阔台暗害的.正因如此,忽必烈即位后窝阔台子孙与拖雷子孙逐渐开始反目,造成帝国的内乱. 所以,拖雷之死成为蒙古帝国的祸根.
我个人认为就是窝阔台汗逼着让拖雷王子自杀,萨满巫师的治法按现代的科学讲的话,那是天大的荒唐,明现就窝阔台汗利用萨满巫师逼杀拖累,因为当时蒙古人信萨满教.但我认为不能鄙视窝阔台汗,他也是为了政权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