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兖州煤业煤炭价格 兖州煤业历史

火烧 2022-05-03 04:49:47 1033
兖州煤业历史 兖州煤业的国际化历程 兖州煤业坚持产业运作与资本运营相结合,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在政治稳定、法律健全、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开展了一系列投资活动,企业国际化运作成效

兖州煤业历史  

兖州煤业的国际化历程

兖州煤业坚持产业运作与资本运营相结合,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在政治稳定、法律健全、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开展了一系列投资活动,企业国际化运作成效初显。 从1999年12月起,兖州煤业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综采放顶煤技术,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合作开展“综采放顶煤技术在澳大利亚条件下的应用”技术研究,并先后获得国外专利授权6项,为综采放顶煤技术准入澳大利亚和参与国际煤炭开发奠定了基础。

兖州煤业完成的第一个海外资源开发项目是收购澳大利亚澳思达煤矿。

2004年,兖州煤业依托成熟的综放开采和防灭火技术,斥资2300万美元成功收购了曾因自燃发火九易其主的澳大利亚澳思达煤矿,成为中国第一家“走出去”全资开发海外煤炭资源的企业,并在澳洲历史上第一个采用综采放顶煤生产工艺,实现了中国煤炭行业由人才、技术、资金“三输入”向“三输出”的历史性转变。截至2009年底,该矿实现的现金流已与投入基本持平,相当于收回全部投资。

兖州煤业煤炭价格 兖州煤业历史

2009年,兖州煤业抓住国际金融危机机遇,采取“内保外贷”方式,投资33.33亿澳元收购菲利克斯公司100%股权,成为当时我国在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大的收购交易之一。

2011年,兖州煤业又分别以2.025亿澳元、2.968亿澳元收购新泰克公司100%股权和普力马煤矿项目100%股权。

2012年6月,兖州煤业控股子公司兖煤澳洲公司与澳大利亚格罗斯特公司完成合并。6月28日,合并后的兖煤澳洲公司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独立煤炭上市公司。

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兖州煤业在澳大利亚拥有9个生产矿区,6个勘探项目;煤炭设计总产能约4680万吨/年。煤炭总资源量53亿吨;持有纽卡斯尔港27%股权、威金斯港5.6%股权,拥有港口配额2680万吨。 2011年9月,兖州煤业以2.6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19块钾矿勘探许可区块。截止2012 年末,已完成两个重点区域9个钻孔勘探施工,其中一个重点区域完成国际矿产评估报告,钾盐资源量达到47.3亿吨,矿层赋存稳定、品位优良,具有良好的商业开发前景,是中国公司目前在加拿大取得的质量最好、规模最大的钾矿资源。

大同煤业的历程

与共和国同龄的大同煤矿,成立于1949年8月,55年的风雨历程,走出了一条“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企业发展之路。

经过改革和专业化重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攀升。目前,大同煤矿集团累计生产煤炭13亿吨,上缴国家利税169亿元,是国家投资的3.4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5年,同煤集团产销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达到10027万吨,销售收入实现236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历史的跨越,同年,集团入选“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企业”,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40位。目前同煤集团无论从资源占有量、产运量、销售收入、还是固定资产、职工人数等规模优势上,都已成为继神华之后中国第二大煤炭集团。

公司在我国能源资源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1年7月29日,同煤集团作为主发起人,整合资源,强强联手,联合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宝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总公司、大同同铁实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大同市地方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大企业、大集团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组成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的诞生,宣告了一个面向世界的大型化、专业化煤炭能源基地崛起的开始。2005年,大同煤业总资产47.62亿元、原煤产量1018万吨、毛利率56.2%、实现利润4.49亿元,与国内现有的煤炭类上市公司相比,大同煤业的各项指标均名列前茅。

据介绍,作为过渡性措施,公司已托管同煤集团目前所有煤炭资产和股权,公司对生产、销售和运输等享有绝对优先权,而集团不再设置销售机构。公司上市之际,集团作出承诺,2014年前会将所有优质煤炭资产全部注入公司,使公司成为集团下属企业中唯一经营煤炭采选业务的经营主体。

届时,大同煤业的业绩和资源将得到充分的增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彰显企业发展潜质早在明清时期,大同“口泉大块”就在全国赫赫有名,是中国煤炭最早的品牌,北京、天津一带的煤商都用“口泉大块”作为招徕顾客的商标。

时至今日,大同的老人们说起“口泉大块”来依然津津乐道。大同煤不但品质好,且储量丰富。

大同煤田地理位置为东经113゜7′左右,北纬约40゜4′,地跨大同、右玉、平鲁、左云、朔州等市县,大致为一长方形、走向东北至西南,长85公里、宽30公里,总面积为1827平方公里,煤炭总储量718亿吨。此外,大同煤田具有优越的开采条件。

它的煤层离地表很近,开凿井筒一般只要凿下60-100米就能见煤,最深的部分也不超过400米,因此,建井快、投资少。大同煤田煤层倾斜度小,一般的斜度都在5%左右,便于机械开采。

大同煤田瓦斯量少,地下水少,排水设备功率小。大同煤业正在开采的侏罗纪煤系,是最好的动力用煤,被称为“世界动力煤细粮”。

一般的煤每公斤发热量5000-6000大卡,煤灰分在10%-20%,大同煤每公斤发热量达约8000大卡,煤灰分只有5-8%。大同煤硫、磷含硫小于1%,含磷只有0.29%,大同煤挥发分含量在30%-34%间,很容易点燃,宜于制煤气,是加工转化成煤化工产品的好原料,且硬度高,运输方便。

大同煤业所属4个矿目前开发的煤层为侏罗系煤层,为天然优质动力煤,传统所言“大同煤”即指公司所属各矿所产煤炭,在整个大同矿区各煤矿中品质最高,可采储量达到3.80亿吨。募集资金拟投资建设的塔山矿井项目,开采煤系为石炭二叠系煤系,其可采储量达30.71亿吨,矿井设计服务年限122年。

从地理环境看,大同煤业所处区域是京津唐工业发展的能源供应区域,又是环渤海经济圈的辐射地带,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从运输条件看,公司有铁路与整个华北乃至全国广大地区相连,主要铁路干线有京包、同蒲和年运量达1亿吨的大秦铁路直达全国最大的现代化煤炭码头秦皇岛港,煤炭产品和开发的商品可便利地运往各地。

大同煤业拥有如此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这是许多公司梦寐以求的。大同煤业产品历史悠久,“大友”、“大沫”、“口泉”和“大有”等四大煤炭产品品牌驰名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较高,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目前,大同煤支持着全国5大火力电网、3大港口、6大城市的煤气发生炉以及全国20多个城市、自治区2800多家大中型企业,并出口欧、亚、美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依托技术进步与安全生产成就同行高效率典范多年以来,大同煤业积极推进科技进步,鼓励自主创新,力图使自己成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成为中国煤炭开采业中最具科技含量、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

公司依托同煤集团国家级的技术中心的优势。推进信息化建设,生产指挥调度、瓦斯监测监控和企业物流、财务、计划管理等十多个系统实行了信息化管理;加快了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基本实现了矿井规模大型化、采掘作业机械化、巷道支户锚索化、皮带运输高速化、监测监控信息化。

据最新统计,我国采煤机械化程度平均为42%,国有重点煤矿为75%。目前,大同煤业的综采机械化程度达到100%,高于全国大型煤炭企业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公司投资1.1亿元装备的大采高工作面,日产稳定在1万吨,平均工效达到123吨,。

山东的兖州矿业集团,现在下属有多少个煤矿,新建的有多少

拟投资行业: 环境保护,新材料 , 拟投资金额: 3000(万 人民币) 拟投资地域: 广西 投资方式: 风险投资,其他融资方式 投资描述: 拟投资项目所属行业 :新材料 环境保护 主营业务 :煤炭 企业组织形式 :上市公司 要求项目所处阶段 :研制阶段 拟投资地域 :广西北海市 投资金额:3000万元 公司名称: 中国山东兖州矿业集团公司 公司简介: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兖州矿务局,成立于1976年。

1996年整体改制组建为国有独资公司。兖矿集团地处中国经济发达、煤炭消费旺盛的华东地区—孔孟之乡,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和出口基地。

兖矿集团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力培育和提升核心技术。集团公司连续7年被国家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评为“科技进步十佳企业”。

集团控股的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亚洲金融危机中唯一到境外发行股票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成功上市的中国煤炭企业。兖州煤业”5次发行股票,累计募集资金58亿元人民币,占中国煤炭行业证券市场融资总额36.2%。

我身边的历史

约于公元前2000年夏少康时,封此地为任国。秦称任城县。 后周广顺二年(952年)置济州,设治于巨野,任城县属济州。北宋仍之。金朝天德二年(1150年)迁济州治所于任城。后或在任城或在巨野几经变迁,终因任城地势高亢可防水患,遂得安宁,而于元至正八年(1348年)定治于此,是为“济宁”得名之由来。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济宁路为府,仍治任城。后降济宁府为州,任城遂废名入济宁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为直隶州,领三县直属山东省。 1913年改直隶州为济宁县,先后属岱南道、济宁道等,至抗战胜利后,属第二督察专员公署。 1946年1月济宁第一次解放,以城区和郊区划为济宁市。同年9月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又复为县。 1948年7月重获解放,仍称济宁市。 1949年分属于鲁中南行署的尼山、台枣两个专区。 1950年行署撤销后,尼山、台枣两专区合并为滕县专区。 1953年滕县专区与湖西专区合并,改为济宁专区,辖十四个县市。 1958年曾与菏泽合并。 1959年济宁、菏泽两个专区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分开。 1961年峄县改为枣庄市,归省直属。 1978年又将滕县划归枣庄市。 1983年10月济宁地区撤销,济宁市升为省辖地级市,撤销济宁县,将其辖区并入济宁市。济宁地区的兖州、曲阜、邹县、嘉祥、金乡、鱼台、微山等7个县划归济宁市;原济宁地区的汶上、泗水2县划归泰安地区。 1985年3月22日,国务院批准将汶上县、泗水县归还济宁市管辖。 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曲阜县,设立曲阜市 1989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将菏泽地区的梁山县划归济宁市管辖。 1992年3月1日,撤销兖州县,设立兖州市。 1992年10月4日,撤销邹县,设立邹城市。 1992年5月,批准设立济宁市省级高新区 。 1993年12月14日,济宁市郊区更名为济宁市任城区。 2008年9月,调整市中区、任城区行政区划:以洸河路为界,东起琵琶山路,沿洸河路西至环城西路,沿金城街道与古槐街道边界及金城街道与济阳街道边界至太白楼西路西至梁济运河。此线以南划归市中区,此线以北划归任城区。 2010年7月,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

兖矿集团单位怎么样

昔日中国煤炭业翘楚缘何泯然众人?兖矿滑落带给业界怎样的启示?要走出困境,新班子要克服怎样的重重阻力?文| 本刊记者沈小波凫山路298号是一座13层的白色小楼,即便在山东邹城这个县级市里也并不引人注目。

这是兖矿集团的总部办公楼,使用已有数十年。由于年代久远,兖矿的老人们也记不清它建成的具体年份。

前年,整个楼房经过了一次重新粉刷,遮盖了一些时间留下的破败感。晴天里,靠外的窗户都会拉上蓝色的窗帘,与这个地方小城一样,看上去千篇一律,单调宁静。

但事实上,这种宁静假象正在急剧瓦解。立业近半个世纪的兖矿,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阵痛。

自2013年5月起,为挽救业绩快速恶化的困局,兖矿集团连番祭出断腕举措——不仅管理层薪酬拦腰斩断,普通员工取消奖金,同时还清退数以千计的非在册用工。外人很难理解这一举措带给兖矿职工的痛楚,非在册用工绝大多数是职工家属。

而每年面向职工子弟的招工,也终于告停。延至七月,兖矿集团管理层再度换届。

张新文、李希勇分别从济南高新区与山东能源集团调任兖矿董事长和总经理,改变了此前兖矿主要管理者自内部循例提拔的惯有生态(耿加怀除外,其在兖矿发展中角色尤为突出,后文有铺叙)。山东省副省长张超超在兖矿领导班子调整会上强调,要确保“顺利交接、平稳过渡”,同时也直言兖矿面临“发展、稳定和改革三大压力”,在“改革压力”上,张副省长尤为铺陈,以示紧迫。

兖矿确已抵达变革底线。2013年,兖矿集团营业收入在煤炭行业排名再度下降,位列第十六位。

名次之外,是利润的急剧下滑。2013年上半年,兖矿净亏损已达十数亿——在过去的十年间,兖矿从长期把持的中国煤炭业龙头老大的地位上一路下挫,及至今日,仍难见复兴迹象。

为安抚旗下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兖矿将巨亏原因主要解释成汇率变动。但在兖矿利润连年下滑的败局中,市场已难掩非议。

而在兖矿内部,情势更是暗潮汹涌,在集团内部改革会上,有人已痛言兖矿“病得不轻”:错失的黄金机遇期、持续亏损的煤化工业务、低效率的管理体制、并不清晰的战略定位等,一一成为标靶。在中国此前煤炭十年黄金期的高光映照下,兖矿的逆市跌落尤为刺眼。

作为栖居小城的千亿级地方国有大型企业,兖矿的荣耀与褪色,均有其难以逾越的隐形藩篱。视野、资源、人事、体制和盘根错节的地方关系,是让兖矿曾经聚力向上的宝贵力量,也是十年来兖矿裹足不前乃至经年下滑的病灶病因。

兖矿新任董事长张新文在走马上任两月后,于兖矿领导干部会议上,总结出兖矿四大问题:计划经济思维方式依然存在(非常严重);体制、机制比较落后,机构设置臃肿;投资管控、风险管控不严;非煤产业、辅业作为主业补充思路正确(但现在成了大包袱)。显然,新任管理层经过广泛、缜密的调研后,所做出的问题判断符合其改革指向,也是兖矿未来变革阻力之所在。

而兖矿在过去煤炭黄金十年期逆市跌落的因由,则由更多因素综合而成。其败因发酵与决策失守,更是折射出地方大型能源企业的普遍生态。

难追战略期截至2012年,在经济大环境及供需关系等多方因素影响下,从世纪初便狂飙突进的中国煤炭业黯然告别“黄金十年”。这十年期间,不仅造就了中国煤炭业的整体繁荣,也涌现出多家体量庞大、产业链绵长的“全球五百强”煤企。

“黄金十年”的另一重大标志,是以陕蒙、新疆等资源省份掀起前所未有的圈地、投资狂潮。但凡能在世纪初十余年间高速发展的中国煤企,均在这些地区盘踞大量资源。

但在这一周期中,兖矿不仅未能从中国煤企翘楚的位置上向“全球五百强”更进一步,还在陕蒙、新疆等新晋煤炭资源大省中尴尬失位。2013年12月11日,在兖矿书画研究会所驻的二层小楼里,原兖州矿务局副局长赵钟铎接待了来访的《能源》杂志记者。

“那个时候兖矿的利润占全行业利润要超过一半。”赵钟铎1997年离任副局长职务,此后担任兖矿研究员三年,2000年完全退休,正与上世纪末国内煤炭行业困难时期重合,而这却恰是兖矿最辉煌的时间。

历史资料显示,兖矿在1998年利润占全行业利润58%,1999年占行业盈利企业盈利总额90%。兖矿的声誉在这一时期达到顶点。

其时董事长赵经彻在2001撰写兖矿战略构思,目标直指“世界十大煤炭生产商”。但2001年恰是一个新的战略期的开始。

国内煤炭市场回暖,数年之后国内开始出现大面积的电荒,煤炭供不应求。2002年底至2003年初,前期关停大量小煤矿之后,政策开始鼓励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大型煤炭基地。

东北、京津、华东、华中被列入东部调入区带,晋陕蒙(西)则划入中部煤炭调出区带,西南、西北属于西部煤炭后备区。面向三西(山西、陕西、蒙西)的煤炭开发至此拉开序幕。

事实上,由于山西资源开发倾向本地企业,资源的争夺更多集中在陕西和蒙西。回顾那段历史,一位煤炭专家感言,“谁抓住了陕蒙,就决定了它在未来三十年的发展。”

依托自身所有的神东矿区,神华集团持续对外收购,并创新模式,采用租赁手法获取探矿权,抢占煤炭资源。从1995年创立到2003年,神华煤炭产量增长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