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疆宗教局 新疆历史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作业

火烧 2021-08-10 22:24:30 1064
新疆历史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作业 学习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的心得体会新疆位居东西交通孔道,历史上十分频繁的民族迁徒和交往,导致了新疆古代居民错综复杂的种系族属和民族关系。西域同中原地区的交往联系源远

新疆历史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作业  

学习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的心得体会

新疆位居东西交通孔道,历史上十分频繁的民族迁徒和交往,导致了新疆古代居民错综复杂的种系族属和民族关系。

西域同中原地区的交往联系源远流长。 很早以前,我国的丝及丝织品便中经西域远销南亚和欧洲,古希腊人称中国为“丝国”。

沿此以往,这条横贯东西的贸易通道被后人统谓作“丝绸之路”。 新疆民族统一性 我国古史中对于西域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同样也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所以,自汉代以后,西域便已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我国古史中对于西域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同样也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所以,自汉代以后,西域便已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至西汉初年,天山南北各地社会经济已有很大发展。

西汉王朝统一西域大业是从讨伐匈奴开始的。匈奴是秦汉之际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活动的一个实力强盛的游牧民族,初弱,后强盛。

匈奴对北方地区,包括西域的统一管辖,结束了该地区长期以来诸游牧部落不相统属的分割局面,为后来全国性的统一局面形成创造了条件。 汉武帝刘彻为了打败匈奴,巩固其统治,决定“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

新疆宗教局 新疆历史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作业

为此他先派张骞两度出使西域,以加强同西域诸地的联系,共同对付匈奴。张骞西使加深了中原地区对西域的了解,密切了两地之间政治、经济联系,扩大了汉朝在西域诸地的政治影响,为汉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不久,公元前121年汉朝大将军霍去病大败驻牧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汉朝在此置武威、酒泉两郡(后改为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从而切断了匈奴同氐、羌诸部的联系。尔后汉朝同乌孙的联盟使匈奴在西域更显孤立,公元前109年,汉军将领赵破奴等率部西征攻破楼兰、姑师等西域重镇。

前102年,汉军攻破大宛城(今费尔干纳),汉朝在西域各国中的威望大增。翌年,汉朝在西域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屯田,并置使者校尉统领之。

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的最早的地方官员。 新疆各民族的宗教政策 新中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着166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区。

他的东南与甘肃、青海、西藏为界,东北与蒙古国接壤,北部与俄罗斯为邻,西面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南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毗连,边界线长达5 300多公里。这里有巍峨的高山,浩瀚的沙漠,奔腾的河流和生机盎然的绿洲。

在高山之间,沙漠之下,绿洲之中,河流之旁,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和其它各种资源。 自古以来,在这里就生活着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

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新疆常住人口1 846.26万人[1],包含着47个民族成分。其中,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13个民族世居新疆。

新疆各族人民世代相继,不仅开发、建设、保卫了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而且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并以此不断地丰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 然而长期以来,古老的新疆大地却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人们渴望了解新疆,了解她的历史,了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 党和政府明确宣布充分尊重各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的自由。”为此,党政领导人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在各族群众,特别是信教群众中广泛深入地宣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加深他们对宗教政策的了解。在宣传中特别说明,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也有不信教的自由。

提出在干部中进行宗教政策的教育,说明共产党人不信仰宗教,但必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其次,省(区)政府设立了宗教事务管理机构,伊斯兰教界成立了新疆伊斯兰教协会。

再次,制定了一切从各少数民族实际出发的慎重稳进的方针。根据这一精神,在减租反霸、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等运动中,对有关问题采取了一些灵活措施。

(1)本着争取、团结、教育的方针,把宗教人士和封建地主阶级区别开来,并根据其政治态度,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对待。(2)保护清真寺、 喇嘛庙等宗教活动场所,不得损害或破坏。

机关、部队、各群众团体,不得在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聚居区养猪。(3)各机关、部队、群众团体、学校和工矿,对少数民族工作人员均需按照各民族节日放假的规定给予放假。

(4) 建立机关、部队、群众团体、学校、工矿的民族食堂。(5) 对遗产分配及离婚等问题,皆仍按各兄弟民族的习惯办理。

(6) 吸收一定宗教人士作为各级土地改革委员会成员。(7)在伊斯兰教和喇嘛教中暂不提出宗教改革问题。

(8)严肃、认真、有区别地处理宗教界的违法活动。(9)不能强迫宗教职业者入社和参加生产劳动,对宗教人士中代表性大的、不能劳动的、生。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课程网上测试的答案

一. 填空。

( 50 小题 共 50 分,) 页首1 . 元朝时设立_________ 等处行尚书省管辖西域。 (1 分)2 . 《福乐智慧》是一部劝喻性长诗,也是一部优秀的哲学伦理学著作,在____________ 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1 分)3 . 西域一词始见于______________ 。 (1 分)4 . 1762年,清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管辖新疆,治地在______________ 。

(1 分)5 . 是在哈密和吐鲁番的维吾尔人及在全疆的哈萨克人、蒙古人等人中实行的_____________。 (1 分)6 . 进入中亚的回鹘人,被称为_____________ ,后来建立了强大的喀喇汗王朝。

(1 分)7 . ______________是藏族的祖先。 (1 分)8 . 回鹘西迁至甘州的,叫“甘州回鹘”或“__________________”,是今天甘肃裕固族的来源之一。

(1 分)9 . 1871年,_____________侵占伊犁。 (1 分)10 . 清朝_____________统一新疆后,开始在新疆征收田赋。

(1 分)11 . 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___ 。 (1 分)12 . ______________是当时唐代安西大都护府治所。

(1 分)13 . 汉宣帝任命___________为第一任都护,正式在西域推行政令。 (1 分)14 . 目前在世界上,纯粹意义上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只是_____________ 。

(1 分)15 . 国家的疆域因国力的盛衰而变化,民族的_____________则因民族迁徙流动、分化融合而改变。 (1 分)16 . 清朝在各类文献包括皇帝的谕旨和大臣的奏折中,都把今新疆地区称为“西域”、“新疆”,或并称为“______________”。

(1 分)17 . ________________主要实施于天山南路的维吾尔聚居地。 (1 分)18 . 隋唐时期,___________经济贸易空前繁盛,唐朝货币大量留入西域。

(1 分)19 .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精选官吏,设蚕桑局于___________,使新疆蚕茧业有了很大发展。 (1 分)20 . 西域都护是汉王朝派遣管理西域的最高____________长官。

(1 分)21 . __________________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1 分)22 ._____________年,清朝政府正式决定在新疆建省。

(1 分)23 . 为了管理西域,西汉在乌垒城(今______________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 (1 分)24 . 魏晋时,___________王朝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

(1 分)25 . 唐朝政府在内地实行的均田制和____________也推行到西域。 (1 分)26 . 国家可以发生改变,而民族一旦形成就具有较长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

(1 分)27 .__________时期,行省制度第一次在西域出现。 (1 分)28 . 国家的消亡是在____________消灭之后,而民族的消亡是国家消亡之后才会出现。

(1 分)29 . 历史事实证明,新疆_________________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 分)30 . 就新疆而言,自汉朝统一西域后,历代_________________-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一直保持着对西域的最高统治权和管辖权。

(1 分)31 . ______________是汉朝政府最早派驻西域的最高官员。 (1 分)32 . 龟兹王绛宾曾娶___________之女弟史为妻,开创了中原歌舞传入西域的历史先河。

(1 分)33 .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_____。 (1 分)34 . “世界屋脊的居民”、“云彩上的人家”指我们新疆的____________,他们属于欧罗巴人种的雅利安人。

(1 分)。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考试题

一、新疆自古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主要居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二、多种宗教在新疆并存与传播 新疆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早在伊斯兰教传入前,祆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多种宗教,就相继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新疆,与当地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一起在各地流传。

伊斯兰教传入后,新疆不仅继续维持了多种宗教并存的局面,而且又有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传入。 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大多信仰宗教,有的民族群众性信仰某种宗教,如维吾尔、哈萨克、回等民族群众性信仰伊斯兰教,蒙古、锡伯、达斡尔等民族群众性信仰佛教。

各民族人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正常的宗教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三、历代中央政府对新 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设置“西域都护府”。

疆的治理。

谈谈学习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的心得体会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 ,首先,让我们搞清楚了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民族,二者有何关系;其次,对新疆的发展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最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这们课的学习方法,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放映的幻灯片,让一些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变得有趣味,也让我们很容易就记住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对新疆以及新疆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尤其让我这样的内地同学感受到了新疆历史的源源流长,加强了对新疆的热爱。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们也得出了一个结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决不容许任何敌对势力把新疆从祖国怀抱分离出去。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有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义务和责任,尤其是我们青年一代,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外来的糟粕的思想所侵蚀,为维护祖国的统一贡献我们的力量。

如果按传统的学习方法,我们就只能从课本上了解到简单的新疆的民族迁徙与发展变化,历史上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及当代新疆民族概况,就不会知道一些历史事件的发展始末,但通过看一些视频及幻灯片,让我们深深的了解了历史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

学习《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课的意义和目的在哪里

主要是要帮助大家正确地认识新疆地方发展史及民族发展史、全面系统地了解新疆区情,增强“四个认同”意识(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中华民族凝聚力,识破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理任意篡改和故意歪曲新疆历史地阴谋,自觉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通过《教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3答案有木有·?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3 试卷总分:100 注:请20分钟以内保存一次。

每大题完成后请先保存再更换大题,试卷试题全部完成后提交。 第1大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10题,共20分)(总分20。

00) 1。 塔吉克语属于(D )(2。

00分) A。 阿尔泰语系 B。

突厥语族 C。 汉藏语系 D。

印欧语系 2。“麦西来甫”是(C )群众性娱乐活动。

(2。00分) A。

锡伯族 B。 蒙古族 C。

维吾尔族 D。 哈萨克族 3。

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B )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2。

00分) A。 党委 B。

国务院 C。 人民代表大会 D。

自治区 4。古尔邦节又称(D ) (2。

00分) A。 姑太节 B。

开斋节 C。 登宵节 D。

宰牲节 5。哈萨克族的( B)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发掘、整理、研究和表演。

(2。00分) A。

库姆孜弹唱 B。 阿肯弹唱 C。

刀郎 D。 花儿 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由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发展而来,是在(D )年成立的。 (2。

00分) A。1954 B。

1949 C。 1978 D。

1981 7。( A)年,内蒙古成立了自治区,为其他少数民族和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树立了榜样(2。

00分) A。1947 B。

1950 C。 1980 D。

1946 8。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管理( C)的自治权,并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享受上级财政的照顾。

(2。00分) A。

省级财政 B。 国家财政 C。

地方财政 D。 其他省市财政 9。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2。 00分)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地方自己管理自己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少数民族地方自己自治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独立自治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10。

蒙古族的英雄史诗是( A)(2。00分) A。

《江格尔》 B。 《草原》 C。

《玛纳斯》 D。 《格萨尔》 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错选少选均不得分,每题3分,10题,共30分)(总分30。

00) 1。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B)和(C )。

(3。00分) A。

法律规定 B。 单行条例 C。

自治条例 D。 宪法 2。

参照当今世界判断现代化水平的参数体系,结合我国民族发展程度的实际状况,在当代中国判断一个民族是否处于现代化民族的发展阶段,主要标志有:一是以现代技术为支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是产业结构层次的高低;(DAC )(3。 00分) A。

四是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 B。 六是现代科技的发展 C。

五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高; D。 三是内外交往程度; 3。

11世纪喀喇汗王朝的两部鸿篇巨著是(CD )在国家、政府和学者的努力下得到出版。 (3。

00分) A。 《江格尔》 B。

《十二木卡姆》 C。 《突厥语大辞典》 D。

《福乐智慧》 4。gcdzg在长期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正确的干部政策,这就是md提出的( C)的干部标准和( A)的干部路线。

(3。 00分) A。

任人唯贤 B。 思想好 C。

德才兼备 D。 又红又专 5。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 A)和(D )。(3。

00分) A。 人民政府 B。

团委 C。 党委 D。

人民代表大会 6。 根据党和md的正确主张,陕甘宁边区政府在1941年颁布的(D)和1946年颁布的(B),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明确规定。

(3。00分) A。

《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 B。 《宪法原则》 C。

《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的决议案》 D。 《施政纲要》 7。

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照(BAD )的顺序组成。(3。

00分) A。 民族名称 B。

地方名称 C。 自己命名 D。

行政地位 8。在民族地区,要教育各族干部群众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不断增强( ABC )(3。

00分) A。 环境意识 B。

资源意识 C。 人口意识 D。

国家观念 9。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传统节日有(AC )(3。

00分) A。 肉孜节 B。

春节 C。 古尔邦节 D。

那达慕 10。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行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据(A )和(B )的规定行使自治权。

(3。00分) A。

《宪法》 B。 《民族区域自治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简答题(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总分30。

00) 1。文化的特性是什么?(10。

00分) 答:1、文化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2、文化具有习得性 3、文化具有功用性 4、文化具有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性 5、文化具有变异性 2。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有哪些?(10。

00分) 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有: 1、 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民族分布复杂的特点 2、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复合我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3、 中国各族人民在近代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gcdzg成为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领导核心 4、 中国幅员广大,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 3答案有木有·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3试卷总分:100注:请20分钟以内保存一次。

每大题完成后请先保存再更换大题,试卷试题全部完成后提交。第1大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10题,共20分)(总分20.00) 1.塔吉克语属于(D )(2.00分) A. 阿尔泰语系B. 突厥语族C. 汉藏语系D. 印欧语系 2.“麦西来甫”是(C )群众性娱乐活动。

(2.00分) A. 锡伯族B. 蒙古族C. 维吾尔族D. 哈萨克族 3.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B )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2.00分) A. 党委B. 国务院C. 人民代表大会D. 自治区 4.古尔邦节又称(D ) (2.00分) A. 姑太节B. 开斋节C. 登宵节D. 宰牲节 5.哈萨克族的( B)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发掘、整理、研究和表演。

(2.00分) A. 库姆孜弹唱B. 阿肯弹唱C. 刀郎D. 花儿 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由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发展而来,是在(D )年成立的。(2.00分) A.1954B. 1949C. 1978D. 1981 7.( A)年,内蒙古成立了自治区,为其他少数民族和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树立了榜样(2.00分) A.1947B. 1950C. 1980D. 1946 8.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管理( C)的自治权,并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享受上级财政的照顾。

(2.00分) A. 省级财政B. 国家财政C. 地方财政D. 其他省市财政 9.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2.00分)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地方自己管理自己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少数民族地方自己自治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独立自治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10.蒙古族的英雄史诗是( A)(2.00分) A. 《江格尔》B. 《草原》C. 《玛纳斯》D. 《格萨尔》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错选少选均不得分,每题3分,10题,共30分)(总分30.00) 1.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B)和(C )。(3.00分) A. 法律规定B. 单行条例C. 自治条例D. 宪法2.参照当今世界判断现代化水平的参数体系,结合我国民族发展程度的实际状况,在当代中国判断一个民族是否处于现代化民族的发展阶段,主要标志有:一是以现代技术为支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是产业结构层次的高低;(DAC )(3.00分) A. 四是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B. 六是现代科技的发展C. 五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高;D. 三是内外交往程度; 3.11世纪喀喇汗王朝的两部鸿篇巨著是(CD )在国家、政府和学者的努力下得到出版。

(3.00分) A. 《江格尔》B. 《十二木卡姆》C. 《突厥语大辞典》D. 《福乐智慧》 4.gcdzg在长期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正确的干部政策,这就是md提出的( C)的干部标准和( A)的干部路线。(3.00分) A. 任人唯贤B. 思想好C. 德才兼备D. 又红又专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 A)和(D )。

(3.00分) A. 人民政府B. 团委C. 党委D. 人民代表大会6.根据党和md的正确主张,陕甘宁边区政府在1941年颁布的(D)和1946年颁布的(B),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明确规定。(3.00分) A. 《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B. 《宪法原则》C. 《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的决议案》D. 《施政纲要》7.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照(BAD )的顺序组成。

(3.00分) A. 民族名称B. 地方名称C. 自己命名D. 行政地位 8.在民族地区,要教育各族干部群众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不断增强( ABC )(3.00分) A. 环境意识B. 资源意识C. 人口意识D. 国家观念 9.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传统节日有(AC )(3.00分) A. 肉孜节B. 春节C. 古尔邦节D. 那达慕 10.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行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据(A )和(B )的规定行使自治权。 (3.00分) A. 《宪法》B. 《民族区域自治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简答题(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总分30.00) 1.文化的特性是什么?(10.00分)答:1、文化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2、文化具有习得性 3、文化具有功用性 4、文化具有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性 5、文化具有变异性2.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有哪些?(10.00分)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有:1、 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民族分布复杂的特点2、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复合我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3、 中国各族人民在近代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gcdzg成为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领导核心4、 中国幅员广大,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重要意义?(10.00分) 答: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二是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案例分析题(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1题,20分)(总分20.00) 1.我国是统一的多。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答案谁有哦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从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开始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新疆各民族人民团结协作,努力开拓,共同书写了开发、建设、保卫边疆的辉煌篇章,新疆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新疆自古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在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部落、民族在新疆聚居。

新疆居民的族属,从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开始才有明确的记载,当时主要有:塞、月氏(音:肉支)、乌孙、羌、匈奴和汉人。 塞人,原游牧于东起伊犁河、楚河流域,西抵锡尔河地区。

因被月氏排挤而西迁,一部分退至锡尔河北岸,另一些南下帕米尔,散居各地。月氏人,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期活动于河西走廊到塔里木盆地的广大地区,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汉之际最为强盛。

公元前176年前后,受匈奴的攻击,被迫向伊犁河流域迁徙,驱走那里的塞人而居其地。乌孙,最初活动于河西走廊。

秦末汉初,受月氏人的攻击而依附于匈奴,后在匈奴的支持下,袭击月氏人,并将其逐出伊犁河流域。羌人,最初活动于黄河中上游地区。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一部分羌人经河西走廊,沿祁连山、昆仑山向西迁徙,从而在新疆留下了足迹。匈奴人,主要是在公元前176年前后进入新疆的。

汉人,是较早进入新疆地区的民族之一。公元前101年,汉朝军队开始在轮台、渠犁等地屯田,后来扩大到全疆各地,各屯田点成为汉人进入新疆后最初的分布区域;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以后,或为官、或从军、或经商,进入新疆的汉人连续不断。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时期,是中国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迁徙往来频繁,又有许多古代民族进入新疆,如柔然、高车、(厌左加口旁)哒、吐谷(音:玉)浑等。柔然,是北方草原古老民族东胡人(中国古族名)后裔,五世纪初兴起于蒙古草原,公元402年建立了强大政权,同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争夺西域。

高车,亦称敕勒、铁勒,最初游牧于贝加尔湖及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公元487年,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与其弟穷奇率所属十余万部落(户)西迁,在车师前部(今吐鲁番。

.. ://wenda.tianya/wenda/thread?tid=3a54afd06523f561&clk=wttpcts 新疆各民族的宗教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宣布充分尊重各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的自由。”

为此,党政领导人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在各族群众,特别是信教群众中广泛深入地宣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加深他们对宗教政策的了解。

在宣传中特别说明,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也有不信教的自由。提出在干部中进行宗教政策的教育,说明共产党人不信仰宗教,但必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其次,省(区)政府设立了宗教事务管理机构,伊斯兰教界成立了新疆伊斯兰教协会。再次,制定了一切从各少数民族实际出发的慎重稳进的方针。

根据这一精神,在减租反霸、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等运动中,对有关问题采取了一些灵活措施。(1)本着争取、团结、教育的方针,把宗教人士和封建地主阶级区别开来,并根据其政治态度,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2)保护清真寺、 喇嘛庙等宗教活动场所,不得损害或破坏。机关、部队、各群众团体,不得在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聚居区养猪。

(3)各机关、部队、群众团体、学校和工矿,对少数民族工作人员均需按照各民族节日放假的规定给予放假。(4) 建立机关、部队、群众团体、学校、工矿的民族食堂。

(5) 对遗产分配及离婚等问题,皆仍按各兄弟民族的习惯办理。(6) 吸收一定宗教人士作为各级土地改革委员会成员。

(7)在伊斯兰教和喇嘛教中暂不提出宗教改革问题。(8)严肃、认真、有区别地处理宗教界的违法活动。

(9)不能强迫宗教职业者入社和参加生产劳动,对宗教人士中代表性大的、不能劳动的、生活有困难的,给予生活补助。这一系列宣传工作和实际工作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使宗教界的疑团逐渐消除,认识了党的宗教政策。

由于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信教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逐年有所改善,加之寺院和正当的宗教活动得到保护,因此同党和政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wenda.tianya/wenda/thread?tid=3a54afd06523f561&clk=wttpcts ://edu.xju.edu/eol/homepage/mon/opencourse/course_index.jsp?_style=xju&courseId=2803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是新疆地区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新疆历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宗教理论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的政治理论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A170005(170005) 课程类型:必修 总 学 时:54 学 分:3 适用对象:本科、专科 使用教材:《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思政处组编 新疆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 参 考 书:《新疆历史与发展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辉煌新疆》,王栓乾主编,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 《“四个认同”读本》。

谈谈学习新疆历史与宗教理论政策教程的收获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其实探讨的是在法治社会公家,宗教信仰在治国过程中的,特殊的辅助作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一种补充,新疆在整个国家建设当中是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统一体,既有各个民族相互融合,也有西方反华势力利用综合复杂的新疆民族形势,干扰社会主义建设。

民族宗教与历史的学习不是单纯的了解整个新疆历史的变化,通过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新疆特种是中国历史走向的 重要的政治事件,来探讨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国家治理的途径。 新疆地方史其实是中国当前国家面临国内外复杂局势的,一个缩影国家当前的形势其实在中国几千年前中国已经面临,只是比以前更加复杂更加多样,世界矛盾中心在中亚而中亚的矛盾中心在新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