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小学教研工作随笔 教研随笔·听美国中学历史老师说怎样上历史

火烧 2022-12-10 21:11:06 1050
教研随笔·听美国中学历史老师说怎样上历史 历史是民族的集体记忆,许多国家都重视历史教育。但文化传统不同,教育体制不同,各国对历史及历史教育的理解便有很差异。身为历史教师,对别的国家怎样上历史课便十分好

教研随笔·听美国中学历史老师说怎样上历史  

小学教研工作随笔 教研随笔·听美国中学历史老师说怎样上历史

历史是民族的集体记忆,许多国家都重视历史教育。

但文化传统不同,教育体制不同,各国对历史及历史教育的理解便有很差异。

身为历史教师,对别的国家怎样上历史课便十分好奇,遇到能了解外国中学历史教育教育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北京市基教研中心知道大家都有这种心思,于是策划了中外历史教师的教学设计交流。

地点在西城教研中心,内容是双方历史教师就上课的内容、方式、设计思想进行交流,中方选择了两位历史教师,美方请芝加哥大学附属中学(翻译如此说,但美国也有大学附属中学,待考)的历史教师介绍她们的历史课堂教学。

中方老师先进行说课,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思路、课后反思等进行了介绍,全面细致。

内容说的什么现在已经时间久远,大体已经记不清,记得清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的娴熟,教学设计系统而连贯,行云流水,课程目标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滴水不漏,看这样的设计,必需佩服授课教师的匠心独运。

轮到美国老师,主讲是一位女士,没有讲教学设计,却微笑着问大家有什么问题?大家便七嘴八舌地说对美国中学历史教学的各种好奇,女教师便一个又一个将大家的问题列在了黑板上,列完之后,便逐个进行解答,解答完了上课的问题就解答完了。

看到大家很不解渴,女教师便说起了自己的儿子,她的儿子曾经和中国的同学讨论过中美历史课的不同,结果她儿子的回答是很简单,在美国历史课堂上孩子可以批评政府,对中国国情十分了解的女教师很坚决地让孩子闭了嘴。

童言无忌,不知这是不是中美历史教育的不同?

抛开对政治议论引发的尴尬,只就双方对历史课程的介绍作一点简单的分析,双方对课程的理解实际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的历史教育侧重于外在目标的达成,这个目标并非孩子自己的目标而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各级教育部门设定的一个教育目标,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将这个目标落实到课堂中去。

课堂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具有惊人的一致性,虽说发挥学生的主体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在教学设计中激发思考、激发讨论等现象比比皆是,但是这样的激发总有一种外在的目标象提线的木偶一样制约着课堂。

教学设计虽有出入,但是总体差异不大。

为什么,因为我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确实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到一起来了,因为目标的一致性,所以我们的行为可以有差异,但是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而美国教师所介绍的课程中,我们见不到什么外在的目标,多的是孩子的问题,围绕某个中心话题五花八门的问题,千奇百怪的问题,荒诞不经的问题,甭管什么问题,都是孩子思考的结果,这些问题的解决便是孩子学习的进步,而这些孩子可能根本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大家在课堂上争论辩难,课堂的中心在哪里?教学重点在哪里?教学的目标在哪里?孩子的问题,从孩子的问题出发,到孩子问题的解决结束。

这是不是杜威的教育即生长?但是中美历史教育的差异已经很明显,我们关注的是课程中的历史,他们似乎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心中的历史,我们关注的课堂上的历史问题来自教师的思考较多,他们课堂上的历史问题来自孩子的疑惑较多。

我们现在提倡创新,创新的前提是什么?是自由。

无自由,不创新。

课堂上对知识的追求亦是如此。

自由度越大,课堂越有活力。

(好事者莫可以将自由理解为乱来)自然科学如此,人文学科也是如此。

绝不是说美国的历史教育就比咱们的教育强多少,更不可以将人家的教育模式悉数拿来,水土不服是肯定的,说不定还会惹更大的麻烦。

只是同一个地球之上,为人才培养计,为民族未来的发展,他山之石,或许可以攻玉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