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黄河改道的原因 黄河大规模改道,河南省与山东省,受到了多大的影响?

火烧 2021-12-25 23:10:09 1074
黄河大规模改道,河南省与山东省,受到了多大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的百姓们对黄河又恨又怕。因为,黄河经常发生决口,每次决口都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但对于百姓们来说,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决口,

黄河大规模改道,河南省与山东省,受到了多大的影响?  

黄河改道的原因 黄河大规模改道,河南省与山东省,受到了多大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的百姓们对黄河又恨又怕。因为,黄河经常发生决口,每次决口都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但对于百姓们来说,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决口,而是黄河改道,尤其是大规模改道。黄河水所到之处,造成了群众一路哭声。对于河南省、山东省的百姓们来说,黄河改道几乎让自己倾家荡产。那么,咸丰皇帝在位时期,黄河改道到底有多严重呢? 首先,我们讲一下咸丰皇帝。清朝咸丰皇帝是历史上比较倒霉的皇帝之一,因为就在咸丰皇帝登基的第一年,广西地区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起初,谁也没有把太平天国当回事。但是太平军先后流窜湖南、湖北等地,最后,占领了江南的大片地区,与清朝分庭抗礼。同样是在咸丰皇帝在位时期,英法两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最终把咸丰皇帝赶到了热河承德。 黄河决口、改道并不是咸丰皇帝的问题,因为从东汉时期开始,黄河就基本上没有安稳过。每隔几年时间就会决口一次,每隔几十年时间就会发生改道。每次改道都会造成大量的损失,直接影响了国家的财政。尤其是黄河中下地地区的河南省和山东省,属于朝廷的主要产粮区。一旦这两个省份的粮食产量都到影响,对于朝廷的影响非常大。 从河南中东部地区开始,黄河的航道频繁改变。在宋朝统治时期,黄河直接夺淮入海,这样的情况持续了长达800多年。在漫长的时间中,虽然黄河航道发生了变化,但没有太大的变化。进入清朝咸丰皇帝在位时期,对于河南、山东、苏北、皖北等地的百姓们来说,一场大灾难即将来临。 公元1855年,中部各省都出现了暴雨和大暴雨,由于雨量太大,造成了黄河水位猛涨。清朝河道衙门专门负责治理河道,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河道总督给咸丰皇帝递交了加急奏折,奏折中写道:「 ”臣在河北道任数年,从未见水势如此涨异,亦未见下泻如此之速,目睹万分危机情形,心胆俱裂。”但是清朝最高层忙着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于河道总督的奏折,清朝高层没有任何回应。 1855年8月,黄河开始发生大规模的改道,从安徽、江苏两省的北部,席卷了河南、山东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山东省,情况最严重。当时的清朝文人做出了这样的记载:「 ”黄水源源不绝,前涨未消,续涨骤至,村落被冲,瞬成泽国,极目所至浩淼无涯;灾民皆散处山麓高原,搭盖窝棚,暂为栖止;济南、武定两府如历城、章丘等州县多陷巨浸之中,人口死者不可胜计。” 由于波及了安徽、江苏、山东和河南4个省份,本来就财政不足的清朝更加雪上加霜。由于英法两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又不断的西征,清朝的局面非常危急。根本没有时间和能力处理黄河改道之后的事宜,以至于很多百姓加入了活跃在中原地区的捻军。一时之间,捻军和太平军南北呼应,大清国摇摇欲坠。 清朝利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最终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湘军占领了南京城。随后,李鸿章和左宗棠又镇压了中原地区的捻军。直到这个时候,清朝才腾出手来处理黄河改道的问题。从黄河改道,到河南、山东两省恢复元气,用了20多年的时间。由于黄河决口的问题,造成了河南、山东地区的粮食产量迅速下降,很多地区的经济几乎崩溃。 在同治皇帝在位时期,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奕䜣负责辅政。由于捻军、太平军被先后平定,左宗棠又平定了西北地区,黄河得到了一定的治理。因此,这段时期被称为同治中兴。经历黄河改道以后,黄河开始从山东省的西北地区经过。但改道以后的很多细致工作,清朝并没有真正完成。 清朝灭亡以后,由于军阀混战严重,治理黄河的问题再次延后。直到建国之初,为了治理黄河,我国新成立了平原省,平原省由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黄河以北地区组成,最大的任务就是治理黄河问题。经过将近3年的努力,黄河问题最终被基本解决。随后,平原省被撤销。经过这一轮的治理以后,河南、山东基本上不用在担心黄河决口问题。黄河周边还成为了休闲区,由此可见,治理黄河非常有成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