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红色历史事件 朝鲜历史,简单介绍一下朝鲜历史
朝鲜历史,简单介绍一下朝鲜历史
简单介绍一下朝鲜历史
1388年,高丽国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则发动政变。1392年,废黜高丽国王,自立为王,并改国号为朝鲜,定都汉阳(今韩国首尔),史称朝鲜王朝。
朝鲜王朝实行推崇儒学、排斥佛教的政策。对中国采取事大主义。从1416年至1449年,朝鲜在鸭绿江东岸地区设置“西北四郡”,在图们江南岸地区设置“东北六镇”。
1592年,日本的丰臣秀吉派兵16万第一次侵入朝鲜。1597年,日本的丰臣秀吉再派水陆两军约17万人第二次侵入朝鲜。1598年,日军被击退。朝鲜史称“壬辰倭乱”,中国称“万历朝鲜战争”。
1618年,明朝和后金作战,朝鲜派兵协助明朝。1623年,朝鲜内部政变,擅自废黜国王李珲。大明登莱巡抚袁可立严辞主张“待中国更立”。1636年,清朝攻占朝鲜全境,朝鲜国王李倧投降,改向清朝朝贡,成为清朝的附属国。
1863年,朝鲜哲宗死后无嗣,由王族李昰应之子李熙即位,史称朝鲜高宗。
1873年,高宗成年亲政,大院君停止摄政,闵妃外戚集团掌权。1876年,日本军舰进入汉江口,迫使朝鲜签定不平等的《江华条约》。

1884年12月4日,要求改革的“开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划,依靠日本军队发动政变,杀死守旧派官员,宣布和清政府断绝关系,即为“甲申政变”。
袁世凯统率的清军应守旧派要求,于6日开进王宫,击败日军,杀死开化派首领,部分开化派首领逃往日本,守旧派重新掌权。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之乱(甲午农民战争),朝鲜朝廷无力镇压,于是请求中国军队入境镇压。
6月6日清军在牙山登陆,日本军队也以此为借口趁机于7月6日在仁川登陆,并发动壬午兵变,占领汉阳,强迫朝鲜签定《济物浦条约》,并且组织亲日政府平息内乱。随后日本军队袭击驻朝鲜的中国军队,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控制下的朝鲜政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宗藩关系。
1896年,朝鲜高宗在俄国的支持下,“升级”为大韩帝国,从此李氏朝鲜改国号为“韩”。
扩展资料:
朝鲜的建立者:
李成桂(朝鲜语:이성계,发音:Yi Seong-gye,1335年-1408年),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1392年—1398年在位)。
本贯全州李氏,出生于元朝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一带)。初字仲洁,后改君晋,号松轩,即位后更名李旦,死后庙号太祖,明朝赐谥号“康献”,故又称“朝鲜太祖”或“康献大王”。
李成桂是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李子春的嫡长子。1356年,李成桂与其父帮助高丽王朝恭愍王收复双城总管府后归附高丽,后由于在抵御元朝红巾军的入侵中战功显赫而被提拔。
1388年,李成桂发动威化岛回军,掌握高丽政权;1392年,李成桂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定都汉城。
即位后,李成桂对内实行改革,清除了原高丽禑王的势力,对外向明朝称臣,并通过招抚、武力征服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
第一次王子之乱后,李成桂让位于次子李芳果,奉为太上王。后来出奔老家咸兴,又被太宗李芳远挟持回京,于是有”咸兴差使”的典故。后死于汉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鲜
朝鲜历史上有皇帝吗?
朝鲜表面上有过,实际上从来没有过皇帝。
因为朝鲜自第一次由新罗统一以来都是中国的附属国,最多只能够称王。朝鲜时代因为是中国的明朝从政治上支持朝鲜太祖李成桂才有了朝鲜王朝,所以其实还是明朝的附属国而已。清朝时期朝鲜更惨,错误的以为明朝可以继续保护它反而被满清消灭,又成了中国的附属国。
朝鲜唯一次有“皇帝”这个称号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朝鲜变成日本的属国。日本人为了收买人心和稳住西方国家,不公开承认消灭朝鲜而成立了一个 “大韩帝国”,国家元首称为“朝鲜皇帝”实际上由日本控制。1910年朝鲜并入日本而从此结束了朝鲜有“皇帝”的历史。
扩展资料
朝鲜建国
14世纪末,高丽王朝经过长年战争和蒙古帝国的入侵已经岌岌可危。1388年,中国明朝派特使要求高丽归还开元路。高丽重臣崔莹借此准备与明开战,并派李成桂出兵入侵辽东半岛。李成桂出身新罗贵族。父李子春为地方豪族,任双城总管府千户。
1356年,高丽攻其地,李子春投降。1362年,李成桂袭父职,在图们江、鸭绿江方面参与抵御女真族和蒙古残余势力入侵的军事行动。不久,他调京任职,后到南方抵御倭寇。1380年、1385年大破倭寇,威名日盛,参与军机中枢。
在威化岛,李成桂以江水泛滥渡江困难、粮食不足为由,再次要求祸王撤军。但是,撤军要求再次被拒绝,李成桂于5月22日自行决定开始撤退。这就是威化岛回军事件。
李成桂发动兵变,推翻了高丽禑王的统治,崔莹被处死,禑王被驱逐流放到黄丽府,立王禑之子王昌为王。李成桂发现王昌复辟企图后,将王禑和王昌处死并立王瑶为王。
1392年,李成桂清除了高丽宫廷反对派首领郑梦周。在流放王瑶到原州后,登基建立朝鲜王朝,确立了对明朝事大的基本国策,结束了高丽王朝近500年的历史。推行科田法,奖励农业。
李成桂还通过招抚、武力征服中国在朝鲜半岛东北的女真部落,进一步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管辖,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倭寇在李成桂当政期间基本不敢再骚扰朝鲜。李成桂去世后,倭患再度兴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鲜王朝
韩国和朝鲜的关系 历史渊源 详细一点
统一问题立场不同。
朝鲜最早的朝代是箕子朝鲜,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封神演义》里就有这个人,商朝灭亡以后逃到朝鲜半岛建立国家,后来周武王就封他做朝鲜侯。
燕国人卫满带了一些燕赵流民跑到朝鲜并做了官,后来又夺权建立了卫氏朝鲜(或卫满朝鲜),直到汉武帝讨伐他把他消灭,设置辽东四郡。这期间,仍然是中国国土。
汉朝以后,朝鲜半岛南部的一些土著开始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得到了发展,建立国家。正好中国东北的夫余族的分支高句丽族建立了一个国家而且打到了朝鲜半岛,又把首都迁到了平壤。成为朝鲜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另两国是百济和新罗。
唐朝的时候,高句丽作为唐的属国(另两个也是唐的属国)却却不听唐的话,攻打新罗;百济也乘机占领新罗的土地,新罗向唐朝求援,于是唐罗联军消灭了百济和高句丽。这时候的新罗的统一朝鲜半岛,也不过主要是朝鲜半岛中南部原新罗、百济以及高句丽侵占的一部分领土而已。北边仍然属于中国。
朝鲜半岛处于南北分裂状态已有60多年,实现统一一直是朝鲜和韩国当局强调的目标。朝韩双方又分别就统一问题强调了各自的原则性立场。
从表态来看,双方在统一方案上存在分歧。韩国希望建立紧密程度较高的统一国家。而朝鲜方面对于半岛统一的主要诉求是建立“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其特点是建立一个较为松散的联邦制国家,让南北双方都享有独立管辖权和自治权。朝方坚持认为这一方案指明了统一的“最正确的方向和途径”。
扩展资料:
朝鲜是经过北方全体人民和南方左派人士选举成立的,韩国却是在美国的扶持以及大部分旧时的军警等反动力量建立起来的,而且建立后屠杀了大量的进步人士。包括“韩国之父”金九。
历史上并没有朝鲜和韩国对立的存在。如果按朝鲜南北在历史上的人群主要来源来划分的分,两边的关系应该是:北边属于中国,南边属于朝鲜。从近期朝鲜派出朝鲜人民军次帅黄炳誓率领的朝方高层代表团访韩可以看出,朝鲜有对话的诚意,确实愿意推动改善北南关系。但是,朝韩双方对于统一问题的立场有较大差异,且韩国政府近期又表示不会改变对朝政策,如何进一步推动北南对话是一个较为严峻的课题。
参考资料:人民网-微妙的朝韩关系
中国与朝鲜的历史渊源
早在周朝开国时,商朝的遗民不愿被周朝统治,而迁徙到朝鲜半岛一带居住,是最早朝鲜地区的居民。之后周朝 燕国 秦朝都在哪里统治过,汉朝时更建立了乐浪郡。汉朝末年,朝鲜半岛一带居住了大量的各种少数民族,如鲜卑 匈奴 东胡等。建立了不少小国,隋朝时,高丽强大起来,对隋朝产生威胁,杨广起兵讨伐,之后唐朝时经过多次战争,灭掉了高丽 百济等小国,因新罗国一直对唐朝表面恭敬,唐朝默认了当地领土被新罗吞并,新罗人,就是现在的朝鲜族 。之后朝鲜一直是中国的属国。中国也多次出兵保护朝鲜不被外国入侵。清末,朝鲜被日本灭国,二战结束后,朝鲜被分为南北两国分别独立
中国和韩国朝鲜历史上所有的战争?
分太少,给你列一些:
1,箕子建立朝鲜:商朝灭亡后,贵族箕子不愿意当西周的臣民,率领5000商朝人逃到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建立了政权,名曰“朝鲜”,史称“箕子朝鲜”。这是朝鲜一词的由来。 2,卫满建立朝鲜政权:汉朝时期,燕地人卫满逃难到朝鲜,被箕子朝鲜的后人接纳。但卫满确把朝鲜王赶到南方,自己霸占朝鲜北部,建立政权,史称“卫满朝鲜”。箕子朝鲜的后人分布在半岛的西南各地,后来六个村联合起来,建立了新罗国。而辽宁北部的扶余人南下建立了高句丽和百济。此外,朝鲜半岛上还有无数国家,这些国家有的是华人建立的,有的是日本人建立的,还有很多是其他不知道什么民族建立的。他们国家互相吞并,最后只剩下新罗百济和高句丽三个国家。 3,隋唐多次与新罗联盟,进攻高句丽和百济。隋朝对高句丽的大规模进攻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唐朝多次进攻高句丽,最后,唐朝和新罗瓜分了高句丽,而新罗则吞并了百济。 4,新罗后是高丽。高丽舍弃辽国,当宋朝的属国,被国人称道。后来蒙古多次入侵高丽,高丽成为了蒙古的属国。 5,明朝建立后,高丽的官吏和人民无法容忍高丽王(蒙古大汗的外甥)的亲蒙反华政策,于是推翻了高丽政权,建立了新的亲华政权。明朝赐其国名为“朝鲜”,意思是按照箕子朝鲜的传统,宣扬华夏文明。明朝晚期,日本入侵朝鲜,明朝动用全国力量进行抗日援朝斗争,赶走了日本侵略者,保住了朝鲜,朝鲜王对此非常感激,认为万历皇帝对他们有再造之恩。 6,满洲兴起,对此入侵明朝。而朝鲜作为明朝属国则帮助中国攻打满洲。后来,满洲酋长多次入侵朝鲜,只换来朝鲜的表面从属关系。满洲入侵中国,占领北京后,朝鲜才被迫当其属国。清国后期,日本入侵朝鲜,清国动用大部分武装力量与日本作战,最后失败了,承认朝鲜独立,且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日本后逐渐吞并朝鲜。 7,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分别在朝鲜半岛扶植傀儡政权。中国帮助被朝鲜打南韩以及联合国军,是为“朝鲜战争”。最终以双方停战而结束战争。朝鲜半岛分裂状况一直持续到现在。朝鲜半岛历史 发展历程??
[史前朝鲜陶器(公元前4000)年]
史前朝鲜陶器(公元前4000)年 史前朝鲜是指大约五十万年前至古朝鲜的朝鲜历史时期。根据考古所得,在数十万年前,朝鲜半岛之上已有原始人类居住。朝鲜半岛的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50万年,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到了公元前4世纪进入铁器时代。韩国和朝鲜史学家猜想朝鲜人原来是生活在亚洲北面大陆的阿尔泰语系各民族,逐渐迁移到朝鲜半岛北部而衍变而来。 檀君朝鲜(神话) 根据神话传说,朝鲜历史最远可以追遡至檀君建国。根据传说公元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变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为图腾的部落女子)所生后代檀君王俭于今日的平壤建立王俭城,创立古“朝鲜国”--檀君朝鲜,意思就是“宁静晨曦之国”。 箕子朝鲜 朝鲜在公元前12世纪,中国商朝的遗臣箕子带领部分商朝遗民在檀君朝鲜的北方建立了箕子朝鲜。 卫满朝鲜 在公元前195年,中国西汉的燕王卢绾北走匈奴后,其部将卫满带领旧部灭掉箕子朝鲜并建立了卫满朝鲜。卫满朝鲜的国力相当强大,故汉武帝于公元前109年派军远征卫满朝鲜。于公元前108年卫满朝鲜被灭,汉武帝把其土地分为四个郡,史称汉四郡。 辰国 辰国是公元前2,3世纪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政权, 定都于汉江以南. 辰国被认为是三韩(辰韩,马韩,弁韩)的前身。 汉四郡与前三国时代 汉四郡与前三国时代是公元前2世纪后朝鲜三国时代之前的朝鲜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铁器的广泛生产和运用。由于铁的应用,使得更加坚硬和锐利的武器与农业工具成为现实。 这加快了政治上的统一和权力与财富的集中。 公元前108年,西汉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汉四郡,公元前82年合并为乐浪郡,历经中原西汉、东汉、魏国、西晋的统治管辖。高句丽于公元前37年建立于西汉玄菟郡,开始逐步扩展,在西晋末年(313年)吞并了乐浪郡。 在朝鲜半岛南部,辰国已发展成了由马韩,辰韩和弁韩组成的松散的三韩联盟。根据《三国史记》,公元前18年,百济在马韩领地中建立,并逐步将马韩取替。辰韩中的6个部落发展成新罗。弁韩被伽倻所吸收。 伽倻后来又与新罗融合。 三国时代 进入4世纪以后乐浪郡被高句丽占领。同时南部的百济、新罗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百济完全消灭了马韩54国。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慕韩、辰韩等数国。朝鲜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朝鲜三国时代”。位于朝鲜半岛北部的高句丽是这一时期半岛的霸主。据好太王碑的记载,高句丽好太王迫使百济和新罗成服于高句丽,并且击退了入侵新罗的日本军队。百济(前18年-660年)是朝鲜半岛古代西南部的国家由马韩部落发展起来的,并且在3世纪末完全统一了马韩54国。 公元660年,百济被新罗和唐朝的联军灭亡。百济依靠向中国南朝各代朝廷遣使朝贡的方式,从中国吸收文化并向日本传播。新罗是辰韩中一个小部落形成的。 统一新罗时代 新罗则以向唐朝称臣的条件与新兴的唐朝结盟,高宗在位时,唐朝大军于公元660年联合新罗攻灭百济,次年进攻高句丽,久围平壤不下而返。668年高宗再次出兵,最终于当年9月攻克平壤,并由大将薛仁贵在高句丽与百济旧地建立安东都护府。至此之后高句丽政权就退出了历史舞台。670-676年唐朝新罗战争后,新罗占领百济故地和原高句丽部分领土。新罗最终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定都庆州,效仿唐朝的国家制度进行统治。 9世纪,各地农民起义,900年部队将领甄萱称王,建后百济国,定都光州;903 年起义僧侣金弓裔称王,于新罗北及西北建泰封国(先号摩震国),定都铁原,918年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此后定国号“高丽”;和原新罗并称为“朝鲜后三国时期”。新罗935年亡于高丽,新罗时代结束。 后三国时期 朝鲜后三国时期(西元892年-936年)是朝鲜历史上的时代划分之一。始于892年农民出身的甄萱起兵,同一时期新罗王族后裔弓裔亦建立后高句丽导致已衰弱的新罗分裂,终于936年高丽再度统一朝鲜半岛。 高丽王朝(918-1392年) 918年,后高句丽的的弓裔王部将王建被部将拥立为王,迁都至自己的家乡开城(松岳),改国号为“高丽”。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建立高丽王朝。993年,被辽国击败,被迫断绝和宋朝关系,向辽国称臣;1127年,被迫臣服金国。在抵御契丹和女真期间,军人势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将郑仲夫为首,发生两次政变,政变军人废立国王,大杀贵族文官,最终建立了武将崔忠献挟持国王的“都房”政权。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1258年,崔氏政权垮台,国王投降蒙古。不服投降蒙古的三别沙发动抗蒙古战争;1273年,蒙古占领济州岛,结束抗蒙古战争。1280年,元朝为了进攻日本在朝鲜半岛设置征东行省,在高丽首都派遣“达鲁花赤”控制高丽国政,高丽国王只能住在江华岛上。1281年,随着进攻日本失败曾一度解散征东行省;1287年,复设征东行省,并以高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成为元朝的藩属国,直到1356年恭愍王回复时高丽朝廷才重新掌握统治权。 朝鲜王朝(1392-1896年) [朝鲜太祖像] 朝鲜太祖像 1388年高丽国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但他却从鸭绿江边回兵占领首都开城发动政变;1392年,废黜国王自立,明太祖朱元璋赐国号为朝鲜,取“朝日鲜明”之意,定都汉阳。此时代被日本称为“李氏朝鲜”,这个名称在多数的历史界一直沿用至今。对此朝鲜和韩国的学者认为应该称朝鲜时代,但此名称很易混淆,少被人接受。李氏朝鲜实行推崇儒学、排斥佛教的政策。对中国采取事大政策。1591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派兵20万侵入朝鲜,一度占领平壤。中国派军援朝;1598年日军被中朝联军击溃,朝鲜将领李舜臣和中国将领邓子龙互相支援,最后都壮烈牺牲。此段历史史称“壬辰倭乱”,现代中国称为“万历援朝战争”。 1618年明朝和后金作战,朝鲜派军援助明朝;1636年,清军攻占朝鲜,国王投降,改向清朝朝贡,成为清朝的册封国。1863年国王哲宗死后无嗣,由王族李昰应之子即位,史称高宗,李昰应为“大院君”摄政,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封建势力,对外闭关锁国,放火烧毁进入朝鲜抢劫的美国军舰,并多次击退美国军舰的进攻,击毁三艘美国军舰。1873年,高宗成年亲政,大院君停止摄政,闵妃外戚集团掌权,日本军舰进入汉江口,迫使朝鲜签定不平等江华条约。1882年由于闵妃外戚闵谦镐克扣军饷,韩国改革派在日本政党协助下,策动了壬午兵变。兵变中起义士兵杀死日本公使馆官员,攻入王宫。闵妃化装宫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政。在闵妃请求下,中国派吴长庆率三千兵入朝鲜镇压兵变,囚禁大院君,闵妃外戚集团重新掌权。从此日本和清朝均在朝鲜驻军。朝鲜贵族分化成要求改革的“开化派”和以闵妃为首的“守旧派”;1884年12月4日,开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划,依靠日本军队发动政变,杀死守旧派官员,宣布和清政府断绝关系,是为“甲申政变”;袁世凯统率的清军应守旧派要求,于6日开进王宫,击败日军,杀死开化派首领,部分开化派首领逃往日本,守旧派重新掌权。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朝廷无力镇压,于是要求中国军队入境镇压。6月6日中国军队在牙山登陆,日本军队也以次为借口趁机于 7月6日在仁川登陆,占领汉阳。并且组织亲日派政府镇压了农民起义。1894年日本军队袭击驻朝鲜的中国军队,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以后朝鲜停止与中国的宗藩关系。 大韩帝国(1896-1910年) 1895年4月,清朝战败,签定《中日马关条约》,承认朝鲜是自主之国,于是日本控制下的朝鲜朝廷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同年,日本暗杀了有反日倾向的明成皇后。 1896年,高宗在俄国支持下称帝登极,成立大韩帝国,从此朝鲜改为韩国。1904年,日俄战争后,俄国战败,大韩帝国政权彻底被日本控制。1905年,乙巳保护条约。韩国成为日本的“保护国”。1906年,日本在韩国设立日本派出的“统监”政权。1907 年,日本强迫高宗退位由皇太子继位。1909年,日本第一任统监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死。 日本统治时期(1910-1945年) 日朝合并 日本于1910年8月迫使韩国政府同之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设立朝鲜总督府,进行殖民统治。日本将朝鲜王室封为日本贵族,逼迫高宗退位,拥立纯宗。(日本的吞并与当时首相伊藤博文被杀有关)。 临时政府 1919年3月1日,朝鲜半岛因日本禁止在学校内使用朝鲜民族语言,展开大规模反抗活动。柳宽顺等青年学子在今日汉城钟路区的塔洞公园发表“三一独立宣言”,并把独立宣言传遍全国。这些独立活动引起国民的反抗,并冲击各地的日本警察机关,而引致日本警察的暴力镇压。史称“三一运动”。同年,韩国独立运动领导人先后在海参崴、上海、汉城成立临时政府。最后,三处临时政府并于上海“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临时政府获得中华民国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政府以及法国、波兰等国的承认。1939年上海沦陷后,临时政府几次迁移,最终于1940年9月迁至当时中国的战时陪都重庆。在中国政府帮助下,韩国独立运动人士在中国成立“韩国光复军”和“朝鲜义勇队”。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临时政府于12月9日向日本宣战。1942年5 月15日,中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两支武装合并为韩国光复军,交由临时政府直接统辖。1945年11月23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迁回国内,光复军也于次年返国。 朝鲜共产党武装抗日 从1932年起,朝鲜共产党人金日成领导的游击队在中国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活动。金日成抗日部队曾在1937年占领朝鲜北部的普天堡镇(普天堡战斗),1941年被迫退出到苏联。 南北分裂时期(1948-至今) 朝鲜战争 1945年日本投降,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由苏联和美国军队接收。在美苏的各自支持下于1948年8月成立大韩民国, [打开可看到1950—1953个年代的朝鲜战争趋势] 打开可看到1950—1953个年代的朝鲜战争趋势 1948 年9月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起初一路胜利,将南韩军压制到釜山一带,于是美国决心介入,派兵在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面临被美韩军队拦腰斩断之势,被迫撤退。并被美军一路压制到鸭绿江一带。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东北边疆的安宁,这使得成立才一年有余的新中国也被迫介入。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抗美援朝。10月25日,志愿军首战歼灭南韩六师。经过反复的拉锯战以后,双方最终决定1953年7月27日以临时分界线(三八线)为界,中朝联军同美国主导下的联合国军签定停战协定,并由联合国指派永久中立国瑞士及瑞典驻军于共同警备区域,以监察两国在边境的军事行动。 1958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半岛,而美国至今仍有军队驻扎在韩国。朝鲜古代叫什么?
朝鲜王朝。
139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丽而建国。朝鲜王朝的首都初在高丽王朝的故都开京(今开城;又称松都),1395年定都于汉城(今首尔)。
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开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汉城。经过对北方的开拓,到15世纪中叶,朝鲜王朝的国土基本定型,大致相当于当今朝鲜和韩国的总和,北方以鸭绿江和图们江同中国为界。
朝鲜王朝以儒教治国,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为国家统治理念。朝鲜文的发明也为朝鲜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了条件。对外则对中国明、清两代采取事大主义,建国后便向中国朝廷称臣纳贡,自太宗李芳远至高宗李熙,历代国王均接受中国皇帝册封;对日本等周边国家或部族则采取交邻政策。
扩展资料
朝鲜早期历史
1973年,据朝鲜考古研究发现,平安南道德川郡胜利山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德川人遗址”(10万-4万年前)和“胜利山人遗址”(4万~3万年前)。
1977年在平壤力浦区大贤洞发现了“力浦人遗址”,1980年,在平壤又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龙谷人”化石和一些石器。 同年又在平壤万达里发现了“万达人”化石。
朝鲜在13世纪创造的野史《三国遗事》记载,公元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变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为图腾的部落女子)所生的后代檀君王俭在平壤建立王俭城,创立古朝鲜国-檀君朝鲜。
在中国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著《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君主纣王的叔父箕子(商人华族)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率五千商朝遗民东迁至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建立“箕氏侯国”,史称“箕子朝鲜”。
李氏朝鲜人时常以“箕圣”来称呼箕子,而称自己的国家叫“箕圣国”。现代韩国、朝鲜否认箕子朝鲜的存在,而杜撰出“檀君朝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鲜王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鲜
朝鲜到底有几千年历史
朝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末期商纣王时代,武王伐纣,结束了商朝的统治,于公园前1046年建立周,商朝的贵族箕子为了保留殷商余脉免遭战火屠戮,率领殷商移民到达今天的朝鲜一带建立箕子朝鲜,这便是朝鲜最早的政权,从那时算起,朝鲜也就三千年历史。
介绍一下(12)朝鲜(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