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有院士多少个长江学者多少个
长安大学有院士多少个长江学者多少个
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国家“211 工程 ”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由始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初的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现有2 个主要教学区、1个实习基地,占地面积 2980亩。
近60年来,长安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济、管理、人文多种学科协调发展,以培养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学府,已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5万余人。
人家是一本,而且是重点。
校本部 校本部由北院教学区、东院教学区、西院教学区组成。
本部景色</B> 位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南郊,周围高校众多,文化氛围厚重。
北院教学区位于南二环中段,学生主要为高年级本科生和博士研究生。
东院教学区与举世闻名的大雁塔毗邻,学生主要为研究生。
西院教学区位于西安最繁华的小寨,学生为部分研究生。
渭水校区 渭水景色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位于西安市北郊北三环路北侧,坐落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生态产业园的交汇处。
校区占地面积1703亩。
渭水校区自2002年10月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36万平方米的建筑任务,主要建筑物有:修远、明远两座教学楼约10万平方米,以及相应的修远湖和明远湖。
逸夫图文信息中心约45000平方米,15幢标准化大学生公寓约150000平方米,滋兰苑、树蕙园两个学生食堂约18000平方米,大学生活动中心约12000平方米,教师公寓约21000平方米,办公楼约17000平方米,校区医院约73000平方米,两个运动场及其他基础设施。
初步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适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代化大学校园格局。
校区2003年启用,目前有3个年级的本科生15000余名(含留学生)在这里学习生活。
随着后期建设与校区的拓展,渭水校区将变得更加靓丽。
主要教学区之一。
太白山校区 长安大学重要的教育实习基地。
太白山实习基地(太白山校区)紧邻宝鸡市眉县国家重点旅游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距校本部133公里,是国家“22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利用交通部专项资金建设的公路学科勘测教学实验实习基地。
项目征地总面积212亩,其中平地55亩,山地157亩。
1998年8月学校根据交通部(基综字[1998]48号)文件的精神开始征地、建设,2000年综合楼开工,此后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到2004年8月,已按规划基本建成并全面投入使用。
2003年太白山实习基地办公室成立,挂靠实管处。
【长安大学汽车试验场】 长安大学汽车综合试验场是目前全国高校唯一的汽车综合性能试验基地,占地423亩,总投资近6000万元,是国家“211工程”重点投资建设项目。
拥有全长2.4km的汽车高速环形跑道、1.1km直线试车道、五种可靠性强化典型试验道路、13000m2的操纵稳定性试验广场、三种低附着系数组合路面。
学校设有21个教学院(系),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6个部省级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6个本科专业,15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15个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1个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专业,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备警官选拔培训基地。
现有全日制学生296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6000余人。
学校有 3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 个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6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批准立项建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 个,拥有全国高校唯一的汽车综合试验场。
教育部、交通部共建长安大学签字仪式 学校现有教师1700余人,其中,专职及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教授290余人,副教授610余人,博士生导师130余人,硕士生导师500余人;有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位,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位,入选教育部、交通运输部、陕西省各类人才计划的教师80余人。
长安大学专职及聘任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简介: 1.汤中立(院士)教授 汤中立教授,男,汉族,1934年10月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我国著名矿床学家、地质矿产勘查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2.李佩成(院士)教授 李佩成教授,男,1935年元月生于陕西省乾县。
1956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田水利系并留校任教。
曾留学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攻读副博士学位。
现任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3.陈毓川(院士)教授 (聘) 陈毓川教授,男, 1934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平湖县。
矿床地质专家。
1959年毕业于苏联乌克兰顿涅茨理工大学。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沙庆林(院士)教授 (聘) 沙庆林教授,男,1930年5月生,江苏省宜兴市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博士生导师。
5.郑绵平(院士)教授 (聘) 郑绵平教授,男,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4年11月出生于福建漳州,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中心主任,矿床地质所研究员,长安大学博士生导师。
6.王梦恕(院士)教授 (聘) 王梦恕教授,男,1938年12月生,河南省温县人。
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7.杨元喜(院士)教授 (聘) 杨元喜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专家,长期潜心从事大地测量理论与应用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相关观测抗差估计理论,为抗差估计理论的发展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并建立了全新的自适应导航定位理论体系及卫星自适应定轨理论,新理论在航空、航天、陆地及海洋动态导航定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杨院士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军队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主持的研究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中科院自然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奖多项。
杨元喜院士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为我国测绘技术发展和军队高科技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近年来,共承担了包括国家“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科研课题在内的科研项目4000余项,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250余项;承担了包括国家教科“十五”规划课题在内的各类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0余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
年科研经费愈4亿元。
学校编辑出版《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汽车驾驶员》等8种全国性期刊,其中2种为国家重点建设期刊,3种Ei数据库收录期刊,4种为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2008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学校1956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先后培养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越南、坦桑尼亚、也门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近2000人。
学校还是我国最早承担援外教育和首批招收港、澳、台学生的高校之一。
近年来,学校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乌克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10多所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开展了交流与合作,加入了“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与俄罗斯国立罗斯托夫建筑大学等成立国际大学联合体,设有国家外专局长安外语培训中心。
近年来,学校主办、承办了“第五届交通运输领域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西部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高校领导与战略高级国际研讨会”、“2006西安国际大地测量高端论坛”、“关学·南冥学与东亚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欧亚国际地理信息论坛”等几十个国际学术会议。
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的精神,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在新的历史阶段,学校坚持高举d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依法治校、人才强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全面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