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的转变过程 在中国加入WTO过程中,美国的态度是怎样的?
在中国加入WTO过程中,美国的态度是怎样的?
在中国加入WTO过程中,美国的态度是怎样的?
在中国加入WTO的过程中,美国政府的态度由百般阻挠到模棱两可,最后才不得不同意中国加入WTO.
中国入世谈判是多边贸易体制史上最艰难的一次较量,在世界谈判史上也极为罕见。自1986年7月10日中国正式向WTO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递交复关申请起,国内外无数次预测这场谈判的时间表。但谁也不曾料到,由于谈判逐步被“政治化”及其本身的艰钜性、复杂性、特殊性和敏感性,这一谈就是15个春秋。中国代表团换了4任团长,美国换了5位首席谈判代表,欧盟换了4位。从1987年就担任GATT(后为WTO)中国工作组主席的瑞士人吉拉德说,当初履新伊始,有人戏称他这个主席也许得干10年。吉拉德不以为然地大笑,岂知到头来竟干了14年半!
中国复关和入世谈判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从80年代初到1986年7月,主要是酝酿、准备复关事宜;第二阶段从1987年2月到1992年10月,主要是审议中国经贸体制,中方要回答的中心题目是到底要搞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第三阶段从1992年10月到2001年9月,中方进入实质性谈判,即双边市场准入谈判和围绕起草中国入世法律档案的多边谈判。
1994年底,因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成员漫天要价,无理阻挠,中国复关未果。1995年1月,WTO取代GATT;同年,中方决定申请入世,并根据要求,与WTO的37个成员开始了拉锯式的双边谈判。从1997年5月与匈牙利最先达成协议,到2001年9月13日与最末一个谈判对手墨西哥达成协议,直至2001年9月17日WTO中国工作组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国入世法律档案,这期间起伏跌宕,山重水复。而最难打的硬仗,莫过于中美谈判,其次是中欧谈判,其中中美谈判进行了25轮,中欧谈判进行了15轮。
中国入世谈判的整个历程,充分体现了以 江 泽 民 同志为核心的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高瞻远瞩和正确决策。江 泽 民 总 书 记 亲自给这场谈判确定了三条原则:一、WTO没有中国参与是不完整的;二、中国必须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平衡。这些原则对入世谈判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
备受瞩目的中美谈判范围广、内容多、难度大,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要价非常高,立场非常强硬,谈判又不时受到各种政治因素干扰。对此,党中央、国务院以大局为重,审时度势,运筹帷幄。jr总理等在最后一轮中美谈判中亲临现场,坐镇指挥。我方代表坚持原则,经过6天6夜的艰苦谈判,这场最关键的战役取得双赢的结果,于1999年11月15日签署了双边协议,从而使入世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谈判的最终成功铺平了道路。次年5月18日,中欧谈判几经周折后也正式达成双边协议。对于这两场谈判,欧美首脑普遍盛赞中国领导人在承诺遵守国际规则和逐步开放市场方面显示出非凡的胆识与魄力。偏爱中国丝巾的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认为,正是由于 江 泽 民 主席从战略的高度正确看待和处理中国入世谈判问题,才使中美这两个世界上最强的谈判对手得以言和。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一个又一个WTO成员,中方力争的焦点是什么?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说,尽管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和企业抗风险能力日益增强,但总体上国内产业素质和竞争力与国外差距甚大。所以,谈判的核心,就是市场开放的速度和力度必须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这是我们的底线。双边谈判的核心问题是确保我国以发展中国家地位加入,多边谈判的核心问题是确保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具体内容包括关税、非关税措施、农业、智慧财产权、服务业开放等一系列问题,而农业和服务业又是双方相持不下的难点。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何保障入世后9亿农民享有合理、平等的贸易待遇并保证其收入增长?服务业是发展现代化经济的主动力,发达国家服务贸易额占其GDP的70%—80%,而我国的这一比例仅为30%左右,如何促使服务业在放开后能有一个稳妥有序的过渡期?
寸步不让的意志比拼,唇枪舌剑的讨价还价,15年来的每一场谈判,中方“从来不打算减少一美元、从来没想少说一个字来求得妥协”。经过艰苦斗争,美欧等发达国家不得不同意“以灵活务实的态度解决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问题”,中方最终与所有WTO成员就我国加入WTO后若干年市场开放的领域、时间和程度等达成了协议。双边谈判的结果是平衡的,符合WTO的规定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这样,第一,我国赢得了过渡期和市场开放的主导权;第二,我国在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作出了必要的灵活反应;第三,迫使谈判对方在谈判中满足了我方一些最根本的要求,例如美国承诺给予我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即最惠国待遇),放弃一般保障条款(即在我国加入WTO后美随时可与我方中断WTO关系的条款),同意放宽高技术对华出口限制等。从长长的入世谈判清单上也不难发现,中方代表为国内产业赢得了宝贵的调整时间和必要的保护手段。
农民对中国加入wto的态度
中国加入WTO对农民来讲还是有益的,因为中国本身是个农业大国,加入WTO可以我国使增加农产品的出口量,提升我国的农产品贸易额,所以我相信绝大多数农民是赞成中国加入WTO组织的,中国农民也从中获了益,还有,说句实话,中国是否加入WTO不是某一群体能做主的,更不是看某一个人的态度,它体现的是国家意志。
二战爆发初期美国的态度是怎样的
完全置身事外。中立。是日本偷袭珍珠港才把美国卷入2战。
埃及对待美国的态度是怎样?
对美国不感冒,过去属于苏联势力范围,反对美以
埃及最近的政策变化会对美国不利,不过不会产生多大影响,最坏就是发表对美国在中东政策的不满意见
当年中越战争时,美国的态度是怎样的?
中越战争的时候正是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越南紧跟苏联对抗中国,美国看着高兴的很。
引用:中越战争中美国的角色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句话是世界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至理名言。
(一)
建国之后,中国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台湾问题上,与美国数度交恶。但随着60年代中苏分裂之后,中国逐渐被共产主义阵营抛弃,成为孤家寡人,环顾四周,并无一个朋友。前苏联更是想利用越南达到对中国在战略上的全面包围,形势对中国极其不利。
而此时的美国也好不到哪去。在越战中日益不利,失败已成定局。通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了解到了中国的力量,美国国内开始有人主张同中国全面发展关系,希望通过中国遏制前苏联在亚洲扩张势力。
这一点,竟然同中国的利益惊人的一致。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尽弃前嫌之后开始了关系正常化的程序。中美接近对越、苏无疑构成重大威胁,前苏联加速拉拢越南,而越南在南北统一后,立即开始了反华的举动。终于导致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开始。
(二)
中美两国在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问题上是否达成过协议,至今仍旧是个谜。不过可以肯定的是,dp访美归来立即发动了进攻战役,至少是得到了美国的默许。而美国之后的表现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战争爆发后,以前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南斯拉夫除外)强烈谴责中国的“侵略”行径,并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对中国进行制裁。同时,前苏联塔斯社和电台还谴责了美国对中国发动入侵的纵容和默许。真理报表示dp在访美回国的第三天就发动了进攻,“因此不管如何掩盖和扭曲,也不能遮掩美国对这场战争应该负的直接和间接的责任。”
战争第一天,美国国务院虽然发表了要求中国立即停止武力行为,撤回军队的宣告,可是这份宣告还同时遣责越南入侵柬埔寨。在随后召开的安理会紧急会议上,中苏分别拿出谴责对方的提议,反倒是美国人十分难得地当一回第三者,袖手旁观地评判是非。1979年2月25日安理会上,由于中美两国联手,联合国同意被推翻的波尔布特政府(红色高棉)代表发言,结果前苏联代表卡拉莫夫退席以示抗议。由前苏联提议的对中国的制裁也就不了了之了。
(三)
据未经证实的讯息,美国在中越战争期间还为中国提供了“援助”。
战争爆发后,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迅速向北部湾集结,给人一种中美联手作战的感觉。
同时,美国还向中国提供了前苏联军队在边境集结的卫星图片,随时跟踪,随时向中方报告。还有更为具体的传闻:1979年3月初,当解放军利用优势兵力包围越军316师时自认为胜卷在握,而美军卫星却发现316师只是越军的诱饵,解放军已被越军主力反包围,情况十分危险。于是美国迅速通知了中方,使中国军队躲过了一劫。
不管上述传闻真实与否,但就国家利益而言,美国在当时确实和中国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因为在冷战时期,“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美国深谙此道。
现在中国对于日本的态度是怎样
....纠结,斗争和作并存
官方不可能和鬼子断绝和作,但磨擦不断,R本是全民皆兵,全国皆兵,R本的商会企业都不是好鸟,中国方面没这些意识,贪官多,汉奸多,卖国贼多
中国对美国的态度
你完全不懂经济就少说点嘛,中国现在抛售美国国债就等于兔子想以自杀的方式饿死狼,狼固然会饿肚子一段时间,但是兔子呢?挂了!想想看我们天天讨饶西方承认我们“市场经济地位”是为了什么吧,再想想n年前我们为了加入wto付出了多少吧,悲剧呀,无知要有个限度的说……
没有永远的朋友,国家间交往都是为了获取利益.中国自然是如此,对美国态度也是变化的,对我国利益造成损害,我国就强硬地宣告---暂时对待争端是不会动武的---对我国有好处,我国扩大交往双赢,举行会谈,友好访问等向外给美国面子.
【O.o】
中国现阶段对les的态度是怎样的?
法律好像没采纳也没反对。。。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观念吧。父母同意。就一切顺利了。。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