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孟子思想 孟子的一篇短文,雖無一句豪言壯語,卻說理透徹

火烧 2022-04-21 10:29:54 1093
孟子的一篇短文,雖無一句豪言壯語,卻說理透徹 孟子是戰國時儒家學說的代表人物,他宣揚仁政,並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後世尊稱其為亞聖。他的弟子根據他生前的語錄,編纂了一本經典讀物《孟子》,千年來一直影響深

孟子的一篇短文,雖無一句豪言壯語,卻說理透徹  

孟子思想 孟子的一篇短文,雖無一句豪言壯語,卻說理透徹
孟子是戰國時儒家學說的代表人物,他宣揚仁政,並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後世尊稱其為亞聖。他的弟子根據他生前的語錄,編纂了一本經典讀物《孟子》,千年來一直影響深遠。大家也非常熟悉他的很多名句,比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還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都帶給人們極大的啟示。
孟子雖然繼承了孔子的仁政學說,但自己也非常有思想,他也曾周遊列國,向諸侯們宣揚自己的仁政。但諸侯們為了各自的利益,紛紛巧取豪奪,只不過為了保全面子,就找各種借口把孟子打發走。
雖然仁政無法實現,但孟子不屑的努力還是贏得了無數人的尊重。下面介紹的是孟子的一篇短文,雖無一句豪言壯語,卻說理透徹。
《楚人學語》
作者:孟子
有一楚大夫欲其子之齊語也。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這篇短文的大意是:有一位楚國的大夫想讓兒子學說齊國話。他讓一個齊國人專門教授,但旁邊有許多人說楚國話,干擾了小孩的學習,雖然天天鞭打、督促他說齊國話,仍然無法做到。後來小孩被帶到臨淄庄街、岳里的鬧市,他在那裡生活了幾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讓他再說楚國話,他也做不到了。
孟子以小孩學話的故事,告訴大家學習語言,需要一個合適的語言環境。引申開來,一個人的成長也需要一個好的氛圍,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也許是受到孟母三遷的啟迪,孟子深刻地洞察到人性的弱點,人們往往擺脫不了環境的影響。反過來說,遇到挫折、遭受逆境,大家也經常無法自拔。比如唐代詩人李賀就是如此,因為仕途無望,即使才華過人,也經常憂鬱苦悶,最後他只活了27歲,真讓人心碎。
還有清代詞人納蘭性德也是如此,因為妻子過早去世,自己曾經深愛的表妹也無法與之相守,他內心無比痛苦,「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詞人30歲就溘然而逝,留下他的《飲水詞》,更讓後世讀者感懷不已。
孟子形象地描繪出小孩學話的過程,「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最後即使「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孟子寫這篇文章時,絕對想不到南宋有一位才子也有類似的經歷,他就是譜寫不朽詩篇《示兒》的陸遊。「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曾讓多少人含淚吟誦的詩句。可是最讓詩人揪心一輩子,卻是他曾經的結髮妻子。
一曲《釵頭鳳》,詩人痛苦悲吟,「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曾幾何時,他與唐婉情投意合、相親相愛,可是母親卻擔心孩子因為沉醉其中而耽誤仕途,竟然活生生地將恩愛夫妻拆開。
最後母親勝利了,陸遊金榜題名,而唐婉也憂鬱成疾。但這種勝利不僅是一種畸形產物,而且是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陸遊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他的很多詩正蘊涵了失意者的悲歌。
從古到今,多少志士仁人被黑暗的環境吞噬。雖然不能以成敗論英雄,也不可鼓吹唯環境論,畢竟人有主觀能動性,可以改變和創造環境。
但是重視環境對人才成長的作用,無疑更具有現實意義,只有人盡其才,社會才能始終充滿勃勃生機。而當有情人終成眷屬,方可讓家庭和社會穩定,從而激發更高的潛能和積極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