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屑第二炉香读后感 《魏晋风古化沉香》读后感1500
《魏晋风古化沉香》读后感1500
在文化旅途上寻寻觅觅的余秋雨先生,品悟过远古的神话,追寻过诸子百家的足迹,感动于司马迁笔下的历史母本,而后,在这里停下了脚步,发出深深的叹息:“这是一个真正的乱世。”
这里没有汉赋巨丽,也没有唐诗气象,只有文人在庙堂山水间游离徘徊,在诗赋玄学中醉生梦死。
这里是历史低谷,也是文化的一曲悲歌。
三百多年的大分裂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世人嘲笑阮籍穷途大哭的癫狂,却难以体会他内心不屑黑暗政权的悲伤无望。
颠簸的山路独自驱车,正如他在坎坷的人生路途上孤独前行。
与他相知的嵇康,更因率性刚烈,亡命刑场。
战乱中文人没有权利党羽,却不惜用生命挺立不屈的风骨,但能与知己相交,对于他们,已经足够。
即使朝堂明争暗斗,仍有文人飞蛾扑火。
为恢复祖业,陆机依附权贵“苟求功名,却成文坛祭品”。
左思也曾投身官场,但看清了贵族声色犬马的糜烂生活,洒脱离去。
世人汲汲功名的年代,许多文人将才华灌入污浊的官场,但退居乡野去教书育人,何尝不是另一种人生?用自己的本心生活,才不愧对自己的一生。
每一个时代都有痛苦。
有人夸大不幸,哀婉低吟,换取同情;有人抗争,悲情壮烈,得来赞扬;但还有种人,平静从容地走过一生,对苦难不逃避不抗争,坦然接受,不受世俗羁绊。
郭璞当南迁不过是次出游,仍徜徉于玄学之中状似入尘,飘忽出世。
太多文人名士在出仕入仕间难以抉择,无论是像竹林七贤那样带着对俗世的愤懑隐居林间,还是像陆机孔融那样用自己的才华追逐名利,他们总在矛盾中挣扎,感伤人世。
而那些能用平静的心去面对世事变迁的旷达之人,却能在或仕或隐的生活中,体味美好,得到满足。
我看魏晋,犹如一幅山水长卷,卷中隐约有几个人影,为画增添了神韵,而他们也流连于画中,几千年来从未走出:这边王羲之刚挥笔写就飘若浮云的行书,那边顾恺之画上的人物已栩栩如生;谢灵运正从山中走来,族弟谢惠连已举杯相邀;陶渊明才为酒犯难,颜延之已提壶登门;孙绰方醉心于玄学,慧远已在庐山定居……
当时间洗尽战乱流离的苦难,留给世人的是那飘逸清新的魏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