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其实没杀多少功臣吧 历史上少有的不杀开国功臣的五位皇帝,其一人为千古一帝居功至伟
历史上少有的不杀开国功臣的五位皇帝,其一人为千古一帝居功至伟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这主要描述的就是古代臣子们的遭遇。在臣子们眼中,皇帝自然是一国之主,是万民敬仰的对象,不过,皇帝本身也掌握着生杀大权。古代臣子不好做,没准什么时候皇帝就对大臣动了杀心,不管你之前有多大的功劳,最后都有可能会面临身死的局面。我国古代曾经有许多开国皇帝,他们大多都杀过开国功臣。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开国皇帝都是那么残暴,我国古代这五位皇帝就对功臣非常好。
秦始皇嬴政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是秦朝的开国皇帝,居功至伟。

秦始皇在位时期,秦国相继灭亡了东方六国,并统一了全国。始皇帝在历史上是暴君的代表,这是因为他晚安极度享乐,并修建阿房宫,劳民伤财。不过,虽然始皇帝被称为残暴之君,但他自身却没有杀害任何一位开国功臣。相反,秦国的功臣基本都得到了善终,在灭亡六国的战役中,王翦、王贲父子功劳最大,而始皇帝并没有猜疑他们父子,甚至还对他们大肆封赏。李信作为秦国大将,他曾在征讨燕国的战役中大败,秦始皇也并没有怪罪于他,甚至还保留他的爵位,恩荫万世。
第二位就是东汉的光武帝刘秀了。
和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不同,东汉的光武帝刘秀却是一位仁义之君。汉光武刘秀崛起于舂陵,他曾在更始帝刘玄手下效力,后来才在河北称帝。刘秀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曾经大肆收揽人才,他的麾下名将颇多,后来更有云台二十八将之说。这二十八将为刘秀统一全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与刘秀情同手足。
汉光武刘秀是一位仁义之君,他继位后,实行以柔治国的国策,在中央,光武帝宽检律法,取消苛政,并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在地方,光武帝又广施仁政,轻徭薄赋。光武帝对于功臣非常信任,在国家统一后,光武帝曾亲自为功臣挑选房舍,并安排他们起居,后来,他更是大肆封赏列臣,深得上下爱戴。
第三位为晋武帝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皇帝,他是魏国重臣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儿子。晋武帝在位期间,西晋灭亡了吴国,统一全国。武帝对功臣非常放纵,他甚至多次招功臣与自己共饮,并共叙当年之情。晋武帝在位时期,原先跟随司马氏家族的功臣基本都得到了善终。不过,武帝晚年荒淫无度,也正是由于他放纵奢靡,封王拜相,才导致了后来八王之乱的爆发。
第四位是南朝宋武帝刘裕。
南朝宋是割据于江南的政权,宋武帝刘裕更是一代枭雄。刘裕早年曾是东晋的大将,因其在平定桓玄之乱中立下大功,他才得以崛起于世。虽然刘裕在北伐的过程中杀戮过重,甚至设计杀害了自己的同僚刘毅,但是此人却对功臣非常看重。刘裕称帝后,武帝并没有大杀功臣,相反,他还委以重任。公元422年,宋武帝刘裕病重,功臣徐羡之、谢晦共领遗诏,并辅佐少帝,南朝宋达到了全盛。
最后一位就是南梁武帝萧衍了。
梁武帝萧衍原是南齐的大将,因齐昏侯萧宝卷擅杀大臣,他才不得不起兵。萧衍是南朝唯一一位和尚皇帝,他在位期间,曾经四度皈依佛门。武帝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麾下曾经齐聚了一批文臣能将,他对这些功臣都非常的信任,甚至与他们共饮共食。文臣沈约为梁武帝称帝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虽然武帝后来对其多有不满,但也没有伤及性命。
这样一位仁义之君,也早已厌惯了血腥和杀戮,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转信佛教。后期,东魏叛臣侯景归顺梁朝,武帝不计前嫌依然重用,最终酿成了侯景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