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祁钰简介 朱祁钰立谁为太子,明朝皇帝朱祁钰有儿子吗?
朱祁钰立谁为太子,明朝皇帝朱祁钰有儿子吗?
明朝皇帝朱祁钰有儿子吗?
朱祁钰在景泰三年(1452年)废了原太子朱见深之位,册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朱见济(怀献太子),明代第七代皇帝明代宗朱祁钰独子,生于正统十三年,母为杭皇后。可他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并不争气,很快在景泰四年夭折了(也有人说是被忌恨明代宗的大臣太监合谋所害)。在朱见济去世四年后,徐有贞、石亨、袁彬等文武大臣与曹吉祥等太监发动夺门之变, 将他的伯父明英宗朱祁镇重新扶回了帝位,而他的父亲明代宗朱祁钰却被赶下皇位,一个月后病死。
为什么朱祁钰死后皇位不可能是朱见深的
朱祁钰景泰朝的政治与正统朝相比应该说是比较清明的,但是朱祁钰在处理英宗与太子的问题上犯了重大的错误,这也导致了他后来悲剧性的结局。朱祁钰在座稳帝位之后,就犯了宋高宗的毛病,不愿迎接上皇回京,生怕会影响自己的地位,并因此与朝臣发生了一些龌龊之事,这时又是于谦站了出来,他保证上皇归来不会影响皇帝的位子,希望皇帝能遣使去迎接上皇,景泰帝终于被说服,但是他只是派出使者打探消息,并没有提出迎接,谁知派去的使臣杨善随机应变,竟将上皇迎回,生米煮成熟饭,景泰帝也只好接受了这个事实,但即便如此在迎接的礼仪上,朱祁钰也减了又减,将英宗迎回了北京,并软禁在南内。在处理英宗回归的问题上,景泰帝表现的心胸过于狭窄,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
英宗回京之后,朱祁钰派人严加看管,果然如于谦所说英宗的回归没有影响到朱祁钰的帝位。但朱祁钰并不满足,他不仅自己要做皇帝,而且希望自己儿子朱见济能够取代英宗的太子朱见浚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于是他一手导演了贿赂朝臣的闹剧,朱祁钰授意太监去贿赂当时的重要大臣,希望他们在重建储君的问题上能站在自己这边,朝臣门不愿公开反对朱祁钰,只好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样,太子朱见浚被废为沂王,朱祁钰的亲子朱见济被立为太子。谁知,天背人愿,朱见济早夭,景泰帝也因此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不过好在朱祁钰还在壮年,子嗣的问题对他来讲还不用非常发愁。转眼已是景泰八年,朱祁钰突然得了重病,建储的问题又成了热点问题被摆上了朝堂,可众大臣的意见也并不统一,有的主张复立沂王朱见浚,有的主张立襄王,突然内宫传来朱祁钰病体好转的消息,于是众大臣准备第二天上朝与朱祁钰商议,但是朱祁钰由于大病初愈,第二天早上起床后不久就又睡着了,这一觉即改变了朱祁钰的一生,也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命运,更改变了历史车轮的走向。群臣没有等到朱祁钰,于是相约明天早朝再来,谁知就在这天夜里,爆发了著名的夺门之变,英宗复辟。第二天,朱祁钰被废为亲王,软禁于西内,不久气死于永安宫,他为自己营建的陵墓寿陵,被英宗下令拆毁。于谦、王文被杀,明朝历史上朱祁钰的统治时期就这样宣告结束。 朱祁钰死后,于公元1475年才恢复帝号,被谥为景帝,庙号景帝。明朝皇帝朱祁钰的儿子
怀献太子朱见济(1448年8月1日—1453年3月21日),朱祁钰独子,母为杭皇后。朱见济在正统十三年(1448年)七月初二日出生,景泰三年四月乙酉(1452年5月11日)立为太子,次年二月己亥(1453年3月21日)夭折,谥号怀献太子。天顺元年(1457年)追废为郕王世子。直至南明灭亡,朱见济也没再被承认为太子。
朱祁钰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为何朱见深还要为他平反?
从字面上来看朱见深当了皇帝反而为曾经废了他太子之位的仇人平反,这一看就让人很难理解,不知道的人就更郁闷了,下面我们来慢慢说道。
这个得从朱见深他爹朱祁镇(明英宗)这个皇帝开始说起了,明英宗小时候就当了皇帝,但权力都被太后所把持着,因为年龄小慢慢熬死了太后,收回权力,正值少年热血在,想大干一场开疆扩土名垂青史,听信小人御驾亲征瓦剌,结果让得自己被俘虏。
而此时被俘虏的朱祁镇(明英宗)已经立了2岁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了,权利一直都很诱人,在家国天下方面很多事情不能由人,群臣以国不能无君为理,太子太小不能处理事情为由,让已经是郕王朱祁钰临危受命当了皇帝。突然当了皇帝的朱祁钰很开心,在位以后各种事情都做得很好,内兴外安,国家的兴盛之路也慢慢步入了正轨,朱祁钰还借此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眼见国力越上,瓦剌被打败后便想要求和,于是放了朱祁镇(明英宗),这个时候就很尴尬了,朱祁钰皇帝当着好好的前任皇帝回来了,这个皇位还是不想还的,便囚禁了前任皇帝。可惜好景不长自己立为太子的儿子死了,自己又病重,这下有些群臣就有小心思了,想造反让朱祁镇(明英宗)复位。众臣一番谋划,成功让朱祁镇重登皇位,而复位后的朱祁镇开始对朱祁钰展开了报复,逼得朱祁钰最后自刎而死。
重登皇位的朱祁镇又将自己的儿子朱见深立为了太子,后来朱祁镇病逝,朱见深便当了皇帝。当了皇帝的朱见深是个明君,有能力也有见识,先是为朱祁钰平反,毕竟当时的事也不是朱祁钰的过错,在那个环境中说不上谁对谁错,而且朱祁钰在位时也保了明朝的安危,是个不错的皇帝,也因此,朱见深才决定为朱祁钰平反。
明英宗被俘时, 有皇太后, 有皇太子, 为何于谦要立朱祁钰为帝?
明英宗被俘的情况下,立朱祁钰为帝,是当时情况下于谦等明朝大臣能做出的最好选择。不仅减小了被敌方威胁的危害,还能避免明朝灭国。
公元1435年春,明宣宗朱瞻基驾崩,年仅9岁的朱祁镇被太后张氏簇拥为帝,史称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因为年纪太小,朝堂被太皇太后张氏和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把持。直到 1446年,四人接连病逝,皇权才重归朱祁镇之手。公元1449年,在王振怂恿下,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因为王振胡乱指挥,土木堡惨败,朱祁镇被俘,消息传回北京,朝堂震惊。
在这危难时刻,以于谦为首的明朝大臣,得到孙太后同意后,迅速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率北京军民抵御瓦剌入侵,明朝这才消除灭国之危。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时,已立朱见深为太子,让孙太后监国,为何于谦等人,要拥立朱祁钰为帝呢?原因有三。

原因一:要让朱祁镇“贬值”。土木堡之变,明朝损失惨重,瓦刺拿着明英宗这张王牌轻易攻到北京城下。只要明英宗还在瓦刺手中,明朝将领将束手束脚。让朱祁镇的亲儿子朱见深或者亲妈孙太后上台执政,都不会不管朱祁镇安危。只有立一个有资格做皇帝,又盼着朱祁镇赶紧死的人当皇帝,才能避免这样的危难。郕王朱祁钰,便是最好的人选。
原因二:弱母幼子难当大任。孙太后没有任何执政经验,让这样一个老太太主持朝政,不能服众。明英宗皇后钱氏,是个懦弱性子,也指望不上。更可悲的是,当时的朱见深年仅2岁,更指望不上,无奈之下,只能让郕王朱祁钰担当大任。
原因三:忠孝难两全。于谦之所以不立朱见深为帝,也是对朱见深的一种保护,立朱见深当了皇帝,父母被俘,朱见深如果见死不救,在历史上会留下一个不孝的骂名。一个不孝之人,如何能够成为一国之君?
明朝朱祁钰的儿子
儿子
怀献太子朱见济(1448年8月1日—1453年3月21日),朱祁钰独子,母为杭皇后。朱见济在正统十三年(1448年)七月初二日出生,景泰三年四月乙酉(1452年5月11日)立为太子,次年二月己亥(1453年3月21日)夭折,谥号怀献太子。天顺元年(1457年)追废为郕王世子。直至南明灭亡,朱见济也没再被承认为太子。明朝乃王是谁?详细说一下他的生平
乃王朱见济
他是明代宗朱祁钰的儿子。 朱祁钰和朱祁镇是兄弟,本来朱祁镇是皇帝,号明英宗,但是由于“土木堡之变”被俘到帝国,当了十几年的人质,他的兄弟朱祁钰就即位当了皇帝。但是明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害怕朱祁镇归来夺走他的王位,就废掉了朱见深(也就是朱祁镇的儿子)的太子之位,而把自己的儿子乃王朱见济封为太子,号“‘怀献太子’”,但是朱见济是短命的人,立为太子后的一年就死了(估计两岁的样子)。(野史中传是毒害而死),四年后朱祁镇的人发动“夺门之变”,朱祁镇回归皇位。明英宗被俘后,朱见深已经是太子,为何于谦却要拥立另外的朱祁钰?
虽然当时朱见深是太子,但是也只是一个孩子,如果当时明英宗是正常的驾崩,拥立朱见深没有半点毛病,但是当时瓦剌的大军兵临城下,这个时候大明朝能不能保住都难说,拥立一个娃娃不能指挥群臣保卫明朝,只能让大明朝陷入险境,而朱祁钰已经成年,可以主政,这个时候拥护朱祁钰登基为帝对当时的大明朝最有利。
明代宗这个帝位来得其实有些侥幸,如果不是因为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了,他这个明朝王爷估计到死跟帝位都无缘,不过当时明代宗这个帝王也是拼借自己的能力坐稳的,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之后,还被瓦剌人绑在阵前,明朝的军队根本没法跟瓦剌打,要是万一伤了明英宗,别等明朝灭亡,自己也得下地狱,所以瓦剌几乎就是没有多大阻力就打到了明朝京城。
这个时候,要拥护一个新帝才是上上之策,可是当时朱见深还是娃娃,这个时候,立他为帝几乎零作用,他又不能主政,明朝的朝堂之上一样是无主,这样的话,明朝还是一样一团糟,而明英宗的兄弟之中只有明代宗继位最名正言顺,所以于谦才会拥护朱祁钰登基,不过朱祁钰这个帝王不好当,当时瓦剌就在城下,朝内很多大臣还主要要南迁放弃京城,朱祁钰跟于谦是力战才保卫住京城,可见当时于谦拥护朱祁钰是多么正确。
假设当时按照太子继位的制度,朱见深即位,京城城下炮火连天,朱见深一个娃娃坐在大殿之上,听着群臣在那争吵到底是抗战还是南迁,要是跑的快,他朱见深就在南方做偏安一隅的帝王,要是跑的满,就有可能他们父子在瓦剌相聚,所以于谦拥护朱祁钰才是明智之选。
皇帝(411)明朝(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