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竞技场武士的重铠怎么拿 宋金重装武士的较量:身披重铠冲锋的敢死队
宋金重装武士的较量:身披重铠冲锋的敢死队
在宋金之战中,金军有一支被宋朝人称之为铁浮图的军队,在著名的顺昌之战中,金军就使用了铁浮图军队与守城的宋军作战,那么铁浮图究竟是一支什么军队呢?邓广铭先生在《有关拐子马的诸问题的考释》一文中指出了:按实说来,铁浮图也只能是汉人给予的称呼,决非女真语。确实如此,金军的铁浮图又称铁浮屠(当时宋朝的顺昌通判汪若海在送呈南宋王朝的《札子》中描述金军时称:其所将攻城士卒好铁浮屠,又日铁塔兵),浮屠的意思是佛家的塔,所谓的铁浮屠其实就是说士兵全身披重甲好象铁塔一样。(《宋史吴d吴U传》称:金人有四长。。。。。。四长曰骑兵,曰坚忍,曰重甲,曰矢。)
从汪若海送呈南宋王朝的《札子》中描述金军铁浮屠人进一步,移马子一步,示不反顾,已经清楚的表明了这时的铁浮屠是步兵。这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当时的金军正打算攻城,而攻城马匹无用武之地,只能够用步兵,金军的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不单止在顺昌之战使用过,类似的步兵攻坚作战方式,在陕川战场上与宋朝将领吴d、吴U兄弟作战时也使用过。上述事实足以证明,顺昌之战所谓的铁浮图只是金军攻坚的步兵。
铁浮图这个形容重装步兵的词源自宋人并不是偶然的,事实上,宋朝也有类似类似铁浮图的军队。南宋比较重视步兵的铠甲,连宋帝都要亲自过问。据《宋史》记载:绍兴四年,军器所言:'得旨,依御降式造甲。缘甲之式有四等,甲叶千八百二十五,表里磨锃。内披膊叶五百四,每叶重二钱六分;又甲身叶三百三十二,每叶重四钱七分;又腿裙鹘尾叶六百七十九,每叶重四钱五分;又兜鍪帘叶三百一十,每叶重二钱五分。并兜鍪一,杯子、眉子共一斤一两,皮线结头等重五斤十二两五钱有奇。每一甲重四十有九斤十二两。若甲叶一一依元领分两,如重轻差殊,即弃不用,虚费工材。乞以新式甲叶分两轻重通融,全装共四十五斤至五十斤止。'诏勿过五十斤。宋军重步兵披着数十斤重的甲,其防护范围包括全身,与金军相比,也许并不逊色。宋军步兵由于装备过重,有时甚至影响机动性。柘皋之战中,宋军大败金军,但刘的军队以步兵甲重,不能奔驰,下令无所取。故无俘获焉。(《续资治通鉴 》之宋纪一百二十四)
宋军与金军不单止在重步兵的装备上相似,而且战术也相似。在顺昌之战中,金军的战术是以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的铁浮图军居中,以号称拐子马的铁骑为左右翼夹击。其实类似的战术宋军也一样会使用,据《宋史吴d吴U传》记载:
初,胡盏与习不祝合军五万屯刘家圈,U请讨之。世将问策安出,U曰:有新立叠阵法:每战,以长枪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约贼相搏至百步内,则神臂先发;七十步,强弓并发;次阵如之。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遇更代则以鼓为节。骑,两翼以蔽于前,阵成而骑退,谓之'叠阵'。诸将始犹窃议曰:吾军其歼于此乎?U曰:此古束伍令也,军法有之,诸君不识尔。得车战余意,无出于此,战士心定能持满,敌虽锐,不能当也。及与二酋遇,遂用之。
在此战中,宋军中路步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这种战术运用几乎与顺昌之战时的金军铁浮图一模一样。这个现象非常有趣,宋军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的作战方式与金军铁浮图是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的作战方式雷同,不知是谁抄袭了谁,真是耐人寻味;而且双方也都在利用拒马辅助步兵作战。(金军铁浮图人进一步,移马子一 步,示不反顾。引自汪若海的《札子》)
陕川战场上宋军与金军作战时,双方采取的战术如此相似,在这种情况下,那一方的统帅、士兵综合素质高,那一方就会获胜。在宋朝绍兴二年的饶风岭之战中,金人被重铠,登山仰攻。一人先登则二人拥后;先者既死,后者代攻。而在绍兴四年二月的仙人关杀金坪之战中,金生兵踵至,人被重铠,铁钩相连,鱼贯而上。--《宋史吴d吴U传》所记载的这两次作战宋军一胜一负,这表明在同等的条件下,宋军军只要敢战,也一样有胜利的机会。
南宋有类似金军铁浮图的重铠甲步兵,那么南宋是否也有类似金军拐子马的部队呢?
《宋史。岳飞传》记载:初,兀术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官军不能当。是役也(郾城之战),以万五千骑来,飞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阵,勿仰视,第斫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遂大败之。
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所著的《岳飞传》是研究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权威之作。邓广铭先生认为拐子马的正确解释是左右翼骑兵,那么,事实的真相是否真的如邓广铭先生所说的这么简单呢?
明朝未年,女真人重新崛起建国,史称后金,与后金作战过的明将熊廷弼在描述后金军作战的情况称:奴兵战法,死兵在前,锐兵在后。死兵披重甲,骑双马冲前,虽死而后乃复前,莫敢退亡,则锐兵从后杀之,待其冲动我阵,而后锐兵始乘其胜,一一效阿骨打、兀术等行事。
明将熊廷弼的这一段话非常重要,后金军作战时有两个特点值得研究,第一点就是死兵在前,锐兵在后,死兵实际就是先锋,类似于敢死队。任务是冒着敌人的弓矢炮石突入敌人阵地,左冲右突,使敌人预先布置好的阵地处于瘫痪状态。众所周知,古代作战时是非常讲究阵法的。所谓阵法,是指战斗队形。讲究兵器配备长短兼备、步骑协同、攻防结合等等,以能够充分发挥人和武器的整体威力为目的。宋、明两代的军队作战时都很重视布阵,例如南宋名将吴粼针对金军所创造的叠阵、明朝将领戚继光作战时更是善于布阵,他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兵书内含很多阵法,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有巨大的影响。可以想象,战争上一个精心布置的阵在转瞬之间被死兵所摧毁,必然会给对手的物质及心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后金军锐兵则相当于预备队,任务是在死兵搞乱敌人阵地的基础上乘机出击、扩大战果。一一效阿骨打、兀术的后金军,其死兵及锐兵与邓广铭先生所说的左右翼骑兵有相似之处,都是用两翼骑兵出击;与邓广铭先生所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后金军的两翼骑兵的作战任务有主有次、并不相同。

第二点就是后金军作战时死兵披重甲,骑双马冲前。后金军骑双马冲前的原因,是当一匹马疲惫或伤亡时可以迅速换上另外一匹马,继续冲锋,这种战法就是著名的副马之制,副马又称从马。后金军作战时,不一定仅仅限于骑双马,也可以骑三马、甚至四马。而金军作战时与后金军一样也有用副马的习惯。(据《金史突合速传》记载:突合速从马五(即五匹副马)、沃鲁破宋兵四千于文水。
3xm中文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