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贵和薛仁贵 唐代名将张士贵,被小说抹黑的千古英雄
唐代名将张士贵,被小说抹黑的千古英雄
张士贵,原名叫张忽V(读lu,山崖的意思),字武安,在河南三门峡的卢氏县出生,倒追三代,张士贵家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爷爷叫张和,是北齐的车骑将军,拥有开府权。
北齐被吞并后,张士贵的父亲,来到隋朝做官,从陕县主簿做起,在宜昌参军,因为军功,官拜大都督。
张士贵从小也是练武习文,史书上记载,小伙子臂力不错,可以拉一百五十斤的强弓,类似薛仁贵,射程远,据说箭法还不错。
长大后,因为父亲的原因,小张也想参军,立军功,达到父亲和爷爷的高度,但是杨广的高句丽战争,全国大范围的暴乱,进入军队已经没有前途了。
作为大家族,在乱世之中,首先想到的是自保,组建民兵,建立堡垒,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豪强就是这么干的,直到北魏统一北方,这些人才慢慢进入官场。
这证明,遭遇乱世,大家族的号召能力是很强大的,有很多依靠他们生活的农民,东家一招手,别无选择,只能起来干革命。
张士贵组建的盗匪集团,在河南一带很有名,江湖人称忽V贼,干的是对抗官兵,攻城略地的大生意。
不过在河南,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在瓦岗、集中在李密身上,打败官军,占据粮仓,佣兵几十万,将隋朝的主力军队,都牵制在洛阳一带。
关于张士贵是什么时候投降李渊的,史书上记载,在公元617年,也就是大业十三年,李渊和屈突通的部队,都占据了一半潼关,李渊带着小分队,找洛阳附近的李神通,和娘子军平阳昭公主,集合。
平阳和李神通的部队,都已经发展了相当的规模,此后围攻长安,留在潼关的部队,交由刘文静负责,牵制屈突通。
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杨侑投降,李渊顺利进入长安,此后屈突通只能放弃潼关,撤向洛阳。
在稠桑,也就是现在河南灵宝市北的黄河南岸附近,被刘文静率领的骑兵部队,追上,双方爆发冲突后,屈突通投降。
仗打完了,李渊也没着急让刘文静回来,而是慢慢收降附近的民间武装,刘文静和屈突通冲突的地区,灵宝,在河南三门峡境内,既然到了三门峡,当地武装张士贵也不能幸免,投降李渊,由刘文静管辖。
公元618年,杨广被杀,李渊称帝,张士贵被封为右光禄大夫。
武德元年,张士贵被征调,整编给李世民,担任马军总管,讨伐薛举和薛仁杲;
武德元年末,张士贵进入河南,负责押运粮草,被王世充发现,大将郭士衡带着部队,过来劫道,张士贵亲自领军,带着手下冲锋,竟然把来劫道的郭士衡给打败了,这是史册上,为数不多,老张独立领军的经典战役;
武德二年,苏经在河南反唐,被张士贵镇压,随后跟着秦王李世民,渡过黄河,进入山西,镇压刘武周的势力;
武德三年,张士贵返回老家,进入河南,配合李世民,打败王世充和窦建德;
在战场上,张士贵因为骑马射箭的水平,成为马军总管,担任李世民军队的先锋,这也是后来薛仁贵投军,穿着白袍,骚气的一路在前锋营领跑,斩杀敌将,被李世民发现的重要原因。
仗打了这么多,张士贵逐渐成为秦王府的亲信,不过天策府成员众多,人才济济,老张在里面,显得很普通,没有什么显赫的地位,史书上,介绍的天策府成员,也很少有张士贵的大名出现。
直到玄武门之变后,张士贵成为玄武门长上,负责守卫玄武门。
按照唐朝的官职,长上,属于长安城禁卫军低级将领,真实手下也就是20来人,九品官,但是根据玄武门的重要性,张士贵的官职和实际管理人数,肯定要高大上的多。
虽然主业是看护玄武门,不过张士贵的工作也不会太苦闷:
贞观七年,四川、云南、贵州一带,发生暴乱,张士贵被任命为行军总管,负责镇压,这次发生暴动的,是少数民族仡佬族,张士贵进入山林,在原始森林和山洞之间,平定叛乱,作战环境比较艰苦,却树立了极高的威信;
贞观十五年,草原民族薛延陀,入侵中原,李世民任命五路大军进行反击,其中一路就是张士贵的部队;
贞观十六年后,张士贵被外放地方,成为兰州都督和幽州都督,此后被罢官;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准备远征高句丽,在年末,曾经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的老家伙们,告别了安逸的老年生活,重新穿上战甲,包括尉迟敬德、张士贵,老张被任命为辽东道行军总管,尉迟敬德为第一马军总管。
薛仁贵穿着白袍出风头时,李世民询问的,正是张士贵,后来薛仁贵被提拔为游击将军。
贞观十九年,高句丽战争结束,李世民带着遗憾,返回了长安,在中央,皇帝和大臣们,讨论继续对高句丽用兵,为了征集粮草和士兵,张士贵被安排做了茂州都督。
茂州的位置,大概在四川的北川和汶川一带,贞观七年,张士贵镇压少数民族叛乱的事件,给李世民留下的印象很深。

因为繁重的徭役,这几块地方,再次发生暴乱,张士贵以本地兵为主,征调右卫将军梁建方,平息叛乱。
在平息茂州叛乱后,张士贵已经六十多岁了,李世民体恤这些老兄弟,给张士贵了一个肥差,出任扬州都督府长史、金紫光禄大夫。
从隋朝开始,扬州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扬州都督的官职,要重要的多,当时都是中央领导兼职,张士贵当长史的这段日子,扬州都督的人选是长孙无忌,实际的地方土皇帝,还是张士贵。
李治上台后,永徽二年,张士贵再次返回中央,担任左领军大将军,直到永徽四年,辞职,在长安养老,爵封虢国公。
显庆二年,也就是公元657年,张士贵跟着唐高宗李治,东巡洛阳,因为体力不支,于六月三日去世。
公元1972年1月,在陕西礼泉县,被发现了一个墓穴,墓碑上写的是大唐故辅国大将军荆州都督虢国公张公墓志铭,张士贵的生平事迹,都记述在了上面,同时记录了为张士贵写墓志铭的,是唐朝宰相上官仪。
3xm中文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 张士贵和薛仁贵 薛仁贵简介及生平,薛仁贵是哪个朝代的人?
- 张士贵和薛仁贵 名将薛仁贵到底有几个老婆又是谁
- 薛仁贵的五个儿子 薛仁贵的后代 薛仁贵的儿子及后代的资料介绍
- 薛仁贵家媳妇叫什么 薛仁贵的老婆是谁?薛仁贵有几个老婆?
- 唐朝名将薛仁贵是怎么死的 薛仁贵简介及生平,历史上的薛仁贵是哪个朝代的人?
- 薛仁贵的五个儿子 薛仁贵的儿子及后代介绍,五个儿子在唐朝都声名显赫
- 薛仁贵家媳妇叫什么 薛仁贵的老婆是谁?薛仁贵有几个老婆
- 薛仁贵妻子 薛仁贵的儿子及后代,五个儿子在唐朝都声名显赫
- 薛仁贵的后代子孙 薛仁贵的孙子为什么会反唐?薛门后人的人生结局
- 中国历史名将 一代名将张士贵,他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