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为什么空气中的氮气不能直接用作氮肥

火烧 2016-11-09 11:26:28 1182
早在1895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就曾发表过震惊世界的演讲:“由于大洋彼岸智利的硝石矿蕴藏量有限,矿藏资源日益枯竭。一旦没有了智利硝石,那么欧洲土地中的氮会日渐减少,收成便会一落千丈。”他向全世界的化学家发出呼吁,要全力以赴,解除“氮荒”的威胁。 克鲁克斯

早在1895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就曾发表过震惊世界的演讲:“由于大洋彼岸智利的硝石矿蕴藏量有限,矿藏资源日益枯竭。一旦没有了智利硝石,那么欧洲土地中的氮会日渐减少,收成便会一落千丈。”他向全世界的化学家发出呼吁,要全力以赴,解除“氮荒”的威胁。

克鲁克斯的演讲是不是危言耸听、杞人忧天呢?我们都知道空气中含有78%(体积)的氮气,怎么会有“氮荒”呢?

植物在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氢、氧三种元素,就可合成淀粉、纤维素和脂肪。可是构成生命的基础——蛋白质,除了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外,一般都含有16.5%的氮。因为,蛋白质是由20多种氨基酸相互结合而成的复杂化合物。每种氨基酸中都含有氨基,氨基中都含有氮。可以这样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而没有氮,也就没有蛋白质。

尽管空气中有大量的氮,其总量为4000万亿吨,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上空就有氮近1000万吨。不过,空气中的氮都以氮气形式存在,植物不能吸收。就好像航行在大海中的人们,虽然到处都是水,却很难获得可以解渴的水。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氮气分子,是由两个氮原子以牢固的化学键结合在一起。所以,氮气在常温常压下,性质稳定,个性孤独。虽然,氮气笼罩着植物,可是植物仍然患“氮素缺乏症”。


植物只能吸收含氮化合物中的氮元素。某些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将氮气变成氮的化合物供植物吸收。雷雨时,闪电会使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的化合物,随雨水落到田里。人们还把植物的茎叶、动物和人的排泄物施放到田里。这一切都增加了一些土地里的含氮的化合物,但是跟植物从土地里吸收的氮素相比,真是杯水车薪,入不敷出。长此以往,土地中的氮素越来越少,不是要发生“氮荒”吗?可见,克鲁克斯的大声疾呼是有科学根据的,人们必须居安思危。

田地的植物因缺乏氮而敖敖待哺,而空气中大量的氮气却在飘忽游荡,爱莫能助。一定要想办法把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植物能吸收的氮的化合物。

从本世纪初开始,就有化学家研究把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的化合物,称为氮的人工固定。经过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人们终于找到了办法。当把氮气和氢气的混和气体,在高温(约500℃左右),高压(约30000百帕)下,应用铁作催化剂,可以生成氮氢的化合物——氨。然后将氨制成硫酸铵、碳酸氢铵、磷酸铵、硝酸铵或尿素等各种氮肥。

如果将一平方千米土地上空的氮素全部制成氮肥,把这些氮肥施到田里,可以增产粮食四百多亿千克,将使我国每人每年增加口粮约40千克。

我国已经建立起规模宏大的化肥工业。化学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就是要用最低的消耗,从空气中索取更多的肥料,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大量的化肥,生产更多的粮食和农副产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