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九伐中原为什么都没有成功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根本不可能成功,因為有一個致命的缺陷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根本不可能成功,因為有一個致命的缺陷
據《魏略》記載,諸葛亮北伐之時,魏延曾經提出過著名的子午谷奇謀:
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禦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鹹陽以西可定矣。——魏略
但是魏延的奇謀,沒有被諸葛亮采納,很多人說假如諸葛亮采納魏延建議,北伐就能夠成功,其實,子午谷奇謀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會遇到的困難是超出人們想象的。
首先,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誰也不清楚夏侯楙究竟是怎樣的人,雖然魏延口口聲聲說聽說夏侯楙怯弱而沒有謀略,但是道聽途說的東西怎麽能夠輕易相信呢?誰也不敢保證夏侯楙是扮豬吃老虎,隱藏自己的實力呢?從古到今這種城府深沉的人還少嗎?唐宣宗李沈在還是光王的時候,入宮謁見太后之時,遭到刺客刺殺,雖然有幸保住性命,但是自此以後,他就變得瘋瘋癲癲。他經歷了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四代帝王,依然是被嘲笑的對象。後來唐宣宗被宦官扶持登基,當然,他們是想扶持一個傀儡皇帝以控制朝政,雖然前期一直在裝瘋賣傻,繼位以後,他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政治上打擊大臣黨爭,削弱宦官權力,軍事上收復了河煌地區,史稱“宣宗中興”,稱讚他為“小太宗”。
陸遜被任命為大都督之時,劉備曾經以為江東無人,陸遜一路後撤,劉備曾經以為陸遜怯弱無謀,最終結果卻是,夷陵之戰陸遜大破劉備。所以說,在不能真正確定夏侯楙的情況下,僅僅憑借道聽途說,就一口咬定他“怯而無謀”是很危險的,萬一夏侯楙是裝的呢?長安是關中地區最重要的城市,曾經是大漢帝國的首都,即使到魏國取代漢朝,長安也是魏國的西都,基本上假如蜀漢奪取了長安,再遷都至此,就可以說是“還於舊都”了。魏明帝也算知人善任的一代名君,如此重要的地區,曹睿會安排一個怯而無謀的人鎮守嗎?況且縱然夏侯楙怯而無謀,中原人才濟濟,難道夏侯楙的幕僚、軍師,部將中就沒有多謀善斷之人嗎?
其次,魏延需要穿越褒斜道,秦嶺,再到子午谷的北方,最後才到長安。他的行軍其實很難隱蔽,一旦被魏軍哨兵發現派遣伏兵堵住子午谷北口,那時候魏延這支部隊必定全軍覆沒。即使魏延僥幸到達長安城下,也已經疲敝不堪。長安城高池深,守軍不下萬人,又是以逸待勞,魏延這孤軍深入的區區五千兵馬,憑借武力是不可能攻破長安的,那麽他只能寄希望於夏侯楙主動放棄城池逃跑。
可是,就算夏侯楙再怎麽怯弱,也不至於被魏延區區五千人嚇的落荒而逃吧,長安城作為西都,城池肯定是很堅固的。魏延也說了,長安城了糧草甚多。既然長安城要兵有兵,要糧有糧,城池又異常堅固,夏侯楙再怎麽膽小也不至於逃跑吧?而且不需要夏侯楙堅持多久,只要稍微堅持幾天,關中各地的援軍就會源源不斷的趕來救援長安,此時魏延會被關中諸軍包圍在長安地區,以他區區五千人,如何去抗衡關中諸軍?何況放棄長安城,就算夏侯楙是駙馬,也擔當不起這個罪責吧!夏侯楙只要稍微有點腦子,就不可能放棄長安城,魏延把子午谷奇謀勝利的希望寄托在夏侯楙身上實在可笑!
參考文獻:
《魏略》
《三國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