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远见卓识什么意思啊 鲁肃:远见卓识的一代名士

火烧 2021-07-02 11:56:31 1044
鲁肃:远见卓识的一代名士   在汉末三国谋士群体中,鲁肃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他不但是东吴集团早期发展过程中贡献巨大的谋士之一,为三足鼎立的形成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后来又接替周 瑜成为东吴集团在荆州一线的主
远见卓识什么意思啊 鲁肃:远见卓识的一代名士

鲁肃:远见卓识的一代名士  

  在汉末三国谋士群体中,鲁肃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他不但是东吴集团早期发展过程中贡献巨大的谋士之一,为三足鼎立的形成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后来又接替周 瑜成为东吴集团在荆州一线的主将,为东吴帝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同时,他还是孙刘联盟的首倡者和维系者,正是由于鲁肃的努力,刘备集团才得以在最艰 难的时刻与东吴集团结成战略同盟,不但避免了被曹操集团彻底消灭的结局,还得以利用赤壁之战的巨大胜利迅速发展壮大,刘备能够占据益州及汉中地区都与鲁肃 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吴、蜀两家而言,鲁肃都具有其他人无法替代的历史作用。他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还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 >   一> >   鲁肃,字子敬,生于熹平元年(公元 172 年),徐州临淮东城人。鲁肃出生之后不久,父亲病故,他从小就和祖母生活在一起。在祖母的细心照料下,青年时期的鲁肃就已经身材魁梧,相貌出众,加之家境富裕,自然也就成为乡人瞩目的人物之一。> >    鲁肃所在的徐州,是汉末时期为数不多的富裕地区之一。尽管朝政腐败所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但是在历任徐州官吏的有效管制下,徐州 政局却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全国各地的流民纷纷涌入徐州,这也为徐州的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丹阳人陶谦就任徐州刺史之后,徐州地区的发展更是出现 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   但此时已经是弱冠之年的鲁肃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积累财富之上,他不但没有尽心治理家业,反倒是大散家财, 变卖田地,经常救济穷人并广泛结交天下豪杰,这种仗义疏财的义举自然得到了家乡父老的广泛称赞。不过,此时鲁肃的一些出人意料之举也引起了乡人们的疑虑。 他不仅自己学习骑射和击剑,还召集了一批年轻人,提供给他们衣服和食物,经常在西鲁山一带聚集,名为射猎,实际上却是在暗中排演兵阵,讲武论道,俨然成为 一支民间武装。乡人们对鲁肃的这种举动大感疑惑,甚至有人私下议论,认为鲁肃此举放荡不羁,简直是在败坏鲁家的家道,不过鲁肃并不理会乡人的种种议论,依 然我行我素。因为在他的心中,徐州表面上的这种富庶和安定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他必须为自己家族的未来未雨绸缪。> >   正如鲁肃所担忧的那样,尽管徐州治理有方,但是在汉末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徐州正在沦为其他割据势力争夺的目标。自从董卓专权之后,中原地区已经成为各大割据势力角逐的战场,徐州自然也不能幸免。> >   先是陶谦联合几位地方诸侯与军阀的凉州势力几番厮杀,之后曹操集团又开始了对徐州的疯狂进攻,仅仅数年时间,徐州数度易主,陶谦、刘备、吕布等割据势力在这片土地上反复争夺,徐州陷入了一片战火之中。> >   作为这场混战的见证者,鲁肃为自己家族的命运深感忧虑,他已经暗下决心,随时准备离开徐州这个是非之地。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影响鲁肃一生的人物突然与鲁肃不期而遇。他的出现不但成就了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同时也改变了鲁肃一生的命运。他,就是后来的东吴名将周瑜。> >    周瑜,出生于熹平四年(公元 175 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人,出身显赫。其曾祖周荣历任两朝的尚书令,堂祖周景及其子周忠官至太尉,周瑜的父亲周异 做过洛阳令,叔父周尚后来担任过丹阳太守。周瑜少年成名,在江淮一带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同时,他还是后来的江东霸主孙策青梅竹马的好友。孙策征讨江东的战 事开始之后,周瑜献计献策并亲临战场指挥作战,为孙策取得江东之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期间,周瑜曾经受到淮南军阀袁术的胁迫,也不得不离开自己的 好友孙策,前往袁绍的老巢寿春,被迫在寿春滞留了数年之久。为了拉拢周瑜及其家族,袁术打算任命周瑜担任将军一职。不过,此时的周瑜早已看出袁术难成大 事,借故推掉了袁术的任命,反而自荐担任居巢县的县长,为的就是能够尽快离开寿春回到孙策的身边。袁术没有看出周瑜的真实用意,满口答应了周瑜的请求。> >    在周瑜担任居巢县长期间,有一次他来到了鲁肃居住的东城,打算在东城筹集粮草物资,当了解到鲁肃为人豪爽,鲁家又是当地出名的大户人家之后,周瑜便带上 手下前往鲁家拜访,希望得到鲁肃的资助。当时鲁肃家中有两仓米,每一仓有大米三千斛。鲁肃二话不说,当即就将其中的一仓米送给了周瑜,这让周瑜深受感动, 有意结交鲁肃这位豪爽之士,不久两人便成为挚友。这便是“将相结”这个典故的由来。这个故事很快传扬开去,引起了袁术的关注,不久之后,袁术便任命鲁肃 担任东城县长一职。不过,袁术的赏识不但没有让鲁肃感恩涕零,反而使鲁肃萌生离开家乡的念头。不久,鲁肃召集家人,说出了自己心存已久的想法。鲁肃说:如 今朝廷已经失去了统治国家的能力,天下处处都是盗贼横行,我们世代生活的淮泗地区也不再是安居之所。我听说江东地区土地肥沃、政局较为安定,我们可以到那 里暂时避祸,你们愿意跟随我一起去江东静观时局的变化再作下一步打算吗?在众人异口同声的支持下,鲁肃一大家子包括之前在南鲁山上聚集的众人一行三百多人 踏上了前往江东的征途。> >   为了以防万一,鲁肃特意让妇孺老幼走在队伍的前面,青壮跟在队伍的最后,自己则亲自殿后,以防袁术的追兵前来 追赶。果然,就在鲁肃一行人出发后没多久,袁术就得知鲁肃不但没有接受自己的美意反而携家逃走的消息,不禁大怒,派出一小股骑兵追击。眼看着追兵迫近,鲁 肃非常镇定,他命令手下做好迎敌准备,自己则一个人手持盾牌和弓箭等待着追兵的到来。面对疾驰而来的追兵,鲁肃冷静地说道:“身为大丈夫就应该洞悉当前的 大局。如今天下大乱,就算你们拿下我也得不到丝毫的奖赏,放过我也不会受到任何的处罚,何必要对我苦苦相逼?”> >   鲁肃说完,又将手中的 盾牌竖着立在地上,自己张弓搭箭射向盾牌,一箭下来竟然将盾牌射穿。追兵们原本就非常佩服鲁肃,如今又看到鲁肃竟然有如此的神力,心存畏惧,都觉得没有把 握将鲁肃等人制伏,便不再为难鲁肃,扬鞭而去。鲁肃等人就这样平安无事地来到了居巢,找到了当年的好友周瑜,不久之后又与周瑜一起来到了孙策统治下的江东 地区。孙策听说了鲁肃的事迹之后,也是钦佩不已,不过由于此时的孙策正忙于处理江东内部的复杂局势,既没有与鲁肃进行深谈,也没有安排鲁肃一官半职,这让 鲁肃感到非常不快。于是,鲁肃一边暂时在曲阿住了下来,一边在思考着自己下一步的打算。这也是鲁肃一生中情绪最为低落的时期,直到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鲁肃的处境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