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载字辈在世 爱新觉罗永瑆家谱,爱新觉罗·永瑆的家族人物
爱新觉罗永瑆家谱,爱新觉罗·永瑆的家族人物
爱新觉罗·永瑆的家族人物
一、家族成员
1、父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2、长子爱新觉罗绵懃,袭亲王爵。(奕绶、奕纶、奕维、奕繁、奕绳、奕繻、奕绰、奕编、奕綍等)
3、次子爱新觉罗绵懿,过继三阿哥永璋,袭其贝勒爵。(奕绪等)
4、三子爱新觉罗绵聪,追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奕绣等)
5、四子爱新觉罗绵偲,过继十二阿哥永璂,袭其贝勒爵。(奕缙、奕絟、奕缮等)
6、五子爱新觉罗绵恪,早夭。
7、六子早夭,未取名。
8、七子爱新觉罗绵傧,封镇国将军。
二、人物资料:
1、爱新觉罗弘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永瑆的父亲,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2、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淑嘉皇贵妃(1713年-1755年)金佳氏,乾隆帝妃嫔,永瑆的母亲。原为金氏,初隶内务府包衣,后奉旨出包衣,改为金佳氏。
上驷院卿三宝女,其兄为官至吏部尚书的金简,乾隆为皇子时,入侍高宗潜邸,雍正十三年,乾隆帝即位。
金氏初入宫为金贵人,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晋嘉嫔,四年生皇四子爱新觉罗·永珹,六年二月十三晋嘉妃,十一年生皇八子爱新觉罗·永璇,十三年七月初一晋嘉贵妃,同年七月初九生皇九子。
十七年生皇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乾隆二十年十一月十五日,金佳氏病逝,享年四十二岁。乾隆二十年十一月十七日赐谥为淑嘉皇贵妃,棺椁暂安于静安庄殡宫。乾隆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二葬入裕陵地宫。
3、爱新觉罗·绵勤
爱新觉罗·绵勤(1768—1820),成亲王永瑆长子,母嫡福晋富察氏。嘉庆四年(1799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七年(1802年)进贝勒,二十四年(1819年)加郡王衔,二十五年(1820年)六月薨,追封成郡王。
4、爱新觉罗·绵懿
爱新觉罗·绵懿(1771-1809),乾隆三十六年辛卯九月二十四日寅时生,成亲王永瑆子,母为嫡福晋富察氏,大学士、忠勇公傅恒之女。
继父爱新觉罗·永璋,清高宗乾隆帝第三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廿五日生,母为弘历侧福晋即后来的纯惠皇贵妃苏氏。初封循郡王。
后母子二人均逝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永璋只有一子,生于乾隆二十年十二月,母庶妃完颜氏。二十一年正月夭亡。
故以成亲王永瑆与其嫡妃富察氏(孝贤纯皇后弟大学士傅恒女)所生之子绵懿为嗣,乾隆四十一年袭贝子,是年奉旨过继与胞伯永璋为嗣。后晋郡王。
5、爱新觉罗·绵偲
多罗贝勒爱新觉罗·绵偲,清宗室和硕成哲亲王爱新觉罗·永瑆第四子,追封贝勒爱新觉罗·永璂承继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永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淑嘉皇贵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绵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绵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绵偲
清朝的族谱 详细的
1、努尔哈赤 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皇太极 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3、顺治皇帝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继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而至顺治朝结束时,清廷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4、康熙皇帝 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他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5、雍正皇帝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6、乾隆皇帝 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7、嘉庆皇帝 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顒琰亲政后,立即铲除贪赃枉法蠹国肥私的权臣和珅,使人心大快,复多方采取措施,力图保持康乾之盛世,但内忧外患重重,积重难返。由于腐败势力甚强,又缺乏新生机制,终难摆脱江河日下的命运。 8、道光皇帝 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但由于腐败成风,阻力过大,奏效甚微。对鸦片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对时势无知,主要大臣懦弱无能,战略动摇无定,反而迫害禁烟主力,不能抵抗列强的侵略,酿成百年遗憾。 9、咸丰皇帝 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在位期间,正逢清朝乱世,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国即在金田起义,且三年左右就危及北京,咸丰帝屡派兵将镇压太平天国及各地农民起义。战火未息,英法联合侵略军又迅速攻占天津、北京,奕詝从圆明园逃往避暑山庄。只命奕欣留北京与英法讲和。侵略军竟野蛮地焚掠了圆明等园。不得已奕詝与英法等国签订了数宗不平等条约。奕詝纵有重整江山之心,已无回天之力。 10、同治皇帝 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皇帝 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皇帝 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长子褚英 次子代善 三子阿拜 四子汤古代 五子莽古尔泰 六子塔拜 七子阿巴泰 八子皇太极 九子巴布泰 十子德格类 十一子巴布海 十二子阿济格 十三子赖慕布 十四子多尔衮 十五子多铎 十六子费扬果上面的是努尔哈赤的16个孩子 皇太极的11个孩子:爱新觉罗·豪格,长子,肃武亲王。 爱新觉罗·洛格,早殇 爱新觉罗·洛博会,早殇。 爱新觉罗·叶布舒,四子,辅国公。 爱新觉罗·硕塞,五子,承泽裕亲王。 爱新觉罗·高塞,六子,镇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常舒,七子,辅国公品级。 第八子,早殇。 爱新觉罗·福临,九子,清世祖,顺治帝。 爱新觉罗·韬塞,十子,辅国公。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十一子,襄昭亲王。 顺治的8个儿子:长子 爱新觉罗·牛钮 次子 爱新觉罗·福全 裕亲王 三子 爱新觉罗·玄烨 即康熙皇帝 四子 荣亲王(顺治十四年立为皇太子,但未取名,不久即逝) 五子 爱新觉罗·常宁 恭亲王 六子 爱新觉罗·奇绶 七子 爱新觉罗·隆禧 八子 爱新觉罗·永干答案补充 康熙有35个儿子,其中有24个成年了,剩下的都夭折了。01、承瑞 02、承祜 03、承庆 04、赛音察混 05、皇长子胤褆(zhī) 06、长华 07、皇二子胤礽 08、长生 09、万黼 10、皇三子胤祉(zhǐ) 11、皇四子胤禛 12、胤襸 13、皇五子胤祺 14、皇六子胤祚 15、皇七子胤佑 16、皇八子胤禩(sì) 17、胤礻禹 18、皇九子胤禟 19、皇十子胤礻我 20、皇十一子胤禌 21、皇十二子胤裪 22、皇十三子胤祥 23、皇十四子胤禵(胤祯) 24、胤禨 25、皇十五子胤礻禺 26、皇十六子胤禄 27、皇十七子胤礼 28、皇十八子胤衸 29、皇十九子胤禝 30、皇二十子胤袆 31、皇二一子胤禧 32、皇二二子胤祜 33、皇二三子胤祁 34、皇二四子胤袐 35、胤褑答案补充 雍正的儿子:爱新觉罗·弘晖,长子,端亲王。 爱新觉罗·弘时,三子,削宗籍。 爱新觉罗·弘历,四子,清高宗,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昼,五子,和恭亲王。 爱新觉罗·弘瞻,六子,果恭郡王,初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后。 爱新觉罗·福惠,七子,怀亲王。 爱新觉罗·弘昀,早殇。 爱新觉罗·弘昐,早殇。 爱新觉罗·福宜,早殇。 爱新觉罗·福沛,早殇。答案补充 乾隆共有十七个儿子,但有七人不到十岁就病逝。有三人长大成人后英年早逝。还有两个过继给乾隆的堂兄弟。·永璜,长子,定安亲王·永琏,次子,端慧太子·永璋,三子,循郡王 ·永珹,四子,履端亲王,出为履懿亲王爱新觉罗·允祹后。·永琪,五子,荣纯亲王·永瑢,六子,质庄亲王,出为慎靖郡王爱新觉罗·允禧后。·永琮,七子,哲亲王·永璇,八子,仪慎亲王·未命名,第九子,早殇。母嘉妃金佳氏。 ·未命名,第十子,早殇。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永瑆,十一子,成哲亲王·永璂,十二子,贝勒·永璟,早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永璐,早殇。母令贵妃魏佳氏。 ·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即位后,改「永」字为「颙」字。 ·未命名,第十六子,早殇。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永璘,十七子,庆僖亲王 嘉庆的5个儿子:长子,未命名,穆郡王。 爱新觉罗·旻宁,次子,清宣宗,道光帝。 爱新觉罗·绵恺,三子,敦恪亲王。 爱新觉罗·绵忻,四子,瑞怀亲王。 爱新觉罗·绵愉,五子,惠端亲王。道光的儿子第一子奕纬,隐志郡王 寿命:24岁第二子奕纲,顺和郡王 寿命:2岁第三子奕继,慧质郡王 寿命:一个月第四子奕詝, 寿命:31岁(即后来的咸丰帝)第五子奕誴,惇勤亲王 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过继敦恪亲王绵恺为嗣,降袭为多罗敦恪郡王,咸丰十年(1860)正月晋封和硕敦恪亲王 寿命:59岁 卒后谥“勤”第六子奕(讠斤),恭忠亲王 寿命:67岁第七子奕譞, 醇贤亲王 寿命:51岁第八子奕(訁合),钟端郡王 寿命:25岁第九子奕譓,孚敬郡王 寿命:33岁答案补充 咸丰2个儿子孝钦显皇后生穆宗,玫贵妃徐佳氏生悯郡王 ,生未命名,殇。穆宗即位,追封 活着的 ----- 同治同治无后,,慈禧即挑出咸丰之弟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为帝,是为光绪。答案补充 光绪也无后。。。死于:急性砒霜中毒继位人是 宣统(爱新觉罗·溥仪,号称"继承同治兼祧光绪",光绪同父异母弟弟醇亲王载沣长子)溥仪也无后。。。这你知道吧!康乾盛世时爱新觉罗的家族族谱
康熙的儿子(按出生顺序)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爱新觉罗·万黼 爱新觉罗·允禶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封为贝子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俄,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 女儿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布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 雍正子女爱新觉罗·弘晖,长子,端亲王。 爱新觉罗·弘时,三子,削宗籍。 爱新觉罗·弘历,四子,清高宗,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昼,五子,和恭亲王。 爱新觉罗·弘瞻,六子,果恭郡王,初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后。 爱新觉罗·福惠,七子,怀亲王。 爱新觉罗·弘昀,早殇。 爱新觉罗·弘昐,早殇。 爱新觉罗·福宜,早殇。 爱新觉罗·福沛,早殇。 长女(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和硕怀恪公主,次女,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三女(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四女(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殇,母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养女和硕淑慎公主,理亲王允礽第六女,母侧福晋唐氏; 养女和硕和惠公主,怡亲王允祥第四女,母福晋兆佳氏; 养女和硕端柔公主,庄亲王允禄长女,母福晋郭络罗氏。 全部皇子按出生先后统排|生卒年|玉牒排序|日常生活中排行称呼| 一、弘晖|康熙三十六年三月生,康熙四十三年殇8岁|第一子| 二、弘昐|康熙三十六年六月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殇3岁| 无 | 三、弘昀|康熙三十九年八月生,康熙四十九年殇11岁|第二子| 四、弘时|康熙四十三年二月生,雍正五年八月六日死24岁|第三子|皇三子,三阿哥 五、弘历|康熙五十年八月生,嘉庆四年正月死89岁|第四子|皇四子、四阿哥、宝亲王| 六、弘昼|康熙五十年十一月生,乾隆三十五年死60岁|第五子|皇五子、五阿哥、和亲王| 七、福宜|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康熙六十年正月殇2岁| 无 | 八、福慧|康熙六十年十月生,雍正六年九月殇8岁| 无 |八阿哥| 九、福沛|雍正元年五月生,旋殇| 无 | 十、弘曕|雍正十一年六月生、乾隆三十年三月死33岁|第六子|六阿哥、圆明园阿哥、果郡王。 弘曕是雍正第十个儿子,序齿排行为六。 乾隆生有17子10女。 爱新觉罗·永璜,长子,定安亲王。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爱新觉罗·永琏,次子,端慧太子。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爱新觉罗·永璋,三子,循郡王。母宝亲王侧妃苏佳氏。 爱新觉罗·永珹,四子,履端亲王,出为履懿亲王爱新觉罗允祹后。母嘉嫔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琪,五子,荣纯亲王。母愉贵人珂里叶特氏。 爱新觉罗·永瑢,六子,质庄亲王,出为慎靖郡王爱新觉罗允禧后。母纯妃苏佳氏。 爱新觉罗·永琮,七子,哲亲王。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爱新觉罗·永璇,八子,仪慎亲王。母嘉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瑜,第九子,早殇。母嘉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玥,第十子,早殇。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瑆,十一子,成哲亲王。母嘉贵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璂,十二子,贝勒。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璟,早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璐,早殇。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爱新觉罗·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未 命 名,第十六子,早殇。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爱新觉罗·永璘,十七子,庆僖亲王。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长女(1728~1729),雍正六年十月生,雍正七年十二月殇。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二女(1731),雍正九年四月生,当年十二月殇。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1792),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745~1767),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生,母纯贵妃苏佳氏。 皇五女(1753~1755),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皇六女(1755~1758),乾隆二十年七月十七生,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殇。母忻嫔戴佳氏。 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1756~1775),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八女(1757~1767),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生,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殇, 葬于端慧皇太子园寝。母忻嫔戴佳氏。 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1758~1780),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1775~1823),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生,母惇妃汪氏。 养女和硕和婉公主(1734~1760),雍正十二年(1734)六月二十四日生,父为和亲王弘昼,母为福晋乌札库氏。求清朝皇室的家谱
一、清皇子全表:
1、肇祖原皇帝爱新觉罗孟特穆三子 爱新觉罗充善 爱新觉罗褚晏 兴祖直皇帝 爱新觉罗福满 2、兴祖直皇帝六子 爱新觉罗德世库 爱新觉罗刘阐 爱新觉罗索长阿 景祖翼皇帝 爱新觉罗觉昌安 爱新觉罗包朗阿 爱新觉罗宝实 3、景祖翼皇帝五子 武功郡王 爱新觉罗礼敦巴图鲁 慧哲郡王 爱新觉罗额尔衮 宣献郡王 爱新觉罗齐堪 显祖宣皇帝 爱新觉罗塔克世 恪恭贝勒 爱新觉罗塔察篇古 4、显祖宣皇帝五子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诚毅勇壮贝勒 爱新觉罗穆尔哈齐 庄亲王 爱新觉罗舒尔哈齐 通达郡王 爱新觉罗雅尔哈齐 笃义刚果贝勒 爱新觉罗巴雅喇 5、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十六子 广略贝勒 爱新觉罗褚英 礼烈亲王 爱新觉罗代善 镇国勤敏公 爱新觉罗阿拜 镇国克洁将军 爱新觉罗汤古代 多罗贝勒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 辅国懿厚公 爱新觉罗塔拜 饶馀敏郡王 爱新觉罗阿巴泰 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爱新觉罗黄台吉 镇国恪僖公 爱新觉罗巴布泰 和硕贝勒 爱新觉罗德格类 镇国将军 爱新觉罗巴布海 英亲王 爱新觉罗阿济格 辅国介直公 爱新觉罗赖慕布 睿忠亲王 爱新觉罗多尔衮 豫通亲王 爱新觉罗多铎 皇子 爱新觉罗费扬果 6、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十子 肃武亲王 爱新觉罗豪格 皇子 爱新觉罗洛格 皇子 爱新觉罗洛博会 辅国公 爱新觉罗叶布舒 承泽裕亲王 爱新觉罗硕塞 镇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高塞 辅国公 爱新觉罗常舒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爱新觉罗福临 辅国公 爱新觉罗韬塞 襄昭亲王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 7、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八子 皇子 爱新觉罗牛钮 裕宪亲王 爱新觉罗福全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简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 荣亲王 无名 恭亲王 爱新觉罗常颖 爱新觉罗奇授 纯靖亲王 爱新觉罗隆禧 皇子 爱新觉罗永干 8、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简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三十五子 直郡王 爱新觉罗允禔 理密亲王 爱新觉罗允礽 诚隐亲王 爱新觉罗允祉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 恒温亲王 爱新觉罗允琪 皇子 爱新觉罗允祚 淳度亲王 爱新觉罗允佑 廉亲王 爱新觉罗允禩 多罗贝子 爱新觉罗允禟 辅国公 爱新觉罗允[礻我] 皇子 爱新觉罗允禌 履懿亲王 爱新觉罗允祹 怡贤亲王 爱新觉罗允祥 恂勤郡王 爱新觉罗允禵 愉恪郡王 爱新觉罗允禑 庄恪亲王 爱新觉罗允禄 果毅亲王 爱新觉罗允礼 皇子 爱新觉罗允祄 皇子 爱新觉罗允禝 简靖贝勒 爱新觉罗允祎 慎靖郡王 爱新觉罗允禧 恭勤贝勒 爱新觉罗允佑 诚郡王 爱新觉罗允祁 諴恪亲王 爱新觉罗允秘 皇子 爱新觉罗承瑞 皇子 爱新觉罗承佑 皇子 爱新觉罗承庆 皇子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皇子 爱新觉罗长华 皇子 爱新觉罗长生 皇子 爱新觉罗万黼 皇子 爱新觉罗允禶 皇子 爱新觉罗允礻爰 皇子 爱新觉罗允禨 皇子 爱新觉罗允禐 9、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十子 端亲王 爱新觉罗弘晖 皇子 爱新觉罗弘昀 皇子 爱新觉罗弘时 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 和恭亲王 爱新觉罗弘昼 果恭郡王 爱新觉罗弘适 皇子 爱新觉罗弘昐 皇子 爱新觉罗福宜 怀亲王 爱新觉罗福惠 皇子 爱新觉罗福沛 10、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十七子 定安亲王 爱新觉罗永璜 端慧皇太子 爱新觉罗永琏 循郡王 爱新觉罗永璋 履端亲王 爱新觉罗永珹 荣纯亲王 爱新觉罗永琪 质庄亲王 爱新觉罗永瑢 哲亲王 爱新觉罗永琮 仪慎亲王 爱新觉罗永璇 皇子 无名 皇子 无名 成哲亲王 爱新觉罗永瑆 贝勒 爱新觉罗永璂 皇子 爱新觉罗永璟 皇子 爱新觉罗永璐 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爱新觉罗颙琰 皇子 无名 庆僖亲王 爱新觉罗永璘 11、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五子 穆郡王 无名 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爱新觉罗旻宁 敦恪亲王 爱新觉罗绵恺 瑞怀亲王 爱新觉罗绵忻 惠端亲王 爱新觉罗绵愉 12、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九子 隐志郡王 爱新觉罗奕纬 顺和郡王 爱新觉罗奕纲 慧质郡王 爱新觉罗奕继 文宗协天翔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 爱新觉罗奕詝 敦勤亲王 爱新觉罗奕誴 恭忠亲王 爱新觉罗奕欣 醇贤亲王 爱新觉罗奕譞 锺端郡王 爱新觉罗奕詥 敬亲王 爱新觉罗奕譓 13、文宗协天翔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二子 穆宗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爱新觉罗载淳 悯郡王 无名 14、穆宗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无子 15、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爱新觉罗载湉无子 16、废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无子我正在研究爱新觉罗家谱,请问爱新觉罗·绵志是永璇第几子?奕绩的生父是谁?
绵志 永璇长子
奕绩 绵志三子 高宗长子后代子孙 永璜高宗长子。乾隆十五年,薨。追封定亲王,諡曰安。 绵德永璜长子。乾隆十五年,袭定亲王。三十七年,降郡王。四十一年,缘事革爵。四十二年,封镇国公。四十九年,晋贝子。五十一年,卒。 奕纯绵德子。乾隆四十四年,封三等辅国将军。四十九年,晋镇国公品级。五十一年,袭贝子。嘉庆二十一年,卒。 载锡奕纯长子。嘉庆四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十四年,晋不入八分辅国公。二十一年,袭贝子。道光元年,卒。 溥喜载锡次子。道光元年,袭镇国公。十二年,缘事降不入八分辅国公。十八年, 缘事革退。 溥吉载锡三子。道光八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十八年,袭辅国公。同治五年,卒。 载铭奕纯三子。嘉庆二十一年,封三等辅国将军。道光二十年,卒。 溥咸载铭三子。道光二十三年,袭奉国将军。同治五年,袭溥吉之不入八分辅国公。七年,卒。 毓厚溥咸长子。同治七年,袭不入八分辅国公。光绪十六年,卒。 毓祥溥咸族侄,溥和子。光绪十七年,袭毓厚之不入八分辅国公。 绵恩永璜次子。乾隆四十一年,袭定郡王。五十八年,晋亲王。道光二年,薨。諡曰恭。 奕绍绵恩次子。嘉庆四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七年,晋辅国公。八年,晋贝子。二十四年,晋贝勒。道光二年,袭定亲王。十六年,薨。諡曰端。 载铨奕绍长子。嘉庆二十一年,封二等辅国将军。道光三年,晋二等镇国将军。十一年,晋不入八分镇国公。十五年,晋辅国公。十六年,袭定郡王。咸丰三年,加亲王衔。四年,薨。追封亲王,諡曰敏。 溥煦载铭五子,载铨嗣子。咸丰四年,封辅国将军。寻袭定郡王。光绪三十三年,薨。諡曰慎。 毓长溥煦长子。同治十一年,封镇国将军。光绪二十九年,卒。 恒圻毓长四子。光绪二十九年,袭辅国将军。 毓朗溥煦次子。光绪十二年,封三等镇国将军。三十三年,袭贝勒。 毓盈溥煦四子。光绪二十九年,封镇国将军。 高宗三子后代子孙1 永璋高宗三子。乾隆二十五年,薨。追封循郡王。 绵懿永瑆次子,永璋嗣子。乾隆五十二年,袭贝勒。嘉庆九年,缘事降二等镇国将军。十年,封贝子。十四年,卒。追封贝勒。 奕绪绵懿长子。嘉庆四年,封辅国将军品级。十四年,袭贝子。咸丰八年,卒。 载迁奕绪次子。咸丰八年,袭镇国公。光绪二十五年,卒。 溥葵载迁长子。光绪二十三年,封辅国将军。二十五年,袭辅国公。 溥荃载迁次子。光绪二十九年,封辅国将军。 奕经绵懿次子。嘉庆二十一年,封二等辅国将军。二十二年,缘事革退。 奕纪绵懿三子。嘉庆二十一年,封二等辅国将军。道光十五年,晋二等镇国将军。二十年,缘事革 退。 高宗四子后代子孙 永珹高宗四子,嗣允祹后。乾隆二十八年,袭履郡王。四十二年,薨。諡曰端。 嘉庆四年,追封履亲王。 绵惠永珹长子。乾隆四十二年,袭贝勒。嘉庆元年,薨。六年,追封履郡王。 奕纶绵勤子,绵惠嗣子。嘉庆元年,袭贝子。十四年,晋贝勒。道光十五年,缘事降贝子。十六年,卒。追封贝勒。 载鋙奕纶六子。道光十八年,封一等辅国将军。二十七年,卒。 溥森载鋙子。道光二十七年,袭奉国将军。光绪七年,卒。 毓存溥森四子。光绪七年,袭奉恩将军。寻卒。无子女。 载鈖奕纶十子。道光十六年,袭贝子。咸丰三年,卒。 溥茂载钢三子,载鈖嗣子。咸丰四年,袭镇国公。光绪八年,卒。 毓昌溥茂子。光绪八年,袭镇国公。十年,卒。 载华奕纶十一子。道光二十二年,袭奕绮之贝子。同治四年,缘事革退归宗。 载鹤奕纶十二子。咸丰六年,封奉恩将军。光绪十年,卒。 溥植载鹤子。光绪十一年,袭毓昌之镇国公。 载蔼奕纶十三子。咸丰六年,封奉恩将军。光绪二十七年,卒。 溥泉载蔼长子。光绪二十八年,袭奉恩将军 高宗五子后代子孙 永琪高宗五子。乾隆三十年,封荣亲王。三十一年,薨。諡曰纯。 绵亿永琪五子。乾隆四十九年,封贝勒。嘉庆四年,晋荣郡王。二十年,薨。諡曰恪。 奕绘绵亿长子。嘉庆二十年。袭贝勒。道光十八年,卒。 载钧奕绘长子。道光十八年,袭贝子。咸丰七年,卒。 溥楣载钊长子,载钧嗣子。咸丰七年,袭镇国公。同治五年,缘事革退。 载钊奕绘次子。道光二十四年,封一等辅国将军。光绪七年,卒。追封镇国公。 溥芸载钊三子。同治五年,袭镇国公。光绪二十八年,卒。 毓敏溥芸次子。光绪二十八年,袭镇国公。宣统三年,卒。 溥菖载钊九子。光绪七年,袭奉国将军。 载初奕绘四子。咸丰七年,封辅国将军。同治元年,缘事革退。 高宗六子后代子孙 永瑢高宗六子,嗣允禧后。乾隆二十四年,袭贝勒。三十七年,晋质郡王。五十四年,晋质亲王。五十五年,薨。諡曰庄。 绵庆永瑢六子。乾隆五十五年,袭质郡王。嘉庆九年,薨。諡曰恪。 奕绮绵庆子。嘉庆十四年,袭贝勒。道光十九年,缘事革爵。二十二年,卒。追复贝勒。 载钢奕纶九子,奕绮嗣子。道光二十四年,封一等辅国将军。同治四年,袭镇国公。光绪七年,卒。 溥泰载钢长子。同治七年,封一等辅国将军。光绪八年,袭镇国公。九年,缘事革退。 溥龄载钢次子。同治十一年,封二等镇国将军。光绪九年,袭镇国公。二十三年,卒。 毓亨溥龄长子。光绪二十三年,袭镇国公。 溥霖载钢四子。同治十一年,封一等辅国将军。光绪十年,卒。无子女。 溥量载钢七子。光绪十四年,封辅国将军。 高宗八子后代子孙 永璇高宗八子。乾隆四十四年,封仪郡王。嘉庆四年,晋仪亲王。道光十二年,薨。諡曰慎。 绵志永璇长子。嘉庆四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七年,晋贝子。十四年,晋贝勒。十八年,加郡王衔。二十年,缘事革郡王衔。二十四年,复还加衔。二十五年,又革衔。道光三年,复还加衔。十二年,袭仪郡王。十四年,薨。諡曰顺。 奕绩绵志三子。嘉庆十八年,卒。追封不入八分辅国公。无子女。 奕絪绵志四子。道光十一年,封辅国公。十四年,袭贝勒。光绪十年,加郡王衔。十九年,卒。 载桓奕絪子。追封贝子。 溥颐载桓子。 毓昆溥颐子。光绪二十年,袭贝子。二十七年,卒。赠贝勒衔。 毓岐溥颐子。光绪二十八年,袭镇国公。 奕彩绵志五子,绵愍嗣子。道光十七年,袭庆亲王。二十二年,缘事革爵,仍回本支。 高宗十一子后代子孙1 永瑆高宗十一子。乾隆五十四年,封成亲王。道光三年,薨。諡曰哲。 绵勤永瑆长子。嘉庆四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七年,晋贝勒。二十四年,加郡王衔。二十五年,薨。追封成郡王。 奕绶绵勤长子。嘉庆十七年,卒。十八年,追封不入八分辅国公。道光三年,追封成郡王。 载锐奕绶长子。嘉庆十八年,封镇国将军。二十五年,袭贝勒。道光三年,袭成郡王。咸丰九年,薨。諡曰恭。 溥庄载锐长子。咸丰七年,封三等镇国将军。九年,袭贝勒。十年,加郡王衔。同治十一年,卒。 毓橚溥蓁子,溥庄嗣子。同治十一年,袭贝子。 溥兰载锐五子。成丰七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光绪五年,卒。 毓杲溥兰次子。光绪五年,袭三等辅国将军。 溥蔚载锐五子。咸丰七年,封三等奉国将军。光绪二十七年,卒。无子女。 溥蕴载锐六子。咸丰七年,封镇国将军。同治元年,缘事革退。 溥葆载锐十二子。同治七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光绪十五年,卒。 毓振溥葆长子。光绪十六年,袭辅国将军。二十五年,卒。无子女。 溥菊载锐十三子。同治十一年,封三等奉国将军。光绪十年,卒。无子女。 溥蘅载锐十四子。同治十一年,封三等奉国将军。光绪二十七年,卒。 毓朴溥蘅长子。光绪二十八年,袭奉恩将军。 奕儒绵勤八子。道光九年,封一等辅国将军。十六年,因病告退。无子女。 奕绰绵勤九子。道光十八年,封奉恩将军。同治二年,卒。无子女。 奕綍绵勤十一子。道光二十四年,封一等辅国将军。咸丰元年,因病告退。 载碠奕綍长子。咸丰四年,袭奉国将军。光绪三十二年,卒。无子女。 载碤奕綍次子。同治七年,封三等奉国将军。光绪二十年,卒。无子女。 载(石安)奕綍三子。同治七年,封三等奉国将军。光绪二十六年,卒。 溥敬载(石安)子。光绪二十八年,袭奉恩将军。 载碄奕綍四子。同治十一年,封三等奉国将军。光绪二十四年,卒。无子女。 绵懿永瑆次子。乾隆五十二年,袭贝勒。嘉庆九年,缘事降二等镇国将军。十年,封贝子。十四年,卒。追封贝勒。 奕绪绵懿长子。嘉庆四年,封辅国将军品级。十四年,袭贝子。咸丰八年,卒。 载迁奕绪次子。咸丰八年,袭镇国公。光绪二十五年,卒。 溥葵载迁长子。光绪二十三年,封辅国将军。二十五年,袭辅国公。 溥荃载迁次子。光绪二十九年,封辅国将军。 奕经绵懿次子。嘉庆二十一年,封二等辅国将军。二十二年,缘事革退。 奕纪绵懿三子。嘉庆二十一年,封二等辅国将军。道光十五年,晋二等镇国将军。二十年,缘事革退。 绵聪永瑆三子。嘉庆四年,封辅国将军。道光三年,晋镇国将军。八年,卒。追 高宗十一子后代子孙2 封不入八分辅国公。 奕绣绵聪次子。道光八年,袭三等辅国将军。同治二年,缘事革退。 绵偲永瑆四子。嘉庆四年,封一等镇国将军。六年,晋镇国公。二十四年,晋贝子。道光十八年,晋贝勒。二十八年,卒。 奕缙绵偲长子。道光元年,封三等镇国将军。二十九年,袭贝子。咸丰六年,卒。 奕缮绵偲三子。道光元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咸丰七年,袭镇国公。同治五年,卒。 载岐奕 子,奕缮嗣子。同治六年,袭不入八分镇国公。 绵傧永瑆七子。道光元年,封镇国将军。二十一年,卒。 奕(雨澍)绵傧次子。道光二十一年,袭二等辅国将军。光绪二十三年,卒。 载山奕(雨澍)长子。同治十三年,袭三等奉国将军。宣统元年,卒。 溥正载山子。宣统二年,袭奉国将军。 载峻奕(雨澍)五子。光绪十四年,封三等奉国将军。二十五年,卒。无子女。 载昆奕(雨澍)六子。光绪二十九年,封奉国将军。三十二年,卒。 溥柏载昆子。光绪三十三年,袭奉恩将军。 载岭奕(雨澍)八子。光绪三十二年,封奉国将军。 载墉奕(雨澍)九子。光绪二十九年,封奉国将军。 载岳奕(雨澍)十一子。光绪三十二年,封奉国将军 高宗十二子后代子孙1 永(王基)高宗十二子。乾隆四十一年,卒。嘉庆四年,追封贝勒。 绵偲永瑆四子,永(王基)嗣子。嘉庆四年,封一等镇国将军。六年,晋镇国公。二十四年,晋贝子。道光十八年,晋贝勒。二十八年,卒。 奕缙绵偲长子。道光元年,封三等镇国将军。二十九年,袭贝子。咸丰六年,卒。 奕缮绵偲三子。道光元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咸丰七年,袭镇国公。同治五年,卒。载岐奕 子,奕缮嗣子。同治六年,袭不入八分镇国公。封不入八分辅国公。高宗十七子后代子孙1 永璘高宗十七子。乾隆五十四年,封贝勒。嘉庆四年,晋庆郡王。二十五年,晋庆亲王。寻薨。諡曰僖。 绵愍永璘三子。嘉庆七年,封辅国公。二十四年,晋贝子。二十五年,袭庆郡王。道光十六年,薨。諡曰良。 绵悌永璘五子。道光十一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十七年,晋不入八分镇国公。二十二年,缘事降镇国将军。二十九年,卒。咸丰二年,追封贝子。 奕劻绵性长子,绵悌嗣子。道光三十年,袭辅国将军。咸丰二年,封贝子。十年,晋贝勒。同治十一年,加郡王衔。光绪十年,晋庆郡王。二十年,晋庆亲王。 载振奕劻长子。光绪二十年,封二等镇国将军。二十七年,加贝子衔。 载授奕劻次子。光绪三十二年,封镇国将军。 绵性永璘六子。道光十三年,封镇国将军。十七年,晋不入八分辅国公 二十二年,缘事革退。谁可以给份具体点的清朝家谱(从努尔哈赤到溥仪)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赞同1|历史上乾隆十二子爱新觉罗·永璂是怎么死的?生平如何?
爱新觉罗·永璂病逝。
乾隆十七年(1752年)四月二十五日寅时,出生于翊坤宫,嫡出,母为继皇后辉发那拉氏。当天,乾隆帝刚从畅春园回宫,平时都亲自去向太后请安。在孩子出生这天,罕见地派内监请安。
他的出生让乾隆非常高兴,不仅写诗纪念,还让大臣与他“同喜”。他的名字“璂”,在古汉语里是皮件里镶嵌的玉饰,明代《诸司职掌》云:“皇帝皮弁,用乌纱帽之,前后各十二缝,每缝各缀五彩处十二,以为饰。”天子皮弁饰十二璂。
乾隆三十年(1765年)闰二月,南巡过程中,母亲继皇后辉发那拉氏突然失宠,形同被废。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继皇后辉发那拉氏去世,时年四十九岁。乾隆三十五年四月,永璂成婚,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
乾隆三十六年,负责编纂《御制满蒙文鉴》总纲,时年二十岁。乾隆四十年,《御制满蒙文鉴》总纲完成,乾隆谕旨:“汝所进书甚好,但有眉目不清数处,改正后再行呈阅。”又奉谕旨:“汝所作之书亦费心矣。”
扩展资料: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丑时病逝,享年二十五岁,诏用宗室公例治丧。
同年,《御制满蒙文鉴》总纲刊行永璂在生时无封爵,过继永瑆第四子绵偲为嗣。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三月追封多罗贝勒。
董宝光在《学人卉萃的永璂贝勒府》中写道:“永璂生前未获封号,估计亦未分府。 ...... 永璂府的末代府主溥胜弟兄三人,遂于1921年1月以洋8千元将此府售于黄集成氏。售府契约上,旧业主属名为:金溥胜、金溥林和金溥榕三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永璂
爱新觉罗(329)家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