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守孤岛的民主梦想:胡适对中共的统战置之不理

火烧 2022-11-10 22:56:24 1058
守孤岛的民主梦想:胡适对中共的统战置之不理 胡适与蒋介石(资料图) 本文原载于《文史参考》2012年第3期,原正标题为“困守孤岛的民主梦想”,肩标题为“在美国生活潦倒 对中共的统战置之不理”1949年
守孤岛的民主梦想:胡适对中共的统战置之不理

守孤岛的民主梦想:胡适对中共的统战置之不理  

胡适与蒋介石(资料图) 本文原载于《文史参考》2012年第3期,原正标题为“困守孤岛的民主梦想”,肩标题为“在美国生活潦倒 对中共的统战置之不理”1949年4月6日,胡适别妻离子,孤身一人从上海公和祥码头登上了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前往美国,就此也和中国大陆永远说了再见。此后,他大概在美国待了9年,几乎占他生命最后13年的四分之三。4月27日,他住进纽约东81街104号公寓——7年前他卸任驻美大使后的住处。这一次,虽然不再是大使,但他还是肩负一定的政治使命。而这一次,他远无当年的风光。争取美援颇受冷遇 1948年12月15日,蒋介石派专机把胡适从北平接到南京,17日又和夫人宋美龄在官邸设晚宴为胡适祝寿,这是胡适在中国大陆上所过的最后一个生日。1949年1月8日晚,蒋介石邀请胡适共进晚餐,席间力促胡适赴美:“我不要你做大使,也不要你负什么使命。例如争取美援,不要你去做。我只要你出去看看。” 在台北胡适纪念馆,保存了一封蒋介石致胡适的密信,交待了胡适此行的任务还是争取美援。信是1949年5月28日写的:“此时所缺乏而急需于美者,不在物质,而在其精神与道义之声援。故现时对美外交之重点,应特别注意于其不承认中共政权为第一要务。 至于实际援助,则尚在其次也。” 胡适一到美国就对记者表示:“我愿意用我道义力量支持蒋介石先生的政府。”然而,胡适此次美国之行的游说并不顺利,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对国民党的腐败都失望透顶,以费正清为代表的一批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学者也力主放弃对蒋政权的支持。胡适曾在5月间两赴华盛顿见美国政界人士,他后来回忆说:“这次出去我很痛苦,由于许多老朋友的失败心理,使我感到难以说话。所以在1949年7月16日,我通知驻美国大使馆,取消一切政治性的约会,不接见任何政府或国会的领袖。” 处处碰壁的胡适这段时间精神苦闷,有点心灰意冷的感觉。6月,阎锡山出任行政院长,在胡适事先不知道的情况下,任命胡适为外交部长。6月29日,蒋介石又致电胡适:“甚望适之先生能先回国”出任职务,最终还是被胡适婉拒。8月5日,美国公布了《中美关系白皮书》,指责国民党腐败,这让胡适十分彷徨,担心美国政府承认新中国政权,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以致于心脏病屡次发作。 1949年9月5日是美国的“劳动节”,胡适利用周末两天和“劳动节”这一天,一口气写了一篇5000 字的《象棋小考》,又写出若干关于《水经注》的考证文字。胡适自己也称这些文字是“百无聊之中”的“试作”,钻故纸堆做考据,其实只是为了从恶劣情绪中挣脱出来。 直到1950年1月14日,美国宣布撤退中共区域内一切使领馆人员,胡适才敢断定美国在一年到一年半之内不会承认中共政权,在这个判断基础之上,他才打算一段时间内留在美国。而他在美居留的身份问题,直到1950年5月间,普林斯顿大学请他当葛斯德东方图书馆馆长职务并以相当于正教授的职称聘任,才得以解决。 在纽约如噩梦般的生活 胡适在这个职位上干了两年,这是他晚年在美国惟一比较正式而有固定收入的工作。尽管有正式工作,但胡适在美国过得还是很艰辛,这个职位的年薪是5200美元。胡适在1952年4月曾详细地计算过每月的生活费,细化到房租、夫人、工人、洗衣、电气煤气、电话、报纸文具、圆桌俱乐部、食料、零用各项,共550美元。以此推算,每年约需6600美元,更何况胡适常犯心脏病,医疗费用也是很大的负担。以至于他不止一次对唐德刚说:“年轻时要注意多留点亟需。” 胡适的夫人江冬秀到纽约后,原先的公寓已很拥挤,朋友们劝胡适买大一点的房子,胡适回答说:“确实没有力量买房子,而且我的‘家’太小,用不了一所房子。”有一件事情颇能说明胡适当时的窘迫。胡适离开北京的时候走得很仓促,收拾好的102箱书没带出来,到美国后,他对此懊悔不已。胡适的一位美国朋友可能知道胡适当时的处境,赠送胡适200元美金,要胡适“自己挑选爱读的书”,作为他们的赠书。胡适接受了馈赠,决心“要买点有用的书,重建一个参考图书馆”。 赵元任夫妇曾寄给胡适两包《哈佛丛书》,胡适非常兴奋,当即抽出一本看到半夜后才睡,然后他又哀叹:“可惜没有书架,书还不能上架”。之所以没有书架,是因为夫人江冬秀对胡适藏书极为反感。胡适后来曾对秘书胡颂平说:“我的太太以前对人家说:‘适之造的房子,给活人住的地方少,给死人住的地方多。这些书,都是死人遗留下来的东西’。”因此,当赵元任夫妇要送他一套《四部丛刊》时,胡适写长信恳求他们千万不要送:“原版的《四部丛刊》有二千一百册,我这里绝对没有地方安放。一个书架此时已很不易得,何况二千一百册至少要四个或五个大书架? ( 若有书架。必须六七大架。怕还不够。) 冬秀对于书架,绝对不感兴趣,她绝对不能帮我的忙。从种种方面想过,我只好再恳求你们把这部原版的《四部丛刊》留在你们的家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