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业游民做什么好 古代一无业游民,无意间做出的一个决定,导致一个朝代的灭亡
古代一无业游民,无意间做出的一个决定,导致一个朝代的灭亡
导读:俗话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没有哪个朝代能够躲过此魔咒。两千多年间,中国发生过多次朝代的更迭,统治时间最长的汉朝,也不过400年的时间,其他则更为短暂。影响朝代灭亡的因素很多,归根结底则是由于朝廷的腐败,导致其他势力有机可乘。
明熹宗年间,皇帝一心痴迷于木工活,太监操控了朝廷大权,明朝民生凋敝、日薄西山。公元1627年,23岁的明熹宗驾崩,因他没有留下子嗣,弟弟朱由检则继承了皇位,史称“崇祯帝”。此时的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尽管崇祯帝相当勤奋,依然不能力挽狂澜。
就在此时,陕西的一位无业游民,无意间做了一个决定,不仅改变了他自己的一生,也导致了大明王朝的灭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1606年,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的一户农家,诞生了一个男婴,家里人非但不高兴,反而哀声叹气。原来,这户农民家里太穷,几乎已经揭不开锅,又舔了一个男丁,无疑是雪上加霜。该男孩十岁左右,就开始给地主放羊,后在别人的帮助下,成为负责传递朝廷公文的驿站当驿卒,他就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闯王李自成。
虽然驿站的工资不高,但这对于贫困人家出身的李自成来说,已经相当满意,工作也兢兢业业。后来,因为朝廷公文的丢失,该驿站的大多数人都受到了牵连,李自成被开除了,从此变成了无业游民。
同年,李自成失手杀死了债主艾诏,以及因被戴绿帽子将妻子勒死,背上了两条人命。为了逃避官府的躲避,李自成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一口气跑到了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
李自成自幼习武,加上办事灵活,很快在军营中脱颖而出,受到了参将王国的信任,并被提拔为军中的把总。若按照正常的发展趋势,李自成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许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将军,但历史总是不按套路出牌。就在升职的同年,因欠饷问题杀死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李自成发动兵变,开始与朝廷对立。
自觉实力薄弱,就参加了王左挂的农民军,在王佐挂被朝廷招降后,李自成就转投张存孟所率领的起义军,实力逐渐增强。1633年,李自成率余部东渡黄河,在山西投奔了他的舅舅“闯王”高迎祥。三年后,高迎祥被明朝将领孙传庭所杀,李自成就成了新的闯王,带领起义军继续作战。
此时的明朝内忧外患,且发现了连年的天灾,很多无家可归之人就投靠了李自成,这也使得他的军队迅速壮大。公元1644年,李自成带领起义军攻破了京城,崇祯皇帝于煤山自缢,这也标志着明朝的灭亡。不久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在山海关与李自成大军展开了激战。
结果,李自成于此战中惨败,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据《明史》记载,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城,但也有人说他九宫山被忠于明朝的程九伯地方民兵杀死。还有一种说法,李自成压根就没被杀,而是出家做了和尚。究竟他最终结局如何,直到现在还是未解之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