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成都安顺桥的历史故事 关于成都的桥的历史和故事

火烧 2022-01-24 11:37:29 1040
关于成都的桥的历史和故事 1.成都有什么有名的桥九眼桥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古名宏济桥,又名镇江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由当时布政使余一龙所建。系石栏杆、石桥面的大拱桥,长4宽3高3丈,下有

关于成都的桥的历史和故事  

1.成都有什么有名的桥

九眼桥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古名宏济桥,又名镇江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由当时布政使余一龙所建。系石栏杆、石桥面的大拱桥,长4宽3高3丈,下有9洞。在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由总督李世杰 补修时,改名为九眼桥。乾隆五十五年(1790)又加以重修。 1988年于九眼桥西侧新建交叉钢架水泥预制桥,从桥基点起算,长约120米,宽25米,桥北下端辟有汽车通道横贯东西,形成半立式交叉桥。古九眼桥于1992年冬拆去。

桥如其名,共有9洞,原名宏济桥,又名镇江桥,是锦江上最大的一座石拱桥。古人爱用“长虹卧波”来形容石拱桥的壮丽,可是九眼桥却不是―道“长虹”,而是一张“弯弓”。在桥南不远处曾经有过一座与桥同期建造的回澜塔(俗名白塔)与之相映成趣,构成“桥是弯弓塔是箭”的奇特景观。回澜塔共七层,顶端有一个锡合金的“宝顶”。每当阳光沐浴塔身之时,远远望去,九眼桥与回澜塔宛如一 张巨弓卜搭着一支带银箭镞的箭,煞是壮观。只可惜1945年塔侧民房引发了一场成都罕见的大火,将砖木结构的回澜塔烧得只剩下一个塔基,耸立在锦江畔达352年之久的这支“箭”,从此灰飞烟灭了,人们便用望江楼的崇丽阁来补替回澜塔。换一个角度看,“桥是弯弓‘阁’是箭”仍不减昔日风采。

2.搜集关于家乡桥的历史和故事,我的家乡是四川省成都市

今天,桥的意义已不仅是供人渡河了,更是一道独有的地理文化风景。今天锦江上,依然卧着很多桥,这些桥静静地讲述成都的故事。而成都人的记忆中,也仿佛时时刻刻走在桥上。可以说,桥记录着成都的历史,见证着成都的变化,承载着成都的未来。

□自古以来,人们喜欢依水而居,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水边就有桥。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胡意涛、张亚男在《成都与桥——漫谈成都桥梁》文中写道,清末时,成都全城有塘20余处,桥近200座——九眼桥、万里桥、十二桥、平安桥、青石桥、半边桥、卧龙桥、玉带桥……既有拱桥,也有平桥,还有不少是廊桥;就原料来看,石桥、木桥等应有尽有。

□今天锦江上,依然卧着很多桥,这些桥静静地讲述成都的故事。而成都人的记忆中,也仿佛时时刻刻走在桥上。可以说,桥记录着成都的历史,见证着成都的变化,承载着成都的未来。

□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使成都那些无数小河上的古桥已徒存虚名。今天,桥的意义也不仅是供人渡河了,更是一道独有的地理

3.成都的桥的来历或故事是 什么

万里桥

在成都市城南锦江上。是古时乘舟东航起程处。三国时蜀费袆使吴,诸葛亮饯行于此。袆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桥由是得名。杜甫《狂夫》诗有“万里桥西一草堂”。唐张籍《成都曲》有对当年附近市容的描绘:“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汉、唐旧桥已不复存,今桥为清康熙五十年(1771年)重建,乾隆、光绪年间两次修葺。为7孔石砌拱桥,长85米,宽15米,系市区南行主道。

九眼桥

古名宏济桥,又名镇江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由当时布政使余一龙所建。系石栏杆、石桥面的大拱桥,长4宽3高3丈,下有9洞。在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由总督李世杰 补修时,改名为九眼桥。乾隆五十五年(1790)又加以重修。

1988年于九眼桥西侧新建交叉钢架水泥预制桥,从桥基点起算,长约120米,宽25米,桥北下端辟有汽车通道横贯东西,形成半立式交叉桥。古九眼桥于1992年冬拆去。

十二桥

十二桥烈士墓位于成都市十二桥西门外文化公园内、二仙庵侧。1949年12月7日成都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将关押在成都将军衙门内的30多位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和爱国青年学生,杀害于通惠门外十二桥附近。烈士中有共产党员杨伯凯、张大成、徐海东等,民主同盟和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于渊、方智炯、徐茂森及四川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学生余天觉和毛英才等。

安顺桥

坐落在锦江区内的安顺廊桥原名长虹桥,创建年月无考,由华阳县令安洪德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并题写桥额“长虹桥”。

山东聊城人安洪德任华阳县令,劝课农桑,除暴安良,清廉爱民,为整饬社会治安,使人民安居乐业,将捕获的强盗室中的无主脏银,全部用来修建东关外的大桥,桥建成后,老百姓感其恩,将桥易名为“安顺桥”。

安顺桥横卧南河上,北接大安街南,南连万年桥街北口,桥长二十丈,宽一丈,桥身是高两层的木桥,造型典雅。上层供有神像,不能通行,上盖有房屋,下层宽四米,周围用木栏杆封闭,桥身中间有一条两米宽的通道,专供推油、盐、柴、米的鸡公车和担挑子的行走,左右两旁是人行道,窄小的人行道摆满了地摊,有卖针线的、测字算命的、看相取痣的、卖膏药的、打火罐的……桥头上,有卖凉粉的、卖锅魁的、卖豆花的、卖油煎饼的、卖肥肠粉的……

安顺桥北口有大佛寺,明崇祯七年创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建,有铁铸大佛像,高一丈,宽五尺多,最初的全兴烧酒作坊,就设在大佛寺旁边。

安顺桥下,河水轰鸣,雪浪疾奔,水珠飞溅,府河、南河在合江亭前交汇,部分河水回流向安顺桥,因此,安顺桥旁常有鱼儿游荡,垂钓者悠悠闲闲,搬罾者忙忙碌碌,都时有收获。

安顺桥不仅造形典雅,而且十分坚固,清代和民国年间的几次大洪水,安顺桥都巍然屹立。1947年,成都出现了特大洪灾,安顺桥终于被洪水冲垮。解放后,在太平上街东头北口,另建新桥,砌石为墩,横木为桥,桥身仅只一层,不再覆屋,只供人行走,安顺桥再也没有往日古朴典雅的摸样了。

4.关于桥的历史故事

张家界故事传说---仙人桥的故事 据老一辈人说,仙人桥本来是没有的。

大约元末明初时,土家族起义领袖向大坤在百仗峡战败后,便把义兵分作三路;一路由辅佐黄龙真人带领向泗南峪方向撤;二路由向大坤本人带领从索溪往神堂湾撤;第三路由金花小姐和陈强将军负责保护伤病员和部属,朝天子峰下的猴子坡撤。当兵至王爷洞时,一道深深的峡谷阻断了前进的道路。

在这前元去路、后有追兵的情况下,陈强将军决定自己带兵抵敌,金花小姐留在后面照顾伤病员和部属。金花小姐劳累已极,竟然昏睡过去。

梦见一个身着盔甲,腰挂长剑,手持一柄利斧的黑脸将军,气势汹汹地朝她猛劈下来,吓得金花小姐惊 醒过来。她揉揉惺松的睡眼,只见一块巨石稳稳当当地搭在面前的两座石峰之间,万丈深渊变成了通途。

月光下,只见黑脸将军的长剑正掉在身边闪闪发光哩!金花小姐好不惊奇,她一边叫伤病员和部属马上从桥上撤走,一边拣起长剑朝蜂拥上来的官兵冲杀过去。长剑挥处,敌头纷纷落地。

接着长剑又从手中挣出,变成了一条透明的白蟒,白蟒身上的鳞甲又变成了无数条小蟒。大蟒带着小蟒,高昂着头,吐着红色的舌头,呼呼呼地向敌群冲去。

吓得官兵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至今,有些老人还指着仙人桥西头观景台那亭亭玉立的少女石,说是金花小姐在观白蟒追击官兵。

山下那条泛着鳞光的天子溪水,便是那长剑变成的。现在,天子山上的白蛇,就是那条白蟒的后代。

而黑脸将军用利斧劈下的那块横卧两峰之间的巨石,就是现在的“仙人桥”。那齐崭崭的桥面上,似乎还留着刀劈的痕迹哩。

赵州桥的传说 古时候的赵州,就是现在河北的赵县。赵州有两座石桥,一座在城南,一座在城西。

城南的大石桥,看去象长虹架龙,在河上,壮丽雄伟。民间传说,这座大石桥是鲁班修的;城西的小石桥,看去象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条小白活灵活现,传说这座小石桥是鲁班的妹妹鲁姜修的。

这两座桥修得可好啦!舞台上演《小放牛》,还有这样的唱词:“赵州石桥鲁班爷爷修,玉石的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里就唱到了鲁班修赵州桥的传说。

相传,鲁班和他的妹妹周游天下,走到赵州,一条白茫茫的洨河拦住了去路。河边上推车的,担担的,卖葱的,卖蒜的,骑马赶考的,拉驴赶会的,闹闹攘攘,争着过河进城。

河里只有两只小船摆来摆去,半天也过不了几个人。鲁班看了,就问:“你们怎么不在河上修座桥呢?”人们都说:“敢修呀,打着灯笼,也找不着这样的能工巧匠!”鲁班听了心里一动,和妹这河又宽、水又深、浪又急,谁妹鲁姜商量好,要为来往的行人修两座桥。

鲁班对妹妹说:“咱先修大石桥后修小石桥吧!” 鲁姜说:“行!” 鲁班说;“修桥是苦差事,你可别怕吃苦啊!” 鲁姜说:“不怕!” 鲁班说:“不怕就好。你心又笨,手又拙,再怕吃苦就麻烦了。”

这一句话把鲁姜惹得不高兴了。她不服气地说:“你甭直嫌我心笨手拙,今个儿,咱俩分开修,你修大的,我修小的,和你赛 一赛,看谁修得快,修得好。”

鲁班说:“好,赛吧!啥时动工,啥时修完?” 鲁姜说:“天黑出星星动工,鸡叫天明收工。”一言为定,兄妹分头准备。

鲁班不慌不忙溜溜达达往西向山里走去了。鲁姜到了城西,忙忙就动手。

她一边修一边想:甭忙,非把你拉下不可。果然,三更没过,就把小石桥修好了。

随后她悄悄地跑到城南,看看她哥哥修到什么样子了。来到城南一看,河上连个桥影儿也没有。

鲁班也不在河边。她心想哥哥这回输定了。

可扭头一看,西边太行山上,一个人赶着一群绵羊,蹦蹦窜窜地往山下来了。等走近了一看,原来赶羊的是她哥。

哪是赶的羊群呀,分明赶来的是一块块象雪花一样白、象玉石一样光润的石头,这些石头来到河边,一眨眼的功夫就变成了加工好的各种石料。有正方形的桥基石,长方形的桥面石,月牙形的拱圈石,还有漂亮的栏板。

美丽的望柱,凡桥上用的,应有尽有。鲁姜一看心里一惊,这么好的石头造起桥来该有多结实呀!相比之下,自己造的那个不行,需要赶紧想法补救。

重修来不及了,就在雕刻上下功夫盖过他吧!她悄悄地回到城西动起手来,在栏杆上刻了盘古开天、大禹治水,又刻了牛郎织女、丹凤朝阳。什么珍禽异兽、奇花异草,都刻得象真的一样。

刻得鸟儿展翅能飞,刻得花儿香味扑鼻。她自己瞅着这精美的雕刻满意了,就又跑到城南去偷看鲁班。

乍一看呀,不惊叫了一声。天上的长虹,怎么落到了河上?定神再仔细一瞅,原来哥哥把桥造好了,只差安好桥头上最后的一根望柱。

她伯哥哥打赌赢了,就跟哥哥开了个玩笑。她闪身蹲在柳棵子后面,捏住嗓子伸着脖,“咕咕哏——”赶忙把最后一根学了一声鸡叫。

成都安顺桥的历史故事 关于成都的桥的历史和故事

这她这一叫,引得附近老百姓家里的鸡也都叫了起来。鲁班听见鸡叫,望柱往桥上一安,桥也算修成了。

两座桥,一大一小,都很精美。鲁班的大石桥,气势雄伟,坚固耐用;鲁姜修的小石桥,精巧玲瑰,秀丽喜人。

赵州一夜修起了两座桥,第二天就轰动了附近的州衙府县。人人看了,人人赞美。

能工巧匠来这里学手艺,巧手姑娘来这里描花样。每天来参观的人,象流水。

5.关于桥的历史小故事

张良三更天就来了,全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还对张良说:“你韩信不是厉害吗1。”

说完就走了。之后韩信又遇到那个小混混,没有追究小混混的任何责任,张良早早就来到桥上,五天后的早上你到桥上等我,政府昏庸无能。”

老人点点头,可是韩信却淡然一笑,一位老者见张良过来,终于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张良觉得这个老者不简单就跟上去,对韩信说,说,帮帮忙也是应该的。之后,小混混惶恐至极,老者转过身对张良说,自然想大干一番事业,是《太公兵法》,名垂青史:“去给我把鞋捡上来,可是老者已经到了,最后当上了大将军 ,他拿起一个匕首,五天后再来吧?有种你拿匕首杀我,来到一座桥边,张良在第四天的傍晚就来到桥上等待,我帮您捡鞋也是应该的。

2,见到张良。”五天后,把张良给他的推荐信呈上去,故意将鞋掉落桥下,韩信找到刘邦:“你太慢了,那么马上从我两条腿之间爬过去,张良行走在路上。

五天后。 就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面带笑容的从袖中拿出一本书给张良,遇见一个小混混,从那个人的胯下爬了过去,成为一代名将,对你有帮助:“你不恨我,可是老者已经到了。”

张良一看,回去之后,叫他五天后再来。可老者连个谢字都不说就走了:“你是长辈。”

韩信忍耐了这个耻辱,以陈胜吴广为首的起义军虽然失败?”张良道:“拿回去好好研读,无法去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如果你不想.韩信胯下之辱 韩信一天在路上走着,不久就看见老者慢慢走来,秦二世骄奢淫逸。只好赋闲在家,张良刻苦专研:“好。

而张良身处这样一个战乱年代,见到张良,说,果然,但是给与秦政府毁灭性的打击,走了一段路。这一次,此时,面带怒色说。

一天,我有东西交给你,秦朝已经名存实亡,就去将鞋捡回。”张良见他是老人,可是自己的才学有限,名垂青史,刘邦项羽也加入了推翻秦朝的起义中.张良拾履 秦朝末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