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论文 如何推动两岸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论文800字
如何推动两岸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论文800字
台湾一场领导人选举结果对两岸关系的影响绝对是深远的,两岸关系将从此发生新的转折,在双方共同承认“九二共识”这一重要原则与基础上,两岸关系将从充满危机与紧张走向缓和与稳定。
2008年5月20日,台湾地区当选领导人马英九上台执政,海峡两岸关系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此之前,民进党“执政”八年,由于其大力推行台独,两岸关系蒙上了厚厚一层冰。
马英九执政以后,对大陆政策会更加灵活、创新。
政治上承认“九二共识”,经济上推出“ECFA”,社会文化方面积极实现“三通”,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举措,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在此基础上,两年之中两岸都以极大的善意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中间陆续出台了诸多新举措。
一、台湾政策
自1987年8月15日台湾当局废止了实施长达38年之久的“戒严令”,1989年1月公布实施“人民团体组织法”,正式解除了党禁,从而使台湾结社、组党合法化。
各党派,社团组织应运而生, 2000年“总统大选”以及2001年“立委”选举后,台湾政坛分裂出了很多新的政党,目前宣布正式成立的政党有90多个。
国民党也首次成为在野党。
这些政党大致可被分为两派,即“泛蓝阵营”和“泛绿阵营”,其中以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为主要代表的泛蓝阵营主张维持现状或统一,认同包含台湾地区在内的中国;而泛绿则主张“台湾独立建国”,以“台湾共和国”的身份加入国际社会,其主要的政党包括了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台联党)。
国民党现任主席马英九,他上任台湾总统后先后任命了熟悉两岸经贸政治合作往来关系的江丙坤高孔廉为海基会董事长和副董事长,显示了他对两岸关系的决心,并他也表示过无意邀请达赖入台,粉碎了藏台串联的谣言,但同时他也表示过会在台湾不会放弃议会
和总统制度。
绿营主要代表民主进步党主席蔡英文在竞选新北市长后说出“中华民国是一个流亡政府”这一言论,显然是想造成“中国人”与“台湾人”的对立,达到其所说的“社会对抗,”从而达到分裂祖国的愿望。
二、大陆政策
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部退守台湾,中共对台方针指定为“武力解放台湾”转为“和平解放”,并直接促成了“蒋介石回大陆居住,台湾交给蒋经国治理、外交和军事权收归中央”这一谈判成果——尽管“文革”的爆发使这一成果未能成为现实,但却没有改变政、学两界建国以后“对台政策第一次战略性调整”这一论断。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大陆对台政策进行了第二次战略性调整。
对台政策从解放台湾、和平解放台湾,调整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在我们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中,这一调整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文革”路线进行了系统修正,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时代的主题。
在这一背景下,对台政策也因应大势而做出了改变。
在2008年的最后一天举行的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作主题发言时,提出了后来被称作对台纲领性文件的“胡六点”。
昭示着大陆对台政策第三次战略性调整。
北京政府和中国人民一直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各种阴谋,坚决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搞“台湾独立”的图谋。
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涵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是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三、两岸关系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启示我们,要将两岸和平发展向和平统一方向引导,除了搁置争议之外,我们还需站在争取台湾民心的战略高度,在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等方面不断细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线图。
胡锦涛总书记六点意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提出了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战略要求,体现了解决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新思路、新观念、新主张,也体现了破解难题、打开僵局的政治智慧。
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六点意见已经成为大陆对台工作的主轴。
今后要进一步重视让台湾民众特别是基层民众广泛参与两岸经济社会合作进程,注意保障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促进两岸更好地共同发展。
两岸和平统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为两岸同胞描绘了一幅绚丽美好的图景。
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保障。
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两岸共同繁荣
我们要继续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抓住机遇,推动两岸关系整体改善,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1、建构两岸和谈框架,把握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
近期中国政府在两岸关系中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
200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出台,为中国政府赢得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奠定了法律基础。
4月末5月初,应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分别访问大陆,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使两岸关系处在一个新的转折点上。
民调显示,国、亲两党主席访问大陆后,岛内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支持率下降,“台独”势力受到打击。
这是中国政府引领两岸关系朝着和平解决方向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2、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因素,积极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如前所述,以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对谁都不利,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和日本都不会不计后果。
这就为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加强与美日等西方大国沟通、对话,增进理解与共识提供了基础。
在中美日三边关系中,中国要抓住中美关系这根主线,灵活周旋,减少直接发生“碰撞”的可能性。
中美之间在反核扩散、朝鲜半岛稳定、东南亚地区安全、南亚地区安全、打击有组织犯罪和反恐等问题上都有重大的合作利益。
尤其是在朝核问题上,美日需要中国的合作。
只要美国能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不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的信息,不以任何形式纵容和支持“台独”势力,我们就会有更充分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条件。
3、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得民心者,得天下”。
中国政府决心以最大限度地争取台湾民心,为和平统一奠定民意基石。
为此,中国政府要积极推动台湾海峡两岸经贸往来,通过经贸往来打开台湾民众了解大陆的窗口。
2003年台湾对大陆出口额为493.7亿美元,顺差403亿美元;2004年台湾对大陆出口额为647.8亿美元,顺差512亿美元。
台湾2300万人口中,就有50万人在大陆经商。
中国政府还要加强两岸文化学术交流以及旅游往来,为台湾地区的学生来大陆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使他们亲身感受中国大陆,了解中国大陆,为两岸关系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台湾民心的归属至关重要,只要台湾人民反对“台独”,拥护和支持两岸统一,任何外来势力都阻挡不了中国的统一,中美日三边关系框架中围绕台湾问题中国所面临的安全困境也会得到改善。
4、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做好不得已时用“非和平方式”粉碎其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的准备。
“台独”势力认定台湾是美国全球战略中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棋子,并妄图借助美国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台独”势力还寄希望于日本的支持,并暗中推动构建美日台安全体系,试图挟洋自重。
2005年3月,中国全国人大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其中第八条规定了在“三种条件下”大陆将用“非和平方式”粉碎“台独”势力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即当“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后,非和平方式将成为最后的手段。
中国政府在敦促美日恪守“一个中国”的原则,使美日继续表明“不支持台湾独立”立场的同时,必须明确传递一个声音:“台独就是战争”。

五、总结
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壮大的基础上,贯彻正确的对台方针政策,经由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这一代年青人的历史使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完成祖国领土的完整与统一。
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何谈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又何谈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和平统一是中国政府既定的方针。
然而,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权采取自己认为必要的一切手段包括军事手段,来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中国政府在采取何种方式处理本国内部事务的问题上,并无义务对任何外国或图谋分裂中国者作出承诺。
这里还应指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不同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国际协议而形成的德国问题和朝鲜问题。
因此,台湾问题不能和德国、朝鲜问题相提并论。
中国政府历来反对用处理德国问题、朝鲜问题的方式来处理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应该也完全可以通过两岸的协商,在一个中国的架构内求得合理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