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应该买什么 近代日本長期以德國爲師,爲什麼在二戰後短短二十多年日本就超過
近代日本長期以德國爲師,爲什麼在二戰後短短二十多年日本就超過
二戰前,雖然日本經過了明治維新,完成了工業化,並且先後打敗中俄,成爲亞洲第一強國,但是相比德國,仍然是差距很大。
不得不說,日本是個好學生,古代學習唐宋,南宋滅亡後,日本曾自稱“小中華”。

近代,日本在亞洲率先改革,“脫亞入歐”,在考察歐美各國後,決定以德國爲師,全面學習德國的政治制度和軍事體制,德國對於日本的影響很大。
從1868年明治維新開始,日本上下一心,用對外擴張來獲取工業化的資金和市場,吞併琉球臺灣朝鮮等,並且在一戰中,日本沒有受到任何損失,獲利巨大。
1937年,德日兩國人口都是7000萬,德國佔世界工業產值12%,居世界第三,第二爲蘇聯,佔13.7%(兩個五年計劃大力發展工業),日本爲4%,居世界第六位。德日差距縮小, 日本海軍實力超過德國,這是唯一領先的一項。
但總體而言,德國國力遠非日本可比。
二戰中,德國日本作死,樹敵太多,最終被暴打,本土都受到戰爭的嚴重破壞,戰後都變成美國小弟,受美國保護,接受美國的經濟援助。
但是,在戰後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後,在1968年,日本GDP超過聯邦德國,成爲世界第三經濟大國(僅次於美蘇)。此後幾十年,日本經濟也一直超越德國,這背後到底有哪些原因?
一,二戰給德國造成的損失遠比日本更大。
首先,領土被瓜分,東普魯士割讓給蘇聯,奧德河以東10萬平方公里割讓給波蘭,剩餘領土被一分爲二,聯邦德國24.8萬平方公里,東德10.8萬平方公里。二戰中德國人口死亡700萬,日本人口死亡310萬,1950年聯邦德國人口4900萬,東德1800萬,日本8300萬,像德國日本這種高度發達的經濟體,領土大小和人口多少直接決定了它們的經濟規模。
其次,德國工業在二戰中損失嚴重,戰後工業設備被戰勝國掠奪,工廠被炸成廢墟,德國城市幾乎看不到完好的建築。
還有就是二戰中德國的精英人才被美蘇兩國掠奪一空。二戰前,德國的科技還是世界最強的,獲得諾貝爾獎的德國人是美國人的3倍,是德國最先開始研究原子彈的,但在戰前,納粹的反猶太人行動使大批科學人才流亡美國。二戰後,可以搬動的工業設備、精密儀器和大量技術資料落入蘇聯手中,更多的科學家被帶往美國。
反觀日本,二戰後,起碼保全了本土和琉球(主權未定),而本土雖然也遭到轟炸,但是人口和工業方面的損失比德國小很多,戰後日本人口數量多於兩德之和,工業設備方面,本來準備拆走,但是因爲中國局勢的轉變,使得美國不但返還設備,又以各種名義援助了日本一些設備。人才方面,美國派一些專家學者幫助日本發展經濟,對抗蘇聯。
二,戰後蘇聯美國在歐洲進行的是冷戰,在東亞、東南亞地區卻發動了兩場熱戰,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
歐洲的冷戰使美國加大了對歐洲的援助和支持,這有利於歐洲經濟發展,但是歐洲多國分享經濟援助,分到聯邦德國的必然相應減少。
相比之下,日本在朝鮮戰爭和越戰兩場熱戰中充當了美國的後勤基地,獲得的經濟利益和對工業發展的作用無疑遠大於聯邦德國。
三,歷史文化因素對於兩國的影響。
德國文化屬於基督教文明,宗教改革後屬於路德新教,德國文化在近代更是取得巨大發展,數百年間涌現出無數文化巨匠,囊括音樂家、哲學家、詩人、作家等幾乎全領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工業發展後來居上,超過了英國。
自漢代以來日本長期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保存有大量的中華古代優秀文化基因,儒家文化和陽明心學是其中的代表,同時,將中華文化進行了消化吸收本土化,形成了日本的獨特文化,這是日本文化的核心。日本能拿的出手的高大上文化,源頭基本都來自中國,而學習唐朝的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制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假如沒有這次改革,那麼近代遭遇美國黑船的日本人的下場,估計與印第安人不會差太多。
歷史文化對於一國的影響有多大?看看世界上,發達的國家(經濟體)基本都是基督教文明的國家和中華文化圈的國家,歐美自不必說,亞洲有日本與四小龍,還有一個即將超過美國的大國正在崛起中。
文化上,古代日本領先德國人的祖先日耳曼人。德國1871年才統一,之前德國只是一個地理名詞。近代德國(日耳曼)文化遠超日本。
但是,具體到文化對於本國經濟的作用,個人認爲德國還是更勝一籌。二戰後,德國對於國內體制的改革以及對於二戰的認錯更徹底。雖然日本領先了很長時間,近半個世紀,但是,從2013年德國人均GDP超過日本,也許由於日本過去20多年的經濟泥潭,以及政治對於日本經濟的消極影響,終有一天,我們將看到德國經濟總量也將重新領先日本。
德國總理的驚世一跪,代表德國的未來比日本更有希望。
關注真君,更新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