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公仪休嗜鱼的道理 作文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

火烧 2021-04-21 12:24:21 1060
作文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 公仪休是身体力行的“师者”从公仪休与学生子明不多的对话中,但我们不难看到,一个身体力行的师者形象。“老师,您说得对,今后我一定照着您的样子去做。”目睹了老师的“拒收鲤鱼”的行为

作文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  

公仪休是身体力行的“师者”

从公仪休与学生子明不多的对话中,但我们不难看到,一个身体力行的师者形象。

“老师,您说得对,今后我一定照着您的样子去做。

”目睹了老师的“拒收鲤鱼”的行为,子明的心中有了一个标准,像老师这样做,像老师这样想,就是子明将来的做人、为官的准则。

公仪休用最简单又最有力的行为诠释了“为师”的方法。

他是这样的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这对于一个学生是一种怎样的教育?师者,为人师表。

不仅是为了教育别人。

教育的过程不就是生活的过程吗?儒家是一个起点很高的学派,孔子的"士志于道",孟子的大丈夫精神,培育了中国历史上无数的志士仁人,造就了大批的鲁迅先生称之为"中国的脊梁骨"的伟大人物,这是一部二十五史,以确凿的史实昭示我们的,任谁也无法否认。

但是,我们又要看到,人总是分为不同层次的,官吏也不例外,儒家学说中,又有着类似公仪休嗜鱼这样的针对起点不是很高的一般官吏的廉政理论和故事,这说明儒家廉政理论的务实性与多层次性。

因为,儒家学说是用世的学说,凡用世的学说,则除了培育高层次的、先进分子的理论外,还要有针对普通一些的人们的理论,才能完备而切合于实用。

这是我们今人应该从儒家学说中学到的东西。

公仪休是个聪慧圆通的“智者”

有一个很小的细节,公仪休关照对方的管家,回去务必转告主人:“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

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

”“务必”一词并不多余,公仪休特别强调转告“行贿人”拒收鲤鱼之原因,在于“一见到鱼就呕吐”, 不是“不想收”,实在是“收不了”,婉转地拒绝了盛情。

俗话说“盛情难却”,但公仪休却硬是“巧却盛情”, 不失为避免伤情的圆通之举。

如果有下次,我不知道主人会不会了解了公仪休的其他爱好再来“对症下药”,但至少这次美丽善意的谎言既达到了拒收的目的,又自然地保全了行贿者的脸面,保护了彼此的情意。

公仪休是个非常知足的“达人”

“如果公仪休不是一国之相,他也一定是个非常知足的人。

“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公仪休嗜鱼的道理 作文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

”对于公仪休来说也许“有鱼吃”就是一种富足。

尽管文中很多地方似乎给人公仪休“贫寒”的暗示,但我更愿意觉得,身为鲁国宰相的公仪休物质生活应该是富有的,只是,他不想太奢侈而已。

富足的勤俭相对于贫穷的勤俭价值应该是更大的。

孟子说过: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毁然后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

我想,公仪休在拒绝了礼物的同时,也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与地位,这一切皆源于一种豁达知足的心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