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永元德 天津永元德历史
天津永元德历史
1.天津都统衙门历史的介绍
1902年8月15日,清廷正式收回了天津都统衙门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后,即在天津成立都统衙门,全称“暂行管理津郡城厢内外地方事务都统衙门”,由联军司令部任命俄国沃加克上校、英国鲍维尔中校、日本青木中佐组成三人委员,均称都统,后又增加德、法、美代表各1人,下设8个执行机构和由900名联军枪手组成的“直属巡捕队”,对天津、静海、宁河等地区实行军事统辖 。 《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陆续撤出北京和天津城区 。 1902年5月,直隶总督袁世凯与各国驻天津都统会商收回天津都统衙门,得到列强各国获准,但在交还天津时,以清军只能在距天津20里外驻扎为条件,只将天津的行政、警察管理权交还清政府。为适应列强的规定,袁世凯将保定新军3000人,改编为巡警,派驻天津,组成天津南北段巡警局。其中著名的头目是赵秉均和杨以德 。
2.天津解放桥的历史
1.基本介绍:解放桥建于1927年,桥长97.64米,桥面总宽19.5米。
位于天津火车站(东站)西侧,连接河北区三经路与和平区解放北路之间的海河上的跨河桥梁,是一座全钢结构可开启的桥梁。它不仅是天津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连接河北、和平两区,沟通天津站地区的枢纽桥梁。
2.建造历程:1902年法国租界当局要求清政府在海河下游老龙头车站附近(即天津站),修建一座桥梁,当时被称为老龙头桥。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天津开始修建此桥,桥梁共分四孔,采用变高度的连续钢桁架。
由于城市交通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开始筹建新桥。1927年新万国桥建成,遂将旧桥拆除。
新建的万国桥于1923年开工,1927年竣工。原定工程费用以100万两白银为限。
开工以后,造价大为提高,主桥增至152万两,拆除旧桥等增至39万两,共计190万两白银,遂成为海河上造价最高的一座桥梁。该桥性能良好至今通车无阻,一直沿用至今。
万国桥是一座双叶立转式开启式钢结构大桥,桥长97.64米,桥面宽19.50米,桥身分为3孔,中孔为开户跨。开户跨为双叶立转式,在桁架下弦近引桥部分背贴一固定轨道,开桥时活叶桁架沿轨道移动开启,以便让开更大的通航净空。
合则走车,开则过船,“万国桥下过大船”,曾经是海河一景。扩展资料 历史事件:抗日战争期间,“万国桥”曾阻断了日本军队过桥,为中国军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之后的第十天,即7月17日,日本政府召开五相会议,决定调集40万日军,全面开始侵华战争。 当时天津守军兵力很弱,受《辛丑条约》的限制,当时天津市内不允许驻有中国军队。
虽然1935年张自忠将军调了部分兵力驻守天津,但实际上守卫在天津地区的兵力仅有2个旅和1个手枪团。但是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1937年7月29日凌晨1时,天津抗战的枪声在整个市区打响。
日本兵营、日本飞机场、天津总站、东车站(今天津站)都湮没在炮火硝烟中。日军的援兵沿着海河北岸向万国桥冲来。
假如援军冲过了万国桥,攻击东站的中国军队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攻势也将立刻被瓦解。然而就在这时,万国桥中跨之上的桥面在尖厉的警报声中徐徐开启,驻守法国租界的法国军队以保护本国租界的名义,拒绝日军通过。
这让攻击东站的中国军队赢得了时间。激战两小时后,日军被逐出东站。
在此驻守的中国军队不仅赢得了攻打东站的胜利,还能抽调出一部分兵力去增援兄弟部队。万国桥开启后通航货轮,说明其桥下航道很深,这对通船航运是件好事,但于另一方面也是坏事,例如时常有人把它视为理想的自杀之地。

万国桥建成之后,曾有不少穷苦百姓被种种苦难压得喘不过气来,跑到桥上纵身一跃命赴黄泉;也有不少赌徒、破产的商人跑到万国桥上扎进河底寻了短见。桥下水深,人跳下去转眼之间就不见了踪影。
据说曾经有位名震全国的京剧名角,演戏多年,一招一式极其认真,从未出过半点差错。不想一次在天津演出《八大锤》时,扮演前往敌营断臂说降的王佐,一时疏忽举错了胳膊。
观众眼尖,当时指出。这位名角羞得无地自容,除了再也不演《八大锤》外,还常对人说当时自己恨不得跑到万国桥上跳下去。
他也选择万国桥,足见对于自杀者而言,万国桥的名气有多大。后来法国人在桥上常设警察,除为保卫大桥的安全,也为防止有人跳桥。
万国桥靠近天津市中心,北侧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天津火车站,南侧是当时的北方金融中心-天津中街,也是国民党各重要机构的所在地。1949之前,国民党守军在万国桥头修筑了坚固的工事,派驻重兵,把万国桥当作北翼守卫城南的最后一道防线。
但对于攻城的解放军部队来说,万国桥则是我军在河西、河东两大战区迂回穿插的惟一通道,同样是势在必夺的战略要地。 1949年1月15日拂晓时分,解放军东野一纵三师二团经过1天的激战,终于冲进市区,沿海河南岸插到了万国桥前。
驻守桥头的军民党军仍在负隅顽抗。为减少伤亡,同时迅速攻下大桥,我军派出1个排的战士从万国桥上游200米处强渡北岸,准备从桥北攻击敌人,同时另2个排的战士猛攻桥南之敌。
守卫大桥的是国民党第九十四军留守处的部队,装备精良,但是他们当时已经得知上游的桥梁失守,明白大势已去,军心涣散。看到解放军攻到眼前,而且还在渡河准备包抄自己的后路,便开始溃逃。
这样一来,仅20多分钟,我人民解放军只用了不足1个连的兵力,就击溃了人数众多、武器先进且有工事可以依托的国民党守军,占领了万国桥。万国桥一役,共俘敌50余人,缴获汽车80多辆。
万国桥看到了解放军神勇,也见证了这一战争史上的奇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津解放桥。
3.天津的屈辱历史有哪些
滨海新区由塘沽、汉沽、大港三个大区组成,其中还包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保税区和天津新港三个小的功能区。显然地域之大超出我的想像,那么半天多时间想要了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能做到的只是走马观花的看几个点,以点带面。
以前对于滨海新区没什么了解,对于这片土地,更多在心中荡起的是民族主义的屈辱感。近代闻名的大沽炮台就坐落于此,显然这是中国人所不愿提起的一块伤心地。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便是由海上先攻破大沽炮台,然后进入天津,最终北上杀入北京,四爷咸丰皇帝逃跑,联军火烧圆明园。随后四十年之后,由于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大清政府纵容义和团。大沽到北京-同样的路线,欧亚联军再一次按这个路线杀入北京,辛丑条约签订。中国人又一次被钉在耻辱柱上。近代提到大沽,除了被祖先们英勇抗击外敌所震撼之外,更多的是对祖先们“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无奈和战争失败所带的屈辱。所以此次执行很想去旧地怀古,但是很遗憾主办方没有这个安排,梦想只好作罢。
去滨海新区是经过津滨高速路的,沿途见到最多的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建筑物,由此切实感受了经济的发展。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目的地。主办方首先安排的是参观有关滨海新区的博物馆,地上关于新区规划的巨大沙盘地图,显示了这个地区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
随后我们去了一下天津中新制药集团参观,途中一路都是笔直的大道,道路两边是整齐的厂房,这似乎与其它一些地区的经济开发区并无差别。中新集团是家医药国企,经过上市进行了改制,听企业人员介绍,其发展还不错,而且这家企业前身是达仁堂等一些传统中药铺。这家工厂的中药博物馆还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各种动植物的标本和其对人体疾病的功效,显示中华传统文明的延续、传承。
下一站是保税区的汽车城,那里无非是亲眼体验一些国外的进口豪华车,从它们七位数的价格感受其奢华!倒是,沿途很多物流中心令我感受到天津新港的繁荣,以及以新港为中心的相关物流产业的集聚效应。这正应了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
4.有关天津历史
天津大事记(1921~1949)
比如:
1939年
559 8月中旬,连降大雨,洪水包围了天津。全市被淹一个半月之久,65万人受灾。
1940年
560 2月中旬,天津粮荒严重,连日发生抢粮风潮。
1942年
568 6月15日,天津气温最高达摄氏42.7度,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
1948年
589 7月31日,天津粮食价格飞涨。
595 12月21日,解放军包围天津。
1949
599 1月14日上午,解放军发动总攻。
600 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天津。同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成立。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