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心的做法大全 家庭里一些简单小吃的做法和细节,谁知道希望有图。
家庭里一些简单小吃的做法和细节,谁知道希望有图。
家庭里一些简单小吃的做法和细节,谁知道希望有图。
驴打滚
豆面糕又称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豆面糕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故称豆面糕。但为什么又称“驴打滚”呢?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这一点连前人也发出疑问。《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就说:“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还说: “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可见“驴打滚”的叫法已约定俗成。如今,很多人只知雅号俗称,不知其正名了。现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大多数已不用黄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滚黄豆粉面,其颜色仍为黄色,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小吃。
艾窝窝
艾窝窝,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爱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爱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 《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 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
可见这种食品是用糯米洗净浸泡,尔后入笼屉蒸熟,晾凉后揉匀,揪成小剂,摁成圆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馅,就成了明万历年间称之为窝窝的食品。但为什么后来又成为爱窝窝呢?在清人李光庭的《乡谚解鍅》一书中找到了说明。因为有一位皇帝爱吃这种窝窝,想吃或要吃时,就吩咐说:“御爱窝窝。” 后来这种食品传入民间,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说“御”字,所以省却了“御”字而称“爱窝窝”。此小吃在明代已流入民间,明代《金瓶梅》中记录当时流行的美味中就有爱窝窝。
爱窝窝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经蒸熟的,馅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后就能食用。故《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白粉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挫。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爱窝窝。”还注说:“爱窝窝,回人所售食品之一,以蒸透极烂之江米,待冷裹以各式之馅,用面粉团成圆形,大小不一,视价而异,可以冷食。”
糖卷果
糖卷果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睐,尤得女性食客的喜爱。
糖卷果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山药鲜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精纤维及维生素等成分,是中医传统的用药。中医认为山药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肺、肾经,有补中益气、补脾胃、长肌肉、止泻和健脾。固精、益肺的功用。大枣更是中医和民间常用的滋补品,每100克干品含糖量 63-76.3 克,并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含量居各种鲜果之首,每100克鲜枣肉中含量达300-600毫克,人体利用率平均为86. 3%。中医认为枣肉味甘性温,有补脾和胃、养气生津之功,可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卫不和、贫血心悸、烦躁多梦等症。卷果主料为山药、大枣,是一道名副其实的药膳。
制作方法:将山药1500克去皮剁碎,大枣500克去核,果料切碎,两料拌匀后稍加水和面粉,搅拌均匀,用油皮将拌匀的料裹包好,上笼蒸5分钟;准备消毒过的干净豆包布一块,将蒸得的原料趁热置于布上,捏成三角状长条,凉后切成小手指厚般的块,入七成热的油锅,炸成焦黄色时捞出;另用锅加油、水、桂花、白糖,小火熬成糖稀,将炸得的卷果倒人,裹上糖汁,撒上白芝麻和白糖,软绵香甜,十分可口。因其有滋补作用,去南来顺饭庄用餐的食客每每点要,成为饭店的名牌小吃之一。
姜汁排叉儿
姜丝排叉,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
它要用鲜姜去皮跺成细末,面粉加一定比例的明矾末,一起放入盆中,用凉水和成面团。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水和面,放到轧面机上轧五六次,直轧到薄片均匀光滑,然后在薄片上撒上细淀粉面,叠起合成长条后,用刀切成宽为2厘米、长5厘米的排叉条,将两小片叠到一起,中间顺切三刀,散开成单片套翻在一起,用温油炸。将炸好的排叉过蜜,过蜜的方法是用鲜姜去皮切成细丝,用水把姜丝熬开后捞出姜丝,放入白糖,开锅后放饴糖、桂花,继续熬开后移小火上,将炸得的排叉入姜丝熬出的桂花饴糖中过蜜。
过蜜后的排叉成浅黄色,有酥、甜、香的特点,食用时有姜味。南城"南来顺"的姜丝排叉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同年又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还有一种带咸味的排叉,原料为面面粉、苏打和盐,也用油炸,做法与姜丝排叉一样,不同的是它不过蜜,有酥、脆、味微咸的特点,爱喝酒的人常以咸排叉当下酒菜用。
据《天桥小吃》作者张次溪先生说:"旧天桥有专门卖小炸食的店家,如面炸不盈寸的麻花排叉,用草纸包装,加上红商标,时过年送礼的蒲包,又是小孩的玩物。 "对这种小炸食前人还有诗称赞说:"全凭手艺制将来,具体面微哄小孩。锦匣蒲包装饰好,玲珑巧小见奇才。"过去天桥卖这类小炸食的还要吆喝:"买一包,饶一包,江西腊来,腊秦椒。大爷吃了会撂跤,撂官跤,跛子跛脚大箍腰。大麻花,碎排叉,十样锦的花,一大一包的炸排叉。"小孩听到了,多喜欢去买。
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它用上好面粉为原料,先烧适量开水,水开后,改用小火,将面粉倒人锅内,迅速搅拌直到面团由自变成灰白色,不粘手时,取出稍晾成烫面。白糖用水化开,香草粉用水化开,适量鸡蛋液在碗内搅匀,分几次加入烫面中,最后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匀。
锅内倒花生油或生菜油,也可用牛油。但不宜用豆油或芝麻油,因为后两种油容易抵消奶油味,旺火烧至冒烟后,改用小火,此时将揉匀搅拌好的面团,500克分成40个均匀小球,人油锅前用手摁成圆饼,逐个下人油中,待饼膨起如球状,并呈金黄色时捞出,滚上白糖即成。
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除奶油炸糕外,还有黄米面炸糕和江米面炸糕(用水磨米,质量最好),面均要加水和好后发酵,面和得不要太硬,要适当揉进一点碱。制作时抓一块面约 50- 60克,用手指在中间按一个坑儿,包进豆沙馅,将口封严,随包随入温油炸至金黄色。此种炸糕外焦里嫩,香甜可口,很受欢迎。
还有一种烫面炸糕,先把水烧开后,倒人面粉搅拌均匀,面烫好后出锅分成大块,摊开晾凉,对上发面和适量碱面,揉匀揪成小剂,摁扁,包上用红糖、桂花、面干拌匀制成的馅儿,用温油炸。此种炸糕外焦酥,里软嫩,易消化。
糖耳朵又称蜜麻花
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前人有诗说:"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并注说:"糖耳朵蜜麻花,为清真教人所制食品,其原料不外砂糖面粉及小糖等,小糖即俗称之稀也。"
前人已将蜜麻花的原料讲得很清楚了。不过它用的面要用和好的发酵面对上碱,另用一块面和上红糖,做时将发酵面分两块,一块擀开后,将红糖和的面铺是上,再擀另一块发酵面,铺在红糖面上面,这样成了二层酵面,一层糖面。用刀切下5厘米左右的长条,将长条一边摁薄,成坡形,把薄边和厚边合到一起,再切成重40 克左右的小块。自小块中间开一刀口,然后开启,将薄的一面往里翻过去,厚的一边一折,就成了耳朵形的坯子了。花生油烧五成热,分批将坯子入油里炸过,呈金黄色时捞出,沥尽油,趁热放入温热的饴糖中泡一分钟,称过蜜,浸透后,捞在盘里晾凉就成了。要注意必须炸透,否则就会因炸不透,蜜也浸不透的质量不佳现象。
蜜麻花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南城的南来顺饭庄的蜜麻花由于常年制作。质量稳定,主要是放碱合适,没有酸口,炸得透,吃蜜均匀,达到了松软绵润的质量要求,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
与蜜麻花相似的还有蜜篦子,原料配制与蜜麻花完全一样,唯形状不同,它是三层擀平,中间竖划几刀,油炸后过蜜而成。此外还有干糖麻花、芙蓉干糖。干糖麻花不过蜜,芙蓉干糖也不过蜜,而是滚上一层用熟面和 白糖混合的糖粉,也都有甜、酥、脆的特点。
面茶
油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补佳品,它是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麻仁也炒至焦黄,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匀,然后将搓得均匀的面茶放在碗内,加上白糖,用开水冲成浆糊状即可。油茶味道甜美,可作为早餐或午点,很受百姓喜爱。面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卖。有诗说:“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 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无此吃法的。为什么要用这种吃法呢?这与品尝面茶的风味有关。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欢迎,它的制作比较麻烦。在事先将矾、碱、红糖、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再将面粉倒入和均匀,和好后挫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然后揪成40克一个的小剂。
将麻仁用开水拌起来,将小剂粘上拌好的麻仁,挫成10厘米长的小条码在盘中,码3至4层再饧著。饧好后,拿起两小条用手挫成均匀的长绳条2根,对头折两个来回成8根,两头捏在一起,成两头尖、当中大的枣核形或扇形状,用油炸熟即成。炸时锅内花生油五成热,拿着馓子麻花的捏头处,将坯子下入油锅来回摆动使其定型,待坯子稍硬挺后,整个入油中炸,炸成棕黄色即成。
馓子麻花颜色棕黄,质地酥脆,香甜可口。
萨其玛
萨其玛是满族饽饽(糕点)。萨其玛的前身是一种满族的传统饽饽—搓条饽饽。制作方法是先把蒸熟的米饭放在打糕石上,然后用锤反复打成面团,蘸黄豆面搓拉成条状,油炸后切块,洒上一层较厚的熟黄豆面即成。搓条饽饽是当时满族的比较重要供品,所以也称为“打糕穆丹条子”。后来用白糖代替了熟豆面,成了“糖缠”,更名为萨其玛,汉名叫“金丝糕”,又叫“芙蓉糕”,但是还是萨其玛这个名字为全国各族老百姓所接受。
《燕京岁时记》中写道:“萨其玛乃满洲饽饽,以冰糖、奶油合白面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炉烤熟,遂成方块,甜腻可食。”道光二十八年的《马神庙糖饼行行规碑》中写道“乃旗民僧道所必用。喜筵桌张,凡冠婚丧祭而不可无”。王世襄先生曾说,“据元白尊兄(启功教授)见教:《清文鉴》有此名物,释为‘狗奶子糖蘸’。萨其马用鸡蛋、油脂和面,细切后油炸,再用饴糖、蜂蜜搅拌沁透,故曰‘糖蘸’。唯于狗奶子则殊费解。如果真是狗奶,需养多少条狗才够用!原来东北有一种野生浆果,以形似狗奶子得名,最初即用它作萨其马的果料。入关以后,逐渐被葡萄干、山楂糕、青梅、瓜子仁等所取代,而狗奶子也鲜为人知了。” (见《饽饽铺与萨其马》)
萨其玛的工艺后来日趋复杂,正宗的做法是:鸡蛋加水搅打均匀,加入面粉,揉成面团。面团静置半小时后,用刀切成薄片,再切成小细条,筛掉浮面;花生油烧至 120℃,放入细条面,炸至黄白色时捞出沥净油;将砂糖和水放入锅中烧开,加入饴糖、蜂蜜和桂花熬制到117℃左右,可用手指拔出单丝即可。将炸好的细条面拌上一层糖浆;框内铺上一层芝麻仁,将面条倒入木框铺平,撒上一些果料,然后用刀切成型,晾凉即成。原料要用到:鸡蛋花、蜂蜜、生油、白砂糖、金糕、饴糖、葡萄干、青梅、瓜仁、精面粉、干面、芝麻仁、桂花等。
焦圈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酥脆油香的味儿,真叫人吃不够。北京人吃烧饼,常爱夹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焦圈是一种古老食品,制作比较麻烦,由于劳效太低,一般吃食店不愿制作,故有一段时间常断档。说到炸焦圈,北京人都知知道一个“焦圈俊王”,原是“南来顺”职工,已故去。他的技艺一般人不能与之相比,炸出的焦圈个个棕黄,大小一般,特别是具有香、酥、脆的特点,放在桌上,稍碰即碎,决无硬艮的感觉。
焦圈的制作,需用温水化开盐、碱、少许矾,加水拌和面粉成面团后,用手反复压揉面团,揉匀后放案板饧3个小时,然后把面团压扁,用刀切成5厘米宽的条,取成条面坯置案板,用一手按住一端,另一手托住面坯的另一端,捋成长扁片,厚约6厘米,用刀把面片切成4厘米宽的剂(一般50克面切14小剂),每两个剂叠在一起,用小炸刀中间切一刀,两边不能切通,稍连一点,油烧至五成热时,用手拿住生焦圈坯的一头下油锅,随即用筷子从中间撑开,使之成手镯形,定型后翻过来,炸至枣红色出锅控油,即成香酥脆的焦圈了。
宋代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诗,相传是中国第一首产品广告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谷部》也有记载:“人少盐,牵索扭捻成环钏之形,油煎食之。”焦圈可贮存十天半月,质不变,脆如初,酥脆不皮,是千百年来人们喜爱的食品。
糖火烧
糖火烧是北京人常吃的早点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以大顺斋的糖火烧最出名。糖火烧香甜味厚,绵软不粘,适合老年人食用。 缸炉烧饼原为河北省小吃,后传入北京, 成为北京小吃。其特点是用缸作成炉子,将烧饼生坯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
蛤蟆吐蜜又称豆馅烧饼
豆馅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著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豌豆黄
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清官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制法是,将豌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而成。传统做法还要嵌以红枣肉。以仿膳饭庄所制最有名。
民间的糙豌豆黄儿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见于春季庙会上。例如在三月三蟠桃宫,"小枣糙豌豆黄儿"便是时令鲜品,小贩们一声"嗳这小枣儿豌豆黄儿,大块的来!"好象是给人们报出了春讯,带来了暖意。
"糙豌豆黄儿"是用白豌豆去皮,以两倍于豌豆的水,将豆焖烂,然后放糖炒,再加入石膏水和熟枣搅拌均匀,放入大砂锅内,俟其冷却成坨后,扣出来,切成像切糕一样的菱形块,放上小片金糕以为装点,通常都置于罩有溼蓝布的独轮车上去卖,经营此业的大多是京东平谷、香河以及京南采育等地的老乡。
有没有简单小吃的做法
家庭制作驴打滚 驴打滚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 原料:江米面,黄豆面,豆沙馅。 我们先把江米面倒在一个盆里,用凉水把它和成面。注意和面的时候要一点点的加水,这样可以控制面的软硬程度。我们做驴打滚需要的面要稍硬一点,这样一会儿蒸的时候就不会把面都蒸稀了。和的比较合适的面,只要轻轻一掰就可以分成两半,而且切口很整齐。 下面我们准备把和好的面蒸熟,先在盘子上抹一层食用油,目的是为了面蒸好以后,不会粘在盘子上。好了现在就把面放到蒸锅上蒸。提示要用大火蒸,大概二十分钟左右。 我们利用蒸面的时间,把黄豆面炒一下。注意在炒黄豆面之前,一定要把炒勺洗干净,不能有一点油。把黄豆面倒入锅内,用手勺不停的碾压黄豆面。用手勺炒的作用就是可以轻松的把黄豆面中的硬块碾碎。提示,炒黄豆面的时候要用小火,免的炒糊了。黄豆面都碾碎了以后,我们可以换成铲子翻炒。一直到黄豆面变成焦黄色,而且闻到香味。把黄豆面盛出来,我们比较一下,炒熟的黄豆面颜色比没炒之前要深得多。 接下来要准备豆沙馅了,买回来的豆沙馅比较稠,我们要用水稀释一下,就象这样。二十分钟到了,把面从锅里取出来。在面板上撒些炒好的黄豆面,可以多撒一点不过尽量要均匀。把蒸好的面从盘子里取出来,放到面板上,在上面撒上黄豆面。用擀面杖把它擀成薄片,就象这样。这个薄片的厚度,就是做好的驴打滚的厚度,您可以自己把握。然后我们在这个薄片上刷上豆沙馅,尽量要刷的均匀些,而且边缘的地方也要刷到。刷好以后,把这个大面片卷起来,提示,在面片的封口要抹些水,这样能使它们粘在一起。接下来我们在这个面卷上细细的抹上黄豆面粉。要抹均匀哦!都抹好了,就要切了。在切面之前,先用水把刀淋溼。这样就不会粘刀了。把面卷切成大小适中的段。然后把黄豆面撒在盘子上,同样在切好的面卷上也要撒一层黄豆面。 最后把一段段的面卷整齐的摆在盘子里,这样一盘又香又甜又粘,而且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的驴打滚就做好了。 脆麻花 材料: 面粉 5 公斤 小苏打 50克, 红糖600克,和面油50克,每500克面粉耗炸油200克左右. 做法:1)先将小苏打,红糖,和面油加水溶,掺入面粉,揉和均匀,搓成长条, 盘卷起来,醒面, 下剂子. 2)每个小剂子分别搓成8厘米的长条,码在盘中,码放一层,刷一层油,码3-4层醒著.醒好后,拿起一根,搓成细长绳条,合成三股,拧成麻花状,每个约12厘米. 3)入油锅炸,油六成热,用筷子轻轻拨动,浮出油面,捞出凉凉即可. 油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补佳品,它是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麻仁也炒至焦黄,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匀,然后将搓得均匀的面茶放在碗内,加上白糖,用开水冲成浆糊状即可。油茶味道甜美,可作为早餐或午点,很受百姓喜爱。 炒肝 详细做法: 1.准备大肠和猪肝(超市买熟的那种就可以),切段备用;葱、姜、蒜多准备点,切段备用,准备一小碗水淀粉准备最后勾芡用 2.要把蒜提前切成沫,说是这样提前十五分钟可以充分释放出大蒜素,营养好 3.热油炒葱段,姜块,下大肠翻炒,炒一会后放多点水,要热水,之后把猪肝倒入锅内 4煮开之后酱油两大勺,加盐,味素,料酒煮开之后,倒入水淀粉 5煮一会之后,就可以盛出来,在小碗内,之后在上面撒上蒜沫. 豆汁 粉房中水磨绿豆制粉条或团粉时,把淀粉取出后,剩下来淡绿泛青色的下脚,经过发酵后再熬熟,就是豆汁儿。《燕都小食品杂咏》豆汁粥诗云:“糟粕居然可做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 豆汁儿最早分甜、酸、酸甜三种。当天做成的豆汁儿是甜味,放到第二天,就变成酸甜,第三天则只酸不甜。 清宫御膳房饭局里所做的“豆汁粥”,有三种做法:勾面儿(豆汁熬熟后,少许纯绿豆粉调成稀糊,对在豆汁里,这种豆汁味道清甜)、下米(在豆汁里加入一碗米同熬,这种豆汁甜而酸)、清熬(不加任何别的原料,只清熬豆汁,这种豆汁只有酸味,过去街头豆汁挑子上所售的豆汁,便是这种)。 据单好豆汁儿这口儿者称,一碗豆汁儿加上一碟儿辣咸菜丝儿,占了五味中酸、辣、甜、咸四味,独没有苦味,是为人生的期盼。 炒麻豆腐 北京人极喜欢吃麻豆腐。麻豆腐是绿豆的豆腐渣,是粉房的副产品。 制法: (1)麻豆腐在炒前压去其中的残余水分,直至松散干燥才下锅。500克麻豆腐(约一大碗),约需用猪油200克。再加猪肉200克,一半剁肉末,一半切小肉丁。 (2)先将肉丁下锅煸焦待用,再下肉末稍炒,加黄酱、酱油、葱姜末及少量水,最后加入麻豆腐一起煸炒。炒时逐渐变色,越炒越干,不断加水,加油,边炒边调匀,直至呈稀糊状,锅中出现气泡,并时时将豆汁溅起时暂停。最后,麻豆腐水分已干,可以用筷子夹起。 (3)将起锅前,加入煸焦的小肉丁,青韭,熟豆芽及油渣,即成。炒时要防止豆腐焦底,故须不断加熟油,边炒边加油才能在起锅时使豆腐滋润、滑腻。 特点:灰绿,微酸,开胃。 黑菜饺子 主料:干菜(最好是干菠菜) 做法:夏天里的蔬菜晾干后,用报纸包上,防止其破碎。等到了冬天把干菜用水泡开、洗净,用手攥碎了,放在炖肉的肉汤中炖。直到炖干,这时的干菜已经变成菜泥,就可盛出做饺子馅了。

求一些简单好做的点心和小吃的做法
北京特色小吃--褡裢火烧(图)
原料:
[猪肉][花生油][面粉][芝麻油][酱油][黄酱葱][味精][精盐姜]
门框胡同瑞宾楼,
褡裢火烧是珍馐,
外焦里嫩色味美,
京都风味誉九州。
掌故说明:
褡裢火烧皮薄油亮,馅嫩鲜香无比,表皮焦脆可口,热食最佳。
褡裢火烧最早出现在1876年的东安市场里,顺义姚春宣夫妇制作的。吃褡裢火烧时配用鸡血和豆腐条制成的酸辣汤,鲜香酸辣并收入口,余味无穷。火烧因为制作成型后很象当时的腰带上的褡裢而得名。姚氏经营到二代就倒闭了。店内的伙计罗虎祥和郝家瑞在门框胡同内开设了祥瑞饭馆,1934年开业,现改名为瑞宾楼,专做褡裢火烧。
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瑞宾楼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制作方法:
将猪肉末、姜末与黄酱、酱油、精盐、味精和凉水搅成稠糊状,再放入葱末、芝麻油搅拌成馅。将面粉用凉水和成面团,揉光润后,饧10分钟,将面团放在涂有花生油的案板上,揪下一块按扁,擀成长三寸,宽二寸半的面皮,再将面皮一端的两角抻宽一点,放上馅料,推成一寸宽的馅条,然后将窄端的底边卷起,宽端的两边掀起,盖上开口,即成褡裢火烧。
饼铛用旺火烧热,淋上花生油,放入褡裢火烧,烙三分钟后翻个身,淋上其余的花生油,再烙两分钟,将两面都烙成焦黄色时即成。
5》通心粉沙拉
腰果含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他素B群,可保持血液回圈通畅。
材料:
通心粉100克,小黄瓜50克,火腿2片,玉米笋10支,起士30克,腰果30克,高汤800,橄榄油3大匙,九层塔末1小匙,蒜末1大匙,盐、黑胡椒适量。
做法:
1.将高汤煮滚,放入通心粉煮15分钟,捞起沥干待凉备用。2.小黄瓜、火腿及起士切丁备用;玉米笋切段。3.将所有材料与调味酱汁调匀,放入冰箱中冰凉后更美味。
腰果Cashew nut事典
如肾形般的腰果,盛产于印度和南美洲,通常以入菜或作成甜品为最常利用的方式,爽脆的口感与香味,常让人无法自拔,其内含有亚麻油酸、维生素B1等多种营养成分!
预防改善症状:心脏病、脑中风、心肌梗塞、容易疲劳、高血脂症、动脉硬化、乳汁分泌不足、癌症、面板干燥。
别名:槚如树、鸡腰果、柏公果、介寿果。
性味:味甘,性平。
来源:为漆树科之长绿乔木腰果树上果梨之果仁。
热量:564卡/100克。
营养成分:
蛋白质、脂肪、淀粉、糖、钙、镁、钾、铁和维生素A、B1、B2、B6、亚麻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等。
功效:
属于世界四大干果之一的腰果,果仁中的油酸可预防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亚麻油酸则可预防心脏病、脑中风;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对心肌梗塞症有帮助。而其维他命B1的含量,仅次于芝麻和花生,有补充体力、消除疲劳的效果,适合易疲倦的人食用!另外,腰果含丰富维他命A,是优良的抗氧化剂,能使面板有光泽、气色变好;还具有催乳功效,有益于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妇女。而且其中的大量蛋白(酉每)抑制剂,能控制癌症病情。
选购:以外观呈完整月牙型、色泽白、饱满、气味香、油脂丰富,无蛀洞、斑点者为佳;而有粘手或受潮现象者,表示鲜度不佳。
清洗:
在水龙头下冲洗腰果,以手轻轻搓洗数次后捞起,将杂质去除。
烹调:
将腰果洗净后,用水浸泡5小时,即可用来烹调成各式料理食用。而作腰果料理时,为了降低热量,不要加油直接炒较好。
储存:
应将腰果存放于密封罐中,放入冰箱冷藏储存,或摆放在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应尽快食用完毕。
禁忌:
腰果含有较多的油脂,肠炎腹泻患者和痰多患者不宜多食。近年来发现腰果含的脂肪属于良性脂肪酸的一种,虽不会使人发胖,但仍不宜食用过多。
2》福建名小吃——贡糖夹饼(图)
原料:
面粉500克,贡糖35小块,肉松、芜荽、萝卜酸各适量,芥末酱适量,熟猪油150克。
制法:
1、将面粉加酵母、熟猪油及适量清水揉成发酵油酥面团,并擀制成光饼35个,上烤炉烤熟取出。
2、将烤熟的光饼从圆边剖开,分别夹入肉松、萝卜酸、芜荽、芥末酱、贡糖块即成。
特点:
此品鲜嫩香醇,甜、酸、辣复合成味,爽口异常。
3》福建名小吃——沙茶烤肉串(图)
原料:
猪里脊肉125克,沙茶酱、花生酱、辣椒油、胡椒粉、咖哩粉、绍酒、精盐、味精、白糖各适量。
制法:
1、将猪里脊肉切成长方形,用精盐、味精、白糖、绍酒、咖哩粉、胡椒粉浆匀淹渍。沙茶酱、花生酱、辣椒粉和成酱料待用。
2、取10支专用竹签将醃好的肉片串成肉串,涂上沙茶酱料,在通电升温的电热丝烤炉上反复翻烤至熟并呈金黄色即成。
特点:
此品香酥软嫩,甜辣味鲜,炙热爽口。
"雅坡"沙茶烤肉串,1998年被福建省烹饪协会认定为"福建名小吃"。
4》福建名小吃——扁食汤
原料:
猪瘦肉500克,扁食皮适量,葱珠或芹菜珠少许,扁食末,精盐、味精、猪骨汤各适量。
制法:
1.将猪瘦肉用搅肉机搅成泥,加精盐、味精、扁鱼末及适量清水调匀拌成馅料。
2.用扁食皮包上馅料,捏成扁食。食用时,将猪骨汤下锅烧沸,放入扁食煮熟,调以精盐、味精装碗,撒上葱珠即成。
特点:
此品嫩滑爽口、味道鲜美。
"扁食嫂"扁食汤,1998年被福建省烹饪协会认定为"福建名小吃"。
5》福建名小吃——面线糊
原料:
面线100克,鲜海蛎肉150克,猪肉丝50克,芹菜珠、葱头油、精盐、猪骨汤各适量。
制法:
锅置火上,下猪骨汤烧沸,投入拆成碎段的面线煮透成面线糊,放进海蛎肉、猪肉丝煮熟,加入精盐、味精,装碗时撒入芹菜珠,舀入适量葱头油即成。
特点:
此品滑软鲜爽,味道甚美。
"黄则和"蠔仔面线糊,1998年被福建省烹饪协会认定为"福建名小吃"。
3》自制葡式蛋塔
材料:
派皮(即稣皮)、鲜奶油250、糖60克、蛋2颗、盐少许。
做法:
1.糖60克、奶水250、鸡蛋两颗、盐少许,全部混和后,制程蛋液用力搅拌
2.将派皮切成2半,再把一半的皮卷卷起来,再把它从两边往中间压散,然后用杆面棍像杆水饺皮一样把它杆平,把杆好的派皮平铺在烤模上,变成烤模派皮
3.接着多切一条长条型的派皮下来,将它绕在烤模派皮的上面绕一圈.
4.在把调好的蛋液倒入派皮中,别倒太多喔~ 5.放进烤箱温度220度,大火烤上15分钟左右即可。
4》蛋塔制作方法
蛋塔:
用料 (6个塔的份量)
塔皮:低筋面粉70g、奶油30g、糖5ml、蛋1/4枚
塔水:蛋1个、糖粉40g、牛奶120ml
制作方法:将模子里抹上油并撒点干粉
制作塔皮:
1.把奶油在面粉和糖的混合物里捣匀;
2.拌入鸡蛋;
3.和成团擀成5个皮,比模子大一圈厚0.3cm的皮;
4.铺在模子里,压紧,把多余的部分刮掉;
塔水:把材料混匀
烘烤方法:
1.倒入塔水;
2.在塔边上涂蛋水;
3.偏下位置,160度,30分钟左右
体验:现在KFC正在热销葡式蛋塔,好嘴馋啊,看了这个马上自己动手做吧。
7》四鲜烤麸
用料:
面筋、木耳、黄花、胡萝卜、冬笋、盐、鸡精、料酒、酱油、白糖、鸡汤、香油、葱段、姜片
做法:
1、将面筋切成片,木耳、黄花用温水泡发,去掉根蒂,反复清洗,胡萝卜洗净去皮切成斜象眼片,冬笋切成片;
2、坐锅点火放入油,油热倒入葱段、姜片炒出香味时,放入酱油、料酒、鸡汤、鸡精、白糖、面筋,待锅开后大火改为小火10分钟再放入木耳、黄花、胡萝卜、冬笋炒匀,淋入香油出锅即可。
特点:咸中带甜,味香可口。
天天提示:烤麸易干,所以此菜可放底油稍多一点。
8》五香烤麸
产地:中国上海。
成因:
五香烤麸,因用多种调味制成,故名。因它是上海功德林素菜馆的特色名菜,故又名“功德烤麸”。
历史:
当时上海一般菜馆的烤麸,都是用豆制品工场制成的熟面筋,加调味烧制而成。它吃口虽软,但不入味。功德林素菜馆从1933年开始就自设工场,自制熟面筋。其烹制方法也与众不同,可使烤麸更为入味。这种烤麸质优味佳,颇受人们喜爱。著名爱国防大学士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等都曾是功德林的座上客。史良生前有《怀念功德林》一文,说到“七君子”对功德林素菜推崇备至。
特点:
用熟面筋炸至硬脆,再加调味烧制而成。成菜呈栗色,香味浓醇,烤麸软糯,甜咸适口。
工艺:
将熟面筋顺着路用手撕成5厘米长、1.5厘米厚的长条,经冲洗后压干水分,入花生油锅中炸,至呈深黄色、发脆时取出。炒锅内留余油,放酱油、白糖、桂皮、八角、姜块、味精、绍酒、素鲜汤和炸脆的烤麸,烧沸后,转用小火煮1小时左右,使烤麸吸足卤汁,入味即成。
9》什锦烤麸(图)
用料:
熟面筋400克、花生米、水发木耳、胡萝卜、冬笋、水发黄花菜、香菇、盐、酱油、白糖、桂皮、姜片、料酒、鸡精、素鲜汤、食用油
烹制方法:
1、将熟面筋切成均匀大小的方块,再分别将香菇、胡萝卜、冬笋、黄花菜都切成丁。
2、坐锅点火加入油,至5成熟时放入面筋炸至深黄色发脆,再将香菇丁、胡萝卜丁、冬笋丁、黄花菜放入过油,捞出后控油;
3、坐锅上火,留余油,先放入姜片、桂皮翻炒一下,再放入过好油的香菇丁等,再放入木耳,加适量清水,依次加酱油、鸡精、白糖、盐,出锅时放少许枸杞即可。
特点:成菜栗色,香味浓醇,烤麸软糯,甜咸适口。
10》烤麸
用料:
面粉2.5公斤,水发木耳15克,水发香菇50克,净冬笋100克,植物油900克(实耗允100克),香油100克,盐、味精各5克,净姜25克,白糖15克,料酒、酱油各15克,糖色少许,鸡汤400克。
作法:
(1)将葱破开切成段,姜切成大片。香菇一切两半。冬笋切成片。木耳洗净。然后,将香菇、冬笋与木耳一起放入开水锅中氽透,捞入凉水中,凉后再捞出,把水控干净。
(2)制面筋。将面粉放入盆中加入盐、1公斤清水合软,再加些水用手反复揉搓面团,使面滋润,直到揉透后醒30分钟。再将面团放入大盆中,加凉水反复搓洗,当水变混时,把水倒出换入清水继续揉搓,直到搓至水清时即成为面筋。一般可出500克面筋。
(3)炒锅上火,把植物油烧至7成热,将面筋块放入,炸至金黄色时捞出控出油。
(4)用原锅把香油烧热,先放入葱、姜,煸炒出香味,再烹入料酒、酱酒,加入鸡汤、盐、白糖,并用糖色把汤调成金黄色,汤开后把浮沫撇去。(5)把炸好的面筋、冬笋、香茹、木耳均放入汤内,用水火麸到面筋已软,转大火收汁,加味精,拣出葱、姜、晾冰即成。
特点:味甜咸香,鲜美可口。
1》天使蛋糕
材料:
蛋白6个、塔塔粉1小匙、糖120克、牛奶1/4杯、香草精数滴、低筋面粉90克、盐1/4小匙
作法:
1.蛋白及塔塔粉放在钢盆中,不可沾到一丝油,水或蛋黄(否则会打不发)
2.用打蛋器打蛋白,打1分钟后加糖继续打
3.打6~7分钟至溼性发泡(即打蛋器拿起蛋白尖端下垂)不须像海绵蛋糕一样到硬性发泡
4.取走打蛋器,牛奶及香草精加入,用橡皮刮刀轻轻拌匀
5.面粉及盐筛入,拌匀,拌匀就好,不要过度搅拌
6.将面糊倒入9吋中空的圆环形模型中,表面抹平
7.入烤箱190度烤25分钟,见表面破裂微焦,按之有性即熟
8.用刀沿模型周围割开,翻面用力摔,蛋糕即掉出来,天使蛋糕韧性大,不会摔碎.
2》奶油草莓蛋糕
基本材料
器具:烤盘(12x25cm)1个
材料:
鸡蛋(打散)2粒、砂糖35g、香草精数滴、鲜奶1-2大匙、低筋面粉25g、玉米粉25g、苏打粉1/4小匙、鲜奶油材料、鲜乳酪250g、鲜奶油1/2杯、砂糖30g、香草精数滴、草莓25-30颗、薄荷叶适量
作法:
1)将烤盘纸铺在烤盘上,然后放入烤箱内预先加温至18度。
2)低筋面粉25g、玉米粉25g、苏打粉1/4小匙各自过筛后搅拌均匀放置一旁待用。
3)将鲜奶油材料中的鲜乳酪去除水分至180g左右。
4)将蛋黄,砂糖倒入干净的钢盆里,以隔热水加热的方式充分的打发至稠状
5)加入鲜奶以及步骤2处理过的A材料,充分搅拌均匀。再倒入烤盘里,以180度的温度烤12分钟。
6)蛋糕待凉后从烤盘取出。
7)将鲜奶油以以隔冰水降温的方式的打发至发泡。之后将砂糖分成8-9等份慢慢加入打发均匀。最后加入香草精搅拌均匀。
8)把洗干净的草莓去蒂头,只留下2-3颗作装饰。
9)步骤7处理过的鲜奶油均匀的抹在蛋糕上,并铺上去蒂的草莓。
10)放置在冰箱20-30分钟后用剩下的鲜奶油装饰蛋糕表面。铺上草莓和薄荷叶之后再送进冰箱20-30分钟,即可完成。
注意:
海绵蛋糕部分除了使用蛋黄以外,在面粉方面选用不粘稠的玉米粉。使用高营养价值的鲜乳酪代替高热能的鲜奶油,如此便可降低热量。再加上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草莓作材料,这一道甜点可说是即美观又有营养。
能介绍一些简单又好吃地小吃的做法么
你好!
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非常多,一定要有个范围啦,比如,北京小吃,四川小吃,西安小吃等等,,,,
我是北京的,自然介绍北京小吃的做法啦,,(*^__^*) 嘻嘻……
介绍如下:
褡裢火烧
原料配方:面粉500克 花生油50克 肉末200克 葱末50克 姜末5克 白菜馅150克 精盐10克 酱油25毫升 味精适量
制作方法:
1.将肉末、葱末、姜末和白菜馅放入大碗中,加入精盐、味精、酱油(亦可稍加凉水)拌匀,制成馅。
2.将面粉倒入和面盆中,加水,搋揉和面,待面团揉好后,盖上溼布饧发5~10分钟。
3.案板略抹花生油后,将面团放上,再搋揉几下,用刀按20等份切成面坯,按扁,用擀面杖擀成长10厘米、宽6.5厘米的面皮,然后再将宽面一端的两角略向外抻宽。
4.将15~20克馅横放在面皮中间,摊成馅条,再把较窄的一端翻起盖在馅上卷起,然后将抻宽的一端两角揪起压住边口。
5.将煎盘加花生油置于旺火上烧热,放入褡裢火烧(将压住边口的一面向下),烙约2~3分钟,再刷抹少量花生油,翻面烙2~3分钟,待其两边呈金黄色时,即熟。
产品特点:皮薄柔软,金黄油亮,味美香鲜,热食最宜。
驴打滚
驴打滚,驴打滚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的黄米面外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皮,然后
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豆面糕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故称豆面糕。但为什么又称“驴打滚”呢?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粉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
如今,很多人只知雅号俗称,不知其正名了。现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大多数已不用黄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滚黄豆粉面,其颜色仍为黄色,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小吃。
家庭制作驴打滚
驴打滚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
原料:江米面,黄豆面,豆沙馅。
我们先把江米面倒在一个盆里,用凉水把它和成面。注意和面的时候要一点点的加水,这样可以控制面的软硬程度。我们做驴打滚需要的面要稍硬一点,这样一会儿蒸的时候就不会把面都蒸稀了。和的比较合适的面,只要轻轻一掰就可以分成两半,而且切口很整齐。
下面我们准备把和好的面蒸熟,先在盘子上抹一层食用油,目的是为了面蒸好以后,不会粘在盘子上。好了现在就把面放到蒸锅上蒸。提示要用大火蒸,大概二十分钟左右。
我们利用蒸面的时间,把黄豆面炒一下。注意在炒黄豆面之前,一定要把炒勺洗干净,不能有一点油。把黄豆面倒入锅内,用手勺不停的碾压黄豆面。用手勺炒的作用就是可以轻松的把黄豆面中的硬块碾碎。提示,炒黄豆面的时候要用小火,免的炒糊了。黄豆面都碾碎了以后,我们可以换成铲子翻炒。一直到黄豆面变成焦黄色,而且闻到香味。把黄豆面盛出来,我们比较一下,炒熟的黄豆面颜色比没炒之前要深得多。
接下来要准备豆沙馅了,买回来的豆沙馅比较稠,我们要用水稀释一下,就象这样。二十分钟到了,把面从锅里取出来。在面板上撒些炒好的黄豆面,可以多撒一点不过尽量要均匀。把蒸好的面从盘子里取出来,放到面板上,在上面撒上黄豆面。用擀面杖把它擀成薄片,就象这样。这个薄片的厚度,就是做好的驴打滚的厚度,您可以自己把握。然后我们在这个薄片上刷上豆沙馅,尽量要刷的均匀些,而且边缘的地方也要刷到。刷好以后,把这个大面片卷起来,提示,在面片的封口要抹些水,这样能使它们粘在一起。接下来我们在这个面卷上细细的抹上黄豆面粉。要抹均匀哦!都抹好了,就要切了。在切面之前,先用水把刀淋溼。这样就不会粘刀了。把面卷切成大小适中的段。然后把黄豆面撒在盘子上,同样在切好的面卷上也要撒一层黄豆面。
最后把一段段的面卷整齐的摆在盘子里,这样一盘又香又甜又粘,而且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的驴打滚就做好了。
脆麻花
材料: 面粉 5 公斤 小苏打 50克, 红糖600克,和面油50克,每500克面粉耗炸油200克左右.
做法:1)先将小苏打,红糖,和面油加水溶,掺入面粉,揉和均匀,搓成长条, 盘卷起来,醒面, 下剂子.
2)每个小剂子分别搓成8厘米的长条,码在盘中,码放一层,刷一层油,码3-4层醒著.醒好后,拿起一根,搓成细长绳条,合成三股,拧成麻花状,每个约12厘米.
3)入油锅炸,油六成热,用筷子轻轻拨动,浮出油面,捞出凉凉即可.
油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补佳品,它是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麻仁也炒至焦黄,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匀,然后将搓得均匀的面茶放在碗内,加上白糖,用开水冲成浆糊状即可。油茶味道甜美,可作为早餐或午点,很受百姓喜爱。
炒肝
详细做法:
1.准备大肠和猪肝(超市买熟的那种就可以),切段备用;葱、姜、蒜多准备点,切段备用,准备一小碗水淀粉准备最后勾芡用
2.要把蒜提前切成沫,说是这样提前十五分钟可以充分释放出大蒜素,营养好
3.热油炒葱段,姜块,下大肠翻炒,炒一会后放多点水,要热水,之后把猪肝倒入锅内
4煮开之后酱油两大勺,加盐,味素,料酒煮开之后,倒入水淀粉
5煮一会之后,就可以盛出来,在小碗内,之后在上面撒上蒜沫.
豆汁
粉房中水磨绿豆制粉条或团粉时,把淀粉取出后,剩下来淡绿泛青色的下脚,经过发酵后再熬熟,就是豆汁儿。《燕都小食品杂咏》豆汁粥诗云:“糟粕居然可做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
豆汁儿最早分甜、酸、酸甜三种。当天做成的豆汁儿是甜味,放到第二天,就变成酸甜,第三天则只酸不甜。
清宫御膳房饭局里所做的“豆汁粥”,有三种做法:勾面儿(豆汁熬熟后,少许纯绿豆粉调成稀糊,对在豆汁里,这种豆汁味道清甜)、下米(在豆汁里加入一碗米同熬,这种豆汁甜而酸)、清熬(不加任何别的原料,只清熬豆汁,这种豆汁只有酸味,过去街头豆汁挑子上所售的豆汁,便是这种)。
据单好豆汁儿这口儿者称,一碗豆汁儿加上一碟儿辣咸菜丝儿,占了五味中酸、辣、甜、咸四味,独没有苦味,是为人生的期盼。
炒麻豆腐
北京人极喜欢吃麻豆腐。麻豆腐是绿豆的豆腐渣,是粉房的副产品。
制法:
(1)麻豆腐在炒前压去其中的残余水分,直至松散干燥才下锅。500克麻豆腐(约一大碗),约需用猪油200克。再加猪肉200克,一半剁肉末,一半切小肉丁。
(2)先将肉丁下锅煸焦待用,再下肉末稍炒,加黄酱、酱油、葱姜末及少量水,最后加入麻豆腐一起煸炒。炒时逐渐变色,越炒越干,不断加水,加油,边炒边调匀,直至呈稀糊状,锅中出现气泡,并时时将豆汁溅起时暂停。最后,麻豆腐水分已干,可以用筷子夹起。
(3)将起锅前,加入煸焦的小肉丁,青韭,熟豆芽及油渣,即成。炒时要防止豆腐焦底,故须不断加熟油,边炒边加油才能在起锅时使豆腐滋润、滑腻。
特点:灰绿,微酸,开胃。
黑菜饺子
主料:干菜(最好是干菠菜)
做法:夏天里的蔬菜晾干后,用报纸包上,防止其破碎。等到了冬天把干菜用水泡开、洗净,用手攥碎了,放在炖肉的肉汤中炖。直到炖干,这时的干菜已经变成菜泥,就可盛出做饺子馅了。
谢谢!
谁有小吃的做法和配方
材料
鸡肉(鸡脯肉或者鸡腿肉),生菜叶(几片就可以,主要用来装饰),盐,白糖,红薯淀粉,葱姜丝,五香粉,椒盐,辣椒粉,酱油
做法
1.先将鸡肉洗净,切成大小一致的小块,放在一个容器内,加入盐,白糖,葱姜丝,五香粉,酱油醃制30分钟左右。
2.将醃制好的鸡肉块均匀的裹上一层红薯淀粉(最好选用颗粒较粗的蕃薯粉,也叫地瓜粉)。
3.锅内倒入油,这次油要稍微多一点,将鸡肉一块一块的下入锅中炸,炸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搅动一下,以免鸡块之间粘连,炸至鸡块呈金黄色就可以捞出了。最后撒上椒盐和辣椒粉,拌匀就可以吃了,装盘的时候底部可以垫上生菜叶。
简单小吃做法?
给你个网站吧,haochi123.
bettyskitchen..
去这里看看也很不错的,特别是论坛里,有很多基本知识哦
教我一些适合家庭的简单小吃。
蜜汁小煎饼
鸡蛋一个,蜂蜜一大勺,牛奶,面粉,泡打粉,水适量,和成面糊,要稠一点。也可全用牛奶,不加水。煎锅烧热,(最好是不沾煎盘),放油,让油在锅里均匀挂上一层,倒出。倒入一勺面糊,小火煎至表皮凝固,翻面,煎至两面金黄即可。每次倒的面糊不要太多,大概能摊成一个荷包蛋那么大的饼就可以可,最好是有差不多大的勺子,每次刚好一勺。做来当早餐的,很简单,很营养。
糯米红薯糕
红薯煮熟后去皮,与糯米粉按1:1比例,略加水和成软面状,团成元宵大小压扁入油锅炸至金黄,装盘即可
“姜丝”。
面粉若干(根据自己需要),至于案板上,中间扒窝,将打碎打匀的鸡蛋和糖水(白糖加温水化开)倒入,然后调制成面坯,(适当硬一些),再擀成薄薄的皮(像做手工面条一样),然后用刀切丝,成段(约4厘米左右),然后下油锅,炸制成金黄色,另用锅炒糖液,将炸好的成品从糖锅里面再翻炒一下,倒出冷却即可。
葱油蛋饼
材料:普通面粉、鸡蛋、葱花 调味料:盐
做法:
1、面粉用普通面粉,不要用饺子粉,饺子粉比较筋道,不适合烙饼。
2、3份普通面粉先用1份开水搅成面疙瘩,再用0.5份凉水和成较软的面团。凉水慢慢加入,不要一次加多。
3、面团和好饧30分钟。
4、将面团擀成薄薄的片,洒一层适量的盐,用手将盐按实。
5、倒些油在面片上,不要太多,量以整个面片沾满一层薄油为准。油多擀饼时会溢位。
6、洒一层葱花,将面片一点点卷起,卷得不用太紧。
7、将卷好的面卷盘起来,擀成饼状。
8、此时葱花会将面顶破,没关系。
9、喜欢吃脆一点的可以在饼铛中抹一层薄油,烙成两面金黄。喜欢吃软一点的,直接烙熟即可。
10、鸡蛋打散,蛋液中加少许盐。
11、饼铛中放油,油热后倒入一半蛋液,蛋液底下一面凝固后,放入烙好的饼,蛋液凝固后翻面倒入另一半蛋液,烙成两面金黄后盛出切块。
求一些小吃的做法
制作方法:
鸭血粉丝汤的制作材料:
主料:切成小块或(条)的鸭血(有时也用猪血代替)和粉丝。油果子,葱姜丝,虾米,香菜,鸭内脏(包括鸭胗,鸭肠,鸭肝等等)。精盐,味精,鸡精,香油(或辣油)各适量。
做法:
(1) 烧开一锅水,倒入一大勺味精、盐、智强鸡精,把香菜放入沸腾的热水中烫一下,切好熟鸭肠、鸭肝备用。
(2) 把汤煮好,把鸭血切成条,油果子切成三角,放进汤里煮。
(3) 过一两分钟,把鸭血捞出来,再过一会儿,等油果子烧熟了,把火关到最小,把鸭血放进去,让它们慢慢炖,保持温度不下降。
(4) 把粉丝放入烫粉丝的勺里,在汤里烫一两分钟,倒进碗里。
(5) 再捞出适量的鸭血和油果子放进碗,把切好的熟鸭肠、鸭肝放在粉丝上,夹几根香菜,挖勺辣油,用筷子搅一下,一碗色香味美的鸭血粉丝汤就做好了。
谁知道沙县小吃的具体做法?
沙县小吃,关键是做的肉。
正宗的沙县蒸饺,肉类切碎,用铁棒打出来。其成分是很简单的,盐,鸡,排骨,面粉,猪油,少量的酱油,葱,姜,把所有的材料放在一起用筷子在一个方向不停搅拌,边搅边加点冷水,所以,你会发现,肉会成倍增加,还可以降低成本。
面团可以定做,也可以手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