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影响 一个儒学出身的皇帝却因错误的估计葬送了整个帝国
一个儒学出身的皇帝却因错误的估计葬送了整个帝国
自孔子周游列国,以仁游说诸侯开始,后世孔门弟子心里都有一盘棋,棋盘上赫然写着两个大字——天下。
杨广这位孔门弟子,史书中说他美姿仪,少聪慧。是由当世大儒韦师、张虔威、张衡等人一生拱卫左右、悉心栽培。
13岁,大隋初创,杨广拜晋王。
20岁,杨广统帅高熲、贺若弼、韩擒虎等猛将,饮马长江,灭陈国,平定江南。
35岁,杨广登基,史称隋炀帝。此时,杨广终于一步步的坐上了龙椅宝座。但是面对天下这盘大棋,他又该如何落子?
在此之前我们先说说杨广本人,杨广熟读书籍我们有理由相信,《史记》、《汉书》,他是看过的,秦皇汉武的故事他也肯定耳熟能详。在坐上龙椅之前,杨广也一定无数次的站在大隋的地形图前认真审视过。指点江山,开疆扩土,一统天下,威仪四方,有着和秦皇汉武一般的抱负,也想自己可以名留名青史,或许这些他早就想好了,也早就策划好了。所缺的不过是一个机会而已。现在机会有了,他已经坐上了皇帝宝座,已经准备将自己的计划付诸实践了。
他还是不够耐心,从书中吸取的教训还是不够,但已经等不及了。他认为自己有着秦始皇一般的眼光,汉武帝一般的资本和魄力。称帝之后,杨广他喜欢四处巡游,就比如在大业五年,杨广西巡,他要做天下共主。从陕西西安,到甘肃陇西,穿过祁连山,到达张掖,这条线路,就是今天要完成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他做到了,而且很漂亮。在张掖,他宴请二十七国君主,君临天下,中华上国之威仪,四方臣服他。
杨广还4处征战,刚开始的征战很是顺利的先后灭掉吐谷浑、拿下契丹、降服琉球、讨伐占城、征服安南。然后他就把目光投向了高丽。可是这次他错了之前就就在大兴土木各项国家工程一起进行的同时,还进行了这次好大喜功的伐辽东,还3次了。使得国家的经济出现了问题,民怨四起。
同时杨广也想功过秦皇汉武,以及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这2个致命的缺陷,使得杨广觉得国库无比富有,过高的估计了社会的生产力,想在自己这一代内完成本应该要好几代人才能完成的事情,也这是因此杨广越来越自信自负,比如当杨广将高熲、贺若弼、宇文弼等人被押上刑场之后,杨广就真的再也听不到任何的反对声音,他也真正成为了千夫所指的独夫,把自己和帝国一步一步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隋炀帝杨广,攻城略地开疆扩土,修建京杭大运河,改革官制开创科考,尊儒重道弘扬圣学,但还是因为你自己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导致了民不聊生,怨声四起,时局动荡,所以说这一个“炀”,绝非妄评!话虽如此但是攻归功,过归过,隋炀帝那长远的眼光,以及对历史的贡献和积极的作用不容忽略和抹去的。
杨广(6)好大喜功(1)张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