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征战四方2武将选择 令曹操最失望的武將,一生征戰無數,卻因爲一場敗仗而晚節不保

火烧 2021-05-03 03:53:26 1057
令曹操最失望的武將,一生征戰無數,卻因爲一場敗仗而晚節不保 三國殺名將傳,以遊戲的視角爲您解讀真實的歷史。在羣雄爭霸的三國歷史上,我們或多或少都聽說過一些武將的名字,如勇冠三軍的呂布,溫酒斬華雄的關羽

令曹操最失望的武將,一生征戰無數,卻因爲一場敗仗而晚節不保  

三國殺名將傳,以遊戲的視角爲您解讀真實的歷史。

在羣雄爭霸的三國歷史上,我們或多或少都聽說過一些武將的名字,如勇冠三軍的呂布,溫酒斬華雄的關羽,或者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等等……但無論他們在三國中究竟結局如何,最後也都達成了“千古留名”的成就。

但是在三國亂世的這一衆文臣武將中,有一個人的名字也經常被我們所提起,不過他不是像別人那樣千古留名,而是經常作爲我們口中的“笑柄”。其實他的一生用“戰功赫赫”四個字來描述並不過分,但卻因一件事而晚節不保、身敗名裂,成爲了整個三國歷史中最大的笑話,也是令曹操最失望的武將!

想必對三國歷史有過瞭解的各位已經知道我說的是誰了吧,他就是曹魏的“五子良將”之一——于禁。

其實直到現在,歷史上對於禁的評價還是褒貶不一的,有的人認爲他是爲了手下的幾萬將士而不得已而爲之,值得稱頌,但有人卻認定他是一個懦弱之人,配不上“名將”這一稱號。那麼在於禁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使得他成爲了人們口中永遠的笑柄呢?

于禁原本爲破虜將軍鮑信的部下,在與黃巾軍交戰期間,鮑信爲救曹操而不幸戰死,于禁也在王朗的引薦之下轉投了曹操。我們都知道,于禁後來與張遼、張郃、樂進、徐晃四人合稱爲“曹魏五子良將”。但我們需要知道一點,那就是于禁的地位要明顯高於其他幾人,而且還享有監管權,這一切都是于禁憑着自己的能力得到的。

于禁不僅在軍中威望很高,而且治軍有方,是曹操營中軍紀最嚴明的將領。曹操也看出了於禁此人有能力、有膽識,知人善用的他怎麼會放棄這樣一名良將,便對他格外信任,還讓他單獨領兵作戰。

而最讓曹操刮目相看的,就是在宛城之戰中,于禁所表現出的那種大將風範了。當時,曹操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張繡襲擊,損失慘重,“古之惡來”典韋也因保護曹操而陣亡。曹操手下的兵士在受到襲擊之後幾乎都是四散奔逃,但有一個人,卻能在如此亂軍之中整頓軍紀,有序地撤出包圍圈,這個人就是于禁。

征战四方2武将选择 令曹操最失望的武將,一生征戰無數,卻因爲一場敗仗而晚節不保

而且在撤退的途中,于禁還在曹操不知情的情況下懲治了曹操最得力的部下——青州軍。因爲當時由黃巾軍轉化而來的青州軍堪稱是曹操手下的最強戰力,所以曹操也常常對他們大開綠燈,對於一些違反軍紀的事情大都視若無睹,以至於當時的許多將領都敢怒不敢言。

而曹操在聽說這件事之後,不怒反喜,並對身邊人說:“當時敵人來攻,相當混亂,於禁能在混亂中整頓軍隊,追討搶掠的惡行,安營築寨地堅守,真是好將領的榜樣。”於是記於禁之功,將其封爲了益壽亭侯。

于禁在曹操的手下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斬黃邵、敗袁術、擒呂布、破眭固、守延津、斬昌豨、收天柱。可以說於禁的身影遍佈了三國的每個角落。但就在於禁離“千古留名”只差一步的時候,一件事卻永遠改變了他的一生!

而這件事其實要從關羽攻樊城開始說起。當時樊城守將曹仁不敵關羽,便向曹操求援,於是曹操便派於禁和龐德率領三萬大軍一起去救樊城。但沒想到,樊城竟下起了連日大雨,本就不善水戰的曹魏將士還中了關羽的“水淹七軍”之計,二人包括手下的3萬將士盡數被關羽所俘。

當時與於禁共同被俘的大將龐德此時卻表現出了異乎常人的氣節,不僅寧死不降,還對着關羽破口大罵:

“你這豎子,說什麼屁話!魏王雄兵百萬,威震天下,所向無敵。你們劉備算什麼東西?不過一個庸才罷了,哪裏是我們魏王的對手!我龐德寧願做賊人的鬼,也不做賊人的將!”

於是關羽只得將其斬殺,不過于禁此時卻做出了一個看上去有點“匪夷所思”的決定——帶着手下的3萬將士,投降關羽!

爲什麼說這是一個“匪夷所思”的決定呢?因爲按於禁以往的戰績,投降這件事是絕對不可能,也絕對不會發生的!就連曹操對於禁出降之事也相當震驚,哀嘆良久,說道:

“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及龐德也! ”

于禁被俘後,關羽本將他押送回了荊州,但不成想後來呂蒙奇襲荊州,關羽陣亡。而於禁也轉而被押送到了東吳,直到曹操死後,曹丕篡位稱帝,孫權才將於禁作爲自己稱臣的贈禮送還給了曹丕。但此時的於禁已不復往日勇猛,長年的俘虜生涯也磨平了他的棱角。雖然曹丕將他封爲了安遠將軍以表慰藉,但在整個曹魏,于禁似乎已變成了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

于禁回到魏國後,想要去拜謁曹操墓,曹丕便暗中派人將當年水淹七軍,龐德寧死不屈,于禁卻低頭降服的圖畫高高掛於陵墓旁。于禁看到這一幕後,羞憤難當,當時就吐出一口鮮血,回到家後沒兩天,便羞愧病死。

而於禁的投降到底是貪生怕死,還是爲了手下將士而不得已而爲之,想必各位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但我只想說,如果于禁真的是爲了手下的3萬將士才投降的話,那可悲之人究竟是“笑柄”于禁,還是將其稱爲“笑柄”的我們呢?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爲大家帶來的全部內容啦,如果大家想瞭解三國歷史,或者還想知道關於三國殺名將傳的最新資訊,歡迎點個關注哦!謝謝大家,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