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故宫是清朝建的吗 紫禁城防火暗含玄学,明清两朝皇帝绞尽脑汁还是难保皇宫不着火

火烧 2021-08-28 06:12:53 1079
紫禁城防火暗含玄学,明清两朝皇帝绞尽脑汁还是难保皇宫不着火 1406年,明成祖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融入“天人合一”的理念,动用大量劳工,历时14年,建成故宫第一期成品房,此后又经过明清两朝皇帝的扩建和翻

紫禁城防火暗含玄学,明清两朝皇帝绞尽脑汁还是难保皇宫不着火  

1406年,明成祖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融入“天人合一”的理念,动用大量劳工,历时14年,建成故宫第一期成品房,此后又经过明清两朝皇帝的扩建和翻修,才形成了如今故宫的规模。如今,故宫已经成为中国标志性的元素之一,也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名片。

北京故宫作为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至今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建筑群,如何保护它至关重要。此前巴西博物馆一场大火烧掉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前段时间巴黎圣母院的大火更是牵动世界的目光,我们在叹息的时候,更要以此为警钟,以此为前车之鉴,做好故宫的防火工作。

作为600岁高龄的故宫,目前看来虽然保存良好,但其实在放火事宜上也颇具坎坷。1421年,紫禁城刚刚完工,喜上眉梢的朱棣刚要迁都,新皇宫却突遭雷击,引发大火,三大殿不幸被毁,自古以来天象都被视为上天的旨意,本来朱棣皇位就备受争议,此次天火更让满朝文武议论纷纷,成祖还被迫下诏检讨过失。

明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再次因雷击引发大火,此次大火算是故宫600年里最严重的一次,火由奉天殿引发,迅速蔓延至华盖殿、谨身殿,三大殿连同前面的文楼、武楼、奉天门、午门及两侧廊厅、朝房俱被焚毁,面对“上天的责备”,嘉靖皇帝十分惶恐,把自己关在文华殿静思己过。

嘉庆二年,由于太监用火不慎,乾清宫突发大火,由于冬天天干物燥,火势一发不可收拾,就连退休的乾隆都差点名山火海。

那么既然紫禁城在600年间大火不断,是不是紫禁城根本没有做好防火的措施呢?并不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对紫禁城的防火真是绞尽脑汁,从风水、布局、消防人员为就来看看明清两朝都为故宫做了哪些防火措施吧!

一、风水学,玄学防火

如果仔细观察故宫的建筑,会发现建筑上方固定脊坡及防雨渗漏的结构呈龙的形状,这正是因为龙王管雨,可作为镇火之用。而在紫禁城的建筑里,还能发现一些八角形、四边形小木构件,中间有一嘴含黑球的龙头装饰,这其实也是风水学的防火方法,此物为“金鸱”,据李诫《营造法式》记载,“汉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做其象于屋,以压火灾。”,可见中国古代建筑防火将玄学与文化融入到修饰风格中。

此外,故宫中分布着大量的“太平缸”,其实就是水缸,据说它们的布局暗含天干地支,有驱邪避火之用。而缸中平时常年储备清水,或种植莲花或养鱼,一旦火灾则作为灭火用水。这些“太平缸”由专人负责,每日都需添足缸中的储备水,还有专门的人会定时检查缸中储水是否符合条件,如今故宫还有这样的吉祥缸约100多口。

而且,在宫中为了表示对火的敬畏,发生火灾只能叫做“走水”,以水克火,从嘴巴上就开始灭火,如今看来虽然滑稽可笑,但在当时可是十分严肃。

二、建筑材料防火

宫殿设计采用硬山式黄琉璃瓦屋顶,四周是厚重的砖砌墙身,两山安有琉璃搏风,前后采用封护檐做法,不露出木构件,两宫之间更是空出道路或采用山墙作为隔断,即使用到木质装饰,也是镶嵌于琉璃之中。

三、配备专门的消防队

在中国古代,一般皇宫的消防灭火工作应该由保卫皇宫的禁卫军和太监兼管。到了北宋时期,皇宫开始有专门的消防兵“防隅军”,“防隅军”平时有固定办公点“军巡铺”,可待命也可巡逻。此后,虽然名称有点改变,但是大体和“防隅军”制度差不多。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增设防火步军,雍正时期又增加火班,既从步军、护军中挑选一百名士兵,组建专门的消防队。乾隆时期,火班官兵增加至182名,嘉庆时又从内务府三旗挑选一百名精壮士兵练习机桶,也作为消防之用。《国朝宫史》卷3记载:火班寻常该班兵丁,向例由内务府发给腰牌,应再预设木牌一面,载明官几名,兵几名,以便出入核对。

新中国成立后,对故宫建筑进行更加细致的管理,并增设消防管道和消防栓,为了防范雷击,在不改变建筑风格的情况下,分批次地安装了避雷针。

故宫是清朝建的吗 紫禁城防火暗含玄学,明清两朝皇帝绞尽脑汁还是难保皇宫不着火

如今,故宫更是为消防增加了新科技,5674个智能感烟点式探测器与113台吸气式火灾探测器,4866个灭火器,更有多个部门进行联动管理,一旦发现起火苗头,立即消灭,有效地避免了火灾地发生。

其实,故宫的防火工作的改变,何尝不是中国科技进步的象征,也只有国家强大,科技进步,才能更加有效地保护好本国的建筑文物,大方地将它们向全世界展示。

参考文献:《营造法式》、《国朝宫史》卷3、《清史稿》、《故宫建筑保护刍议》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