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会师是哪一年 红军刚上井冈山,最高军事指挥官就准备叛变,幸亏md及时赶到
红军刚上井冈山,最高军事指挥官就准备叛变,幸亏md及时赶到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正式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就是我党史上著名的“八七会议”。随后,gcdzg人在湘、赣、粤、鄂、豫、皖、闽、浙、陕等地纷纷举行武装起义,组织工农武装,走上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不久,md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领导了土地革命时期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起义后,md根据当时敌我形势,主动放弃了攻打长沙的计划,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地区。1927年的9月29日至10月3日,在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时,md对部队进行了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决定将党支部建在连上,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这就是我军建军史上的“三湾改编”。
部队改编后,工农革命军的凝聚力大幅提升。10月份,md又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府,建立地方武装,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正当土地革命如火如荼进行之际,工农革命军内部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次事件险些断送了革命大好形势。
这一切,还要从“李(宗仁)唐(生智)战争”的爆发说起。
1927年8月蒋介石被迫下野,新桂系首领李宗仁、白崇禧把持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控制了南京政权。另一方面,坐镇武汉、割据两湖、拥兵10余万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唐生智则以“护党”为名,通电反对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否认南京中央政权。唐生智乘孙传芳残部南下进攻南京之机,派兵占据安徽,威胁南京。如此一来,唐生智就与当时控制南京中央政权的新桂系军阀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10月19日,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军阀以南京国民政府的名义讨伐唐生智,李宗仁亲任西征军总指挥兼第三路总指挥,亲率桂系部队及程潜、朱培德等部西上,兵多势足,沿长江两岸推进,唐生智部节节败退。25日,李宗仁的西征军占领安庆,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肃清了安徽境内的唐军。11月7日至10日,唐生智放弃武穴、田家镇、蕲春,退回武汉。唐生智见大势已去,11日宣布下野,逃往日本,所部由李品仙、何键率领,退回湖南老巢。1928年1月,白崇禧、程潜率西征军自武汉追入湖南;1月25日,西征军占领长沙,连克衡山、衡阳;3月中旬,唐军被迫接受改编。至此,“李唐战争”宣告结束。
与此同时,工农革命军趁“李唐战争”爆发后驻扎在湘赣边界湘军先后撤走的大好时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在团长陈浩、一营党代表宛希先的率领下,于11月18日顺利攻克茶陵县城,成立了茶陵县人民委员会。然而,由于受旧军队的影响较深,加之没有深入细致地做群众工作,新成立的人民委员会依旧沿袭旧政府的一套办法,把军队集中在县城里,升堂审案,派粮派款,这一套带着浓厚封建军阀习气的做派引起了茶陵县人民群众的极大不满,私下里议论纷纷,说这个政府是“换汤不换药”。md知道后,立即写信批评了茶陵县人民委员会。按照md的指示,就把茶陵县人民委员会撤销了,同时发动人民群众,成功地建立了湘赣边界的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并由谭震林任主席。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工农革命军“打铁趁热”,立即深入农村发动群众,打土豪筹款子,帮助建立区乡政府,并成立了茶陵县赤卫队和工人纠察队。
然而,好景不长,中国工农革命军在湘赣边界的斗争运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当局极大的恐慌。于是,在1927年的12月,国民党湘军吴尚第八军和方鼎英第十三军分别从攸县、安仁围剿工农革命军好不容易才开创的革命根据地。面对大举来犯的敌军,身为团长的陈浩不仅未能做到沉着应敌、鼓舞士气,反而是萌生出了浓厚的革命悲观情绪,在大军压境的巨大压力下,这位曾经拥护红色革命的有志青年竟然企图叛变投敌。
在叹息陈浩即将滑向人生道路的深渊之前,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下陈浩其人。
陈浩,湖南省祁阳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在校期间即加入了gcdzg,可以看出,青年时期的陈浩是积极拥护革命的,而组织也极为器重他。“三湾改编”后,工农革命军已经缩编为一个团,即上文提及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经过残酷的革命洗礼后,这个团已经是当时工农革命军最后的家底,而陈浩就是该团团长,足见组织上对其的信任。
可是,在工农红军上井冈山后,面对当时山上的艰苦环境,战士们吃饭都要靠打土豪筹集粮食,再加上余洒度等人脱离革命队伍行经的刺激,陈浩开始感到革命前途堪忧,逐渐萌生对革命的悲观情绪。时间一天天过去,好多人都选择了离开,陈浩也开始动摇了。
攻克茶陵县城后,陈浩及其手下副团长徐庶、参谋长韩昌剑、一营营长黄子吉等人沆瀣一气,整日里只知道吃喝玩乐,无所事事,流连于风月场所纵情声乐。对于党组织交代的群众工作,自是早早丢到了九霄云外,不仅如此,他还不允许部队其他同志去做群众工作,工作上只按照旧一套办法,只讲究个“三操两讲一点名”,时间一长,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1927年12月25日,湘军第八军的一个加强团纠集邻县的几个团回扑茶陵县城。工农革命军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奋起反抗,顽强地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在危急关头,张子清率三营从桂东来到茶陵,并立即率部投入战斗。然而,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敌人,革命军形势依旧十分危急。在敌众我寡的不利情形下,何挺颖、宛希先、张子清都极力主张撤退,避开敌人锋芒,陈浩一伙却极力反对,他们打着“决一死战”的旗号,把本来从茶陵退到宁冈向东可以过河的给桥拆了,并坚持把部队往南带走。
原来,此时被悲观情绪笼罩的陈浩已经完全丧失了革命斗志,他之所以毁桥南撤是准备带上队伍去投靠方鼎英的国民党十三军,而他选择方鼎英作为投诚的落脚处,还因另一段渊源。陈浩是黄埔军校一期学生,而当时黄埔军校的教育长就是方鼎英。一面是革命面临重重困境、前途渺茫,一面是昔日的恩师“惜才示好”、高官厚禄,陈浩选择了后者。
中国工农红军又一次面临着生死攸关。
当部队鏖战至夜晚时,宛希先、张子清坚持率部撤退,但此时由于东门的浮桥已经拆毁,部队只好南撤。另一方面,当md得知敌人大举来犯的消息时,立即从步云山出发,于12月27日赶到了茶陵湖口,在工农革命军面临着改弦易辙的危急关头,追上了部队,及时粉碎了陈浩等人企图叛变投敌的阴谋,并命令部队立即停止前进。
当天夜晚,md在湖口召开了连以上干部紧急会议,会上,宛希先、张子清等人揭露了陈浩等人在茶陵的丑行,并当即逮捕了陈浩等人。随后,部队于12月底到达了宁岗龙市。工农革命军在龙市河滩的沙坪上召开了群众大会,当场处决了叛徒陈浩等人。在这次群众大会上,md及时总结了工农革命军自秋收起义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工农革命军在茶陵斗争的经验教训,他指出:我们是工农革命军,只是自己革命不行,还要发动群众来一道闹革命。我们每个人既是战士,也是宣传员,不仅要会打仗,还要向群众宣传我们的主张。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只有我们和群众团结在一起,革命胜利就有把握了。紧接着,md向部队提出了“三大任务”:一,打仗消灭敌人;二,打土豪筹款子;三,做群众工作。
这是md为工农革命军制定的三大任务,这对于人民军队的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它的提出是gcdzg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在红军建设史上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回顾历史,岁月苍茫,gcdzg人率领工农革命军和广大人民群众武装革命的进程何止艰辛,在那无数先烈鲜血洇红的峥嵘岁月,我们除了为陈浩这类革命意志不坚定之人中途叛变革命而惋惜,更要致敬那些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革命死而后已的革命先烈。

当此建国七十周年之际,缅怀先烈!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历史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