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宋朝历史简介 愤青历史是

火烧 2021-10-21 23:56:34 1054
愤青历史是 愤青,英语简称GTK,全称“愤怒青年”。这个称呼早在1970年就已经出现,当时特指一般对社会现状不满,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后来被简称为愤青,并成为网络语言中的专有词汇,四个字的原称反而不

愤青历史是  

愤青,英语简称GTK,全称“愤怒青年”。

这个称呼早在1970年就已经出现,当时特指一般对社会现状不满,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后来被简称为愤青,并成为网络语言中的专有词汇,四个字的原称反而不常用了。

愤青是国家人民活跃程度的体现,但程度过分、缺乏客观性则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并产生不良风气。

愤青最主要的共同点就是态度偏激。

愤青通常是15-30岁左右的人,年轻人居多。

宋朝历史简介 愤青历史是

这个词由网络发展开来,很大一部分为学生,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绪却缺乏理性和知识。

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在网络时代开始后愤青一词流传开来。

愤青最初只是在网络的BBS上表达着各种不满意见的少数人群,因为网络的虚拟化和不确定化,决定了最初的愤青仅是一些发表激进文字的用户。

而随着中国大陆的互联网迅速发展,人群的扩大,这一部分具有极端思维的人更容易吸引媒体和民众的目光,而其队伍逐渐壮大,思想日益复杂,并且有网络虚拟个体与现实实在个体关联的扩大化趋势。

愤青一词,已经不局限于网络之中,更多的人走向街头,表现自己的主张和情绪。

愤青不等于爱国,愤青只是和爱国有交集,甚至有时极端的民族主义狭隘的思想成为国家利益的一道铁墙,不考虑长远而只顾眼前,顽固不化的自我为中心思想常有误国之实正如陈独秀先生《敬告青年》文中所说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中国的愤青对美国、日本、中国台湾三地的负面态度不仅针对其政府与军队,在很多情况下也针对三地的经济、人种与文化。

在经济方面呼吁全面“抵制日货”(有时包括美货、台货)等。

在对待国内同胞的态度上,他们对身边的人宣传不要购买外国货,主要针对的是日本货,少数情况包括美国货。

激进人士用“汉奸”、“特务”等词汇描绘喜爱西方事物、赞同中国对美日保持冷静的中国人。

值得注意的是,抵制日货的人有很多也并非愤青,而是确乎对日本的右翼势力表示不满。

愤青是一种时代产物,也是很复杂的社会现象。

被称为“愤青”的人士有时并不认为自己是愤青,而认为认识与自己不同、称自己为愤青的人,想法才有问题,是懦弱者、既得利益者或缺乏民族意识。

因此愤青现象的内涵、走势仍值得长期研究观察。

那么愤青还会有什么发展呢?谁又知道呢?[3]唯有时间,才能见证一切。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