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是改变台湾的吗 将经国对台湾历史影响
将经国对台湾历史影响

蒋经国对台湾的贡献
1969年,60岁的蒋经国接任"行政院"副院长,开始接手管理整个政府。在这之前,他已拥有完整的党政军资历,当过"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国军退休人员辅导会"主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国防部"副部长,蒋经国担任"行政院"副院长时,台湾"外交"刚好进入最困难的时期。国际局势出现重大变化,一方面第三世界国家的外交力量加强,另一方面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恶化,使得中美战略联盟的空间扩大。1972年蒋经国接任台湾"行政院长"那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上海公报》,接着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正常化,台湾"外交"上受到严重的打击,面临了空前的考验。这年蒋介石身心交瘁,昏迷不醒,由蒋经国独撑大局,1973年,在台湾社会处于强烈的外交挫折感之际,他宣布提出一项大规模的经济发展计划"十大建设",预计在五年之内迅速完成"南北高速公司"、"中正国际机场"、"铁路电气化"、"北回铁路工程"、"苏澳港工程"、"台中港工程"、"大钢铁厂"、"大造船厂"等能源、交通和重工业制造等基础建设,以快速地将台湾推入高度开发的社会。事实上,由1950年到1970年大约二十年间,台湾已完成由农业生产到轻工业生产的初期累积,1971年台湾对外贸易首次出现顺差,这或者也是现代史的首次,接下来势必要进入重工业的发展阶段;虽然如此,蒋经国的"十大建设"因规模过大,向外贷款过巨,仍遭到经济专家的质疑,认为这项计划将拖垮财政,不过他却以"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力排众议。事实上,他的考虑是多方面的。简易地说,当外在局势难为时,蒋经国将资源大量投入内部的建设上,使得人民建立信心并从中确认自我的价值。
毫无疑问,无论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那是台湾历史上的黄金岁月,走过那一段路的台湾百姓都记得,自己如何买下第一间漂亮的公寓房子,创办第一间公司,接到第一张海外订单,走上第一趟海外之旅等等。
台湾的历届领导人哪个最好,哪个最坏
当然是蒋介石先生最好,蒋先生一生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当年南越海军侵略西沙群岛,蒋先生说:如果中共不出兵,我出兵.我军的军舰要穿越台湾海峡时,副官向蒋先生报告此事,蒋先生只说了一句话:西沙战事紧啊.副官心领神会.我军舰艇穿越海峡时,台湾守军打开探照灯为我军照亮海面.抗战八年,蒋先生领导中国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斗争,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都是蒋先生的丰功伟绩. 最坏的当然是李登辉,这个中华民族的败类,是个数典忘祖的王八蛋,一心搞台湾独立,必定会遭到所有中国人的唾弃.。
蒋经国为什么不允许蒋家后代涉足政治
原因: “江南命案”的发生,使蒋经国认识到,弄不好他会被后世戴上一顶“独裁暴君”的帽子。
同时,对维系蒋氏独裁统治极为不利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台湾经济、文化的高度外向性。在一个小而准开放的社会,独裁统治面临巨大的国际道德非议。
对蒋经国而言,孝武个性冲动,女儿孝章因婚姻之事长年避居美国;个性较内敛的幼子孝勇成为最适合的接班、襄助政务的人选。据蒋经国的副官翁元回忆,每周二、五是蒋孝勇向父亲报告各种公私杂务的日子,也因为可“上达天听”,敏锐的“官场”人士纷纷向太子靠拢。
蒋经国也安排许多青年才俊,与蒋孝勇有较多的合作与互动机会。但无论如何,蒋经国晚年一句“蒋家人今后不能也不会参选‘总统’”,终究终止了“蒋家王朝”的命脉。
扩展资料: 1978年3月,年近古稀的蒋经国出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成功地“子承父业”。而他培养接班人的计划,已早早开始。
蒋经国有3个儿子,长子蒋孝文,次子蒋孝武,三子蒋孝勇。蒋孝文从小被娇生惯养,是出名的纨绔子弟、不良少年。
在蒋家三公子中,蒋孝武是最被看好的。他生性沉稳,年少时很少惹是生非,因此深得蒋介石父子的欢心。
当年,蒋介石满怀希望这个孙子能够进入军界,掌握军权,所以给他取名孝武。为了让他接受正规的军事化教育,蒋介石还把他送到德国,后来因为蒋孝武对军事不感兴趣,又转学政治。
蒋经国对蒋孝武的培养路数,一开始就基本是对蒋介石培养他路数的复制。蒋经国从1976年起便让蒋孝武进入情报部门,之后使其担任多个部门要职,涉足了党务、军特、宣传等重要系统。
并且,为了不使兄弟争权,蒋经国没让三子蒋孝勇涉足政界,而是安排他进入商界。 在接班的问题上,蒋孝武也曾踌躇满志,甚至在形象设计上也很费心思。
蒋孝武遗传了母亲蒋方良的黄发蓝眼,但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具备“炎黄子孙”的血统,他把头发染成了黑色,同时,他还让专家特地设计了一种隐形眼镜,只要戴上它,眼睛就变成了黑色。 这样,在接“中国人”的班时,就不会显得不伦不类。
当然,蒋孝武也不是没有“缺点”。蒋孝武的私生活比较放纵,绯闻很多。
1968年8月,正在德国留学的蒋孝武与年仅17岁的瑞士籍华裔姑娘汪长诗邂逅相遇,半年后两人即在美国结婚,并生下一儿友松、一女友兰。 但很快,汪长诗察觉丈夫身边时有女影星出没。
于是,争吵随之蜂起。在汪长诗离家出走以后,蒋家所有人都极力挽回汪长诗。
而结婚7年的蒋孝武与汪长诗,最终选择了离异。此事曾使得蒋孝武在蒋经国心目中的地位跌落谷底。
为使蒋三世接班,蒋经国开始重用既无个人班底又对蒋家绝对忠诚的第三代人物,如陈履安、宋楚瑜、连战等人,目的就是让他们逐步抓到实权,以便为蒋孝武接班护航保驾。然而,“江南命案”的发生直接导致蒋经国传子部署失控。
蒋经国只好将蒋孝武“流放”到新加坡任“商务代表”,请好友李光耀代为看管。蒋孝武从此淡出政坛,蒋经国的接班人计划也就彻底破产了。
蒋氏一族,至此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在近百年之中国历史中,蒋氏背影模糊,但又影响非凡。
时至今日的两岸相持及至统一问题的争拗仍源于蒋介石当年的意气与选择。中国正面临千年未见之大变局,而大历史格局中的蒋介石,经过时间的淘洗,正在变成历史,也在变成某段故事中的某段箴言,供后世观叹,也供后世在其巨大的争议声中,寻求他的历史定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蒋经国终止蒋氏政治命脉:蒋家后人不能参选“总统”。
台湾光复这个伟大胜利对世界有何历史意义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地区日军投降仪式在台北举行,宣告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结束,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这一天即为“台湾光复日”。60年后的今天,回望台湾光复的历程,倍感台湾光复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
一、台湾光复,洗雪了中华民族在甲午战争中遭受的奇耻大辱,是中国人民英勇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成果。日本帝国主义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了洋务派苦心经营的中国新式陆海军,依据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割让台湾;向日本支付2.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日本还得到了西方列强在华已有的一切特权。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的国势和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列强在华的争夺走向激化,把中国推向了被瓜分的边缘。而日本则迅速崛起,取得了与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平起平坐的地位,开始跻入侵华强国的行列。
日本帝国主义侵吞台湾后,还妄图吞并全中国,由此引发了中国的全国性抗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之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成为战胜国。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中国由败而胜,因而得以洗雪甲午战争的历史耻辱,一举收复东北、台湾。
可以说,收复台湾,是中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巨大民族牺牲、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成果和应得报偿之一。二、台湾光复,表明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这无疑进一步加固了日后两岸统一的历史依据和国际认同。
中国在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中,参战最早,时间最长,牺牲最大,贡献最多。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在几乎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单独抗击日本法西斯达十年之久。
中国抗日战争对于稳定东方反法西斯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迫使日本放弃北进,推迟南进,有力地支援了苏、美、英等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使盟国得以顺利实施“先欧后亚”战略。如果没有中国的坚强抗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整个进程将被打乱。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方反法西斯战争出现了两个战场,即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仍抗击着日本70%的陆军和近1/3的海军。
中国战场始终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之一。盟国陆军没有参加对拥有100余万兵力的日本陆军最大的战略集团中国派遣军的作战,相反,中国远征军却先后两次入缅,参加了印缅战区对日本南方军和缅甸方面军的作战,并担负起缅南防御和缅北反攻的主力。
正因为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伟大的历史性贡献,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因此同盟国在战时就通过《开罗宣言》,确认台湾归还中国;在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时刻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再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并且在战后,盟国支持当时的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及盟国间的协议,从日本手中收复台湾,日本也不得不履行将台湾归还中国的承诺。
三、台湾光复是两岸人民共同奋斗的成果,在反侵略斗争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念,成为两岸统一的心理基础。甲午战争后,台湾被割让。
在日据时期,多数台湾民众始终如一地坚持台湾为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把台湾和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他们前有武装抗日、后有文化反抗运动直到光复,进行了长达50年的反日斗争。抗战期间回到祖国大陆参加抗日斗争的台湾同胞达5万人之多。
在反对外国侵略斗争中,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一理念牢牢地植根于两岸人民心中,成为两岸统一的民族心理基础。
四、世界各国普遍承认台湾归还中国的国际法文件。当今,世界主要国家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不是主权独立国家。
这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巩固了日后两岸统一的国际法律基础。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四项有关台湾问题的具有国际法律效力的文件,即中国《对日宣战布告》、《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无条件投降书》,均明确无误地确认或承认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法律地位。
不仅如此,在当时的中国政府正式收复台湾后,世界各国,包括西方主要国家,都以多种方式对《开罗宣言》等的法律效力及台湾回归中国予以确认。1949年11月1日,英国外交官在下院作证时说:“是根据《开罗宣言》,中国当局在日本投降的时候对该岛加以控制,并在此后一直行使着对该岛的控制。”
1950 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台湾问题发表声明。声明确认联合国大会于1949年12月8日通过的决议所重申的对中国的原则:尊重中国领土完整;要求一切国家避免在中国领土内获得势力范围或建立由外力控制的政权,或谋求特权。
声明重申《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关于台湾归还中国的规定,明确表示“过去四年来,美国及其他盟国亦承认中国对该岛行使主权。”同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举行记者招待会,解释杜鲁门的声明。
他说:“中国人治理台湾已有四年,美国和任何一个盟国都没有对这一占领的权威性提出疑问。当台湾成为中国的一个省的时候,没有人对此提出过律师的疑问。
这是被认为符合过去的承诺的。”尽管在冷战前期,出于政治需要,某些国家官员在个别场合曾经对《开罗宣言》的法律性质表示过质疑或异议,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大国在。
台湾回归的历史意义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
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
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
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
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
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
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
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
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
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
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
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
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
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
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
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
实现祖国统一对台湾地区的意义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是和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历史题:为什么称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三国时,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万余名官兵“浮海求夷洲及澶州”。
详见《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当时孙权的这支部队在台湾驻扎了一年时间,后因军士水土不服才返回大陆。
详见《临海水土志》。这是台湾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政权统治及驻军记录。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宗主权属于中国。 《隋书·流求传》载:公元607年、610年,隋炀帝(杨广)曾两次派人到当时称为“流求”的台湾岛。
第二次率兵万余人,从广东潮州起航,经一个多月的航行,到达流求时,流求人以为是大型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这是中国军队第二次来到台湾。
《元史·琉求传》载:元祖至元二十八年九月,海船副万户杨祥请以六千军往降之。 。
冬十月,乃命杨祥充宣抚使,给金符,吴志斗礼部员外朗,阮鉴金部员外朗,并给银符,往使琉求。这就是忽必烈派人到台湾宣抚的记录。
元代在澎湖设立巡检司,并课税。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曰,澎湖“地隶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职巡逻,专捕获”,兼办“盐课”。
明代,日本曾企图进攻“鸡笼”,琉求国派使者通知中国防备。《明史·琉求传》载:四十四年,日本有取鸡笼山之谋,其地名台湾,密迩福建。
尚宁遣使以闻,诏海上警备。台湾位于大陆与琉球之间,从这里可以看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不是琉球的领土。
明朝在澎湖驻军。 《明史·兵三》中记载:天启中,筑城于澎湖,设游击一,把总二,统兵三千,筑炮台以守。
明朝中叶,福建巡抚黄承玄基于当时倭寇侵扰中国,提出要加强澎湖防卫,并随时察视台湾。当时台湾北部的居民主要居住在鸡笼和淡水两个渔港,为防御的重点。
详见《明经世文编·黄承玄》。 1603年,沈有容率军到台湾,驱逐倭寇。
详见《东番记》。 明末,盘踞在台湾的海盗郑芝龙降明。
经福建巡抚熊文灿的批准,郑芝龙从福建向台湾移民。郑芝龙是郑成功的父亲。
详见《赐姓始末》,黄宗羲著。 以上历史,都是台湾在被荷兰人侵占前的历史。
荷兰政府不是统治台湾的第一个政府。早在三国,台湾就是东吴的统治下,说孙权到台湾当海盗毫无依据。
孙权的部队从台湾带回原住民,并不能说明中国对台湾没有主权,也不是做海盗的依据。荷兰人才是入侵台湾。
台湾的宗主权属于中国,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就连荷兰人在《巴达维亚城日记》中也说:“台湾原是中国皇帝的领土,是我们和中国签了协定,才可以在这里通商。
这个协定并不是和中国政府签的,而是和驻福建的军方、衙门签的,是他们默许的。”正因为这个协定的不正规,所以到现在,我还没有在史书中看到这个“协定”的名称。
郑成功在致荷兰殖民总督揆一的《谕降书》中严正指出:“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 ”“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台湾在清代建省。 台湾后来在甲午战争时被李鸿章割给了日本。
后来,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由蒋介石出面直接在条约中索回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另外国民党并不是要台湾独立,那是民进蒋介石和蒋经国从来没有这个念头,国民党也从来没有这个党纲,想独立的是民进党。
以上这是我在05年10月12日11点22分为ctchaozi 解答的答案, 楼上的厉害啊,一字不漏!谢谢引用我的答案!。
台湾历史
大姐(大哥),首先告诉你,西班牙.荷兰.日本 占领台湾时台湾国旗就像现在那些西班牙.荷兰.日本的国旗一样,他不可能再设计一个国旗,除非台湾独立。
而且如果你的家属有与那些国家的人是亲戚关系的话,那么有可能有外国血统,但也不一定,但你说你是头发眼睛都是棕色的,我认为应该没有其他国家的DNA(我也是头发眼睛都是棕色的,可我爸妈头发眼睛都是黑色的)。 说道印象,不能说是深刻(这是褒义词)而是他们对我们的侮辱!他们用奴化教育来教育你们台湾同胞的祖辈,并不准许他们讲国语,时常侮辱他们,抢其财产,把他们像奴隶一样对待,直到“光复”后,许多人也是重新学习国语。
可以说他们态度对与无数台湾同胞是一种侮辱!!!。
经济对台湾回归的作用
台湾回归的重要意义:
台湾的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中国的软肋,距离福建只有100多公里,将位于中国漫长海岸线的中间位置,和日本侵占我国的硫球群岛等形成了一条漫长的弧线,就是所谓的第一岛链。中国如何冲破第一岛链,从而摆脱美日的钳制真正走向蓝海是我们当前的重点,也是台湾的战略位置价值所在。海洋成为现在世界的大动脉,资源丰富,现在很多资源已经探明的储量是陆地的几倍甚至几百倍,这样一个巨大的能源基地将是人类未来发展的主要战争。而国际之间的货物交流大部分是通过海洋来完成,在海洋时代,凭借控制海洋而走向富强正是西方国家强大的秘诀。失去了海洋控制权就等于自杀,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就是从海洋开始的,这个值得我们永远记忆。正是基于上面的种种原因,我国已经看到了这危机,所以战略中心也有陆地转向了海洋。
台湾正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心,距离大陆只有几十海里,距离日本和霉菌的前方军事基地也不过几百海里。如果落到敌人手中进而联合各处军事基地,就等于是扼住了我们的咽喉,也是在我们心脏上面的一把尖刀。对于敌人强大的远程轰炸和运输能力,我们就基本上失去了战略后方的意义,而且我国比较发达的地方都在台湾周围,一旦遭到打击后果不堪设想,可以说失去台湾,就等与将自己完全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
但是一旦我们收复台湾,就可以以台湾为中心,建立强大的远程雷达站,在配合即将登场的航母舰队,和各种战机把敌人的火力圈前压几百海里。这样我们就可以整合我们中原的军事部署,减少军费开支,大大减轻内陆的军事压力。而且在经济上两岸的融合也必然可以带动中国经济达到一个新的高峰,配合国家经济升级的目标。对我国民族团结和提高人民的士气的积极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对于美日军事同盟的存在也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在关键时刻我们就可以利用航母舰队配合潜艇群和远程巡航导弹对美日联盟进行战略上的分割,让其首位不能相顾。那么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军事优势将完全被中国所取代,再配合西线的出击,那么我们被动的局面将彻底改变!
我们在收复台湾之后,就可以想南海方向增加压力,逐渐收回被侵占的岛屿,成立南沙军事司令部,进而控制马六甲。那么霉菌经营东南亚的梦想也不能得逞,而印度想要进入太平洋的计划也只能成为幻想。
- 上一篇
inpods12蓝牙耳机 我想买个品牌的蓝芽耳机 就是打电话用 不听音乐,电池耐用点 通话音质好点就行,哪个牌子的 好啊
我想买个品牌的蓝芽耳机 就是打电话用 不听音乐,电池耐用点 通话音质好点就行,哪个牌子的 好啊 我想买个品牌的蓝芽耳机 就是打电话用 不听音乐,电池耐用点 通话音质好点就行,哪个牌子的 好啊这些牌子都
- 下一篇
舟中二首其一赏析 寄远其四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寄远其四原文 翻译 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寄远其四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 玉箸落春镜。坐愁湖阳水。闻与阴丽华。风烟接邻里。青春已复过。白日忽相催。但恐荷花晚。令人意已摧。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