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赵光义和赵普完成最肮脏的政治交易
赵光义和赵普完成最肮脏的政治交易 ◆交易 赵德昭和赵德芳死了,人们对两位皇子的死充满同情,对赵光义得到皇位的合法性充满怀疑,尽管不敢当面表达,却免不了身后窃窃私语。 赵光义也无法解释,因为解释只会让人

赵光义和赵普完成最肮脏的政治交易
◆交易 赵德昭和赵德芳死了,人们对两位皇子的死充满同情,对赵光义得到皇位的合法性充满怀疑,尽管不敢当面表达,却免不了身后窃窃私语。 赵光义也无法解释,因为解释只会让人感觉欲盖弥彰,他急需一个人站出来,帮助他证明自己继承皇位的合法性。 这个人必须德高望重,足以压服满朝大臣,替他堵住悠悠之口。赵光义明白,符合这样条件的人,只有一个。 赵普! 但是,这个斗了十多年的宿敌能站到自己这边来吗? 这几年,赵普的日子也不好过。 被罢相后,赵普失去了往日的荣光,身边的人都已散去,不少人还争着投诉他(争倾之)。等到赵光义当了皇帝,还时不时要被穿一下小鞋,日子更加难过。 太平兴国二年(977),赵普为了打消赵光义的疑心,趁着一次朝见的机会,主动要求罢去使相的职衔,留在京师。 赵光义答应了赵普的请求,给了他一个留京指标。但赵普的日子并没有就此好转,老对手卢多逊还在不遗余力地打击他。 想当年,在排挤赵普的问题上,卢多逊和赵光义是亲密的盟友。等赵光义一即位,卢多逊当上了宰相,两人强弱换位,卢多逊对付起赵普来更加得心应手。 赵普有一妹夫叫侯仁宝,被卢多逊支派到邕州(南宁)任职。邕州地处西南,当时算不发达地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侯仁宝一直琢磨着想调回京城任职。但是,卢多逊本来就是为了削弱赵普的影响力,有意排挤他,没把他分配到海里去就不错了,怎么可能再把他拎回来。所以,每次官吏调动都轮不到侯仁宝,他在那里一直干等了九年。 碰巧,到了太平兴国五年(980),交趾(越南北部)发生了内乱。当时,这块地方名义上臣服宋朝,实际上已经成为独立的政权。侯仁宝觉得这是一个让自己脱身的好机会,就上奏朝廷,建议趁机派兵收复交趾,同时也希望能允许自己进京,向皇帝当面汇报交趾的内乱情况。 侯仁宝的算盘打得很精,他知道赵光义好大喜功,对他的建议肯定感兴趣,汇报完以后,就可以留在京城了。果不其然,赵光义立刻中招,马上下诏命侯仁宝进京。偏偏在这时候,卢多逊又插了一杠子,他一眼就看出了侯仁宝的用意,立刻见招拆招。 卢多逊告诉赵光义:侯仁宝的想法确实很好,但既然要出兵,就得快一点,如果把侯仁宝召回来,反而会泄密,让敌人有所防备。侯仁宝既然这么了解情况,不如再拨一点兵给他,由他来全权负责征服交趾的事情好了。 这个建议,够损。 赵光义听后,觉得也在理,就照卢多逊的意思办吧。 就这样,侯仁宝费尽心思想出来的主意,反而把自己绕进去了。不但回不了家,还额外增加了一份危险任务。他的运气也特别差,仗没打好,兵败被俘,最后落了个命丧异乡的下场。 另一件事也让赵普很受伤。 前面说过,赵普有个儿子叫赵承宗,因为娶了枢密使李崇矩的女儿,惹得赵匡胤很生气。这回,赵承宗又要结婚了,对象是燕国长公主(赵匡胤妹妹)的女儿。当时,赵承宗的职务是潭州知州,想要回京完成婚事,必须得到皇帝的批准(按规定,外任官员不得随便回京)。 太平兴国六年(981)九月,赵承宗获准回京成婚,可卢多逊充分发扬了凡事都要管一下的居委会精神,生怕赵承宗趁机留在京城,还不到一个月,就劝赵光义赶紧把赵承宗打发回潭州。就这样,赵承宗连个婚假都没过舒服,就得灰溜溜地回去了。 显然,卢多逊的所作所为,都是冲着赵普来的。 赵普本已无心过问政事,但老对手卢多逊似乎永远把他当作最大的威胁。看样子,只要卢多逊还在宰相的位置上,他就不会有好日子过,甚至自己的身家性命也会受到威胁。 赵普被逼到了绝境,终于出离愤怒,他受够了卢多逊那番咄咄逼人的嘴脸,决定抓准机会发动反击。赵普意识到,要想扳倒卢多逊,必须分化卢多逊和赵光义的联盟,让赵光义站到自己这边来。 就这样,赵光义和赵普就像两个精明的商人,敏锐地意识到了彼此的价值。两人不约而同地走到谈判桌前,亮出筹码,去完成一次惊天的政治交易。 某日,赵光义派人召见赵普,表示要和他商量一件事。 自从进京以后,赵普从来就不受人待见,他和赵光义的交往,仅仅局限于例行公事的朝廷礼仪,这回突然被召见,感到很蹊跷。 见到赵普进来,赵光义主动起身相迎,给予了少有的热情。一番礼数过后,赵光义屏退左右,开始转入正式话题。 他直截了当地告诉赵普,此次召见,是要就一件事征求他的意见: 将来他应该把皇位传给谁? 赵普没料到赵光义会问得这么直接,一下子被震住了。 这是一个极其凶险的问题。 如果这是一道选择题,综合前面所讲的情况,摆在赵普前面的有三个选项: A.赵匡胤的儿子 B.赵廷美 C.赵光义的儿子 下面,我们来替赵普同学思考一下。 首先,A是不能选的,赵德昭和赵德芳虽然死了,但子嗣尚在,套用《继承法》的说法,他们的儿子可以代位继承。这当然不是赵光义想看到的。而且,谁选了A,就等于是在为两位皇子叫屈,必将触怒赵光义。 当然,以赵普的资历,他确实是最有资格站出来仗义执言的,但赵普就是赵普,他不是魏征,不是包拯,他只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做出选择。 接下去的B也不能选。虽然赵廷美现在看上去是储君的位置,可这只是赵光义不得已的安排。因为支撑赵光义取得皇位的理论是「 ”兄终弟及”,就是说,哥哥死了,弟弟接着当皇帝。为此,他不得不把弟弟赵廷美放在储君的位置上,来继续演绎这个逻辑。所以,选B也不符合赵光义的真实意愿。 如此看来,大家可能会觉得这题其实也不难。赵普选C不就得了。什么道理、情理,与我何干?只要你赵光义开心,你把皇位传给外星人我也管不着。 可事情没那么简单,如果选了C,赵光义自己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就没了,他可是以弟弟的身份继承皇位的啊。 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无论如何回答,都会得罪眼前这位多疑的皇帝。更何况,两人曾是斗得不可开交的政坛对手。 赵普的思维飞快地运转着,他努力平复内心的惊惧,揣摩着赵光义的心思,思考应对策略。重压之下,他又找回了权谋高手的本色,沉默片刻后,赵普微微抬起头,字斟句酌地说出了十一个字: 「 ”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 翻译过来,意思是说:太祖赵匡胤(在传位问题上)已经做错了,你怎么能再做错呢? 赵普的这个回答实在是太绝了! 说赵匡胤做错了,等于否定了「 ”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言下之意,你赵光义就不用再传给赵廷美了。但又说错误是赵匡胤犯的,等于说赵光义的皇位确实来自赵匡胤的传授,一点毛病没有。 结论:你想传位给谁(当然是自己的儿子),就是谁。美其名曰还是在帮助兄长赵匡胤纠正错误。 每次看到这个回答,我都有一个感叹,权谋心术,真不是人干的事啊。 赵光义对赵普的态度非常满意,经过这一问一答,两人此前的敌对关系已经大大消解,算是合作意向达成,接下来,就可以谈一谈具体的合作条件了。 不久之后,赵光义主动召来赵普,告诉他一件绝密事宜:有人可能要谋反作乱! 赵光义口中的某人,是指弟弟赵廷美。 赵德昭和赵德芳死后,赵廷美成了最尴尬的人,如今,他已成了赵光义传位儿子的最后一个障碍。赵廷美表面上地位尊贵,其实已经受到了兄长的猜忌,人人对他避而远之,每天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客观地说,赵廷美落入这番处境很冤枉,他只比赵德昭大四岁,当两个兄长在前面奋斗的时候,他还是个孩子。即便当上开封尹后,他也是安分守己,更谈不上什么政治野心。但是,权力斗争就是如此残酷,身份地位决定了他注定不能从政治漩涡中全身而退。 太平兴国六年(981)九月,有人向赵光义告发了赵廷美,赵光义又把赵普叫来,问他该怎么处理好。 赵普明白,这回该轮到他开出合作条件了,他一字一顿地回答道: 「 ”臣愿备枢轴以察奸变!” 「 ”枢轴”是中心的意思,整句话直译过来就是说:我想进入权力中心,以便帮助你防备奸臣作乱。 说得再明白点,赵普是想重新入朝当宰相。 节选自野狐狸所著《宋朝进行时》第一卷《王朝开启》,中信出版社出版。 很赞哦!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