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爱国 爱国是一种怎样的情绪?中国人爱国吗?
爱国是一种怎样的情绪?中国人爱国吗?
爱国是一种怎样的情绪?中国人爱国吗?
爱国的表现是跟平常的自身素质道德有关系的,并不是一天到晚在网络上骂!
中国人爱国故事
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
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怜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要900万元、需7年时间才能完成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程博士学位,并请他去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一条铁路物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
远在1950年,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已是美国大学的终身教授和实验中心主任。他配备有世界第一流搞科研的技术设备,享有非常优裕的生活条件。如果从追求个人的科研成果来说,那真是“得天独厚”。但他毅然冲破美国的种阻挠,回到祖国,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人的火箭、导弹事业。有人问他为什么归心似箭,他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搞火箭导弹能行吗?他回答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钱学森的誓言实现了,中国卫星上天了,洲际导弹可以同外国“比武”了
麻类纤维专家酆云鹤不卖专利
我国著名麻类纤维专家酆云鹤,8岁时就给人家当佣人,16岁时懂得一些救国道理,便立志学习救国本领。她以惊人的毅力,3年学完了6年的小学课程,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济南女子初师和北京女子高师。学习期间她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大学二年级时,她又考取了官费留学,到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学习化学工程,并获得了这所大学第一个她化学博士学位。回国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决心到德国学习爆炸学,希望学习用草类纤维造廉价炸药技术,以打击侵略者。仅仅用了两年时间,他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草类纤维制造出人造丝的发明家。莱比锡大学闻讯后立即提出以高职称换取她的论文,日本资本家也提出用高价和总工程师的条件换取她的发明专利。酆云鹤说:“不卖,我要留给我的祖国。”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1941年12月2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的租界也沦为日寇的占领地。暨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郑振铎夹着讲义急匆匆进了教室。坐得满满的教室鸦雀无声。郑振铎先生热泪盈眶:“……大家知道,今天我给你们上的中国文学史是最后一课。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人!”讲课开始了,一分一秒都显得格外沉静。不幸的时刻终于来临当时指针指向10点30分时,太阳旗插进了校园。“ 现在下课!”郑先生挺直了身体,作了立正的姿势。全体同学“唰”的一下站起来,很久很久,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生低低的泣声……
郑先生在“最后一课”上所表现出的崇高爱国之情,感染了千百个后来者。
吉鸿昌说“我是中国人”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剌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招待中国人,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到:“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了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1932年,吉鸿昌回到祖国,率领抗日同盟军,转战长城内外,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后来不幸被敌人诱捕,就义前他挥笔写下了正气凛然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崇高的心灵
1979年,化学家欧阳本伟,万里迢迢从美国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他说:“祖国就像我的母亲,不管她怎么穷,总是我的母亲。总不能等祖国富强了,条件好了再回来。”
一位美国记者对光学专家蔡祖泉说:“你在国外,可以成为百万富翁。”蔡祖泉说:“百万富翁,我想也没想过,因为我们造灯是为了建设祖国,不是为了做百万富翁。”
画家韩美林在纽约等城市展出自己的作品时,有些朋友挽留她在美国从事创作。他谢绝说:“我是祖国的儿子,祖国是我的母亲。她也许暂时缺奶,也许打过我,但她是我的妈妈,我舍不得离开她,我爱她,爱她呀!”
海外华侨的“乡井土”
18~19世纪,在闽奥沿海港口可以常常见到一艘艘用白粉髹腹,用朱砂油头,头部两旁画上两个鱼眼睛似的小圈的红头船,乘着信风,它把一批批中国人——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破产的农民送到海外各地。在他们去海外谋生的时候,都习惯从井中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他们把这撮呢土叫“乡井土”。直到现在,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还有人藏着这样的乡井土。在这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人们多少丰富深厚的感情啊!
港奥同胞的爱国心
1991年华东水灾,港奥同胞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合计捐款7亿多港元。长江实业公司董事长李嘉诚先生带头捐款500万港元;有位姓高的女士一时凑不到钱,毅然把自己的房间向银行作抵押借钱捐了一车皮面粉;有一位澳门乞丐也把他一天乞讨来的钱全部投进了捐款箱。真是同胞情深,血浓于水。
老人的赤子心
为了祖国的崛起,祖国的一切忠诚儿女把满腔的爱国之情注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为祖国争光。
1981年的一天,一位老人到储蓄柜前,将500元现金连同1500元定期存折,请银行汇给国务院办公室。经办同志知道他是将私人储蓄献给国家,深表钦佩,就询问他的身份。他不肯说,汇款单上也不写地址、姓名,只写了16个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杯水车薪,赤子之心。”经查证,老人原在地质部第一物探队工作。十年动乱期间,因家庭历史问题,被遣送回原籍。1979年10月落实政策,被发了一笔钱,仅买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其余全部存入银行。当他从报上得知国家财政有赤字时,便毅然决定,把全部积攒献给国家。
一位旅美画家的遗嘱
1973年,侨居美国近半个世纪的中国旅美画家杨令弗,已是87岁了,她深深地思念着祖国,一连写了两封信,托章行严先生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转交给我国领导人,流露出对故土故国的无限深情。她立下遗嘱,希望骨灰埋葬在故乡——无锡太湖之滨;把她历经艰辛带到美国的一批文物——书画和玉器,悉数送回祖国,交给人民政府,以报答祖国大地哺育之恩。
看《中国人爱国》有感
中评社台北
8
月
17
日电
(特约作者
石之瑜)
龙应台的中国梦投射了近年海内外舆论界流
行两种看法,一是大陆必须接受普世的自由价值,二是北京必须正视自由化的台湾或“中
华民国”。龙应台将这两种看法感性结合,牵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也延续了两蒋以降
把台湾当成大陆的灯塔的政治意志。
这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感动,建立在一种具有中国近代史特性的爱国情操上,长期以
来,国人对国家殷切期望,与对政府失望,从龙应台的中国梦中得到发抒,这种爱国情操
与她早年得以成名的野火集所奠基民族心理雷同。只是龙应台在她的中国梦当中刻意疏离
于国家,她把中国人与他们的国家分开成对立的命题,梦中的中国所指的,是明确与国家
或政府区隔的土地与人民。国人的爱国情操如何在她成功掀起的风潮中寻得归宿,不仅是
国人的个人问题,更是文明问题。
海内外自由主义者几乎无不假定,爱国是统治者动员的手段。这个假定主要以自由主
义哲学为基础,因此轻忽了中国近代史特性。近代中国人爱国,包括知识分子爱民族,或
人民爱家乡,并非自由主义者想像的是受统治者的动员。爱国自始是面对帝国主义侵犯的
时候强国保种的手段,其中,国民党与共产党都是革命政党。国人支持革命,知识分子与
革命党抛头颅,洒热血,在在展现动能。可见爱国绝不是奴才的无奈,而是抗拒当奴才。
如果文学家热爱自由,憧憬浪漫,中国人的爱国情操不但不是区隔回避的黑暗人性,反而
可以是无数创作灵感与生命动力的来源。
自清末团练到民初军阀,再到革命党与抗日,包括汉奸在内曾经在近代与当代史上昙
花一现的世世代代的政治菁英,纵有私心,也无不分享某种爱国情操。他们因此能够受到
群众拥戴,懂得群众,确实因此有的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有的自以为高枕无忧。不过,
就算国人的爱国情操不时被他们滥用,也不能说爱国是统治者一手煽动的。被驱赶的帝国
主义与今天口口声声自由的海内外观察家,则真真假假的对爱国的中国人表达怜悯,认为
他们受到愚弄。矛盾的是,领导者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尖锐斗争,不能遮掩他们共同的前提,
那就是中国人的爱国情操澎湃激荡,但那也是领导者得以借用与自由主义者今天得以嘲弄
中国人的肇端。
解构国家原为后现代思潮,对国家疏离的各种表演均属之。而自由主义的基础是国家,
公民积极参与国家事务是自由主义的理想,这是西方近代史特性。没有民族国家的出现,
就没有自由主义,这恰也是早年欧美的国家范围与公民身分明确的写照。是不是只有在梦
中,解构国家与巩固国家两者可以才同时受到青睐呢?
以台独知识分子为例,他们鼓吹公民自由主义的根本动机,是要透过动员公民参与国
家事务,来培养对“台湾国”的情感。自由主义沦为动员工具,与自发性的近代中国的爱
国情操相比,应该是自由主义好好检讨的讽刺对比。毕竟,历代中国的统治者得以滥用爱
国情操的前提,是爱国情操已经存在;相对于此,用公民身分交换自由权利的自由主义者,
才是裹胁人民臣服于国际机器的真正高级手段。群众爱国的能动性或许溺爱了统治阶层,
但自由主义鼓吹的公民参与,则需要靠由上而下、由外而内的灌输与动员。
然而,以解构国家为诉求的后现代浪漫风潮,与具有巩固国家统治效果的的自由主义,
两者之间虽然看似矛盾,却能在自由浪漫作家面对自己国家时同时出现,也在他们的中国
梦中相结合,这不能不归功资本主义。就算作梦的文学家以为自己反对资本主义,关怀弱
势,同情劳动者,都不免仍依附在现代国家资本主义对他们宣扬理念设下的条件中,上焉
者甚至靠着批判国家的演出不断牟取市场所能提供的好处。
学者
Dirik
因此嘲弄解构者不过
是帮资本主义擦脂抹粉而已。
自清末团练到民初军阀,再到革命党与抗日,包括汉奸在内曾经在近代与当代史上昙花一
现的世世代代的政治菁英,纵有私心,也无不分享某种爱国情操。他们因此能够受到群众
拥戴,懂得群众,确实因此有的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有的自以为高枕无忧。不过,就算
2014年各行业工程师考试备考资料及真题集锦
安全工程师 电气工程师 物业管理师 注册资产评估师 注册化工工程师
国人的爱国情操不时被他们滥用,也不能说爱国是统治者一手煽动的。被驱赶的帝国主义
与今天口口声声自由的海内外观察家,则真真假假的对爱国的中国人表达怜悯,认为他们
受到愚弄。矛盾的是,领导者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尖锐斗争,不能遮掩他们共同的前提,那
就是中国人的爱国情操澎湃激荡,但那也是领导者得以借用与自由主义者今天得以嘲弄中
国人的肇端。
解构国家原为后现代思潮,对国家疏离的各种表演均属之。而自由主义的基础是国家,
公民积极参与国家事务是自由主义的理想,这是西方近代史特性。没有民族国家的出现,
就没有自由主义,这恰也是早年欧美的国家范围与公民身分明确的写照。是不是只有在梦
中,解构国家与巩固国家两者可以才同时受到青睐呢?
以台独知识分子为例,他们鼓吹公民自由主义的根本动机,是要透过动员公民参与国
家事务,来培养对“台湾国”的情感。自由主义沦为动员工具,与自发性的近代中国的爱
国情操相比,应该是自由主义好好检讨的讽刺对比。毕竟,历代中国的统治者得以滥用爱
国情操的前提,是爱国情操已经存在;相对于此,用公民身分交换自由权利的自由主义者,
才是裹胁人民臣服于国际机器的真正高级手段。群众爱国的能动性或许溺爱了统治阶层,
但自由主义鼓吹的公民参与,则需要靠由上而下、由外而内的灌输与动员。
然而,以解构国家为诉求的后现代浪漫风潮,与具有巩固国家统治效果的的自由主义,
两者之间虽然看似矛盾,却能在自由浪漫作家面对自己国家时同时出现,也在他们的中国
梦中相结合,这不能不归功资本主义。就算作梦的文学家以为自己反对资本主义,关怀弱
势,同情劳动者,都不免仍依附在现代国家资本主义对他们宣扬理念设下的条件中,上焉
者甚至靠着批判国家的演出不断牟取市场所能提供的好处。
学者
Dirik
因此嘲弄解构者不过
是帮资本主义擦脂抹粉而已。
回教的中国人爱国吗?
要理性爱国,
爱与喜悦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爱是来自心的感情泳动,喜悦是来自爱张力,加在一起是高兴感动
中国人爱国是走心的多,还是走脑的多?
走心和走脑的都不算多,但今年呈增长态势,最多的还是跟风,望采纳谢谢

中国人爱国花的事例
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教育事业家。 陈嘉庚早在1910年就参加同盟会,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民国成立后,他一再反对日寇侵略,筹款救灾抵制日货,导致工厂被焚,亦在所不惜。“七七”抗日军兴,他在新加坡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首先把南洋各属1000余万华侨组织起来,他被选为总会主席,华侨领袖地位从此确立。陈嘉庚的最大贡献是募集巨款援助祖国的抗战。就1939年来看,他募集的抗战军费为国币18亿元,华侨汇祖国之款11亿元中捐款约占10%。南侨总会抗战义捐约国币5亿元,主要是依靠群众用各种方式劝募。1940年他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视察各战区。访问延安时,所见所闻,综合观感,认定gcdzg是中国人民的希望,表示衷心拥护。1942年,日寇攻占新加坡,他被迫避难印尼,在这期间,陈嘉庚作了自称“俚句”以明志的述志诗,有四句这样写道:“爪哇避匿已两年,潜踪难保长秘密,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谄事故”。他搞到一小包“氰化钾”藏在怀里,随时准备以身殉国,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1945年日寇投降,他安全回到新加坡,受到500个社团的联合欢迎。同年11月8日,重庆团体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md给他高度评价,称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md对他的评价成为历史性的评价;ze及王若飞的祝词:“为民族解放尽了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尽无限苦辛,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庆安全健在,再为民请命”。传诵于海外。 陈嘉庚先生忠公谋国,无私无畏,当国民党当政之时,他反对汪精卫对日言和,斥汪为汉奸卖国贼,后又反对蒋政权贪污独裁,致电美国总统,抗议美国支持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并公开声明不承认伪总统和美蒋条约。 1949年,他应md电邀,回国出席全国政协,参加开国大典。他看到伟大祖国站立起来了,决心定居祖国,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耄耋高年,驰驱祖国南北大地,舟车劳顿,席不暇暖,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对推动华侨爱国大团结、鼓励华侨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他生前叮嘱“把集美学校办下去,把300万元存款捐献给国家”,并一再呼吁祖国统一,弥留之际还对台湾的回归深表关切,体现了一个爱国者的赤诚之心。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先生在京病逝。“陈嘉庚先生治丧委员会”由ze总理担任主任委员,丧仪极为隆重。ze总理dz委员长亲自执绋,廖承志在追悼会上致词。陈毅在吊唁的时候激动地说:“陈嘉庚先生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作为华侨领袖来说,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追随革命,善始善终,值得后人学习。”8月15日首都各界举行公祭,公祭结束后,灵柩南运,专车经过的许多城市,当地党政部门和归国华侨都到车站献花圈致祭,最后在集美鳌园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陈嘉庚先生永息在鳌园中。 陈嘉庚先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不仅中国内地人尊敬他,而且华侨和海外华裔也尊敬他。他的精神在海内外都将永远放光芒。
梅花
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在百花之中,中国人偏爱梅花、偏钟情于梅花呢?是因为它美的缘故么?是的,它的确很美: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孤芳自赏、纯洁无瑕。像一只骄傲的天鹅屹于冰雪间。“千白丛中一点红”。开得刺眼,开得高傲;是因为它美的别具一格的缘故么?是的,它的美的确与众不同。它的美,比起娇艳的牡丹、绚丽的月季、清秀的荷花来说,别有一番风味。是的,即使它不如茉莉清香、不如菊花美丽、不如桃花艳丽,但它的确很美,它的美绽放在风雪中,盛开在风雨里。开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于是当人们饱赏百花之俏丽,走出门外,看到这株傲于风雪之中的红梅,谁能不为它倾倒?谁能不被它征服?谁能不被它别具一格的美丽所吸引呢?是因为它美的精神的缘故么?是的,中国人爱梅花,是爱 梅花傲雪斗霜的精神,爱梅花谦逊的精神。爱的是“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爱的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爱它不怕困难,于无声处,傲然挺立。爱它甘愿在幕后无私奉献的心。爱的是梅花有灵魂、有骨气、有品格的精神。梅花之所以能排在“四君子”之首,正是因为这种傲雪斗霜、谦虚乐观的精神!
中国人偏爱梅花,是因为红梅于中国人有相同的精神。有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精神。那血色的梅花,开得那样娇艳。它敢与风雪争斗,感与风雨撕杀。她是春姑娘的使者,不怕冬姑娘的胁迫,傲然于天地间,飘撒春的芳香、播种春的种子。当大地终于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春姑娘时,她却静静地消逝,化作脚下泥,只留一抹余香荡漾于天地间。看百花齐放,听百鸟齐鸣,看春满大地便欣慰地走了。于是“落红本是无情物,明年冬天再见花。”它的一生就像一部充满欢乐与悲愁的乐曲,从飘舞的雪花奏到缤纷的百花。
幸福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爱情应该像泡腾片,起初风生水起,后来你我不分。好的爱情不会让你心力憔悴,而是让你每天都觉得幸福满满。
快乐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是一种可以愉悦自己
又可以感染他人的情绪
我们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