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蒲华书画集 以項聖謨看到蒲華,嘉興呈現明清嘉興畫家群體及其風格

火烧 2021-12-08 18:49:55 1036
以項聖謨看到蒲華,嘉興呈現明清嘉興畫家群體及其風格 明末清初,嘉興項氏一族收藏鉅富,至今在各大博物館中經常看到鈐有“天籟閣”、“項氏子京”、“槜李”、“墨林山人”等一系列鑑藏印章的精品書畫。而由於項氏

以項聖謨看到蒲華,嘉興呈現明清嘉興畫家群體及其風格  

明末清初,嘉興項氏一族收藏鉅富,至今在各大博物館中經常看到鈐有“天籟閣”、“項氏子京”、“槜李”、“墨林山人”等一系列鑑藏印章的精品書畫。而由於項氏書畫鑑藏的影響,項氏一門畫家輩出,成為僅次於文徵明家族的畫家群體,並且也影響了嘉興地區畫學的發展。從項元汴到項聖謨,從項聖謨到方薰、張庚,再到海派先驅蒲華、張熊、吳轂祥。

8月8日,浙江嘉興博物館舉辦“嘉興畫派書畫作品特展”,這是嘉興博物館首次對館藏嘉興地區明清到近代書畫作品進行初步梳理並展示。不過,對於“嘉興畫派”這樣的提法,似乎並未見諸畫史,這樣的提法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有不少疑問。

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以嘉興地區畫派發展脈絡為主線,時間跨度從項氏家族繪畫至“海上畫派”的興起逐漸淡出藝壇,歷經300多年的歷史。展覽分為“英思神悟、超然獨得——嘉興畫派發軔”、“古媚秀潤、清峻朴茂——嘉興畫派中期”、“馨香流芳、意蘊猶存——嘉興畫派後期”三個部分,遴選80件(套)書畫精品,形式豐富,有立軸、手卷、冊頁、扇面等,題材廣泛,山水、仕女、花鳥等。其中有十餘件為二級文物。通過這些館藏繪畫精品,讓觀者感受嘉興地區畫派的銳意進取與清新婉約的畫風。

元代以來,文人繪畫逐漸成為了畫壇主流,尤其在經過吳門畫派的滋養生髮與董其昌的“南北宗”理論的推波助瀾,關乎山水筆墨、詩文唱和的文人畫確立了清代畫壇的正脈。而且明清兩代繪畫流派紛呈,如“吳門畫派”、“松江畫派”、“金陵畫派”、“新安畫派”等。

明《 墨梅圖軸》 項聖謨

清康熙 《設色山水圖軸》 王概

而嘉興的畫家群體也佔有一席之地。嘉興博物館陳列開發部主任陳寬對“澎湃新聞”(thepaper)表示,“嘉興畫派”雖然在中國繪畫史中沒有正式提出來,但這也有助於我們對嘉興地區畫家群體的一個梳理。這也是嘉興博物館首次對館藏嘉興畫派的書畫作品進行初步梳理並展示。

而嘉興博物館的徐賢卿先生在《項元汴與“嘉興畫派”》中提到,“嘉興地區能夠成為當時(明代)的鑑藏中心,項氏家族成為整個鑑藏中心的核心,項元汴成為了這個核心的中心人物。”

清代 《溪堂詩思圖》張庚

清乾隆五十三年 《墨色蘭石圖軸》 錢載

不過,有些學者認為“嘉興畫派”很難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畫派,雖然有相同的地域、相似的風格,但是僅僅靠項氏一家,且後期存在形式比較鬆散,沒有如“吳門畫派”的沈周、文徵明,“松江畫派”的董其昌等這樣在繪畫史上強有力的人物。因而,項元汴“開嘉興一派,亦為吳門支流”。

此次展覽所梳理的嘉興畫派從17世紀末畫學發展開始萌芽,並在清中期葉達到鼎盛,直到太平天國後才逐漸衰退,早期以項聖謨為代表畫家,中期以董棨、文鼎為代表,後期以張熊為領銜的畫家群體,大致圍繞嘉興地域開展藝術活動。他們既秉承傳統,又接近現實生活,善於將詩、書、畫一體,以筆情墨趣為主的文人畫,題材常以山水、花鳥居多,繪畫上主要吸收承襲吳門畫派山水畫及惲派花鳥畫技藝,多以小寫意和沒骨筆法為主,畫作點染精細,其畫風清麗秀雅、綿紉柔潤。

清道光二十三年 文鼎 《梅花水榭圖軸》

清光緒九年《水閣納涼圖軸》 張熊

展覽中,第三部分的展品偏多一些,主要是由於清末太平天國運動對江南富庶地帶造成的破壞,嘉興也未能倖免;再加之海上商業開埠、十里洋場的興起。因此,以蒲華、張熊、朱熊等畫家紛紛湧入了海派,進而影響到了早期海派的發展。同時他們也成為了嘉興地區畫壇的一支主力軍,張熊及其門生所其成的“鴛湖派”都與嘉興地區畫家關係密切,題材以花鳥、山水為主,畫風逸縱清遠 勁秀古媚,同時也吸收了海派畫風,他們皆在無形中將嘉興畫派的畫風重現於上海,鮮麗的沒骨設色影響海上藝壇。以及靈秀的郭氏畫家、風姿綽約的潘氏畫家,他們繼承嘉興地區畫派前期畫風,吸收海派風格,形成具有獨立的繪畫風格,凸顯了嘉興畫派的多元性。潛移默化中,嘉興地區畫派與海上畫派融為了一體。

清代蒲華花卉四屏

清代 《花卉圖》 仲光勳

仕女畫區域性

“在整個展覽佈局中,展覽的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一部分‘嘉興畫派發軔’以項聖謨為代表的‘嘉興畫派’承襲著吳門傳統,其品格高雅,境界明淨,筆法簡潔秀逸,極富書卷氣息,項奎、方薰、錢載、王概、張庚、李日華等的出現成為了嘉興畫派之砥柱,其作品大都雅逸高潔、婉約清勁,畫風清麗秀雅、綿紉柔潤,賦予嘉興地方特色的文人畫氣息。而第三部分‘嘉興畫派後期’則多以色彩豔麗、裝飾感較強,題材也趨於商業化、平民化、大眾化。”陳寬說。

清代 張廷濟 山水六開冊

展覽山水冊頁

而在展覽的第二部分,重點展示了以董棨、文鼎為首的“嘉興畫派中期”代表人物,他們繼續保持了傳統文人畫的筆墨特色,山水承接文、沈一路,花鳥沿襲惲南田沒骨畫法,用筆精細,渲染細緻,並創制出了有地方特色、色彩鮮豔明亮的繪畫新格局。同時,這一時期的畫家交流更為頻繁,有“嘉禾八子”、“鴛湖四山”等群體出現,他們繼承了嘉興畫學的傳統,在筆法上多作小寫意沒骨風格,在山水畫上多以長線條做皴擦,清雅敷色,用墨較少,整體畫風古媚秀潤,清峻朴茂,增添了嘉興畫派的多元性。這些畫家群體引領了嘉興畫派的前進方向,助推了嘉興畫學的蓬勃發展。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部分還展出了金石學家張廷濟的山水畫冊頁。作為金石學家、書法家的張廷濟,其筆下的山水畫是很少看到的。

清代張熊山水作品

蒲华书画集 以項聖謨看到蒲華,嘉興呈現明清嘉興畫家群體及其風格

朱其石先生題款、錢鏡塘先生跋語

另外,展覽中有部分藏品為近代嘉興書畫收藏家朱其石先生所捐贈,所捐贈的畫上均有朱其石先生的題款與書畫收藏家錢鏡塘先生的跋語。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8月10日,展覽期間還會舉辦相關的系列活動。

展覽現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