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情况 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民的生活情况怎么样?

火烧 2021-12-10 18:54:28 1214
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民的生活情况怎么样? 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民的生活情况怎么样?穷!大多数地区的农民根本吃不饱饭,每年青黄不接时就要靠挖野菜充饥。如果碰上饥荒,很多人家就被逼逃荒要饭。不过,由于户口问题,乞

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民的生活情况怎么样?  

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民的生活情况怎么样?

穷!大多数地区的农民根本吃不饱饭,每年青黄不接时就要靠挖野菜充饥。如果碰上饥荒,很多人家就被逼逃荒要饭。不过,由于户口问题,乞讨也是一种风险很大的事情,他们被当成盲流遣回原籍,极有可能还会被当成反革命。至于那些成份不好的,连当乞丐的资格都没有,如遇灾荒,他们就只有等死了。

柳州改革开放前人民的生活情况

柳州地方历史
:hi.baidu./%C1%F8%D6%DD%B5%D8%B7%BD%CA%B7/blog
图片你百度搜索“柳州老照片”看看吧

改革开放圆了中国人民的哪些梦想

实现梦想:回归梦、入世梦、飞天梦、奥运梦、世博梦、航母梦、诺贝尔奖梦.
启示:1、gcdzg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要坚持gcdzg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实现梦想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实现梦想根本原因:1、gcdzg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要坚持gcdzg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钱的生活中国人民是否满意

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的生活应该说还是不错的,虽然有文革,大跃进等一系列错误的发生,但是那时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的生活会得到最基本的保障,消费水平低,人民不用为生活用品价格高昂而发愁,那时当然不能和现在比,现在虽然收入看上去高,可是存在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房价,医疗,教育等,而且现在治安状况也不如从前,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也有所下降,那时官员没有几个敢胡作非为,农村夜不闭户,社会十分和谐,只是物质生活水平低,当然那时因为我们国家长期遭受封锁和灾害,不过人民幸福感很强

开国大典前中国人民的生活

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和世界上其他各民族大致一样,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发展,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在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推翻了腐败的满清王朝,但并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旧中国依然处在这三座大山极为反动、腐朽、残酷、落后的统治之下。
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是这样描述的:“列强之帝国主义如怒潮骤至,武力的掠夺与经济的压迫,使中国丧失独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位。 … 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中国之情况,不但无进步可言,且有江河日下之势。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令中国深入半殖民地之泥犁地狱。… 国内军阀暴戾恣睢, 自为刀俎,而以人民为鱼肉,一切政治上民权主义之建设,皆无可言。… 所谓民国政府,已为军阀所控制,军阀即利用之,结欢于列强,以求自固。而列强亦即利用之,资以借款,充其军费,使中国内乱纠纷不已,以攫取利权,各占势力范围。… 吾国人政治上生命为之剥夺,即经济上之生命亦为之剥夺无余矣。 中产阶级频经激变,尤为困苦;小企业家渐趋破产,小手工业家渐致失业,沦为游氓,流为兵匪:农民无力以营本业,以其土地廉价售人,生活日益昂,租税日益重。如是惨状,触目皆是,犹得不谓已濒绝境乎?”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和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旧中国,始终处于腥风血雨、内忧外患、战乱频仍、支离破碎、天灾人祸、生灵涂炭、水深火热之中。
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奋斗了一生的孙中山先生,在抱着事业未竟的遗憾于1925年撒手西归两年后的1927年,蒋介石即背叛了革命,由此激起gcdzg和革命人民的反抗,开始了十年内战,接着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
旧中国的工业从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侵略开始,经过了100多年畸型发展,但规模非常之小、产量非常之低。以国民经济经过恢复发展已经达到并超过建国前最高产量的1952年的人均量作为比较,不仅在所有品种中全部低于美国同期的几倍、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于2000多倍,而且在大多数主要品种(如钢材、水泥、发电量、石油、布、食糖等)也低于印度同期很多。但就如此之低的工业生产量中,外国资本还占到约70%,国内资本仅占约30%,而在国内资本中,官僚资本又占统治地位,以1946年为例,官僚资本就占到80%。
旧中国不仅工业规模产量小得可怜,结构还很畸形。生产资料产值很低(约占30%以下),生活消费资料产值较高(约占70%以上)。工业技术水平十分低下,多半从事一些修理和装配。工业布局极不合理,极少一点工业几乎全部集中在沿海几个大一点的城市。如1936年,关内工业产值的94%是由上海、青岛、广州、北平、南京、无锡提供的。广大内地几乎没有近代工业,中等以下城市的所谓工业基本上是一些布坊、染坊、酒坊以及铁匠铺一类的手工业,90%以上的县城没有电力供应,火车、轮船、汽车等现代运输工具要在沿海、沿江或大中城市才能见到,县城以下地方的交通运输连胶皮轮的车辆都很罕见,一般都是些木轮的有的还带个铁箍的牛马车、人力车,而最穷的连这样的车子也没有,就是肩扛人挑。
旧中国虽然有史以来就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但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效率十分低下。一直到建国前,封建生产关系占据主导地位。大约占农产总数4%的地主占有全国耕地面积的50%,占农产总数70%的贫雇农仅只占15%。生产方式是传统的个体手工劳动,几乎没有任何机械化作业,更没有电力,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低,停留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靠天吃饭的状态。农业产量很低,如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2162亿斤,平均亩产只有142斤,棉花22斤。全国9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但粮食还不能自给。生活方式也与千百年前没有多少不同。农村中绝大多数人家是用“黑油灯”甚至火把照明,一般的中小地主也要穿粗布、也要吃些粗粮、难得常吃细米白面鱼肉,象肥皂、火柴、煤油等日常生活用品是奢侈品,·都要进归,‘是一般的百姓用不起的。经济情况好一些的地主才能住上砖瓦房。广大贫雇农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很多人是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常年吃糠咽菜,饥寒交迫,在死亡线上挣扎。农民不仅要承受地主、富农沉重的剥削压迫,还要受卷入国际市场后己侵入中国的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还要承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抓兵抓丁、苛捐杂税。旧中国的万般苦难,尤以农村为甚。
旧中国虽然号称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但是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极为落后。总人口中90%以上是文盲。在农村中,数百上千人的村庄有个小学毕业的,就算个“秀才”了。建国前夕,全国仅有普通高校205所,在校生仅有117000人。旧中国36年中(1912—1947)毕业大学生仅约21万人,每年平均约5800人。因此,旧中国科学技术极其落后,几乎没有像样的科学研究机构。很多有志于科学事业的知识分子也只好到海外飘零。
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由于教育与科学的落后,整个旧中国的文化是被殖民文化、封建文化、官僚文化统治着,人们的思想普遍受到这些反动腐朽文化的奴役、愚昧和禁锢,先进的、革命的思想文化受到极端残酷的封闭、镇压和迫害,人们的思想普遍受到麻痹和毒害,普遍信神、信鬼、信命运。鲁迅把这种旧中国的反动文化统治比喻成“吃人”,算是揭露到骨子里面了。其他许多先进的思想家、文学家也在很多作品中对旧中国做了大量揭露和批判。
由于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的落后,医疗卫生事业也极为落后。千百年来,各种瘟疫疯狂肆虐流行,整个社会没有任何有效的系统控制机构、规划、措施,劳动人民没有任何医疗保健条件,象结核病、血吸虫、疟疾、天花、鼠疫、霍乱、黑热病、克山病、伤寒等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地方病根本无法控制,任其疯狂屠害广大人民。因此,中国人民被殖民者羞辱的称为“东亚病夫”。再加上自然灾害和战乱连年不断,营养不良,劳动人民的生命保障能力微弱,建国前的1949年人均寿命只有35岁,低于美国的68.6岁和印度的41岁。在整个旧中国,哪儿的农村没有“乱葬岗”?哪儿的城市和矿山没有“万人坑”?
“弱国无外交。”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倍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一百多年里,一次又一次的列强侵略,连篇累牍的或明或暗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协定,记录了旧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羞辱史。
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血泪斑斑的历史,至今才刚刚掀过去几十年。它铭记在还活着的老一辈的记忆中,它镌铸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它刻印在卷帙浩繁的文字遗存之中。就仅仅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我们的祖国,曾经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的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国家落后到了尽头!民族祸患到了尽头!人民苦难到了尽头!四万万人民在水深火热的黑暗泥潭中,煎熬着,挣扎着。这就是旧中国的真实写照。
历史是一面镜子。只有懂得历史,才能认识现在;只有懂得历史和现在,才能预见将来。整个现存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一切,不过是历史嬗变的积存而已。失去了历史的记忆,就是失去了思想和智慧的根基。对历史认识上的片面和歪曲,是以后新的曲折和灾难的根源。二十多年来,中国有一股势力,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竭尽其能事,力图掩盖、模糊、歪曲这段刚刚过去的历史,搅浑搅乱人民的视听。这里简要概括地描述旧中国,就是为我们清楚地认识新中国,提供一个必不可少的尺度。没有这个尺度,我们怎么可能说清楚新中国的一切事情呢? (我眼中的中国系列文章之一:《 解放前的旧中国是个什么样子的》)

中国人民的生活到底怎么样?

富的富到流油,穷得连三餐都成问题。古诗都有讲: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啊

改革开放前后与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人民的生活是不是很苦?

改革开放前和中国成立前后都苦,只是改革后人民的生活确实好了,不过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我们人民能够解决的。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情况 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民的生活情况怎么样?

30年前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我所知道的~
1、粮食、肉、布等生活用品都是供给制~凭国家发给你的一定量的票外加人民币购买~
2、那时候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多数人家的电器就是收音机~好一点的人家有个唱片机~
3、电视机刚刚开始进入到广大城乡~~普通城乡的电话还是手摇需要人转接的~商店、饭店都是国营的~基本少有第三产业~
暂时想到这么多~

1978-2008(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历了从脱离贫困,解决温饱,到迈向小康三个阶段之后,口袋里的钱越来越丰满,生活越来越丰富。改革开放前想都想不到的手机梦、楼房梦、汽车梦、旅游梦……都正在变成美好的现实。
衣:从以前统一的灰色、蓝色、绿色等素色、单调的衣着,到如今五颜六色的时装,是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生动写照。城镇居民衣着求新、求美,讲究舒适、大方,“一季多衣”取代了过去的“一衣多季”,衣着消费的个性化特征明显。人们的衣着已经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时尚。
食:“吃了吗?”曾是中国人见面的口头语,而今“吃”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轻。居民的食品消费水平发生了由量到质的飞跃,食物结构和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人们的一日三餐不过是填饱肚子,而今人们更加注重饮食的高层次、高品位。
住:自实施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特别是“安居工程”以来,使许多想买房而又无力买房的居民拥有了自己的住房。同时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完善,中国房地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在使用面积增加的同时,住房设施也明显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有了很大的提高。
行:1978年之前,城市居民的交通方式只有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交通消费支出很少。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中国交通运输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火车提速、民航开辟新航线、高速公路延伸、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私家小汽车大量增加,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用:改革初期的“三转一响”的“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改革前期的“新六件”(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电风扇和照相机)一度曾供不应求,成为居民消费和厂家生产的热点。目前,等离子高清晰度纯平彩电、空调、家用电脑、摄像机、钢琴、健身器材等新一轮高档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呈快速上升趋势。
讯:不仅普通电话和移动电话已进入普通城镇居民家庭,就连互联网也迅速进入普通家庭。
娱:过去,人们的娱乐活动十分单调。现在,人们休闲方式多种多样,逛书店、泡茶馆、看比赛、听演唱会、扭秧歌、做美容,不一而足。

旧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

吃饱穿暖,这是长期陷于饥寒交迫困境的中国人民的最低要求。旧中国的历代政府不仅没有能解决这一问题,反而加重了人民的灾难。在旧中国,只占农村人口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70%的贫雇农却只占有10%的土地;占人口极少数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垄断着80%的工业资本,操纵着全国的经济命脉。中国人民遭受着地租、赋税、高利贷和工商资本的层层盘剥,其所受的剥削和贫困的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据统计,1932年,仅苛捐杂税的名目就多达1656种,捐额约占农民收获量的60%至90%。加上反动政府在政治上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充当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大小军阀割据,长期战乱不已,使人民灾骏深重,生存维艰。据估算,旧中国有80%的人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几乎每年都有几万到几十万人因饥饿而死。一遇自然灾害,更是饿殍遍野。1931年,华东地区水灾,造成370多万人死亡。1943年,仅河南省饿死者就达300万人,另有1500万人靠啃草根、吃树皮度日,濒临死亡边缘。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政府发动内战,榨取民脂民膏,造成经济全面崩溃。1946年,各地饿死1000万人。1947年,全国饥民竟达1亿多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2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