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1辽沈战役下集 此戰,五千戰勝五萬,昭示了大決戰的走勢
此戰,五千戰勝五萬,昭示了大決戰的走勢
公元383年8月,前秦陽平公苻融率25萬先鋒軍隊,率先南征。不久,苻融攻克了東晉王朝的重鎮壽陽(今安徽壽縣);前秦的慕容垂攻克了鄖城(今湖北安陸)。這樣,前秦大軍初戰告捷。
南征的前秦大軍(圖景)
一、梁成率五萬前秦軍兵駐守洛澗。
當壽陽被苻融圍攻時,東晉派遣龍驤將軍胡彬救援壽陽。壽陽失守後,胡彬就撤退到了硤石(今安徽鳳台、壽縣之間,淮水北岸的硤石山)。隨之,苻融率軍圍攻硤石,同時派衛將軍梁成率五萬軍兵東進到洛澗(今安徽淮南市境內的一條小河)西岸布防,以阻止東晉軍隊救援胡彬。

“洛澗之戰”之態勢圖
東晉的抗擊大軍在謝石、謝玄的率領下,挺進到距離洛澗二十五裡時,探知前秦苻堅的愛將梁成已在洛澗西岸安營扎寨,阻斷了去路。梁成是前秦軍中名將,出身氐族豪門,深得苻堅賞識。他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屢立戰功。
梁成(像)
而且,謝石、謝玄聽說苻堅本人已經到了壽陽,因而畏懼秦軍勢大,不敢輕進,欲堅守不戰。這時,車騎將軍謝玄從弟謝琰則建議,趁前秦軍大隊人馬尚在路途之時,尋機決戰。
謝石(像)
謝石、謝玄對當時的軍情經過反覆分析、商討後,決定派北府軍第一猛將廣陵相劉牢之率領五千精銳軍兵,襲擊洛澗西岸的前秦梁成所部。劉牢之是將門之後,相貌威武,堅毅果敢,多謀善戰,時為晉軍諸將之首。
劉牢之(像)
二、劉牢之率五千東晉軍兵攻拔洛澗。
劉牢之受命之後,決定夜間奇襲梁成。但是,當劉牢之的部隊推進到距離洛澗十裡時,已被前秦軍發覺。而且,久經戰陣的梁成立即在洛澗西岸排兵布陣,守株待兔。
此時的劉牢之認為,天黑難辨,兩軍都不了解對方的實力,只要鼓舞士氣全力猛擊,或能成功。於是,劉牢之作了戰前動員後,就身先士卒的率五千東晉軍隊,強渡正值枯水期的洛澗,猛虎下山般地高聲喧叫著衝向秦軍。
有恃無恐的梁成,沒想到東晉軍隊衝擊速度如此之快;更沒想到前秦軍中的未曾經歷過戰陣的新兵,被黑暗中殺聲震天的晉軍的氣勢驚嚇著了。於是,前秦軍出現了騷亂。
隨著東晉軍兵的逼近,前秦大軍的陣勢已經開始散亂了。梁成一見情況不妙,立即予以彈壓,試圖遏製騷亂,重整隊列。但是,一時間難有收效,也來不及了。
這樣一來,數量上比東晉軍多得多的前秦軍,本就難以在黑夜裡從容調度,此時就更難以組織抗擊了。為此,前秦大軍對東晉軍隊的優勢就大打折扣了。
在東晉軍隊的強力衝擊下,一場混戰開始了。東晉士兵是有著明確目標的,但是前秦大軍的大部分士兵由於過度恐懼,已經渾渾噩噩、不知所以然了。於是,身經百戰的梁成被驍勇無比的劉牢之擊敗了,斬殺了!
隨後,劉牢之乘著秦軍主帥被殺,軍兵混亂不堪之際,分兵切斷了前秦大軍的歸路。當渙散無狀的前秦軍,突然發現東晉軍出現在了自己的背後時,更是鬥志全失、全面崩潰,隨之爭相搶渡過淮水北逃。
東晉軍隊乘勝追擊(圖景)
接著,在東晉軍兵的掩殺下,大量的前秦軍兵或淹斃、或被殺死、或自相踐踏而亡......
經此一戰,劉牢之率領的五千東晉軍斬殺前秦衛將軍梁成、揚州刺史王顯、弋陽太守王詠等十員大將,消滅前秦軍兵達一萬五千人。同時,繳獲了大量的軍需輜重。
三、“洛澗之戰”的結局昭示著“淝水之戰”的走勢。
堪稱為“淝水之戰”前奏的“洛澗之戰”,在前秦南征大軍捷報頻傳、戰果連連、士氣高昂之時,身為前秦宿將的梁成,卻一敗塗地,喪身戰陣。這一結局,使得苻堅驚訝不已,歎息不已,無奈不已!
高唱凱歌的劉牢之以五千兵眾,狂勝五萬前秦大軍,的確讓人難以理解。但劉牢之卻有著這樣的解釋:兵在精不在眾,以一當十;將領身先士卒,軍兵勇於進擊;士氣高漲,置之絕地而後生……
為前秦捐軀的梁成會怎麽想?或許是自己太過盲目樂觀,導致對劉牢之重視程度不夠?或許是自己臨陣組織不力,因而被動挨打?或許是部分兵員質量差,導致大軍實力不足?或許是軍兵本身無戰心足、乏鬥志,使得大軍瞬間潰敗?……
原因歸原因,結果歸結果。“洛澗之戰”的勝利,使得謝石、謝玄率領的東晉軍兵士氣大振,信心倍增,乘勢進擊到了淝水岸邊,與前秦大軍形成了對峙之勢。
“淝水之戰”態勢圖
“洛澗之戰”的慘敗,使得淝水前線的前秦大軍,自苻堅以至於每名士兵,一時間都茫然四顧,草木皆兵,“憂然有懼色”(《晉書》)。此時,即將發動的淝水之戰的走勢,已然顯露出了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