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简述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 历史上曾因只读书不思考而犯错的事例
历史上曾因只读书不思考而犯错的事例 纸上谈兵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
历史上曾因只读书不思考而犯错的事例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
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
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
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
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扩展资料:
纸上谈兵的质疑: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还是有很大错误的,准确地说实际应该是竹上谈兵,木上谈兵,帛上谈兵。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还在看竹简,比他早的赵括是不知道纸为何物的。
现在的考古发现最早的纸在西汉就出现了,比传统的说法,蔡伦造纸的东汉时期要早。
赵括纸上谈兵导致了长平之战,以下是长平之战简介: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五年4月至周赧王五十五年9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
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见战国历史分期)。
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纸上谈兵
很赞哦! (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