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伊拉克打仗段子 古装剧中的打仗套路能赢么
古装剧中的打仗套路能赢么
“大战三百回合”怎么拍?
古装影视剧中最经典的古代战争呈现是:先摆阵,然后双方各出一员大将,这时镜头会有一些描述,两个将军骑什么马,着什么样的盔甲,拿什么样的兵器。
随后,千军万马看着两人“单挑” ,你来我往,大战三百回合。
不分胜负的情况下,两军各自回营吃饭睡觉,当晚有一些感叹战斗或节外生枝的剧情发生。
次日再战,一方把另一方斩于马下,得胜一方的军队蜂拥而上,一阵撵杀,输的一方被冲击得溃不成军,一场仗到此结束。
其实,在古代小说中,这样的重头戏在原文可能只有一句话“大战三百回合” ,给影视改编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的同时也限定了情境。
在由上海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广局)主办、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承办的陆家嘴读书会“铁蹄刀剑下的魏晋南北朝——复原古代战争真相”活动中,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讲师李硕认为,上世纪90年代在把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拍成电视剧的过程中,是用上述方式来将小说文字转化成战争场面的,许多古典小说小人书的配图同样也是这样呈现,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环境里面成长起来的人们,是透过演义小说里打仗的套路来了解古代战争的,而这样的了解是不真实的。
北魏骑马武士陶俑 1953年陕西西安草场坡墓出土
1996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奖项的《勇敢的心》以13至14世纪英格兰的宫廷政治为背景,讲述苏格兰起义领袖威廉·华莱士与英格兰统治者斗争的故事,其展示的冷兵器战争场面的激烈和真实给观众留下了震撼的印象,当时在上大学的李硕却有种颠覆的感觉。

相比西方对冷兵器战争的再现程度,他的疑惑是,中国古装影视剧中九宫八卦阵、一字长蛇阵、阴阳阵这些阵势是怎么来的?也就是说,这些听起来、看起来非常玄幻的阵势列出之后,观众也只有玄之又玄地接受,但观众希望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影视剧呈现的战争在现实层面有合理的逻辑支撑使其成立吗?它们是一种可信的还原吗?李硕说:“中国史书关于战争的记载很少,而且没有太直接的细节描写。
但是西方从古希腊、古罗马以来关于战争的记载既多又详细,那些作者一般切身经历过战争,真正打过仗的大人物很多都能写回忆录,能把战争的过程记载下来,作者甚至是统帅本人。
比如古罗马的名将凯撒,后来差一点当了皇帝,打仗非常厉害。
他打内战写了《内战记》 ,打高卢写了《高卢战记》 ,非常地真实,也非常地生动。
”
李硕认为,相比较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欧洲人对于战争历史的记载意识是“独一份”的,这让他们在拥有了电影、电视技术以后,拍他们自己的历史题材作品,所表现的古希腊、古罗马战争非常真实。
依靠细致的记录,观众“能够看到骑士是这么打,步兵是那么打。
这跟我们演义小说的形式,甚至武侠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
然而,曾经纵横欧亚大陆的草原文明虽然能征善战,却大多没有文字,没有记载留下来。
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历史战争的演义作品,世俗化的小说在普罗大众之间流行,而欧洲人关于历史战争的记载则是偏精英化的,不是给大众解闷、虚构的,它注重真实。
李硕认为,自网络时代以来,欧美的大众文化突然流行起来,有压倒精英文化的势头,其中一个表现是玄幻的东西多了,借助电子游戏、漫画的形式重新讲述他们的历史和文化,这些内容其实是不太真实的,“大众文化能解闷就行,人会飞,觉得很好玩” ,所以李硕在研究中国古代战争的具体形态时主张把文学色彩的东西去除掉,还原真实层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