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类登月的历史观后感800字作文 读《甘肃历史》有感作文200字左右

火烧 2021-06-20 03:00:26 1046
读《甘肃历史》有感作文200字左右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敦煌莫高窟翩翩飞天,几度踏梦而来 嘉峪雄关狼烟虽已散去,依然令人神往不已 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流光溢彩、如梦如幻,奏响了华夏文化

读《甘肃历史》有感作文200字左右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敦煌莫高窟翩翩飞天,几度踏梦而来;嘉峪雄关狼烟虽已散去,依然令人神往不已;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流光溢彩、如梦如幻,奏响了华夏文化壮美的序曲.这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交汇地,这里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奠基地,这里是现代文化的重要创造地.这里,就是甘肃.  2013年1月,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获得国务院批复,建设美好新甘肃的宏伟蓝图正式确立.7月19日,“走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中央媒体采访”活动在甘肃兰州启动.记者随采访团深入这片文化沃土,共同探寻这里数千年文明发展的座座丰碑,共同见证这里文化发展厚积薄发的勃勃生机,共同展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美丽蓝图.  提及甘肃,你会想到什么?是上古神话中的人文始祖伏羲,还是丝绸之路上的厚重敦煌,亦或是豪情万丈的边塞诗歌?当然,你也会想到这个西部省份经济稍显落后,人民善良而朴实.历史上的甘肃为人们留下了太多文化宝藏.今年1月21日,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正式获国务院批复,这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的西部大省,迎来了它因文化而崛起的难得机遇.  7月19日,参加“走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中央媒体采访”活动的18名记者在兰州采访了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在他的介绍中,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蓝图和建设步骤逐步清晰.  一剂全新、强劲的发展良药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中,以文化建设为内容的国家级战略平台只有甘肃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连辑说.在推动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甘肃依托悠久厚重、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人文资源,赢得了全新的发展机会,这对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甘肃来说,无疑是一剂全新、强劲的发展良药.  据连辑介绍,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工作布局简称“1313工程”,即围绕“一带”,建设“三区”,打造“十三板块”.在45.44万平方公里的狭长的甘肃地域内,沿着丝绸之路,可以看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三区”覆盖了甘肃的东、中、西部,而具体13个细化的板块基本覆盖了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甘肃全省的文化资源在这样一个大的规划中将被完全利用起来.  获批复至今,甘肃省委、省政府已经基本完成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顶层设计.3月29日,甘肃省政府召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会议,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13个板块的分方案,开始对甘肃文化资源进行首次最详细的全面普查,并对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定级以及价值评估,避免后续开发的盲目和无序.  “文化建设不能完全依靠公务员,所以我们启动了文化智库建设.”连辑说,甘肃正在广邀知名学者和专家,分别从13个板块进行调查研究,搭建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专业学术平台.此外,甘肃现有的100多家大型民营文化企业将进入政府搭建的“绿色通道”,由政府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据连辑透露,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已与多家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从顶层到基层,甘肃文化建设跑步前行  “甘肃2013年上半年文化产业投资合同金额已达1290亿元.”连辑说,这个数字在2012年是600亿元,2011年以前甘肃甚至没有专门针对文化进行的投资.这一切不仅归因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归功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系统提出,从而让投资者有了足够的信心.  据了解,目前,甘肃文化产业投资额在100亿元以上的项目就有5个.2012年,甘肃全省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78.17亿元,占全省GDP的1.4%,而按照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甘肃文化产业增加值将占全省GDP的3%以上.  不仅仅是文化产业,甘肃的文化事业也将和文化产业一起,借助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读《甘肃历史》有感作文200字左右

人类登月的历史观后感800字作文 读《甘肃历史》有感作文200字左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