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齐国成语典故 齐国的故事
齐国的故事
齐国是周朝的 诸侯国之一,先为 姜姓,后为 妫姓,首封之君是 姜太公。
齐桓公是 春秋五霸之一。
齐国出现于西周初年,当时 周武王为酬谢周朝的功臣和宗室而封吕尚(姜太公)于营丘建立齐。
由于国君姜姓吕氏,故称 吕氏齐国,史称 吕齐。
公元前391年, 田成子四世孙 田和迁逐 齐康公,并于前386年放逐 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被 周安王册命为齐侯。
田氏仍以“ 齐”作为国号,故又称 田氏齐国,史称 田齐。
齐国成为 战国七雄之一,直至前221年被秦国所灭。
起屹
武王伐纣,建立 周朝。
武王封师尚父于齐。
按照《春秋》的笔法,齐国是侯爵。
师尚父即 吕尚(即 姜子牙),又称太公望,辅佐 周文王、 周武王,周朝开国功臣之一。
其女 邑姜为 周武王夫人,生 周成王。
“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这是在经济上,齐国成了大国。
武王崩,成王就位, 周公旦摄政。
管蔡作乱,淮夷叛周; 周天子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 无棣, 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国获得征伐的权力,所以,在政治上,齐国也成了大国。
春秋初期,齐国通过不断兼并周边小国,国力进一步强盛。

在经过襄公乱政后,齐桓公小白上台。
他任管仲为相,进行改革,齐国国力进一步加强,成为当第一强国。
齐桓公以“ 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 中原诸夏,讨伐 戎、 狄、 徐、 楚,安定周室,从而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桓公之后,齐国因内乱失去霸主地位。
春秋末年,齐衰落, 卿大夫相互兼并。
景公时期,陈氏势力大为膨胀,在政治斗争中取得胜利。
景公去世后,陈氏联合鲍氏杀晏孺子,
立公子阳生为 齐悼公。
公元前481年,陈成子杀 阚止,专齐政。
战国时期,陈和为齐相,前386年,迁齐康公于海上,因魏文侯贿于周王被立为诸侯。
这样吕齐灭亡。
自齐太公吕尚立国至齐康公吕贷失国,凡二十世,三十二位国君,吕氏享国六百六十余年。
国亡,族之子孙散居齐、赵、燕、卫各地。
太公吕尚其后世嫡系子孙皆为吕氏。
扩展资料
齐国的文化
齐文化主要继承姬周文化。
战国时各地诸侯相争,使原本 周文化独尊的局面逐渐破坏,各地区文化开始有“本地化”的改变趋势。
到了战国时代以后,这种情况更明显,但齐文化还是保留了较多的 周文化因子。
战国时各地文字可以粗略依照地域分为五大系统:东方齐系、东北燕系、南方楚系、北方晋系和西方秦系文字,齐国文字则属于东方齐系。
由于各系统的文字大体上相近,只有小部分文字有所差异。
因此齐国文书与其他诸侯国往来并没有太大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