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主杀伐 一代秦國權臣,一生四起四落,殺伐果決的他為何憂鬱而死?

火烧 2022-12-19 15:50:03 1042
一代秦國權臣,一生四起四落,殺伐果決的他為何憂鬱而死? 在秦國兼并六國的歷史征程中,出現過不少頂尖人才,如商鞅、張儀、魏冉、范雎、李斯等。但秦國的這些頂尖人才,真正能做到大權獨攬的唯有魏冉。魏冉,史稱

一代秦國權臣,一生四起四落,殺伐果決的他為何憂鬱而死?  

主杀伐 一代秦國權臣,一生四起四落,殺伐果決的他為何憂鬱而死?
在秦國兼并六國的歷史征程中,出現過不少頂尖人才,如商鞅、張儀、魏冉、范雎、李斯等。但秦國的這些頂尖人才,真正能做到大權獨攬的唯有魏冉。
魏冉,史稱穰侯,宣太后(羋八子)的弟弟,秦昭襄王的舅舅, 憑藉其個人的卓越才能和在秦國的特殊關係,自公元前307年起,便獨攬大權40年左右,成為秦國歷史上少見的權臣。
公元前307年,好勇鬥狠的秦武王與人進行舉鼎比賽,結果經脈斷裂暴亡。秦武王去世時才23歲,沒有兒子,所以,繼承秦國王位的只能在秦武王的弟弟中選擇。問題是秦武王有不少弟弟,誰來繼承王位合適?於是,一場關於秦國王位的爭奪戰就此展開。
這場王位爭奪戰的一方以秦武王的生母惠王后、秦武王的妻子武王后以及秦國的部分大臣貴族為代表,另一方是來自楚國的羋八子、魏冉等。雙方都推薦了秦國王位的心儀繼承人選,並為此各施手段、明爭暗鬥。
從形勢上看,惠王后、武王后一方似乎略占上方,但在手段上,則是羋八子更勝一籌。而這場王位爭奪戰最後真正一錘定音的卻是魏冉,因為此時的魏冉掌握著秦都咸陽的衛戍部隊(有軍權)。面對爭執不下的僵局,魏冉利用手中軍權,快刀斬亂麻,採取了果決的措施——以陰謀作亂的罪名把對方的大臣、諸公子直接鎮壓下去。受此牽連,惠文後被害死,武王后也離開秦國流落到魏國,與秦昭王不和的兄弟,全都被魏冉處死。於是,在這場不見硝煙卻充滿血腥的王位爭奪戰中,羋八子的寶貝兒子,魏冉的外甥嬴稷最終勝出,成為了後來的秦昭襄王。
魏冉在處理這場王位爭奪戰中的手腕強硬,殺伐果決,展現出其極為強勢的性格特徵。同時,由於魏冉的果決,讓秦國避免了像其他諸侯國那樣陷入長期動蕩的危險。其後,在魏冉掌舵下,秦國這艘巨輪,又開始乘風破浪,繼續朝既定的戰略目標前進,向東攻城略地,先後擊敗韓趙魏「三晉」和齊楚,使秦國威震諸侯。
從這個角度講,魏冉不僅有輔立秦昭襄王嬴稷之功,在維護秦國的穩定和持續發展上,也功不可沒。此外,魏冉還有舉薦白起之功。
公元前293年,魏冉舉用白起為將軍,派他代替向壽領兵攻打韓國和魏國,在伊闕戰敗了他們,斬首二十四萬人,俘虜了魏將公孫喜。此後,在魏冉的支持、配合下,白起正式崛起,為秦國屢立戰功,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是金子總會發光」這話固然沒錯,但歷史上還是有不少金子被埋沒在狂沙底下。如果沒有魏冉舉薦,或者說當時的魏冉像後來的范雎一樣排擠白起,那麼,白起再有才能,或許也只能是永遠被埋沒在狂沙之下的一粒不起眼的金子罷了。所以,魏冉舉薦白起,實際上間接為秦國立下了巨大功勞。
魏冉在秦國執政期間,還出現了四起四落的神奇經歷:
一起一落:
公元前300年,原秦國丞相樗里子去世,趙國人樓緩來秦國任相,這對趙國顯然不利,於是趙國派仇液到秦國遊說,請求讓魏冉擔任秦相。秦國果然免掉了樓緩,魏冉做了丞相。公元前292年,秦國奪取了楚國的宛、葉兩座城邑,此後魏冉託病免職,秦王任用客卿壽燭為丞相。
二起二落:
公元前291年,壽燭被免職,秦國又起用魏冉任丞相,並賜封魏冉於穰地,後來又加封陶邑稱為穰侯。公元前288年,魏冉去掉秦國丞相職務,前往齊國操持秦國、齊國互相稱帝的時。
三起三落:
公元前288年,由於忽悠齊國稱帝失敗,魏冉回到秦國再度出任秦國丞相,後第六年(前282)第三次被免職。
四起四落:
公元前281年,魏冉第四次出任秦國丞相,派白起攻取了楚國的郢都秦國設置了南郡,賜封白起為武安君。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聽信范雎的話,免掉魏冉的相國職務。
公元前265年,宣太后羋八子去世,九月,秦昭襄王命令魏冉離開咸陽回到其封地陶邑,不久,魏冉憂鬱而死。魏冉死後,秦國收回魏冉的封邑。至此,一代權臣魏冉像一個曾經激起無數浪花的巨石,迅速沉入歷史長河,留給後人無數的思考和警示。
魏冉對秦國的貢獻,我們已經說了許多,那麼,魏冉最後為何憂鬱而死?
司馬遷在《史記·穰侯列傳第十二》中說:「穰侯,昭王親舅也。而秦所以東益地,弱諸侯,嘗稱帝於天下,天下皆西鄉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貴極富溢,一夫開說,身折勢奪而以憂死,況於羈旅之臣乎!」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則說:「穰侯援立昭王,除其災害;薦白起為將,南取鄢、郢,東屬地於齊,使天下諸侯稽首而事秦,秦益強大者,穰侯之功也。雖其專恣驕貪足以賈禍,亦未至盡如范睢之言。若睢者,亦非能為秦忠謀,直欲得穰侯之處,故扼其吭而奪之耳。遂使秦王絕母子之義,失舅甥之恩。要之,睢真傾危之士哉!」
從司馬遷、司馬光二位史學大家對魏冉的評價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出,魏冉最後之所以憂鬱而死,主要原因是「貴極富溢」、「專恣驕貪」以及「一夫開說」。
1、損公肥私,貪污受賄
魏冉有多富?這從魏冉最後被秦昭襄王貶回陶邑的車隊陣容可見一斑。當時,運載魏冉搬家的車子有一千多輛,可見魏冉的家財,堪比國君之家。魏冉這份數額巨大的家財從何而來?無非是損公肥私,貪污受賄。
2、獨斷專行,飛揚跋扈
在秦昭襄王前期,整個秦國朝堂,魏冉說一,別人不敢說二,秦國的諸多大政,不是出自秦昭襄王,而是出自魏冉。因而,范雎在覲見秦昭襄王時,故意說:「秦安得王?秦獨有太后、穰侯耳。」意思是,秦國哪裡有秦王?秦國只有宣太后、魏冉啊。
3、為謀私利,勞師遠征
魏冉掌權後,假借秦國的武力,屢次勞師遠征,越過韓、魏專註於攻打齊國,目的不是為了秦國的國家利益,而是為了擴大他自己的封邑陶邑的地盤。
以上三點,加上范雎為了奪取秦國丞相之位,不斷在秦昭襄王身邊吹耳邊風,說魏冉的壞話(即一夫開說),終於導致魏冉憂鬱而死。
《大禹謨》說:"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天道」為何物?細思魏冉之人生,或許我們也能悟出幾分天道。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