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歙州府宴 关于歙州的北宋末年的历史
关于歙州的北宋末年的历史
歙(she,四声)州,即徽州,位于安徽省南部、新安江上游,所辖地域为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江南(南唐于宋太祖开宝四年即971年起贬国号为江南)亡,歙州隶江南西路转运使。
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歙州属江南东路转运使。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镇压州人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后,改歙州为徽州。
徽州得名始此,仍领六县,治所在歙县。
是黄山市下属的一个县,位于黄山市东南部,与浙江省临安市、淳安千岛湖接壤,古称新安,始置于秦,北宋徽宗赐名徽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徽州古城山环水绕,风景十分秀美。
文物古迹十分丰富。
歙州与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中的歙砚和徽墨产自歙县,从而使歙县享有“墨都”的雅称。
自唐朝开始,古徽州(歙县)就成为全国文房四宝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代表作徽墨、歙砚、澄纸、汪笔均是文房四宝中的贡品和名品,备受各方墨客的青睐。
此外,有“牌坊之乡”美称的歙县,明清时期建造的石坊遍及全县各地,多达250多座,在这些牌坊中,比较成规模的有棠樾牌坊群、许国石坊等。
歙县的茶叶产量高居全国之首,其中“黄山毛峰”、“顶谷大方”、“黄山绿牡丹”、“锦上添花”、“海贝吐珠”等极品名茶列为国家珍贵礼品。
歙县还是我国四大枇杷产区之一,著名的有“天上王母蟠桃,人间三潭枇杷”之誉的三潭枇杷。
歙州与徽商文化 歙县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徽商的起源之处,曾孕育了朱熹、毕升、王茂荫、吴承仕、黄宾虹、陶行知等一代宗师,开创了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诸多流派,徽剧、徽菜等蜚声中外,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之美誉,不愧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