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哪 北周静帝,假如北周静帝选择逃跑
北周静帝,假如北周静帝选择逃跑
假如北周静帝选择逃跑
逃也逃不出他外公的手掌心
北周静帝是隋文帝的亲外甥吗?大神们帮帮忙
周静帝是隋文帝的外孙 隋文帝杨坚的女儿是周静帝父亲周宣帝的皇后 但北周静帝不是杨坚亲外孙子,静帝的父亲宣帝曾经五后并立,静帝的母亲是朱皇后
周静帝和杨坚什么关系?为什么说周静帝禅位给外公?
中国通史上是这样说的:公元581年,北周相国杨坚“迫使”自己的外孙,9岁的周静帝退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他的女儿杨丽华是宣帝的皇后,宣帝死后杨坚辅政。纵览军政大权!)
终上所述,周静帝退位让其外公杨坚,可以说是必然的事情,也是杨坚“半”一手策划的。之所以说“半”一手策划,因为上天也给了他称帝的机会,一切太按照他想要的步骤而来了。杨坚是北周静帝宇文阐的亲外公吗?
隋文帝杨坚《巾帼大将军》即将上映,剧中杨坚接受官员们推举登基称帝,北周静帝宇文阐见外公当上了皇帝,很是不满,表示不会向杨坚下跪。这里,宇文阐称杨坚为外公,难道他是杨丽华所生?杨坚到底是不是北周静帝宇文阐的亲外公呢?下面小编为您解答。北周边界被揉冉人侵犯,官员们眼见宇文阐年纪幼小无力主理国事,于是请求杨坚登基称王,杨坚为人忠义正直,当场回绝了官员们的要求,独孤氏却劝说杨坚接受推选。杨坚逼不得已,同意称帝。宇文阐刚刚上朝不久,杨坚来到朝上接受官员们的推选,宇文阐母亲得知自己的儿子被杨坚推翻,悲痛中回到房中悬梁自尽,独孤氏当场救下了宇文阐母亲,表示要与宇文阐母亲结为亲戚,以后宇文阐母亲必须称独孤氏为母后。杨坚在公元581年正式称帝,改国后为隋朝,宇文阐见自己的外公当上了皇帝,心中很是不满,当场表示不会向杨坚下跪,宇文阐母亲见状神色惶恐请求杨坚不要与儿子一般见识。北周静帝宇文阐的生母为天大皇后朱满月,并非杨坚女儿杨丽华,而杨丽华只剩下一个女儿,所以两人没有血缘关系。杨坚不是宇文阐的外公,但这里,独孤皇后收宇文阐母亲朱满月为义女,由此宇文阐理所当然的应该叫杨坚外公。由此得出结论:宇文阐是杨坚的外公,但不是他的亲外公。
北周灭亡后,隋朝随即建立了吗?
北周的辅政大臣的杨坚于公元581年2月迫使年轻的周静帝让位,自立为帝,建立隋朝。所以,确实是北周灭亡后,隋朝立即建立。
公元578年,北周武帝病逝,其子宇文赞即位, 是为宣帝。宇文赞昏庸无能,纵情酒色,残暴嗜杀,沉溺于享乐之中。
公元579年,只有二十多岁的宇文赞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年仅八岁的儿子宇文阐(即周静 帝),自己则做起了太上皇,但他不久就病死了。

周静帝年幼无知,根本无法处理政事,北周的朝政大权就此落入宣帝杨皇后的父亲杨坚手中。公元581年,杨坚废静帝自立,代周建隋。
扩展资料:
隋朝开国者隋文帝杨坚,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公元581年,杨坚废北周静帝,建立隋朝,改年号开皇。
建国之后,杨坚随即消灭各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三百年的天下大乱南北分治的状况,为华夏归为一统作出了不朽贡献。
同时,隋文帝励精图治,把从战乱中建立起来的大隋王朝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隋文帝时代被称之为开皇之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杨坚
北周皇族,隋朝皇族,唐朝皇族之间的亲戚关系。
隋开皇杨坚为北周静帝阐的岳父,其女杨氏为静帝时太后;唐李渊是杨坚的外甥,其妻为独孤信的女儿。
历史上有三位独孤皇后,北周明敬后,唐元贞后,隋文献后,她们系同父所生,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这位三朝国丈就是西魏宰辅独孤信。
1.长女嫁北周明帝(为宇文泰儿子),为敬皇后,有子——周宣帝。
2.四女嫁唐世祖李炳,被追封为元贞皇后,有子——唐高祖
3.七女嫁隋文帝杨坚,为文皇后,有子——隋炀帝 所以这三朝的首层亲戚关系,就是这三朝都有皇帝是独孤信的女婿和外孙。 其次,杨家是北周的外戚,杨坚的女儿嫁给了北周宣帝,后来到宣帝的儿子(也就是杨坚的外孙)即位时,杨坚就把国家给夺了,改周为隋。
4.再者,北周的实际创建者宇文泰的长女,也就是北周明帝和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嫁给了神武公窦毅,他俩后来生了个女儿,就嫁给了李渊,后来此女被封为太穆皇后,也就是李世民的亲母。所以,李家当时也是北周外戚。
北周的皇帝列表
宇文觉、宇文毓、宇文邕、宇文赟、宇文阐等。
1、宇文觉
宇文觉(542年-557年),即北周孝闵帝(557年在位),字陀罗尼,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周文帝宇文泰第三子,母为元皇后(北魏孝武帝元修之妹冯翊公主) ,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一位君主(当时称天王),但实际上是权臣宇文护拥立的傀儡。
2、宇文毓
北周明帝宇文毓(534-560年),字统万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北周王朝第二位皇帝(556~560年在位),北周文帝是宇文泰的庶长子,母为姚夫人 。
3、宇文邕
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小字祢罗突,汉化的鲜卑族,祖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生于同州武乡(今陕西大荔)。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周明帝宇文毓异母弟,母文宣皇后叱奴氏(叱奴太后) 。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武成二年(560年)至宣政元年(578年)在位。
4、宇文赟
周宣帝宇文赟(559年-580年),字乾伯,鲜卑族,周武帝宇文邕长子,母李娥姿 。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第四位皇帝,宣政元年(578年)到大象元年(579年)在位。
5、宇文阐
宇文阐(573年-581年7月10日, 《隋书》作581年7月9日), 即周静帝(579年―581年在位),原名宇文衍,鲜卑族,周宣帝宇文赟长子,母天大皇后朱满月,南北朝时期北周最后一位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宇文觉
百度百科-宇文毓
百度百科-宇文邕
百度百科-宇文赟
百度百科-宇文阐
北周是如何被灭的,是那个皇帝手中,是多少年
北周被左丞相杨坚篡位,公元581年,灭亡于静帝宇文阐。
北周从577到581,总共存在了24年。历经五位皇帝,北周武帝宇文邕在同一北朝之后,次年便病故。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赟病死。周静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杨坚专政。
杨坚为预防北周宗室生变,稳固其统治权力,以千金公主将嫁于突厥为辞,诏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
因尉迟迥(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位望素重,恐有异图,遂以会葬宣帝为名,诏使其子尉迟惇召尉迟迥入朝;并以韦孝宽为相州总管赴邺取代尉迟迥。
六月,尉迟迥恐杨坚专权对北周不利,公开起兵反对杨坚。七月,青州总管尉迟勤(迥弟之子)从迥反杨。迥所统相、卫、黎、沼等地;同时质其子于江南陈朝,以请援;并派人出使并州(治晋阳,今太原西南),欲招降上柱国、总管李穆,遭到拒绝。
时杨坚挟幼帝以号令中外。结好并州李穆,送千金公主与突厥和亲,以消除北方之患;加强洛阳守御,作为进讨尉迟迥的战略基地;并令计部中大夫杨尚希先发精兵3000人镇守潼关,防其偷袭。
同月十日,杨坚调发关中兵,令韦孝宽为行军元帅,陇西公李询为元帅长史,郕公梁士彦、乐安公元谐、化政公宇文忻、濮阳公宇文述、武乡公崔弘度、清河公杨素等为总管,率军讨伐尉迟迥。
主力进攻时,置途中敌之坚固据点于不顾,急寻敌军主力决战;沁水战胜后,又直趋邺城,消灭叛乱中心,终于迅速平定叛乱,在军事上为其代周建隋奠定了基础。
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改国号隋,北周享国二十四年而亡。
扩展资料:
一、北周历史: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在其侄子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正式即位称天王,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史称北周。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帝。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
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智诛权臣宇文护,亲掌朝政,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
二、杨坚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到仁寿四年(604年)在位。鲜卑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氏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位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
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
开皇九年(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隋文帝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长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仁寿四年(604年)在仁寿宫离奇去世。终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坚
北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