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西讨北伐 俄罗斯历史东征西讨
俄罗斯历史东征西讨
一、有件事想不明白,成吉思汗铁木真当年很强盛东征西讨,为何没有消灭
你说错了,蒙古人消灭了俄国。当时俄国很弱小,还是个城邦式的公国,毕竟严寒的天气对古代人来说,严重制约了经济和人口的发展。蒙古人占领了俄罗斯公国,在那设立了个皇族的儿子当汗王。但是后来元朝崩溃后,各地的汗国也纷纷瓦解,俄罗斯也独立了。
但是蒙古人没有从那里撤出来,他们就是后来回归的土尔副特部,后来一部分回归了中国,一副本就还盘踞在车臣,继续和俄罗斯民族对抗。这也是为什么车臣问题很复杂的原因。
俄罗斯人当时是孙子装的好,投降的快,果然识实务。委曲求全的民族现在都活下来了,死硬到底的民族很多都被蒙古人灭绝了,比如说党项和中亚各族。
二、谁有蒙古帝国东征西战的历史
蒙古帝国是成吉思汗在1206年建立的帝国。
经过成吉思汗本人和他的儿孙的东征西讨,蒙古帝国是人类历史上陆地连续领土幅员最广阔的帝国。如果包括跨海的殖民地,蒙古帝国的面积仅次于20世纪的大英帝国。
蒙古帝国通常被认为创建于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上各部落,称成吉思汗的1206年,结束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的1368年。不过蒙古帝国其实早在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时各汗国就已经事实上独立而分裂了,之后元朝和四大汗国开始各自为政。
成吉思汗时期 蒙古人是鲜卑人的后代。唐朝之后,蒙古各部移居到蒙古高原。
10世纪到12世纪,蒙古高原先后臣服于辽朝和金朝。至公元1200年左右,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及蒙古势力的逐渐强盛,蒙古不再向金朝进贡。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即蒙古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 1205年起,成吉思汗三次攻打西夏。
1211年蒙古铁骑进攻金朝,并占领中都。1218年,蒙古大军灭掉西辽政权。
1219年至1222年,成吉思汗进攻花剌子模(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一带),攻占多个主要城池。花喇子模统治者摩诃末素丹逃至里海孤岛病死。
1223年成吉思汗派速不台继续西进,在现乌克兰战胜基辅大公,后撤军。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征西夏,次年西夏末代国王投降。
1227年成吉思汗在贺兰山病死。当时的蒙古帝国包括蒙古高原,中国西北、东北、和华北的一部分,和中亚、西亚大部。
成吉思汗之后的扩张 欧洲 成吉思汗死后其子窝阔台继任蒙古大汗。1235年蒙古大军开始进攻钦察、俄罗斯,攻占莫斯科等城市。
124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攻占基辅。1241年拔都率部入侵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直至在奥地利的维也纳附近受阻于奥地利、波西米亚联军。
1242年窝阔台的死讯传来,拔都率军东归争夺汗位的继承。这是蒙古大军所到最西的地方。
中东 窝阔台之后经过贵由的短暂统治,成吉思汗的小儿子拖雷的儿子蒙哥继位。1252年蒙哥派其弟旭烈兀西征。
1258年,西征军攻占巴格达。1259年旭烈兀征叙利亚,1260年攻克大马士革。
当年蒙哥在进攻南宋时于四川战死。旭烈兀回师争位,之后留下的少量蒙古军队在大马士革战败于埃及。
埃及占领叙利亚全境,并使得蒙古帝国无法延伸到非洲。 东亚 窝阔台时,1230年至1234年,蒙古灭金。
窝阔台之后,在旭烈兀西征的同时,蒙哥于1258年率三路大军攻打南宋。1259年蒙哥在四川合州的钓鱼城久攻不下,在一次战斗中中箭而亡(一说病死)。
正在进攻湖北鄂州的蒙哥的弟弟忽必烈遂班师,自称大汗。在战胜也自称大汗的弟弟阿里布哥之后,1267年忽必烈定都中都,后改称大都。
1271年改国号为“元”,是为元朝的开始。1267年至1279年,经过对南宋多年的征战,元军终于灭宋。
蒙元军队于1257年、1285年和1287年曾三度占领越南北部的地区,即当时的大越。大越与其宿敌占婆(越南南方的印度教政权)联合击退了入侵军。
1287年元军攻入缅甸北部的蒲甘王国,之后在1303年又退出该地区。元军于1292年至1293年对爪哇发动的海上远征也无功而返。
1274年和1281年,忽必烈两次试图入侵日本,但由于台风而失败。也有研究说当时元军在高丽和山东建造的舰队所用船型是内河船,所以经不起海上的风浪。
日本人认为台风是天神对日本的保佑,于是有神风一说。 四大汗国 忽必烈迁都大都(现北京)之后,支持阿里布哥的窝阔台汗国拒绝归附忽必烈而独立。
察合台汗国被忽必烈、阿里布哥、窝阔台汗国等势力多次争夺。这两个汗国位于新疆、中亚一带。
钦察汗国为拔都所创,位于现在的保加利亚、俄罗斯联邦的欧洲部分、北高加索、和花剌子模的一部分,罗斯诸公国为其藩属国。伊利汗国为旭烈兀所创,包括现在的高加索、伊朗、伊拉克等地。
钦察汗国在忽必烈与阿里布哥争夺汗位时已事实上独立,而伊利汗国在忽必烈去世后也独立,蒙古帝国分裂,“大蒙古国”不复存在。这四大汗国虽然是原属于大蒙古国,但已互不隶属、各自为政,也不属于忽必烈的大元帝国,即元朝。
帝国的分崩离析 元朝末期,统治者对下层人民进行残酷的统治和剥削。1351年,刘福通率白莲教教众和被征挖黄河河道的河工起事,组织“红巾军”对抗元军,开始了元末农民运动。
1368年,朱元璋推翻大元帝国,建立明朝,蒙古人退出中原,回到塞外,元朝灭亡。塞外的蒙古政权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至15世纪初去国号。
四大汗国中,窝阔台汗国在1309年灭于察合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和伊利汗国经多次分裂,最终均在1388年被帖木儿征服。
钦察汗国到15世纪分裂成了几个小汗国,最终在16世纪中被沙皇伊凡四世治下的罗斯公国全部占领。 西察合台汗国突厥化的蒙古贵族的后裔帖木儿是成吉思汗的七世孙。
他在1369年自立苏丹,征服察合台汗国和伊利汗国之后,进攻钦察汗国、印度(攻陷德里)、小亚细亚(击败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塞特)。帖木儿帝国的版图,东起印度河,西到小亚细亚,北自里海,南达波斯湾。
当时中国是明朝。帖木儿死后,帝国分裂,1500年亡于乌兹别克人。
帖木儿的后裔巴。
三、俄罗斯“战斗民族”是怎样炼成的
自古至今,俄罗斯都是世界上公认的军事大国,他们还有一个更霸气的称呼是“战斗民族”。俄罗斯无数事迹足以让地球村村民认识到这个战斗民族狂野战力。任何战争,俄罗斯的战士们是不容许退缩的,他们除了冲上前就是死,所以说他们的战斗意识都非常强!俄罗斯崇尚武力,以强硬状态示人,表现的无所畏惧,骁勇善战,充满战斗力跟威慑力。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彰显着民族的个性!
为什么俄罗斯人叫战斗民族
历史原因,经常打仗,主要是说斯拉夫人民风剽悍,勇武好战,崇拜英雄,保家卫国和侵略扩张都需要战争,有车臣人、鞑靼人、哥萨克人这样的好战族群。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尼古拉二世、斯大林等,都是这样的人物。西边是一群天敌,东欧国家和西欧国家、南欧国家,如波兰、瑞典、法国、德国、土耳其等。
近代史上沙俄就是欧洲宪兵,屡次三番武力介入欧洲事务,带去战乱兵祸。东边和南边的扩张就不必说了吧,150多万平方公里啊!

俄国人几乎不停在打仗,内忧外患没完,但是顽强地坚持下来,国家性格都有粗犷直爽的一面,不打仗,斯拉夫人就被西欧国家奴役了。
现在的北约堤防和抵制俄罗斯向西扩张影响力,斯拉夫人抵制西方的封锁,这是无解的矛盾。
历史上,斯拉夫人骨子里就有蒙古人的好战善战之基因。罗斯公国和金帐汗国是其发源历史上的重要政权集团,俄罗斯自出生起就要打仗,诞生至今作战无数、
另外网上这么说,有调侃的意味。
俄罗斯“战斗民族”是怎样练就的?
提起俄罗斯人,人们脑海中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一个词:“战斗民族”。这个素以彪悍而著称的民族确实不同凡响:赤手空拳斗棕熊、台风天气开飞机等,无一不显示出俄罗斯人的勇敢无畏。那么,这样的“战斗民族”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呢?
独特的地理条件
地理是凝固的历史,对一个国家民族性格的形成也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众所周知,俄罗斯是一个横跨亚欧两大洲且地大物博的国家,俄罗斯这个“战斗民族”就是其特殊水土的产物。
俄罗斯曾在几百年的东征西讨中,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土,成为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庞大帝国。即使解体以后,领土面积为1707.5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它仍然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这样一来,俄罗斯人从小就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也就决定了粗犷豪爽成为俄罗斯人民族气质的特点。
四、为什么元朝征服了全国还要东征西讨许多国家
首先,你这个问题问的就不对。
元朝不等于蒙古帝国。蒙古帝国(1206~1635),是历史上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是大蒙古国扩张的结果,东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鼎盛时达匈牙利),南至南海。
占了世界土地面积的22%,超越了1/5,为20世纪时苏联的1.5倍,现今俄罗斯的1.9倍,统治着1亿人口。元朝只是蒙古帝国在中国的统治,是其分汗国。
而元朝皇帝也就是蒙古帝国大汗。之所以蒙古帝国喜欢扩张,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属于马背上的民族,生性骁勇善战,长期生活在草原,资源不足。
五、如何看待古罗马的东征西讨
呵呵,每个文明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即被其他贫困的民族和人群窥视,也在不断的蚕食和吞并着周围的土地。说的好听点,这叫民族融合,说的科学点,这叫生物的掠夺本能。生物的本能就是胜者为王,从个体来说都想把自己的基因和后代留下,从群体来说都要占领地盘维护生存。
我们华夏民族从最初的黄河流域的一个部落,发展到大唐盛世的时候雄霸中亚地区,难道都是所谓的和平演变吗?民族融合的面纱之下,真是的历史就是剑和血的征服。史料记载有很多丝绸走廊上的小国部落,在拒绝臣服唐朝,或者投靠突厥后,被唐朝灭族灭国,一个不剩。这就是胜者为王的生存法则,人道主义在没有联合国的时候很难实施,那时候就是讲生存法则。
六、有谁知道西欧历史的 5大帝国
首先需了解帝国的定义。
帝国是对领土非常辽阔,统治或支配民族众多,拥有极大的国际影响力的强大国家的通称。 世界历史符合上述标准的狭义帝国主要有:公元前6至4世纪的波斯帝国(阿黑门尼德王朝),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的孔雀帝国、笈多帝国、贵霜帝国、莫卧儿帝国等王朝,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0世纪初的中国历代“正统”朝代(秦至清),公元前后至4世纪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大秦国),神圣罗马帝国(对于其是否是一个国家尚存在争议),阿拉伯帝国(大食国,或萨拉森帝国,包括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等。
广义上的帝国范围要宽泛很多,只要是统治或支配的地域广阔,在国际上或某一地区强盛一时的国家,就可以被称为帝国。通常这些国家只达到狭义上帝国的标准中的一点(领土广阔)或几点,而且不论政体是否为君主制。
这些国家本身一般并不称自己为帝国,而是王国、共和国、联邦、联盟等。如古希腊的“雅典帝国”,中世纪的“威尼斯帝国”,近代的葡萄牙帝国、西班牙帝国、荷兰帝国(殖民)、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
历史上有一些规模庞大但统一时间很短,通过短期的军事征服暂时建立起来的国家,如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时的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帝国),加洛林王朝的查理一世在位时的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也被称为帝国。但严格的说它们都不能达到狭义上的所有四个标准,仍然只是王国。
现代的“帝国”虽然很少有君主制政体的,但实际地位和影响则与古代狭义的帝国没有太大区别。比较著名且被接受的概念有希特勒统治时期的德意志第三帝国、罗纳德·里根提出的邪恶帝国(苏联帝国)、被称为新罗马帝国的美帝国。
综上所述,西欧历史的5大帝国,应为:波斯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这五大帝国在各自统治的全盛时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国力强大,拥有极高的国际影响力。
一、波斯帝国 波斯最早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伊朗高原北接里海和中亚盆地,东北起自兴都库什山脉,西北倚高加索山脉,西有札格罗斯山脉,南临波斯湾和阿拉伯海。
其四境或阻以高山,或面临大海,是比较闭塞的内陆高原。 伊朗高原最古的居民是依蓝人部落。
公元前4000年,他们已定居于札格罗斯山脉的西南部,公元前2000年代后期,曾形成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7世纪被亚述击败,逐渐衰落。 波斯帝国以前,伊朗高原西部曾先后兴起过埃兰和米底。
公元前7世纪后半期,伊朗高原西部形成米底人的奴隶制国家,它曾与新巴比伦王国结成军事联盟,于公元前 612-前605年击灭并瓜分了亚述帝国。但米底国家历时短暂,于公元前550年亡于波斯。
当公元前7世纪米底强盛时,波斯人的部落联盟,受米底统治。公元前553年出身于阿黑门尼德氏族的居鲁士(公元前558-前529)率领波斯人起来反抗米底的统治,于公元前550年灭米底王国。
随后,居鲁士率兵进行扩张战争,征服小亚细亚,又于公元前538年占领巴比伦城,灭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29年,居鲁士死于对中亚细亚的扩张战争中,这时波斯帝国已基本上形成。
居鲁士死后,其子冈比西斯二世(公元前529-前522)于公元前525年征服埃及。 公元前522年,祭司高马达起兵反抗波斯,夺取了政权,并以免税三年和不服兵役为号召。
一时波斯帝国境内被征服民族纷纷独立。高马达起兵后,冈比西斯死于从埃及回国的途中。
出身于阿黑门尼德氏族的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1-前485)在波斯贵族的支持下,杀高马达,夺得了政权。大流士一世即位后,残酷镇压了波斯帝国境内各被征服民族的反抗斗争,不仅恢复而且又扩大了帝国的疆土:东起印度河,西至小亚细亚沿岸,并曾一度占有了欧洲的色雷斯部分地区,南有埃及,形成包括整个中近东地区的领土空前广阔的奴隶制大帝国。
从大流士一世时起,帝国的首都共有四个:苏撒、爱克巴坦那、巴比伦、帕赛波里斯,波斯国王及其宫廷一年四季轮流驻跸于每个都城。 在大流士一世统治的晚期,公元前492年和公元前40年,曾两度派兵西侵希腊。
此后,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持续多年,以波斯的失败而告终,史称"希波战争"。 波斯文明到了公元三世纪才开始兴盛起来的,从三世纪开始,这一文明才以波斯帝国的名号出现于历史舞台。
在此之前的几个世纪,这片土地曾经被许多发源于地中海区域的势力所统治,但最终还是成为了一个独立王国,恢复了属于本民族的自由与荣耀,并发展成为一个横跨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的帝国。现在的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曾经属于当年古波斯帝国的版图。
然而接连不断的战争削弱了波斯帝国的实力,为了夺取叙利亚、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整个阿拉伯半岛的控制权,与强大的罗马帝国交战了数年。直到公元364年,罗马人才和波斯人签订了一份和平条约。
后来,当罗马帝国分裂之后,波斯人将他们令人生畏的军事力量又投入到一系列新的战争中。他们的新敌人就是东罗马帝国。
公元619年,波斯帝国完全征服了整个埃及地区和高加。
七、非洲帝国
公元1260年4月,以旭烈兀为统帅的第三次蒙古西征,由于蒙古大汗蒙哥在中国四川钓鱼城被南宋守军击毙而退兵。
此时,第三次西征的蒙古军队正准备攻打埃及地区。 旭烈兀退兵之时,令切地布花率2万兵卒,继续攻略巴勒斯坦和埃及诸地。
1260年,切地布花遣使劝告埃及国王(算端)忽都思投降。 忽都思原为突厥人在埃及建立的马木鲁克朝的丞相,国王马合谋死后,忽都思继承王位。
他收容了从叙利亚逃亡到埃及的札兰丁臣僚及部队,在他们的支持下准备与蒙古军决一死战。他们不仅杀死了切地布花的使者,并率兵出征。
切地布花便亲自率军迎击,两军战于利利地区(阿音札鲁德)。 蒙古军队遭到埃及军团的伏击,切地布花战死,蒙古军几乎全军覆没。
埃及军乘胜进击,占领了叙利亚地区。切地布花的妻室儿女和亲族全被俘获,各地区的蒙古官员被杀,留在叙利亚的一般蒙古居民退到鲁木地区(几十年之后,伊利汗国最负盛名的合赞汗痛快地回敬了埃及和叙利亚)。
疾风以为:客观上讲,南宋钓鱼城之战的胜利不仅使南宋多存活了十余年,也拯救了埃及甚至整个非洲(旭烈兀一代名将,如果不是带领主力退兵,只留偏师经营,埃及实难取胜)。尽管当时的宋人是无心之举,现在看来,却的确很有意思。
搜索一下“蒙古西征”会有很多资料。 推荐一个比较简洁的: 。
八、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谁比较厉害
应该认为亚历山大大帝书写的历史更为神奇,在当时条件下可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恒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做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军事家、政治家,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的拿破仑来讲在历史上是没有像亚历山大大帝那样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